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2019年最後一期專業班定於12月18日在鄭州舉辦,本次課程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增,近視,葫蘆灸,五腧穴,等實用內容,想要參加的朋友,請點擊下面了解了解詳情。
2019宋楊貝康小兒推拿專業班冬最後一期正在火熱報名中
發燒了如何護理?
一:保持大便通暢
不管是受寒,還是積食的發燒,都應該保持孩子大便通暢,人一燒,消耗津液,大便容易更幹,更難拉,大便排出來,身體運行好,暢通,就容易恢復。
如果孩子超過24小時沒有拉大便,最好用蜜煎導法幫助孩子拉出來。
二:給身體補液
發燒易消耗津液,津液是啥,簡單來說是被身體吸收利用,可以用作支撐身體循環的液體。有水的鍋,燒不壞。孩子津液充足,一般不會有大問題。如果津液不足,容易出現幹燒,就危險了。所以,發燒的時候,一定補充津液,普通的水不能快速轉換為津液,如果孩子不想喝水,不要逼喝,可以用米油、米湯代替水。
三:保持手腳溫熱
如果全身很燙,但是手腳涼,最好用溫毛巾捂熱,還可以輕輕按摩孩子的腹部、四肢,來幫助孩子全身氣血循環通暢。
四:飲食清淡
人體發燒時,氣血都調集起來去抗邪,用在胃腸道的能量就少了,消化能力就相對減弱了。這時候,肥甘厚膩可不能吃了,清淡、溫熱易消化的食物,才更好吸收。別著急補營養,辛辣刺激,油膩寒涼,都不可取。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發熱在五官苗竅的臨床表現
遇到孩子發燒,我們可以辨證處理。另外還可以看以下兒科專家宋祚民先生總結的小兒發熱的辨證依據,發熱在五官苗竅的臨床表現,可以供我們參考學習,在反覆學習中,辨證更精準。
面部:
右頰赤,為肺熱痰多(見咳喘);左頰赤,屬肝熱,見於高燒日久或溫病後期;兩頰赤,多胃中實熱,見於便秘或滯食積熱。
兩顴紅,為陰虛裡熱(紅赤如拇指大,界限分明者,證危);兩頰潮紅,為虛熱,多因氣陰不足,其紅不濃而近粉紅;面若塗朱,多為心火熾盛。
眼部:
目赤多眵,見於內熱、胃火、上焦熱;目赤紅腫,見於肝肺溫熱;眼角潰爛,見於大小腸或疳積熱;目赤羞明畏光,見於肝熱、上焦風熱;目赤澀,喜視燈火,為煩熱在心;目皆紅,屬心火、小腸熱。
鼻部:
鼻塞流涕,為傷風;鼻鼾聲重,為風溫痰熱;鼻流黃黏涕,屬上焦風火、肺熱。
鼻孔紅赤,屬肺胃熱或外感風熱、食滯積熱;鼻孔赤爛,屬胃火;鼻孔幹癢,為疳熱;鼻孔如煙,為肺燥熱、津液欲竭。
鼻翼扇動,為肺熱(初期為風溫襲肺,中期多痰熱閉肺);鼻癤腫痛,屬肺火;鼻衄,屬肺熱(熱傷陽絡)。
耳部:
耳輪黃赤,屬風熱;耳邊涼,為內有伏熱;突然耳聾、耳道生癤、耳內出膿,為有風熱、溼熱或瘟疫熱病。
口腔:
口燥,為熱灼津液;口渴,為裡熱;煩渴,為溫熱。
口苦,屬膽火;口瘡,為心、脾、胃熱,溼熱上蒸;口角潰爛,為食火、胃熱;口周皰疹,多因高熱未能及時清解,內鬱之熱外發。
口臭,見於胃熱實火或疫癘毒邪;口氣熱,為胃中有熱,氣分熱或內滯食熱。
唇部:
唇紅,心脾經溫熱,或陰虛裡熱;唇色紫紅,熱盛夾瘀。
唇焦乾裂,熱盛津傷;唇裂出血,脾胃熱盛或毒熱;繭唇,脾胃積火結毒。
舌部:
舌邊尖紅,上焦風熱;舌尖紅,上焦熱;舌絳,營熱;舌紫紅,血熱。
舌苔薄黃,肺熱、上焦熱;舌苔厚黃,胃實熱;舌苔偏膩,多溼熱。
咽部:
咽幹,多見燥熱;咽紅,外感風熱、或內熱;咽部乳蛾腫大色紅,多肺胃蘊熱;咽部淡紅,多虛熱;上顎紅赤多裡熱,紫紅為毒熱;上顎色黃為溼熱。
二便:
大便秘結不通多腸胃結熱,溫熱傷津;若肛門紅赤為大腸溼熱;若矢氣臭穢,便下亦惡臭乃積食滯熱、胃腸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