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棒」沒打準 自動化才是工作崗位減少主因

2021-02-08 第一財經

說服原打算把工廠遷移到墨西哥的開利(Carrier)空調製造工廠繼續留在美國被視為川普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的首個成功案例。但聽起來的好消息在現實中並沒有那麼美好。

開利的母公司美國聯合技術公司CEO海斯(Greg Hayes)最近表示,公司會把在美國印地安那州投資的絕大部分資金都用於自動化和設備升級上。

「我們打算通過自動化的改造來降低成本,以確保我們持續擁有競爭力。」他說,「(自動化改造)會和把工廠搬遷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墨西哥一樣便宜嗎?並不會。但是我們既然打算繼續在美國投資,就必須要讓工廠具有競爭力。因此,這也最終意味著,美國這裡將會有更少的就業崗位。」

效果打折

12月初,川普正式宣布,已與開利公司達成協議,後者不會把工廠轉移到墨西哥,而是把大約1000個工作機會留在美國印地安那州。

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開利公司獲得了7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承諾,作為交換,該公司才決定把原本準備移到墨西哥的800個工人崗位和300個總部研發崗位留在美國。

根據公司的估算,如果把這些低工資、高流動性的工作轉移到墨西哥,每年可以為公司節省6500萬美元左右。川普對此回應稱,按照他準備實施的削減公司稅措施,公司將會得到更大的收益。

決定將工廠繼續留在美國的同時,開利公司也計劃給該工廠投資1600萬美元。但按照開利官方最新的表態,這1600萬美元將主要投給自動化升級,而川普挽留下來的1000個就業崗位勢必會因為機器換人而大打折扣。

最近,川普在推特上聲稱將對企業實施大幅減稅和政策鬆綁,但與此同時將對那些把工廠搬遷到其他國家、僱傭其他國家員工、卻想把產品售回美國的企業徵收高達35%的關稅。這被外界視為川普的「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但對企業而言,競爭力和利益最大化始終是最大目標。除了機器換人,川普的「大棒」也並沒有真的阻止企業外流的腳步。除了暫時留在美國的800個工人外,整個工廠共1400個工人崗位的另外600個仍將遷至墨西哥。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70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建立在工人招募、崗位保留和資本投資等因素基礎上」。

要怪就怪自動化

「1999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主席瓊斯(Chuck Jones)本周四公開將美國就業機會減少的根本原因指向了自動化。他說:「自動化就意味著更少的人工。我認為如果那些公司全部實現了自動化生產,工人的就業崗位就會大幅減少。」

然而,對於留在印地安那州的工廠來說,自動化生產是唯一能讓工廠保持競爭力的方式。當地的人工成本是每小時20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元),而墨西哥工廠的人工成本是每小時3美元(約合人民幣20元),僅七分之一。

「你不可以責怪那些(美國以外地區的)便宜勞動力。」LNS Research首席分析師米克諾維奇(Dan Miklovic)表示,「毫無疑問,大量我們失去的就業崗位,尤其是在成熟的工業領域,並不是因為它們被遷移到了海外,而是自動化的生產取代了它們。我們使用了大量的機器人來生產汽車。」

總體來說,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製造業產量統計,美國各大工廠如今的產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二戰後的時期,在過去的40年裡增長了150%。但是美國製造業的就業崗位卻同期下降了30%多,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自動化。

製造業領域自動化程度提升和就業減少的趨勢並不會在川普的「胡蘿蔔加大棒」中結束。麥肯錫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現有技術的情況下,美國45%工人的工作任務已經可以被機器人取代,這相當於每年可以節省2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萬億元)的人工工資。

相關焦點

  • 川普對中國揮舞「貿易戰」大棒,美國網友哭了:這樣做會有報應的……
    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也紛紛批評川普政府揮舞貿易戰大棒的舉措,國外主流媒體和網友對此表示,川普對華挑起貿易戰,將嚴重損害美國經濟,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害人害己。他還強調,貿易戰帶來的嚴重後果是需求會大大減少,其中包括美國農產品的需求也會減少。農產品價格進而下滑甚至暴跌,經濟也會陷入衰退。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1日的報導援引俄戰略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尼古拉∙特羅申的觀點,認為徵收關稅不僅不能解決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而且還會損害美國經濟。特羅申指出,川普此舉是在利用中國解決國內矛盾。
  • 川普和拜登應聘同一崗位,HR會選誰?
    把美國看作一個公司,這兩位優秀的候選人來應聘同一個高管崗位,作為HR,會如何判斷他們的個人特點和能力,給到「董事會」什麼樣的選擇建議呢?崗位職責:需要帶領公司(美國)整體發展,負責公司全面運營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於戰略制定、業績達成、制度審批、高管團隊的選任、對外活動、安全保障、日常決策等工作。
  • 未來將被人工智慧取代的18個工作崗位
    一種可能是人工智慧將使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生活變得更加輕鬆。但更大的可能是大多數工作將被人工智慧機器人所取代,從醫療保健到農業和工業等各個行業崗位。這是任何工業或技術革命的本質。好消息是,有些工作可能不會被完全取代-會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技術,出現新的職業。比如機器人技術和軟體工程方面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
  • 鴻海將逾150個工作崗位移出美國……
    外媒稱,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消息,臺灣鴻海已將逾150個美國工作崗位轉移至墨西哥。
  • 關注丨安倍為赴美苦練高爾夫、手提大禮包 川普會敲一筆「竹槓」嗎?
    日本媒體評論稱,圍繞貨幣寬鬆政策,川普認為日方引導日元貶值,預計川普會在10日舉行的首腦會談中向安倍晉三提出美國和日本貿易中的巨額逆差問題,安倍則會努力解釋日本貨幣寬鬆政策是為了擺脫通縮而非引導日元貶值,以尋求美方理解。日媒稱,若日本央行被迫修改大規模寬鬆政策,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支柱就可能崩潰。
  • 【IE精益工作崗位推薦】
    工業工程之家帶來的崗位推薦和崗位深度分析~(大家要看到文章後半段的乾貨啊-崗位深入分析)公司背景介紹
  • 粉糖投料自動化 | 只剩下2個輕體力崗位
    在食品飲料製造的前處理調配中,大宗原料(粉糖類)的導入普遍未實現自動化,由於來料類型以50kg袋棧板堆放為主,因此拆垛-開袋投料動作屬重體力崗位
  • 未來的工作發展趨勢!2030年增長和減少最多的工作有哪些?
    未來哪些工作將是最受歡迎的?
  • 華為備胎能否頂住美國大棒
    當天,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令,宣布「國家緊急狀況」,授予美國政府機構禁止他國通信網絡設備和服務的權力。緊接著,美國商務部發公告,稱華為公司參與了有違美國利益的行為,該部已將其華為公司及其70家附屬公司納入實體清單。
  • 川普被迫放寬H1B等工作籤證限制:該限制令為何激怒了矽谷?
    川普一直主張削減外國勞工的工作崗位,以提升美國工人的就業率在高度依賴外來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矽谷,川普移民政策的收緊引來罵聲一片。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及推特官方聯合公開發表言論,反對川普凍結H1B籤證的政策。谷歌CEO皮查伊強調移民對谷歌公司、矽谷,以及美國創新力的重要性,對川普政府暫停工作籤證表示失望。
  • 90%的全職工作崗位將會消失,你未來的工作在哪裡?
    今天,我們將分享和深入探討一個重要的議題,數位化如何改變我們的社會組織結構,當然,我們也將特別談及這個浪潮如何讓我們的工作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變。 如今的所有行業都是數位化和全球化的,這兩股重要的力量給業界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沒人能避免。
  • 川普「變心」了 中興重現生機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發布 Twitter 建議停止制裁中興通訊。「我正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道,試圖讓中國最大的手機廠商之一中興通訊儘快重返市場。」川普在推文中表示,「對中興通訊的貿易禁令會導致大量工作崗位的流失。我已責令美國商務部儘快妥善處理!」
  • 重磅|新科學家報告《GameChangers》全文,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工作規則?
    1)如果認知複雜的工作才是(不會被自動化奪走)的安全工作,那麼,為什麼市場對收銀員的需求仍然這麼旺盛?2)如果自動化會產生新的工作機會,那麼,為什麼 GDP 正在放緩?3)什麼時候你就能期待機器人來取代你的工作?」
  • AI時代下需求漸旺的六大工作崗位
    根據Gartner公司(高德納諮詢公司,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發布的報告,到2020年人工智慧技術將創造230萬個就業崗位——這一數字遠遠高於自動化機制將取代的工作崗位數量。更有趣的是,機器人的興起並非簡單取代人類員工,而是增強員工生產效率與任務處理能力。
  • 【職場動態】710萬工作崗位將消失,你的「飯碗」能保住嗎?
    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年會召開前夕,於18日發表報告,預測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在今後5年改變商業模式和勞動力市場,導致「15個主要發達和新型經濟體淨損失超過500萬個就業崗位」。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一系列科技進步為代表,比如移動網際網路和雲技術、大數據、新能源、機器人及人工智慧技術。報告預測,新一輪工業革命將創造210萬個新工作崗位,主要領域包括計算機工程、數學。
  • 果然很不一般,川普最後一天計劃曝光!
    現在的白宮,據說有三忙:忙著搬家;忙著找新工作;忙著最後的挖坑。比如,都最後時刻了,川普還致函國會,要求削減274億美元的預算開支,其中包括用於支持全球疫苗接種的資金,以至於有議員就痛罵:還有比這更缺德的嗎?還有,對中國企業大棒揮舞,居然連小米都上黑名單了。還有對伊朗、對古巴等國的抹黑和制裁,明顯是為拜登政府挖坑。不折騰到最後一刻不罷休。
  • 【深度長文】川普八大政治遺產,影響已經深入骨髓
    但關於什麼美國會分裂,國足排名又要下降一名之類的段子,說說可以,當真就沒必要了。美國沒有法理上分裂的基礎,這和蘇聯還不一樣。即便美國終將走向衰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輕敵還是不好。這篇文章試圖從川普的出發點為起點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你更真實地看懂美國、看懂川普,提供一個角度。
  • 川普封禁Tiktok,逼迫賣身還要抽成!這跟讓我們跪著要飯有什麼區別
    作為交換,曾經與川普不對付的臉書也開始支持他了,已經通過投放川普的競選廣告來幫助他獲取選票了。要是最終被封禁了,川普就拿臉書的流量支持。川普這一手簡直就是刀切豆腐兩面光啊。說白了Tik Tok到底能不能活,其實沒字節跳動啥事,連自己該如何被瓜分的會議都參加不了,只能站在門口看著別人如何切割自己。可憐字節跳動為了出口海外做了大量投入,眼看用戶越來越多,結果今年先是在印度被封禁,然後在美國又被如此戲弄。
  • 疫情催生自動化,華郵表示數百萬工作,疫後恐消失!
    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疫情讓職場自動化提前來臨,工作型態驟變也導致多數產業就業機會驟減。27歲的庫奇(Serena Couch)原本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Disney World)工作,連續數月無班可上後,2020年4月遭裁員;她現在靠每個月500元失業救濟金生活,除了忙著找工作,還通過YouTube影片網站及網絡數據自學如何寫程序;她說無法花錢上課,只能設法自學,因為"大家都說寫程序很好找工作"。
  • 川普,慫了?
    不僅如此,在總統大選關鍵時刻,川普的後院「失火」了,他家二公子被指控,要求去出庭作證。對川普來說,這可能是個大麻煩。昨天親侄女又把他告上法庭了。 川普為什麼變了?這回真慫了? 騰訊的社交APP微信國際版WeChat,因為所謂美國「國家安全」,成為美國政府大棒封殺的對象。 按照美國總統行政令,9月20日起,WeChat必須在美國被下架、停止更新,商業支付也被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