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臺積電
一顆晶片的誕生需要經過設計、生產與封測三個過程,缺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製造出完整的晶片。其中相較於設計和封測而言,晶片生產顯得更加重要,因為它決定著晶片的性能和產能,如果設計好的晶片生產不出來,那麼無異於紙上談兵。
專門負責生產晶片的企業被稱之為代工廠,它們的主要業務就是接收各大晶片設計公司的訂單,然後向它們供應相關晶片產品。目前,全球的晶片製造市場基本上被五大代工廠給壟斷了,它們佔據了9成以上的份額,在整個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五大代工廠分別是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格芯和中芯國際,代表了晶片代工界的頂尖水平,備受各大科技公司青睞。尤其是臺積電,作為全球公認的第一大晶片代工廠,它每年接收到的訂單比另外四家加起來還要多,這份實力讓其它企業心服口服。
臺積電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度,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它掌握了最頂尖的晶片製造工藝技術,率先實現了7nm和5nm晶片的量產;其二在於臺積電的規模是所有代工廠中最大的,無論是產能還是效率都有保障,能夠更快更高效地完成客戶的訂單。
正是憑藉這兩點優勢,臺積電才能一直保持領先的地位,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被競爭對手超越。但進入到2020年之後,臺積電也開始遇到了一些麻煩,雖然技術和產能仍然維持在頂尖水準,但是卻失去了一個大客戶,那就是我們國內的華為公司。
臺積電和華為的合作由來已久,自從華為發展半導體事業以來,臺積電就一直承擔著為它代工晶片的重任。然而在2020年9月份,美國晶片規則正式生效,讓這種合作關係頃刻間就被掐斷了,原因是臺積電的業務離不開美國技術。
毫無疑問,這無論是對於華為還是對於臺積電而言,都是一個不利的局面。因為之前二者的合作往往能收穫到雙贏的結果,現在被迫終止了合作,自然會承受一定的損失。
劉德音果然沒吹牛
華為方面,沒有了臺積電的代工之後,海思就算設計好麒麟晶片,也無法實現量產;而臺積電方面,外界一致認為,失去了華為的訂單,臺積電的營收將會逐漸下降,畢竟華為在2019年就成為了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
不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臺積電不會因為華為而受到任何不利的影響,失去的訂單很快就會被其它客戶填滿。當時很多人都覺得劉德音是在說大話,因為華為的影響力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忽視的。
但是根據最新消息來看,沒了華為,臺積電營收不降反增,產能依舊不足,劉德音果然沒吹牛!
據了解,在規則生效之後,臺積電接收不到華為的訂單,然而它的營收卻並沒有明顯的下降,反而還上漲了不少。數據顯示,2020年9月份,臺積電僅一個月的營收就高達45.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近25%,而且這種趨勢延續到了年底。
在2020年前11個月,臺積電的累計總營收達到了420億美元,其12月的營收也將超過46億美元。這樣一來,臺積電2020年的營收將會超過460億美元,創下新的紀錄,這份成績足以證明華為對臺積電的影響並不很大,劉德音也不是在吹牛。
寫在最後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臺積電的營收仍然在穩步增長,但是它卻失去了部分口碑。因為華為是國產科技公司的代表,臺積電拒絕它自然會引起國人的爭議和不滿,如果後續臺積電堅持不向華為供貨,那麼它的名聲可能會繼續下降,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轉發。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為您推薦--
俄羅斯傳來好消息,華為彎道超車或將成功,任正非太有智慧了
拼多多「讓奮鬥變了味「!華為任正非:奮鬥目的,是為過幸福生活
繞過光刻機,華為入局光子晶片?清醒點!石墨烯晶圓還在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