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 孫朝梅:杏 花 雞

2020-08-10 京畿有道

我家養著一隻杏花雞。一提起它,弟弟總是說

「我的杏花雞怎麼怎麼的……」其實,杏花雞並不是弟弟一個人的雞,它是我們全家人的雞,是我們家裡唯一的一隻雞。

因為媽媽做帽花總得用它,弟弟又是媽媽的小幫手,他就和雞的接觸多一些,感情深一些,這樣一來,好像這雞就是他一個人的了。

一個遍地霜花的早晨,太陽還沒露臉,卻把金紅金紅的光射向了半天空,村子便罩在了霞光裡。但那凍成一團一團的空氣仍然沒有化開,「咣咣」地撞在人的臉上、身上,硬冷硬冷的,撞得人生疼!

大早清兒的,六勤伯就來了。那時,媽媽正做早飯。她掀開鍋蓋,把自己扎進白蒙蒙的仙氣裡「咕噔咕噔」地往水裡攪糝子。鍋裡的水剛才還哼哼吱吱的唱著抒情小曲兒,一下就被打斷了。白騰騰的蒸汽在屋裡瀰漫開來,就連角角落落也飄遊到了。

門一開,風便推著冷氣湧進來。弟弟醒了。

六勤伯站在門口:「大妹子,你幫我問問孩子,我的口罩……你也知道,我這嘴……一著涼就抽,一著涼就抽……」

「口罩又丟了?行,等我問問,他要是撿著了,就給你送去。」

「一著涼……就抽得厲害,就怕著涼……」六勤伯嘟囔著走了。

媽媽知道弟弟已經醒了,說:「你六勤伯又把口罩丟了,你看見了嗎?」見弟弟不搭話,只是一個勁兒揉眼,又催促道「快起吧,吃了飯還趕集去呢!」

今天的集和以往一樣,弟弟和媽媽很快就把帽花賣完了。一前一後往回走的時候,媽媽的筐頭裡是十多斤棒子,弟弟的筐頭裡是幾斤高粱,還有三個梆梆硬的凍柿子。媽媽故意走在弟弟後面,用手悄悄地託著弟弟的小筐頭(弟弟反感媽媽這個使他丟面子的舉動)。這時,媽媽又想起了六勤伯口罩兒的事,就問:

「你看見六勤伯的口罩了嗎?」

弟弟回頭看了媽媽一眼:「我、我沒看見他的新口罩兒。他的舊口罩叫風給颳走了。」

「舊的他也捨不得扔。你看見風給颳走了,怎麼不攔下來還給他?上回不是……」

「上回,他的口罩是掛在咱們家的寨蘺上,我摘下來就給他送去了;這回,風把口罩刮到地上,緊挨著一泡牛屎,六勤伯肯定嫌臭,不要了。」

「那,回去跟他說一聲——」

弟弟沒搭話茬兒,聳了一下肩,將筐頭換到了另一個肩上。

媽媽和弟弟去的這個集市是個大集,橫街豎巷七八道,一年到頭逢集日都熱鬧非凡。在這樣一個集市上,弟弟和媽媽賣的帽花是獨一無二的,所有來趕集的女眷們,要買帽花的往這擠,不買帽花的也往這擠。買了的回家稀罕去,不賣的,也在媽媽和弟弟的攤位前流連忘返。媽媽的帽花所以受人們喜愛,不光是帽花的花枝豔麗,色彩變化自然柔和,更是因為花枝上那隻翩翩舞動著的蝴蝶和靈動鮮活的花蕊。看那花瓣和蝶翅,不是板板的平面,而是在紙板和布面間加一層薄薄的棉花,使花瓣和蝶翅有了弧度和張力;這樣,就使得它們顯現出了一切生物都有的本性,那就是:彰顯自己。上色時,媽媽用棉球蘸一下顏色,再用棉球側邊輕輕地在水裡點一下,這樣,權當彩筆的棉球在潔白的花瓣上只輕輕一抹,一片色彩變化漸次或深或淺且變化自然的花瓣或蝴蝶翅膀便染就了;拿毛筆蘸了墨汁,畫上葉脈和翅膀的紋飾,花瓣兒和蝶翅「忽兒」地就來了動感。光這一招兒,就已經叫人讚不絕口了!不過,更叫絕的,也是最關鍵的,卻只有兩點:一個是蝴蝶觸鬚,一個是花蕊。

給蝴蝶做觸鬚時,媽媽沒有在蝴蝶的頭上綴兩根軟拉拉的黑線,弄得那蝴蝶看上去病怏怏的。而是從舊電線裡抽出極細極細的銅絲兒,用縫衣針當磨具,一圈一圈地繞呀繞的,繞成一個寸把長的小彈簧,溜頭上又扎小米粒兒大的一撮黑線,再把這個「小彈簧」鉗在蝴蝶頭上。兩根翹翹的觸鬚,無時無刻不在顫顫巍巍地動。那蝴蝶一下就活了,正駐足在剛剛綻開的花蕊間,搔首弄姿地陶醉著呢!怪不得村裡一個小姑娘,給她帽子上綴了媽媽做的帽花,她卻不戴,總是擺在炕沿兒上。大人叫她戴在頭上,她卻說,:「一戴到腦袋上,就看不見蝴蝶了,她要是飛了呢?」

花蕊是花朵的出彩之處,用媽媽的話說,「沒有鮮活的花蕊兒,怎麼招蜂引蝶?」所以,媽媽就更是別具匠心,把重點放在花蕊上。別人家做的花蕊,用專業的話說,就是「寫意」吧,是用幾縷子縫衣裳的靑線白線混在一起,剪得又齊又短,夾在花瓣中間,不但太假,還僵硬得像被潑上了漿糊!地上真正長著的花,哪一朵有這樣死蔫兒的花蕊?

媽媽不要這樣的花蕊。她總是把幾根輕盈的羽絨染上顏色,用一片圓圓的小花芯壓在花瓣中間。羽絨繞著花瓣兒,要麼「招貓兒逗狗兒」似地無風也動,有風更狂;要麼悠悠地蕩著漾著,像幾縷騰漫著的輕霧戀著花瓣,像一朵不肯離去的彩雲暈染著花容。這樣的花枝戴在頭上滿街地跑起來,不知給單調、蕭瑟又冷寂的冬天增添了多少情趣!當然了,這個戴帽子的孩子也就成了扯人眼球的金星銀星了。

做花蕊用的羽絨,就是杏花雞貢獻出來的。

杏花雞是春天裡買下的,和它一起買來的共有十幾隻小雞。小的時候,杏花雞和別的小雞沒有什麼區別,等它長大了,才顯出了它的與眾不同:它有著鮮紅的冠子、鮮紅的肉垂兒和鮮紅的耳葉;頸基部是華麗無比的金紅色;身體兩側和背上是溫馨雅致的淺黃粉;單單在尾巴尖兒上,特別出彩地點綴著幾支直翹翹的黑翎子。嫣黃色的喙又短、又尖,還那麼優雅地一彎。同樣嫣黃色的腳爪,也總是款款的邁出去,穩穩地落下來……總之,杏花雞永遠是一身色彩華美的衣羽、雍容大方的體態和不卑不亢的舉止,多像一位貴夫人啊!

杏花雞從小就得到了弟弟喜愛。他經常在路邊捉幾隻螞蚱回來餵它。不過,每次把螞蚱扔給它時,都是被別的雞一下就搶了去。它呢,仍然大搖大擺地踱著步,看到人家搶了螞蚱跑到一邊去享用了,還不慌不忙地跟過去,看看人家在幹什麼。這個時候弟弟總是說:「你的螞蚱!你怎麼不吃呀?傻!」它卻側仰著頭,朝弟弟眨眨眼,好像是說:「你說什麼?」

後來,小雞們漸漸長大了。媽媽就陸續賣掉了一些,只剩下兩隻了,媽媽打算第二天再去賣一隻,還沒打定主意賣哪只呢,杏花雞卻悄悄地上到了抱門窗戶的窗臺上,在專供母雞生蛋的筐裡生了一個熱乎乎的小巧的蛋。就是這一招,使它成了家裡永遠的成員。

就是在賣掉杏花雞最後一個夥伴的那個集上,媽媽在估衣攤子上買了一件白綢褂子,打算拿它當材料,做幾個帽花試試行情。九月初九登高節剛過,散發著紙漿氣味兒的新窗紙一糊上窗稜子,媽媽便開始做帽花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杏花雞除了生蛋,隔幾天就要貢獻一撮羽絨。雞又不會生產羽絨,怎麼貢獻?照直說吧,就是從它那飽滿渾圓的屁股嘟子上硬拔!

晚飯之後,弟弟按照媽媽的吩咐,從雞窩裡抱出昏睡著的杏花雞,讓雞頭朝後,拿胳膊輕輕夾住雞腦袋,兩手用力抱住雞的身子。媽媽就蹲在燈下,一邊扒拉著杏花雞身上的羽毛,囑咐著弟弟:「你抱住了,我使個冷勁兒。」

生拔身上的毛,肯定很疼,但杏花雞從來不大聲驚叫和掙扎。剛開始,它總是把腦袋在弟弟的胳肢窩裡扎來扎去,一激靈一激靈的縮著身子,嗓子眼兒裡只是「咯兒咯兒咯兒」地撒著賤兒的笑,好像是誰在和它開過了頭的玩笑;後來,它便不笑了,只是身子一下一下的激靈著,尖尖的爪子挓挲成一棵乾枯的谷哈茬。這樣拔過幾次之後,杏花雞就有了記憶,把她從雞窩裡剛掏出來,它的身子就一下一下地縮,還沒等媽媽下手拔呢,乾枯的谷哈茬連同整條腿都蜷縮得緊貼著肚皮了。

每次從杏花雞身上拔毛,弟弟都是一聲不吭,但他早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媽媽每拔一根雞的絨毛,都像從他的肉裡扽出了一條筋,一下疼到了他的心尖兒上。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他懷裡抱著杏花雞,很不情願地站在燈影裡,一邊用手劃拉著雞的脊背,抱怨說:「哼!受這份罪!還不跟把它賣給人家呢!」

媽媽卻不理弟弟的茬兒,很無奈地說:「抱緊了吧,別叫它動!」弟弟就把剛才的話又說了一邊,媽便不客氣的搶白他:「賣給別人家的雞早就下鍋了!」弟弟就蔫兒蔫兒的,嘟著嘴不說話了。一會兒,抱了被拔了毛的杏花雞,到外屋的灶坑處,餵它吃幾粒準備下的高粱粒兒,再把它送回窩裡。直到上炕睡覺,弟弟都沒話兒。

冬天過去了一大半兒,帽花賣了一批又一批,杏花雞貢獻了多少羽毛,媽媽沒數過,弟弟沒記住,杏花雞更是鬧不清。反正每次賣了帽花都會買糧食回來,有時還會買幾個鴨梨、柿子什麼的吃食,就連過年撒黏糕用的小棗兒都買下了!媽媽還不止一次地說:「明年春天咱餓不著了!」

這時,弟弟卻不搭話,心裡憤憤地:「哼!也不看看杏花雞成什麼樣兒了!」

又一個晴朗的日子,媽媽坐在炕上做帽花。她心情很好,一邊給花瓣兒上色,一邊輕輕地哼著歌。她數了數:嗯,七個花瓣兒、九片葉子……今兒晚上又該……無意間,她抬頭往窗玻璃掃了一眼——咦?這杏花雞怎麼了?

永遠是體態端莊、舉止優雅的杏花雞正在院子裡散步。但它今天不是在地上東一下西一下的啄著玩兒,而是在自己的翅膀上左邊啄啄,又右邊啄啄;這邊啄啄,又那邊啄啄,就這麼一心一意地啄自己的身子。

媽媽一樂:這雞,幹什麼呢?她又染了一張葉片兒,再一望:雞還在啄自己。

媽媽很納悶兒,欠起身子,把臉湊近窗玻璃:杏花雞在地上啄了幾下,轉而又啄自己。媽媽用手擦擦窗玻璃,再看,杏花雞還是彎回了脖子啄自己的翅膀。「這雞,今兒是怎麼了?」媽媽放下手裡的活兒,下了炕,她要到院子裡看看杏花雞是怎麼個事兒。

杏花雞還是大模大樣,不慌不忙,地上啄啄,身上啄啄。扭幾步,又是左邊啄啄,右邊啄啄……

媽媽一出門,正好杏花雞也那麼一轉身——

「呦!這……這……」媽媽愣了半晌,還是禁不住笑出了聲。「這孩子!怪不得人家來家裡討口罩!鬧了半天……」

原來,不知什麼時候,杏花雞的尾巴下面兜了一個屁股簾兒,那屁股簾兒就是一個皺巴巴的舊口罩!

杏花雞那圓滾滾地漾著一片浮雲似的很美麗很神秘的屁股,柔柔的絨毛已經被拔光了,粉嫩粉嫩的、薄薄的皮膚上,布滿了紅紅的突起的小疙瘩,看上去既醜陋又可憐——它多疼啊!天又這麼冷!雞不會說,也不會哭,連一滴眼淚都不會流!,但它畢竟是血肉之軀,怎麼叫人不心疼!

可是,杏花雞的心理素質就是好,儘管自己的屁股已經是肉嘟嘟的光著,但它依然神態安然,不卑不亢,走起路來還是那麼大搖大擺,一步一步地翹著扎開的尖尖爪兒,一步一個腳印兒……方方正正的小屁股帘子就那麼服服帖帖地捂在它的屁股上,兩根帶子就在它的兩個翅膀上牢牢地繫著,中間挖的那個洞,正好方便杏花雞隨時拉臭臭。這樣一來,不光把那個溫熱的滿是傷口的肉體偎偎護佑起來,還把不堪入目的醜相和難為情給遮住了,更是把神秘的尊嚴罩得嚴嚴實實!那個口罩用在這裡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不用說,媽媽知道這是誰幹的。她嘆了一口氣:「唉!這孩子,怪不得人家找來。虧他想得出來!」

後晌,媽媽先是找出一塊舊毯子,為杏花雞做了專用屁簾,換下了那個舊口罩;又趕了五裡地到鎮上的診所裡,跟四表姑要了一個有紙口袋裝著的、嶄新的口罩。在還給六勤伯的時候,媽媽一個勁兒地解釋說,孩子撿著了他的口罩,不小心給弄髒了。正好家裡有個新的,就給他送來了。把六勤伯感動得咧著抽吊角瘋的嘴說不出話來,只得「哦哦」地應著,把口罩從紙口袋裡抽出來、放回去,又抽出來……

冬天是個喜歡黑暗的孩子,太陽就是個慈祥的爺爺,他理解孩子,早早的就滾到山背後去,把空間讓給黑暗,並對冬天的夜晚說:「玩兒吧,到時候我再來!」

過了幾天,剛吃過晚飯,弟弟就把杏花雞抱來了。

媽媽說:「抱它幹嘛?不讓它好好睡覺,還有好些雞絨毛呢,不用拔。」

弟弟好像沒聽見。他把杏花雞抱到灶坑裡,用一根小柴棍兒刮著雞屁股簾上的糞漬。刮乾淨了,才解下來,把雞抱到燈下,仔細地看了看杏花雞那光禿禿的屁股,「媽你看,還真管事兒——你看,它的屁股嘟子一點兒都不紅了!你摸摸,你摸摸試試,熱乎著呢——」弟弟說著,一隻手抱著杏花雞,一隻手在光溜溜的雞屁股上輕輕地撫摸。弄得杏花雞一邊蹬著腿,一邊「咯咯咯」的小聲地叫,也許是不好意思?要不,就是太痒痒了吧?弟弟臉上漾著稚喜,一邊把雞抱回灶坑裡,重又把屁股簾給它戴上,說:「雞屁股一受冷準會發緊,也許雞蛋都生不下來了,還不把杏花雞憋壞嘍?雞蛋也就變成雞屎了,媽,你說是不是呀?」弟弟一邊往雞翅膀上繫著帶子,又說,「媽你做的這個屁股簾比那個口罩還合適呢!有了這個屁股簾就好了,杏花雞就不冷了。要是不把它的屁股捂上,它的毛根還不給凍壞嘍?不長毛了,咱還怎麼做帽花呀?媽你說是吧?」弟弟說著,抬頭看著媽媽,臉上漾著的笑很是得意……

「你當著我不心疼杏花雞嗎?」媽媽低頭看了看昏昏欲睡的杏花雞,憐愛地用手輕輕撫著杏花雞那鮮紅的冠子。

弟弟見媽媽一副哀傷又無奈的樣子,趕緊說:「媽,沒事兒沒事兒,你看,拿這個屁股簾兒這麼一捂,又好看又不冷,過不了幾天,它屁股上的毛就長出來了。」停了一下,又拿手指捏著雞尾上的黑翎子,一下一下地捋著,「杏花雞多好看呀,脾氣也好,可那屁股、那屁股……嘻嘻!媽你說是吧?」

媽媽沒說話,默默地從弟弟手裡捧過杏花雞,給它正了正身後的帘子:「該叫它睡覺了。」

「知道了,我這就把它送回去!」弟弟接過杏花雞緊緊地抱在胸前,腳步卻邁得又輕又穩,好像他抱的是一個熟睡孩子。

媽媽看著弟弟的身影,咽下了一口酸楚的口水,大聲囑咐道:「別忘了堵上雞窩的門!」

作者簡介:孫朝梅 ,1954年生。有作品在《兒童文學》、《東方少年》、《少年文藝(江蘇)》等刊物上發表,小說《句芒神》曾獲2004年度「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河北省作協會員。

相關焦點

  • 家門有「杏」
    當杏樹逐漸長大開始結杏的時候,我總是惦記著吃杏的事兒。但父母一再告誡我,那是叔父家的不是我家的,不許亂動。那時我才十歲出頭,不甚懂事,當看到樹上有的杏慢慢變黃,就暗暗打起了摘杏的主意。 一天早上,我上學起得很早,趁叔叔家人還沒起床,就悄悄爬上杏樹去摘杏。在我還沒得手之時,嬸娘起早倒尿盆,哐啷一聲打開了房門。嚇得我差點從樹上掉下來。
  • 故事:兒媳婦巧杏(小小說)
    說著,巧杏抬腿便是一腳:「還不快去接著要,要不夠二百塊錢,就甭回來吃飯!」見周全發了火,巧杏也變臉了:「嚷嚷啥,瞎嚷嚷啥,你還挺大火氣,也不想想,就你在外面打工掙那幾個子兒,夠咱一家子花的嗎,我要是不把家裡人都支使起來,咱這破房子啥時候能翻蓋?」「嫌俺家窮是吧,早幹嘛去啦,那好,趕緊離婚,走,這咱就去民政局!」
  • 一部出色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遍地杏黃》
    一部出色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遍地杏黃》老實說,我對近三十年來出版的長篇小說閱讀極少,也許是偏愛,我更多的是閱讀世界名著。但是最近突然對曹華鵬百萬字的長篇小說《遍地杏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舍晝夜地看完了。
  • 走,咱回老家吃御杏
    祺祺電話那頭喊:爸爸,杏黃了,快回來吃杏吧!響動落盡,濺起一抹杏汁,杏核就從果肉裡滾落,孩子跑過來,手裡掂一塊磚。長輩常嘮叨:「桃飽杏傷人,梅梨樹下抬死人。」話音還在耳畔縈繞,我的記憶裡,杏卻沒吃夠過。那時,村裡杏樹少,孩子特別多。眼盯著吃的,杏兒難得熟透。
  • 切莫杏黃時,黃時怕已遲
    杏樹開花掛滿杏,青了紅透為誰傾。都市盈盈百卉頻,桃腮杏臉紛呈境。男兒守信拒花英,終獲人生一桶金。
  • 《超雞笨蛋》微電影在洛陽市汝陽縣舉行開拍儀式
    一部展示精準扶貧面貌全景的勵志微電影「超雞笨蛋」於9月24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劉伶廣場開拍。 據導演梁展先生介紹,微電影「超雞笨蛋」,是根據該縣陳潤生致富不忘鄉鄰,2015年他承包坡地種植蘋果、杏和桃子。為了發展有機農業種植他沒日沒夜的超負荷工作,最後被查出患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並進入重病監護室。後經過緊急搶救和化療,陳潤生的身體有所好轉,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仍然想著貧窮的父老鄉親。 2018年,他毅然辭去董事長助理的職務。不顧父母、妻子、弟兄的反對,回鄉註冊了恆曦農業開發公司。
  • 「護士手記」御杏
    御杏文/孟小芬這不,昨天她親自下地,精挑細選給你摘了這一箱杏,今天她要帶孫子,來不了,一大早就催我提著果子,來取病理報告單了。她千叮嚀,萬囑咐我,不管結果怎樣,你一定得把杏送給明護士。」男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單子,說:「我早早就到醫院了,看見你們正開會,就去病理科先取了報告。正如你們所說,只是個炎症。」「太好了,阿姨這下就可以放心了。」男人笑著點了點頭:「你阿姨她該放心了!手術做得那麼好,這回徹底去了她的心病。
  • 「護士手記」 御杏
    御 杏文/孟小芬這不,昨天她親自下地,精挑細選給你摘了這一箱杏,今天她要帶孫子,來不了,一大早就催我提著果子,來取病理報告單了。她千叮嚀,萬囑咐我,不管結果怎樣,你一定得把杏送給明護士。」男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張單子,說:「我早早就到醫院了,看見你們正開會,就去病理科先取了報告。正如你們所說,只是個炎症。」「太好了,阿姨這下就可以放心了。」男人笑著點了點頭:「你阿姨她該放心了!手術做得那麼好,這回徹底去了她的心病。
  • 雙十一張友文:李佩甫《杏的眼》警示性頗強
    李佩甫的中篇小說《杏的眼》(《小說月報》原創版2019年第1期)中主人公祁小元在天安門站過崗,還是見過世面的,轉業後當了一名協警。起初只是「站馬路」,村民不把他當一回事。但他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堅守崗位。當他在暴雨和暴雪中堅守時,剛好被市委書記關相如看到了。從此,祁小元的命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一個站馬路的協警轉為一名正式交通民警。
  • 腥風血雨姐妹一小杏
    小杏是個膚白貌美,大眼高鼻的標準美女。她從小居住在外婆家,之所以一直住在外婆家,我猜測應該是父母離婚的原因。
  • 鳳凰本是雞變成
    樹底下有一隻紅冠花雞公,看到太極葛仙公朝這邊招手,以為是在喊它,就像往日仙鶴一樣,&34;地飛到了太極葛仙公的肩膀上。  雞子本是凡物,重重地一落,把太極葛仙公嚇了一跳,順手一抓,抓到了兩隻雞胯子,捏了滿手的泥巴,隨手又一甩,把個花雞公就甩進了煉丹井。  這一下甩重了,花雞公掉到井裡,胯子兩蹬,翅膀兩撲就死了。
  • 那年  那杏
    我們三個孩子歡天喜地,吃了杏肉,又吃了杏仁。記得砸杏仁前,杏核在各自的嘴裡,已經含了一定的時間,直到杏味蕩然無存,杏核擱嘴,才捨得取杏仁。
  • 雞們的性格
    那時,每年春天,就會有賣雞崽的挑著擔子在城裡走街串巷,拖著長音高聲吆喝:「賣小雞嘍!」小雞崽們在籠子裡「吱呀吱呀」的叫聲,也伴隨著賣雞人的喊聲傳到院子裡。這一年,聽到賣雞崽的來了,我和同院的小夥伴光明、光華弟兄倆一起跑出去看。已經有幾家街坊出來要買小雞。賣雞崽的放下擔子。擔子兩頭挑的雞籠是用秸稈編織的。
  • 金三角毒梟是這樣煉成的(20)——曼帕杏之戰
    這年年初的某一天,關正山在曼帕杏家中休息,而莊孟仁去其他新基地視察,泰軍近千人在武裝直升機和轟炸機和大炮掩護下於凌晨發起進攻。寧靜的山村一時淹沒在槍炮聲中。關正山指揮著一百多名士兵沉著應戰,到天大亮時已經對整個戰場做出正確判斷。
  • 「吃雞」引出的故事:普通的日常生活也隱藏著不可思議的心理謎團
    這本《雞小說集》是日本作家坂木司的一篇短篇小說集。看作者介紹的時候,我注意到這樣的評價。坂木司以塑造極富魅力的人物形象見長,將不可思議的日常和心理謎團描寫的細緻而又不拖泥帶水。看完這本小說之後,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 快遞小哥撞死一隻雞,村民索賠一千,理由:雞生蛋,蛋生雞
    可那隻母雞的主人卻想她索賠一千元,理由也很奇葩:雞生蛋,蛋生雞!林傑從小就是是個孤兒,沒讀過什麼書,性格老實憨厚到了極致。十六歲從孤兒院出來後,他就在城鎮裡面找工作,因為沒文化,找到所有事都是基層,又苦又累的那種。好在因為他吃苦耐勞盡職盡責,一度被各位老闆看好,這兩年日子也算有了起色。衣食無憂吃飽穿暖。
  • 快遞小哥撞死一隻雞,村民索賠兩千,理由:雞生蛋,蛋生雞
    可那隻母雞的主人卻想她索賠兩千元,理由也很奇葩:雞生蛋,蛋生雞!林子豪從小就是是個孤兒,沒讀過什麼書,性格老實憨厚到了極致。十六歲從孤兒院出來後,他就在城鎮裡面找工作,因為沒文化,找到所有事都是基層,又苦又累的那種。好在因為他吃苦耐勞盡職盡責,一度被各位老闆看好,這兩年日子也算有了起色。衣食無憂吃飽穿暖。
  • 城裡的雞叫
    我來了好幾天,為什麼沒有聽到雞叫呢?每天這個時間雞都會叫的呀!」我一聽笑了,對媽媽說:「城裡沒有養雞的,哪來的雞叫呀!」她有點失望說:「哦,城裡沒有雞呀!」說實話,不知道是不是規定,城裡不許養雞,總之城裡幾乎沒有人養雞。母親卻不信這個邪,她沒事就在附近溜達,大街小巷,最喜歡去那些老舊小區,因為那裡的老太太多。
  • 殺了的雞又活了
    殺了的雞又活了,你信麼?信也好,不信也罷,故事卻是真實發生了!話講湖南省湘潭縣易俗河區上馬鄉某村郭某,他平時也曾多次殺過雞。在十年前的一天,郭某他家殺雞,一刀下去將雞殺了,丟到木桶內,準備放開水脫毛,豈知雞活了。雞活了事小,而且雞飛奔出去了!郭某全家四處找這個被殺的雞,哪裡找得到?
  • 故事:人間有情,雞亦有愛
    人如此,雞亦如此。,連忙把我們帶到鄉下,四尋八找來到一座「雞山」。何為「雞山」?這是一位村民包下一座小山,四周用絲網圍起來,裡面放養數千隻各式各樣的雞。雞群們早出晚歸,在樹林中戀愛,在草叢中找小蟲,吃雜草,喝山泉,大雞生小雞,生「雞」勃勃。看到如此健壯的雞群,不由得心動,連忙告訴「雞主」:抓幾隻。「雞主」是位小年輕,開心地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