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塞爾達傳說夢見島》裡沒有塞爾達

2021-02-25 遊戲壽司

雖然很多老玩家都知道了,但是在文章的最初,我們還是要重申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性問題。

那就是《塞爾達傳說》中的綠帽主人公不叫塞爾達。

至於原因,我想很多讀者都知道了,林克在系列大部分作品中只是一個默認名字,玩家可以隨意修改。因為林克代表的是玩家在海拉魯世界中的化身,可以隨意改名是為了增強玩家的代入感。

而海拉魯世界的象徵,就是塞爾達公主,這也是系列遊戲一直以《塞爾達傳說》命名的原因。

但是這麼多《塞爾達傳說》的遊戲中有一個例外,它的名字是塞爾達傳說不假,但故事的舞臺並不是在海拉魯世界,劇情裡也沒有塞爾達公主,這就是《塞爾達傳說:織夢島》(舊稱:夢見島)。

本作是系列第四作作品,也是掌機第一作。最早發售是在1993年,1998年推出了DX(Deluxe版),筆者就是玩的DX版,也是筆者玩的第二款塞爾達傳說遊戲(第一款是縮小帽),用的是自然是GBA。

遊戲的品質嘛,其實筆者玩過《縮小帽》又來玩畫面低一檔次的《夢見島》還玩的有滋有味就足夠證明本作有多麼好玩,優秀的遊戲就是能超越時間的洗禮。

不過本作很優秀是沒錯,但玩家也有許多疑問,除了一開始說的本作沒有塞爾達公主也沒有海拉魯世界,遊戲裡還有太多在其他塞爾達系列中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馬裡奧系列的角色汪汪就來探班。

還有經典的食人花和酷慄寶。

馬裡奧系列的耀西當然不會錯過這次盛宴。

當然馬裡奧也是不會缺席的,只不過披了個馬甲,改名叫塔林。

先看Switch新版,看著清楚,是個喜歡蘑菇的大鬍子大叔。

至於GB原版,估計有人會覺得牽強,看看任天堂官網怎麼說的:「隨著遊戲進行……啊!遇到馬裡奧了!」放的就是林克醒來遇到塔林的截圖。

當然還有「粉色惡魔」卡比。

就連碧琪公主也出現了,不過名字叫「Christine」,馬裡奧你老婆背著你用假名和別的男人聯繫啊……什麼,馬裡奧也改了名而且連女兒都有了?好吧……

還有很多馬裡奧系列的角色也在本作出場,在《塞爾達傳說》系列中,只有《夢見島》是這樣,之後馬裡奧系列的角色就再也沒來海拉魯世界串門了。

為什麼這個優良的傳統沒有繼續?本文要講述的就是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

一個遊戲迷,特別是馬裡奧系列的遊戲迷估計都玩過FC上的超級馬裡奧兄弟,以及SFC的超級馬裡奧世界,這些遊戲雖然比較老,但是多次在新主機上復刻,想玩不到都難。

但是有一款超級馬裡奧遊戲,只移植過兩次(其中一次還是同一機種),看到的人都少更別說玩過的人,這就《超級馬裡奧樂園》(or超級馬裡奧大陸)。

在這個作品中,馬裡奧不能放火焰球,而是放彈彈球;踩了烏龜也不能拿龜殼撞人,敵人有巨石像和殭屍,還有兩個STG關卡……

這個馬裡奧遊戲是如此特別,玩過的人真的很少(當然筆者玩過,驕傲)。至於這麼特別的原因,首先是機能問題。

在GameBoy誕生初期,遊戲開發團隊對GB的機能還沒吃透,龜殼撞擊、火焰花都沒法實現。實際上,本作被吐槽的一個點就是馬裡奧的殘影太明顯。

本作的開發者也並非大家熟悉的馬裡奧之父——宮本茂,而是橫井軍平。橫井軍平本身是馬裡奧遊戲的原點——《馬裡奧兄弟》的製作人,也是和宮本茂並列的《馬裡奧兄弟》監督。

其實很多馬裡奧系列的經典設定是橫井軍平所設計的,只不過到了更為經典的《超級馬裡奧兄弟》就是由宮本茂唱主角。

兩人的關係有點兒類似藤子·F·不二雄和藤子·不二雄·A,橫井軍平的名聲沒宮本茂大,但是他的才華也是不可掩蓋的,而他主導的馬裡奧遊戲,也有著自己的特色。

當然,橫井軍平的馬裡奧遊戲雖然優秀,但是很多設定與最具盛名的《超級馬裡奧兄弟》有巨大區別,所以GB版的馬裡奧採用了和FC版有別的《超級馬裡奧樂園》作為名字,這就體現了任天堂的品牌管理上的成熟。

說了半天馬裡奧,估計有些人會比較懵,這和《塞爾達傳說夢見島》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超級馬裡奧樂園》和《塞爾達傳說夢見島》都是在技術受到較大限制的掌機平臺登場、外傳色彩非常濃厚的作品,正因為無法再現原來的遊戲體驗,所以不適合繼續使用正統系列的品牌名和品牌形象。

GB版馬裡奧遊戲的原因剛才說了,而GB版塞爾達傳說由於前作是SFC上的《眾神三角力量》,所以就面臨按鍵少、畫面差等先天缺陷(和SFC對比),不適合用正統系列的設定。

為什麼不用正統系列的設定和名字?這就是品牌管理的問題,一個品牌在建立過程中會逐漸完善品牌在玩家心目中的印象,一些設定就固定下來了,如果任意更改這些設定,就會引起玩家的混亂。

比如馬裡奧系列有多個衍生作品,分別有著不同的名字和設定,如果全用同一個系列名就會引起玩家的混亂:前面的作品還是2D ACT,新作成了3D ACT,續作居然成了RPG?

對遊戲品牌管理比較謹慎的公司,在開發老作品新設定時都會先以外傳的模式試水,好的作品就乾脆新成立一個系列。

比如「天下第一」的Persona 5,最開始就是作為女神異聞錄的外傳,以《 女神異聞録ペルソナ》的名字發售。

以及《勇者鬥惡龍怪獸篇》。

歐美廠商對品牌管理也很謹慎,比如2K的《無主之地:前傳》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本作並非是原作團隊Gearbox開發的,而是2K Australia(現已關閉)主持開發的。

蝙蝠俠阿卡姆系列的前傳《蝙蝠俠:阿卡姆起源》也是由第三方華納兄弟蒙特婁工作室開發,而不是原作的開發商Rocksteady。也許你會問為啥不讓第三方開發正傳,呵呵,誰不想賺錢,但更不想砸了牌子,不然為啥G胖不願數三?

說了正面案例,說說反例。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三國志12》,其實本作素質還不錯,只不過大家對《三國志》系列有了既定的印象,你再去打破就……光榮的《真三國無雙5》和《真三國無雙8》也有這個毛病,說白了就是對品牌認識不高,喜歡砸自己牌子。

另一個喜歡砸自己牌子的是卡普空,外傳強行改正傳,正傳強行改外傳不說了,白髮但丁形象那麼深入人心結果整出來一個黑髮但丁,遊戲本身素質不錯,就是對品牌管理不上心。

《生化危機7》銷量墊底也是類似的原因,遊戲本身不錯,不符合忠實玩家心目中的《生化危機》系列形象,你如果說這是寂靜嶺我都信。

還有就是《火焰的氣息6》,一個設定完全改掉的手遊用正統系列的編號,卡普空你可以啊。

這麼多年,好的遊戲品牌能留下來的也沒幾個,大部分都被開發商毀了。就像《合金裝備》系列,新推出的《合金裝備:生存》也是砸牌子的貨,許多遊戲品牌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品牌是很賺錢,但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並不可取,品牌如果做爛了就沒有未來可言。

相關焦點

  • [ZELDA30周年]塞爾達傳說初代回顧(上)
    塞爾達傳說初代當時在日本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但真正封神還是在SFC的眾神三角力量。國內的玩家真正了解初代塞爾達的還是相對較少的,因為90年代初盜版的塞爾達並不普及,而且國內能接觸到SFC的人也很少,更多的70、80後玩家都是從GB掌機的塞爾達傳說夢見島入的塞爾達坑。
  • [ZELDA30周年]塞爾達傳說初代回顧(下)
    [卡帶版塞爾達傳說初代的標題畫面和遊戲裡自帶的劇情,註:關於因帕奶媽找到林克這段劇情是在原版遊戲的說明書裡提到的]因為本作是塞爾達的初代作品,很多細節上的設定和後面出的2D俯視角ARPG塞爾達作品不同,加上很多人第一個玩到的塞爾達作品不是初代
  • 為什麼我們如此熱愛《塞爾達傳說》?
    也因此雖被定義為「ARPG遊戲」,但相對於其他重敘事的RPG遊戲而言,《塞爾達傳說》的劇情似乎一直都顯得「沒有那麼重要。」在系列遊戲中也被眾多玩家認為是《塞爾達傳說》中影響力最大的作品,更是MC史上評分最高的電子遊戲。《時之笛》在那個3D技術剛應用在遊戲的年代,關於相機視野的操控還處於摸索階段,時其控制方法幾乎是奠定了後世所有3D類型遊戲的操控方式。如果說《曠野之息》在開放世界的塑造上仍有《GTA》《上古捲軸》等對手,但是在3D遊戲的概念中卻沒有任何遊戲比《時之笛》更具開創性。
  • 沒有塞爾達的傳說《織夢島》簡介
    織夢島、塞爾達大地之章、塞爾達時空之章(卡普空代工)發售後,以其豐滿的劇情,有趣的戰鬥方式和豐富的作業系統吸引了大批初中以上的玩家。通過這些玩家的口耳相傳,塞爾達系列也在GB上站穩了腳跟,為任天堂的掌機霸業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 《塞爾達傳說 天空之劍》塞爾達世界的原點
    》,讓《塞爾達傳說》這個幾乎每作都被當作是任天堂口碑代表的遊戲系列再次回歸玩家們的視野並且重歸神壇,同時也讓很多的中國玩家開始認識並接觸到這個史詩級別的遊戲ip。而雖然目前對於《荒野之息續作》還完全沒有消息,但今年可是《塞爾達》系列35周年啊,怎麼也得表示表示,誒,這不《天空之劍》還沒有被重置過嗎,那就你了!
  • 《塞爾達傳說 織夢島》沒有公主,卻讓人無法忘懷的神作.
    他們怎麼會跑來做一款塞爾達系列的作品呢?他們做出來的塞爾達傳說會是怎麼樣的呢?《塞爾達傳說 織夢島》是整個塞爾達傳說系列中最奇怪的兩部作品之一,另一部是《塞爾達傳說 魔吉拉的面具(假面)》,關於假面,以後我們有時間在聊,今天主要還是說織夢島。
  • 《塞爾達傳說》系列有無數經典作品,哪款遊戲最受玩家們歡迎呢?
    從1986年在FC上推出的《塞爾達傳說》初代開始,任天堂幾乎在每部主機(或掌機)上都推出了《塞爾達傳說》系列遊戲,那麼哪部作品最受玩家們歡迎、銷量最高呢?博士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塞爾達傳說初代(673萬)這是夢開始的地方!遊戲日版的正式名稱其實是《海拉爾的幻想:塞爾達傳說》。
  • 非常適合年輕塞爾達新粉絲的織夢島
    解密 冒險語言中文發售時間‍‍2019年售遊戲介紹《塞爾達傳說:織夢島》是日本任天堂遊戲公司出版發行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1998年12月12日發售GBC版Zelda傳說夢見島DX,黑白畫面升級為彩色畫面,在GB版基礎上追加了隱藏迷宮。獲得220萬份的成績。在海外自1993年於Game Boy登場的《塞爾達傳說 織夢島》以Nintendo Switch專用遊戲軟體的姿態面世。Nintendo Switch™️遊戲《塞爾達傳說 織夢島》支持中文
  • 《超級馬裡奧製造2》《塞爾達傳說:夢見島》等
    任天堂臺灣官網更新了Switch將發售的新作中支持中文的遊戲陣容,包括《超級馬裡奧製造2》、《塞爾達傳說:夢見島》、《勇者鬥惡龍11 S》、
  • 在《塞爾達傳說》裡,我感受到了曠野的氣息
    《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Breath of the Wild)》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在開放世界的設計上採取了自然場景為主+動畫渲染風格的思路,避開了同其它3A開放世界遊戲在城市建築以及人物真實度方面的軍備競賽
  • 在塞爾達傳說裡,我感受到了曠野的氣息...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Breath of the Wild)》的巧妙之處在於,它在開放世界的設計上採取了自然場景為主+動畫渲染風格的思路,避開了同其它3A開放世界遊戲在城市建築以及人物真實度方面的軍備競賽。遊戲也沒有採用全語音,林克和NPC的很多互動都以文字對話的形式進行,不知節省了多少開發工作,出bug的機率都小了好多。
  • 攻略|《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之跟隨塞爾達腳步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Switch裡的遊戲神作,強推遊戲之一,任小堂給大家持續做一個攻略梳理,今天是ゼルダの道しるべ(跟隨塞爾達的腳步)。
  • [Windows] 《塞爾達傳說:災厄啟示錄》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的前傳《塞爾達傳說:災厄啟示錄》【遊戲介紹】《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由任天堂和光榮特庫摩聯合製作,可操作林克
  • 登上Windows應用商店的塞爾達傳說
    12月的最後一周,我在Windows應用商店裡遇上了《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售價20歐。這本該是一件從各個層面來說都不可能發生的事。曠野之息根本沒有在任何Windows系統上發售過(當然也沒有任何Xbox版本),這款遊戲被當做Switch面世時的殺手級遊戲,只在任天堂本家的Switch和Wii U上可以玩到——實際上,整個塞爾達傳說系列都沒有任何一作有PC版本。不管是價格、遊戲內容描述和截圖,這款遊戲都和我們熟知的曠野之息毫無關係。
  • 歷史上最偉大的遊戲系列——塞爾達傳說
    系列首部作品,1986年的《海拉爾幻想:塞爾達傳說》是歷史上第一款A-RPG(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沒有它,很可能就不會出現《暗黑破壞神》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1991年的《塞爾達傳說:眾神的三角力量》是歷史上第一款突破《FAMI通》(遊戲界最權威的媒體之一)39分高分的作品,代表2D角色扮演遊戲的巔峰。
  • 《塞爾達傳說 黃昏公主 HD》評測 歷久彌新的塞爾達
    對本作惟一的不滿,應該就是刪掉了NGC版標題畫面之後自動播放的遊戲宣傳片,這應該是我最喜歡的《塞爾達》宣傳片,沒有之一。《塞爾達》,久聞大名,但《黃昏公主》才是自己第一次認認真真體驗的《塞爾達》,以前的數作都因為種種原因,淺嘗輒止。
  • 一個傳奇系列的誕生——初代塞爾達傳說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傳奇系列的第一作——《海拉魯幻想 塞爾達傳說》。名稱:海拉魯幻想 塞爾達傳說(The Legend of Zelda)平臺:FC發售日:日本:1986年2月21日初代塞爾達傳說 日版磁碟機封面在上一篇文章
  • 《塞爾達傳說》是怎麼做開放世界的?
    好的遊戲應該是永遠不過時的,毫無疑問,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下文簡稱為塞爾達)應該能稱得上是一款「好」的遊戲。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一個高度開放性與自由度的世界
    最初於1986年在任天堂FC上推出了第一款作品《海拉爾的幻想:塞爾達傳說》,之後發展成為系列作品。 《塞爾達傳說》系列是有史以來綜合評價最高的遊戲系列之一 ,和任天堂的馬裡奧系列、精靈寶可夢系列等並列為公司的招牌作品。
  • 26年遊戲塞爾達傳說夢之島重製、馬造2有新內容、火紋新作光榮有份參與
    《塞爾達傳說夢之島重製版》真的是一年一款塞爾達,在任天堂214直面會上,任天堂宣布《塞爾達傳說夢之島重製版 The Legend of Zelda: Link’s Awakening》將會來到Switch平臺,遊戲計劃於2019年年內推出。港服的中文名為《塞爾達傳說織夢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