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小馬哥每天文字分享的第2402天
最近我在上海面試了很多年輕人,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非常突出。
智者見於未萌,愚者暗於成事。
愚昧的人對於已成功的事情也不知是怎麼成功的,而明智的人在事情沒有發生時就已預見到了。
我經常建議很多年輕人如果你要進入一個行業,那你就要進入這個行業最好的公司,因為資源是最豐富的,視野是最開闊的。
而最主要的是你首先要進入這個行業,然後你才知道哪個方向是最具有價值的公司,哪怕以後你要跳槽或者要創業至少你站在了這個趨勢裡面。
往往很多人年輕的時候比較短視,為了一點點小小的收入而心動,30歲以前花時間選擇正確的跑道比多一點錢少一點錢要重要的多,而也許我在年輕的時候生存壓力確實沒有那麼大,那個時候也沒要求買房子、把自己餵飽就可以了。而現在的同學在讀大學的時候已經深深的感受到房子這件事對他們人生這麼恐怖的壓力。
愚者總是對於已經成了的事情過於關心,而智者總是對於那些還沒發生的事情比較關注。
我們年輕人選職業的時候,尤其是你打算進入到一個未來產業的時候一定要想一想你是暗於成事還是見於未萌。
跑道和行業的選擇其實差別很大的,你想像一下20年前或者15年前即使是個很普通的IT人只要會寫代碼,就可以進騰訊、百度這樣的公司了,只要努力選擇這條洪流走,就會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
因此選擇不重要,選擇背後的標準很重要,首先我們在選擇之前要去想一想我選擇了什麼樣的標準,這個太重要了。
其實有些時候人的能力沒有那麼重要,剛從大學畢業的很多年輕人其實都差不多的,只不過你要選擇在這個跑道上是要活下來呢,還是要在另外一個跑道上成為另外一個人,所以對我來講最大感受就是如何選擇人生的跑道非常重要。
往往很多不被看好的人,當他進入一個軌道以後,最後做出的業績會讓所有人吃驚。
很多時候原因在於你不進到這個場景裡頭、不接觸這個場景裡頭的人,同時遇到眾多事先你不知道要素的時候,你是不知道你身上會有一種東西被激活的,你暗帶了很多如果有緣會被激活的東西,如果你不進入這個場景那你就永遠沒有這個機會,別人以及你自己都覺得你是個窩囊廢。
很多氣味你不在現場你是聞不到的,問題永遠在現場,而且越重要的氣味你不身臨其境你是無法通過想像得到的,
有心聞之,香不在,香在無心處,香在何處你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帶到這個地方去,可能剛開始你也沒覺得有什麼不一樣,但你只要呆上一段時間你就知道這個氣味是什麼了。一個產業、一個企業的氛圍就是我們說的特別微妙的那種關鍵的氣味。你只要在這個場景下,那個讓別人最服你的能力才能浮現出來、才能被激活。
所以在選擇行業的時候到底要選什麼,你是關注與已成還是關注未萌。
比如女的選一個未來的老公,他是按照已成的方式,我跟你結婚是否有車,車是什麼車房是什麼房,這叫已成;而另一個呢既沒有車也沒有房,那麼你選擇哪個對呢,還是很難說的。這取決於你的冒險機率和創業基因有多強,如果你是創業型人才那當然應該是有更大的風險參數的,如果你是穩健理財型,選一個已成也不見得是壞事。
選擇在人生中是挺微妙的,我總結了我這創業十年來的選擇經驗我覺得我自己的選擇維度主要是看天時,這個時間發展到什麼階段,哪些行業會變成核心關鍵點,比如過去二十年只要你進入網際網路行業就不會太差。
時來鐵成金,運去金成鐵。
時間和空間都是內在的參照系,同時看你內在的趣味是什麼,你想一輩子過散淡舒服的生活可能就在二三線小城市做個舒服的人可能也挺好的。當下網際網路造成了很多碾壓感,關鍵在於你不能騙自己,我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還要問清楚自己才行。
每個人的思想和觀點都是一個特定環境下的一個思想物種,自然界沒有哪個物種是正宗的,自然界就沒有什么正宗的物種,它就是奇奇怪怪五花八門的物種聚集在一塊一種穩定的生態,思想也是這樣的,你的見解是這樣的,他的見解是這樣的,但最後各種偏見匯總起來的時候就自動的會得到修正,所以你只管表達自己的觀點就行了,然後其他的人從你的觀點裡頭看到了某種它沒有看到、沒有想到的要素,那已經夠了,所以別奢望自己說出的話都是絕對的真理。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體,你想仔細把捉,可能就是把捉不到,同時年輕的時候必須要讀一些難啃的書,這樣自己的思維力度才能上來。
一切穩固的東西終將煙消雲散,一切神聖的東西都將被褻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我覺得這種精神還是要有的,起碼三十歲以前是需要有的,生物進化的時候有個規律就是定向性太強以後,它很容易滅絕。你跟你眼下環境的緊密度,綁的太緊是你的現狀是非常適合現在的環境,但問題是裡面有個巨大的風險,一旦這個環境發生變化,你已有的現狀是無法應對這個環境的。
媒介即信息,你一定要記住一件事情在三十歲以前不要考慮個人收入的多少,如果你能夠把這個問題想通了,你一定會在某一天,在一天之內就會把你之前沒有賺到的錢全部賺回來。
最後我的總結是的的確確我們尤其是在年輕的時候在做出職業發展選擇的時候:
第一要觀察天時,第二要觀察地利,第三要觀察人和。
更重要是要關注自己之前學過的經典內容,因為這是一個緣也是一個契機,這個東西未必能在當下具體的時刻幫助我們定下方向,但是它可以提高我們的品味,讓我們站得稍微遠一點點宏觀一點點看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選擇跑道、選擇賽道比具體某一件事情要重要的多。
如果你的眼光盯著三年之內,你會發現你的競爭對手很多,如果你的眼光盯在七年之內,你發現你的競爭對手明顯減少了,如果你再往後再推個三年,十年以後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人在跟你競爭。
招聘會上有那麼多人在關注那個薪酬在多一千還是兩千的時候,我相信這裡面也一定有那麼不多但一定存在的一種人,他們不關注這些問題,他關注的是十年以後我會怎麼樣,以這樣一種視野來選擇一定要比我下個月工作以後我能否多拿一兩千要明智的多。
人無遠憂,才有近慮。
我和小馬哥一起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