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飲料製造的前處理調配中,大宗原料(粉糖類)的導入普遍未實現自動化,由於來料類型以50kg袋棧板堆放為主,因此拆垛-開袋投料動作屬重體力崗位,尤其當產量較大,作業環境較差時,用工問題特別突出。
藉助「3D視覺+機械手」技術,配合自動輸送及在線清洗烘乾系統,我們在這個區域實現了自動化,將用工需求降低至2人,且屬於輕體力崗位。
項目投入使用後,兩個輕體力崗位的工作內容為:
A--粉糖編織袋封口線的拆解,以及廢袋整理
B--內袋的收集整理
優點介紹就這樣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
敲黑板,說重點:
員工只關心自己幹活累不累
領導其實更關心物料浪費沒
那麼交接班報表中,物耗統計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本班的進耗存。
我們智造人一直致力於用客觀數據來導出報表,而認為這種依賴人工編輯的報表是不嚴謹的(事實上我們見過由於失誤而報廢一罐半成品,但在月報中卻找不出痕跡的騷操作,無非就是損耗分攤到日均)。
製造業的本質是把不同的原輔料經過加工/組合變為成品輸出,我們所關注的工藝路線始終是圍繞著「物流」來追蹤,「人」只是協助實現這個過程。
該項目的重要意義在於實現了物料的投放/流轉全程無人化,工藝路線不因為人工操作而引入主觀數據,那麼也就實現了物耗的客觀/自動統計。
或者說,從拆垛的袋數(標準重量),中間罐的計重,成品罐的輸出這一連串環節都記錄了歷史數據,篡改變得極其困難。
當然,該項目還有許多優點,詳見下圖:
最後,我們欣賞一下機械手優美的動作。
3D+機械手拆垛上料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