《甄嬛傳》中純元皇后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
她從未出場,卻無處不在。她美麗善良,她善解人意,她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不精通。她就像皇上心中的一抹白月光,神聖而不可侵犯。
可是宮鬥劇中從來不允許性格單純的人存在。曾經甄嬛單純,後來黑化了;曾經淳常在單純,被華妃害死了。
要說皇上心中最善良最單純的白蓮花,還是純元皇后。但其實她的出現,從一開始就不單純。
關於純元皇后進府的過程,端妃有過詳細的介紹:
「當年,皇上還是王爺,宜修又是庶女,所以先封為側福晉,只待生下皇子便可封為福晉。直到那一日,純元皇后奉旨入府,陪伴初有身孕的妹妹。誰知在王府就遇上了皇上,皇上竟然對她一見鍾情,立刻去懇請太后封她為福晉。皇上執意如此,太后也不能違拗其心意。」
敬妃問道:「那皇上在之前,從沒見過純元皇后嗎?」
端妃回答說:「從未見過。皇上和太后執意如此,宜修也只能說,嫡庶尊卑有別,長姐入府應為福晉。」
這裡面有幾個疑點:
1)純元作為未出閣的女兒,家教甚嚴。即使在妹妹宜修大婚時她也沒露面,所以皇上從未見過她。
可是妹妹懷孕,純元卻「奉旨」入府,這個旨意下得有點蹊蹺。先皇在下旨時,難道沒覺得讓一個未出閣的女兒去妹夫府上長住,有些不妥?
2)純元作為未出閣的待嫁女兒,居然身著嬪妃級別的華服去照顧妹妹,這衣服難道沒有僭越之嫌?誰給她提供的衣服,誰給她的勇氣?
3)皇上對純元一見鍾情,立刻去懇請太后執意要娶純元。
純元明知道自己已經和他人有婚約,卻默認了皇上的懇請。可見純元也是同意、甚至是提前預知了這個事情會發生。誰跟她說的?
4)皇上因臨幸宮女李金桂而生下四阿哥,差點失去奪嫡的權力。
皇上許諾宜修在先,並且已經得到大家的公認。此時忽然另娶他人,就相當於停妻再娶了,為何卻沒有影響自己的地位和名聲?
以上幾點可以推得,純元的進府,根本就是烏拉那拉氏家族,跟太后甚至是先皇這邊達成的統一意見。
而純元根本從一開始就知道家族對自己的安排,她也參與了這場精心策劃的陰謀。
純元皇后入府後,對府中的人都非常的好。這個事情在端妃娘娘的口中得到證實過。
太后也嘆息過:「哀家一手教導出來的孩子,純元太心軟,宜修太心狠。」
就連她當年罰側福晉跪,導致側福晉小產,皇上也直誇讚純元仁慈。
那次,皇上皇后出宮祈福,恰逢甄嬛第一次懷孕。華妃罰甄嬛日頭底下跪了半個時辰,導致甄嬛小產。
事後華妃跟皇上辯解道:「臣妾聽聞,那年側福晉跪了兩個時辰才小月的,所以以為跪上半個時辰不打緊。」
皇上大怒道:
「側福晉當日是對純元皇后大不敬,純元皇后才罰她下跪認錯。何況純元皇后當時絲毫不知側福晉已經身懷有孕,當屬無心之失。
純元仁慈,為此事自責不已,才傷及自身以致難產血崩。而你,你明知道莞嬪懷有龍胎還強行責罰,事後還不知悔改。賤婦,如何敢和純元相提並論?」
看,在皇上眼裡,華妃罰跪導致小產,就是毒婦。純元罰跪導致小產,就是仁慈。他覺得華妃是故意為難甄嬛,純元是不知道側福晉有孕。
但是,華妃以為懷孕3個月的甄嬛胎象穩固,也不過罰了半個時辰。後甄嬛失寵,齊妃恨極了甄嬛,也不過罰甄嬛跪了一個時辰。
純元皇后卻罰言語衝撞自己的側福晉跪了足足兩個時辰。兩個時辰就是4個小時,即便側福晉當時沒有身孕,跪4個小時後那腿也別要了。
而所謂的純元自責不已,導致難產。但後來證實難產是宜修下的毒,自責內疚什麼的只是個藉口。
純元作為妹妹和妹夫之間的插入者,進府本身就受到非議。所以才會對府中之人給予小恩小惠,拉攏人心。
側福晉對純元出言頂撞,一個是因為純元得到老公的專房之寵後,並不允許老公對其他人雨露均沾。另一個也是因為純元表現出來的軟弱好欺負的樣子。
可是純元連親妹妹她都沒有分出一杯羹,更何況是個有非分之想的側福晉?兩個時辰的罰跪不過是她殺雞儆猴的手段。
至於純元事後有自責嗎?我想更大的可能是害怕。
畢竟皇家子嗣的重要性她是知道的,所以做出自責的樣子,一個是避免受到皇上的責怪,一個是保持自己善良的人設。
純元懷孕後,皇上命宜修侍奉左右。宜修對純元表現得勤謹恭敬,純元也是對宜修表現得姐妹情深。
在皇上的記憶中,純元直到臨死前,還交待自己要照顧好妹妹宜修。所以宜修倒臺時,皇上極其震驚,表示非要親自聽到宜修承認,才能相信她真的害過親姐姐純元。
其實這個理論很好推翻。
純元若和宜修姐妹情深的話,怎麼會在剛進府時,絲毫不顧及宜修是有孕之身需要照顧,而去享受皇上的專房之寵呢?
純元若和宜修姐妹情深的話,大阿哥出生後身體羸弱。她又為何只操心自己肚子裡的孩子,而沒有交待皇上和太醫多多照顧妹妹和大阿哥呢?
就連純元的臨終遺言都特別詭異,只不過皇上過於悲痛沒有注意到罷了。
皇上在回憶純元時,這樣說過:
「當時純元已經氣息奄奄,她伏在朕的膝頭,跟朕說:『我命薄,不能陪四郎白首偕老,連咱們的孩子也未能保住。我唯有宜修一個妹妹,望日後四郎能夠無論如何善待於她,不要廢棄她。』」
純元已經奄奄一息、命不久矣,最後的遺言卻是交待妹妹的歸宿,並且擔心妹妹會被廢棄。這不是很奇怪嗎?
純元的臨終遺言,和太后臨終前留下的遺詔,簡直如出一轍。
再回想一下,太后說過,純元和宜修是她親手調教出來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純元和宜修,其本質上都和太后是一樣的。
所以,與其說是純元在乎和宜修的姐妹情深,倒不如說是,她們都更在乎烏拉那拉氏和烏雅氏全族的榮耀。
純元很聰明,她已經猜出自己中毒的情況和這個親妹妹有關,所以才交待皇上別廢棄妹妹。但是她也只能盡力保住親妹妹的地位。
太后是個有故事的女人,曾被年少時的皇上躲在帳幃後面,親眼目睹了她——皇上的母親、先帝的嬪妃居然被大臣隆科多抱著。
是的,太后年輕時和隆科多相愛,卻被心上人坑了一把,哄騙著送進了宮。隆科多是為了讓她扶持自己的姐姐——孝懿仁皇后在宮中的地位。
結果歪打正著,隆科多最後卻扶持了自己曾經的愛人烏雅成璧當了太后,而心上人的兒子當了皇上。
太后毒死隆科多後說的話,很扎心:
「哀家首先是太后,皇帝的生母,烏雅氏的榮耀。然後才是先帝的德妃,你的青梅竹馬。」
純元和宜修,走的也是相似的道路。
只會寫大字的庶女宜修,作為家族拉攏皇子的棋子,被嫁給四皇子。德藝雙馨的嫡女純元留作最後押寶。
偏偏峰迴路轉,四皇子成了最有希望的人選。烏拉那拉氏和烏雅氏整個家族的榮耀只靠一個庶女來承擔,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純元進府。
家族安排好了的道路,純元也走得順順利利的。純元牢牢掌握了皇上的心,贏得了皇宮親眷們們的好感(比如果郡王就盛讚過這位皇嫂),也得到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認可。
而且純元比太后幸運得多了,被安排嫁與的這個人,是跟自己相愛的人。所以給帶家族帶來榮耀,和享受愛情,可以並駕齊驅、同時進行。而庶妹宜修只能作為幫扶自己的人,這就是來自嫡女的自信。
只是純元千算萬算沒有想到的是,宜修這個被家族安排用來探路的棋子,居然敢向自己動手。
可是家族的榮耀重於一切,所以她必須,也只能選擇保住宜修。
玉嬈曾對皇上說:「那步搖上的海棠花是姐姐所鍾愛的,姐姐喜愛的,臣女不會沾染毫分。」
容貌相似,性格迥異。一個搶了妹妹的丈夫和妹妹的地位;另一個卻不會動姐姐喜歡的任何東西。
不知若純元聽了玉嬈這句話,會不會覺得臉疼?
我是 ,80後寶媽,喜歡讀奇怪的書,喜歡寫愛寫的文,喜歡和你分享看到聽到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