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3nm工廠一大麻煩:耗電太驚人

2021-02-25 半導體行業觀察

上個禮拜,臺灣環保署環評大會針對臺積電3納米案,做出要求相關單位補充說明資料,送大會討論的決議。南科管理局今11月15日表示,一定可以在2周內完成各項資料的準備工作,並儘速提送至環保署,以加快環評審查的通過時程,讓臺積電的建廠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南科管理局表示,臺積電3年多前,釋出正在尋找3納米的設廠用地時,就立即洽各水電權責單位,得到保證能如期如質滿足需求後,才積極邀請臺積電到南科設廠。近2年來,多次參加行政院召開的「解決五缺」會議,清楚了解政府單位對於增加水電供應的具體規畫與做法,更堅定「水電供應無虞」的信心,所以定會以最誠懇的態度面對,讓關心家園環境的所有人安心。

南科管理局指出,關於環評委員及環保團體對於水、電供應疑慮,這次增加的用水及用電量,均已分別獲水利署及臺電公司同意。水利署已有完整的水資源規畫,有信心可滿足產業用水之餘,也不影響農業及民生等用水需求。臺電公司也投資477億元進行既有電廠整體改善,從源頭管理及管末削減來減少空氣汙染物排放量。

此外,臺積電更承諾逐年取得用電量20%再生能源,且新增用水7.5萬噸/日中將使用最高5.05萬噸/日之再生水,用最友善的方式,減輕環境負擔及區域供水壓力。

南科管理局長林威呈表示,南科追求產業發展也深知環境保護的重要,園區已備有完整的環保措施與監督機制,在園區投資設廠,定能落實環保作為,一同守護美麗的家園。南科更以一貫的立場、執行力與決心,用最認真、最積極的態度打造綠色永續園區,支持與協助有競爭力的優質產業發展。

林威呈表示,會對園區的環境也將盡最大管理與維護的責任,以最誠懇的態度面對委員及環保團體的指導,這次的審查意見將逐項釐清及詳細回應說明,儘快完成送件審查,讓臺積電安心投資。

上周臺積電 3 納米廠「環差案」卡在水、電問題沒有通過;臺灣「經濟部長」沈榮津昨(19)日動員臺電及相關單位,研析能否讓興達燃氣電廠1號機的商轉時間,從2023年提早到2022年,與臺積3納米廠量產的時間同步,以解除環團疑慮。

與會人士透露,考量興達電廠燃氣機組的時程安排,除了興建時間,在此之前還有環評等不確定性較高的因素,昨天會後仍無法保證一定可以提早到2022年,但臺電已表示「會努力」。

臺積電3納米新廠上周三(14日)本欲在環評大會闖關,但環評大會要求開發單位要在三個月內就節能措施、再生能源20%的達成期程及控管方式補充修正後,於下次環評大會再行內部討論。

其中,環團也質疑,在興建中的臺積電5納米廠,未來營運的所需用電量為75萬瓦,3納米廠擴增案所需用電量達88萬瓦,兩者相加幾乎就等於興達電廠四座燃煤機組的發電量。如若不能在2022年底臺積3納米廠陸續投產前,將老舊燃煤機組除役汰換,只會加劇南部空汙問題。

臺電解釋,臺積5納米廠、3納米廠的用電是透過南科超高壓變電所供電,不是由興達電廠拉專線供電。經濟部也表示,電廠除役涉及整體供電情勢,不可能因「單一公司個案」而提前除役。

但既然環團的質疑,經濟部長「聽到了」,沈榮津昨天仍然找臺電研商「再進一步提前」除役的可能性。

臺電錶示,興達電廠「煤改氣」工程是採「先建後拆」,燃氣機組要先商轉,燃煤機組才會除役。按臺電之前的電源開發計畫,興達電廠燃氣新1機在2023年商轉後,燃煤1號、2號機也已提早在2023年除役。等到興達燃氣新2機在2024年商轉時,燃煤第3號、4號機組則轉為夏季尖峰備用機組。

至於臺積電再生能源要達20%的問題,經濟部表示,已請能源局協助節能措施,或購買綠電。

臺積電:3nm晶圓廠2020年開建,預算超200億美元

臺積電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忠謀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公司會議上披露,臺積電將在2020年開工建設3nm工藝晶圓廠,但不會去美國設廠,而是堅持留在臺灣本土,確切地說是在南部科技園區。

張忠謀提出,臺積電相信當地政府會解決好3nm工廠建設所需的水電土地問題,並提供全力協助。

按照張忠謀此前的說法,3nm工廠建設預計會花費超過200億美元,同時有望帶動相關供應商跟進建廠,拉動臺南地區經濟發展。

他沒有透露3nm工廠何時完工、新工藝何時量產,但即便不考慮額外困難和挑戰,最快也得是2023年的事兒了。

即便如此,臺積電仍將大大領先業界巨頭Intel,後者還沒有進入10nm工藝,而按照每代工藝沿用三代產品的步驟,想實現3nm很可能要到十年之後。

張忠謀還預計,臺積電未來三年的收入增幅都會有5-10%。

相關焦點

  • 臺積電3nm大麻煩:耗電太驚人
    上個禮拜,臺灣環保署環評大會針對臺積電3納米案,做出要求相關單位補充說明資料,送大會討論的決議。南科管理局今11月15日表示,一定可以在2周內完成各項資料的準備工作,並儘速提送至環保署,以加快環評審查的通過時程,讓臺積電的建廠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 臺積電3nm量產要「遲到」
    相應的,臺積電南科18廠原定於10月份安裝設備的3nm生產線也被順延一個季度,直到11月24日才正式開工,而量產則被延期到2022年。此前,臺積電CEO魏哲家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曾透露,他們的3nm工藝仍將採用成熟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FinFET)。而作為競爭對手的三星在3nm工藝上將採用環繞柵極電晶體(GAAFET)技術。儘管相比於N5(5nm),臺積電N3的密度提高了50%,但工藝上依舊是FinFET,換句話說,這次的臺積電太過於「保守」了。
  • 臺積電3nm工廠年耗電量將達70億度​,「缺電」或成最大威脅!
    臺積電過去約每2年推進一個世代製程技術,今年下半年5nm製程大量生產,3nm預計2022 年下半年量產(資料顯示,臺積電3nm工藝比5nm工藝的電晶體密度高70%,性能提高15%,功耗降低30%)。因此,外界推測,臺積電2nm大約會在2025 年之前量產。
  • 臺積電3nm工廠提速,或今年開工
    環保署環評大會昨通過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寶山用地擴建計劃,臺積電將設置三納米製程及量產的研發廠房,投資金額超過千億元,估計兩千三百名人才進駐。依據原定時程,全球第一座3納米廠可望在2020年動工,最快2022年底量產。但現在看來,這個工廠最快會在年底動工。
  • 臺積電3nm工藝技術研發超預期!
    近日,在2021年國際固態電路會議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談及了3nm晶片研發進度。他表示,臺積電3nm工藝技術的研發超出預期,量產工作有望提前。
  • 臺積電一年耗電143億度,每年電費300億,造晶片為何如此費電?
    電,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工廠運作不可缺少的存在。作為我國一線城市的深圳,匯聚了1300多萬人口,居民用電量高達146億度。
  • 3nm製程的競爭臺積電還能保持優勢嗎?
    不過,在晶片製造方面,三星一直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那就是臺積電。臺積電藉助著和蘋果公司以及此前的華為公司的合作關係,佔據了晶片代工製造的龍頭老大位置。雖然後來華為被美國「制裁」,不允許臺積電為其代工。不過,華為空出的產能很快被其他的手機廠商,包括蘋果公司瓜分。在7nm和5nm製程方面,臺積電的發展無疑更快一些,三星略遜一籌,但也緊隨其後。不過在更先進的3nm製程發展上,三星是憋足了一股勁。
  • 【高工新材料•頭條】臺積電宣布3nm重磅決定,臺灣終於鬆了一口氣
    9月29日,臺積電突然發布消息,公司3nm製程新工廠將會留在臺灣,新的先進工廠將設在臺灣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臺南園區,這次臺積電的宣布會給臺灣政府和產業界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 臺積電與三星的3nm之爭
    就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臺積電和三星都已經透露了一些關於3nm工藝節點上的進展。目前來看,5nm、3nm節點主要面向FPGA等高性能計算領域,智能處理器和5G晶片。而2019年被視為是5G商用元年,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5G將會被大規模使用。或許,這也是兩大晶圓代工龍頭紛紛選擇透露3nm進程的誘因之一。
  • 臺積電與三星3nm製程之戰正式開打
    但在3nm製程上,三星似乎還是落後給臺積電的。因為相關報導指出,臺積電已經為其3nm製程的晶圓廠方面投資了200億美元。所以,為了縮短差距,三星正加緊3nm製程的研發。不過,由於3nm製程技術的難度極大,如果三星美國工廠計劃生產3nm製程晶片的話,依照正常進度,目前還處於初步計劃階段的德州奧斯汀的晶圓工廠,在2023 年前還難以正式量產。
  • 臺積電3nm新廠2020年施工
    臺積電3nm製程新廠確定落腳南科臺南園區。
  • 臺積電傳來新消息,事關3nm晶片,美這次或高興不起來
    臺積電傳來新消息隨著已發布的四款5nm晶片的功耗出現異常,臺積電和三星這兩家代工廠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因為目前只有它們能量產出5nm晶片。其中蘋果的A14和華為的麒麟9000出自於臺積電,而三星自家的Exynos1080和高通的驍龍888都是由三星代工的。
  • 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研發遇到瓶頸,3nm量產要「遲到」!
    相應的,臺積電南科18廠原定於10月份安裝設備的3nm生產線也被順延一個季度,直到11月24日才正式開工,而量產則被延期到2022年。此前,臺積電CEO魏哲家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曾透露,他們的3nm工藝仍將採用成熟的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FinFET)。而作為競爭對手的三星在3nm工藝上將採用環繞柵極電晶體(GAAFET)技術。儘管相比於N5(5nm),臺積電N3的密度提高了50%,但工藝上依舊是FinFET,換句話說,這次的臺積電太過於「保守」了。這背後,是臺積電意圖兼顧成本與效能。
  • 臺積電擬2021年開始風險生產3nm晶片 2022年下半年量產
    來源:TechWeb【TechWeb】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晶片製造合作夥伴臺積電錶示,將在2021年開始風險生產3nm晶片,然後將在2022年下半年進行量產。此前,臺積電聲稱,與最近的5nm製程相比,其3nm製程將使晶片性能提高10%-15%。
  • 臺積電3nm細節曝光!
    在臺積電第26屆技術研討會上,在臺積電第26屆技術研討會上,臺積電揭秘其3nm工藝節點的更多細節,並分享了5nm後續產品N5P和N4工藝節點的相關進展。臺積電錶示,計劃3nm技術於2021年進入風險生產、在2022年開始量產,而英特爾的7nm預計最早推出也要到2022年末。
  • 【60秒半導體新聞】3nm工藝太貴 臺積電被投行看衰:失去關鍵優勢
    3nm工藝太貴 臺積電被投行看衰:失去關鍵優勢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尤其是率先量產了先進的7nm、5nm工藝之後,臺積電已經成為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一環。接下來臺積電還會量產3nm工藝,然而海外投資者這時候看衰臺積電,認為3nm節點太貴,臺積電將失去關鍵優勢。
  • 直擊3nm技術之戰:三星押注GAA,臺積電仍選FinFET,英特爾熱衷堆疊電晶體
    之後,隨著半導體先進位程的快速發展與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多柵極MOSFET技術作為3nm先進位程的實現技術,開始走上商業化道路——量產。2016年底,臺積電宣布計劃建設一個5 nm至3 nm節點半導體製造廠,投資額約為157億美元。2017年9月29日,臺積電宣布未來3nm製程晶圓廠,落腳臺灣臺南市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並計劃在2023年開始批量生產3 nm工藝節點。
  • 沒想到「缺電」或成為臺積電最大威脅
    以蘋果公司為例,據新聞報導稱,在包攬臺積電2021年5nm產能後,蘋果又宣布預定臺積電最初一批採用3nm工藝的晶片產能,用於生產ios設備和自研晶片。數據顯示,預計屆時如果臺積電5nm生產線將全數到位,每月可生產超9萬顆晶片,臺積電3nm若正式投產,每年可將生產近60萬顆晶片。然而,巨大產能的背後,臺積電卻即將面臨「缺電」危機。
  • 臺積電3nm的陰謀,華為囤的晶片可能白費力氣!
    據臺媒報導,臺積電正在安裝3nm晶片製程產線,該產線預計在2021年投入風險試產,在2020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 臺積電晶圓工廠8分鐘,世界第一名不虛傳!
    ● 1972年,成為美國德州儀器公司第三號人物,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 1987年,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創建了全球第一家專業代工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臺積電)● 2017年,臺積電市值超越Intel,成全球第一大專業半導體製造企業。從「第一家」到「第一大」,臺積電用了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