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
現在微信推送規則改了: 以用戶是否經常看文章,並是否進行星標,在看等互動操作為準。即使你關注了我,但如果不怎麼看文章,也不星標或在看的話,就可能會慢慢的看不到我。因此請大家看完文章後隨手點「在看」,最重要的是,記得設為星標哈!這篇烏梅湯是去年寫的,今年又到了可以喝烏梅湯的季節,因此重新發上來。夏天喝酸梅湯受很多人喜愛呀,酸酸甜甜,不僅開胃也生津,特別好喝。
酸梅湯的主要材料就是烏梅。
而很多人不知道烏梅和糖搭配,是一個經典醫藥方,對發燒吃藥後出汗卻不退燒的情況很好用。
我們家阿古最近就經歷了一次反覆高燒,是烏梅湯給治好的。
5月14日,中午接到幼兒園老師電話,阿古有點發燒,午飯也沒胃口吃,趕緊去接回來,路上就覺得肯定是高燒了,阿古一發高燒就會耳朵通紅,眼睛也會紅,就像剛哭過一樣。
到家一量體溫:39度。妥妥的高燒了。全家人都蠻淡定,給阿古煮蔥白水喝,等著退燒。
蔥白水1-2小時喝一次,每次趁熱喝,晚上睡前溫度是降,睡前喝了一次睡覺。半夜1點多,溫度下來了,37度5。
第二天白天溫度一直在37-38度,阿古耳朵、眼睛都不紅了,精神也還不錯,就是偶爾會說頭暈,自己時不時在沙發上換各種姿勢躺著。
從高燒開始,阿古的大便就是稀的,不能成型,阿婆就想給焦三仙喝,怕他是積食引起的腹瀉。我給拒絕了,焦三仙各適合積食引起的便秘,腹瀉不適合。想著觀察再看看。
第二天晚上睡前阿古溫度突然又高了到39.4度,喝了蔥白水睡覺。一夜沒變化。
第三天繼續蔥白水,溫度一直在38-39度。晚上吃飯時,阿公開始擔心阿古的身體了,覺得好多天了燒還沒退下來,怕阿古身體吃不消。
我仔細觀察了阿古的狀態,精神不錯,就是會喊頭暈,小便少,大便一天3次,但是很稀,食慾一般。
以往高燒,只要喝蔥白水就會出汗,小便多,汗出了小便多就會退燒,這次只在第一天出了點汗,之後再喝也不出汗,小便也減少。
晚飯後,停止喝蔥白水,改喝烏梅湯,用烏梅和白糖煮20分鐘,取水喝。19點30煮好,喝了一晚。半小時後,阿古開始出汗,出汗後,稍微洗了個溫水澡,睡覺。上半夜阿古就一直在微微出汗,我們就時不時給他擦汗,墊吸汗巾。
第四天,早上起來溫度37度5,這一天繼續喝烏梅湯3次。一整天阿古的小便多了,沒有大便,精神很好,開始有食慾了,不喊頭暈了,人開始找各種花樣玩。
阿公來一句:我真是搞不懂,這個孩子都燒成這樣了,精神還這麼好,太能折騰人了。
我笑著回:那是因為他人舒服了,快好了,若是他一直不好,你就該擔心了。
第五天,阿古溫度恢復正常,之後沒有再燒。大便也正常了。在家裡已經很煩人了,開始安排我們每頓飯做什麼好吃的,看什麼書,玩什麼玩具。
這一次發燒是阿古出生到現在,燒得最久一次,也是最反覆一次,以前都是1-2天就退燒的,曾經燒過40度,也就一天一夜退燒了。
這次把發燒過程寫得詳細,是因為裡面有一些症狀是我們常忽視的,雖然這次也是發燒,但並不是我們常說的風寒風熱,而是溫病發燒。
溫病的症狀很多和感冒很像,其實它也是廣義上感冒的一種,主要以發熱,身體熱象偏盛為主,是外感急性熱病。
當年複印留下的書
我剛學中醫時曾看過民國版彭子益的《系統醫學溫病篇》,講的就是溫病,我看得是雲裡霧裡的,但是我記住了裡面的方子:烏梅白糖湯。
記住了它的使用時症狀:出汗但是熱不退,或者經過醫治熱不退,或者大便有腹瀉,無論病程多久,都可以用。
這方子太簡單:烏梅和白糖煮水。用的症狀也好記,我沒法不記得住。
原書中對烏梅白糖湯的記載
我也沒曾想到,第一次用溫病方子是在阿古身上。還這麼管用。
烏梅酸收,能斂相火而補木氣,烏梅收而不澀,能生津液,溫病很適合,白糖能補中而不橫滯,與烏梅酸甘生陰,兩個搭配是最適合溫病虛症。
烏梅
對於溫病,我的了解不夠,就不把自己的觀念帶給大家了,以免影響大家的認知判斷.
雖然我們對某些病無法了解徹底,但是有時找到對應的病症,也能嘗試對應的方子,這也是自我認識和實踐的過程。
要知道在古時,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通過病症來找對應方子治療,有名的《肘後急備方》就是為了方便遇到病症時查看方子而整理出來的。
摘自《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僅供參考,也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1
山西冀寧道署教育科高科長病溫病半月,潮熱神昏,日夜譫語,口臭舌胎黃黑乾燥,渴而腹滿不痛不拒按,十日不大便,身臥不自轉側,病勢頗危,脈沉而弱。
予曰胃家津液已竭,用烏梅十枚白糖二兩,服後安臥一夜,次早大便下半乾屎少許,熱退進食而愈。
前言舌有苔忌服烏梅者,胃熱初起不宜烏梅收斂也。此病舌胎黃黑而幹,又病潮熱,腹滿,十日不大便而用烏梅者,此時之胃熱全因胃液乾枯。
故重用烏梅以生胃液,而和木氣。胃液生木氣和。則運動復而諸病癒也。
▽ 2
山西陽曲縣何科長春間病外感,滿身疼痛,惡寒發熱,神識昏迷,脈象洪數重按模糊。予曰發熱昏迷,脈象模糊,此溫病也。
用烏梅白糖,酸甘相得,溫服一大碗,汗出而愈。何君曰,去年亦病此病,兩月乃愈雲。
▽ 3
太原興榮錢局學徒某病溫病,經醫先汗後下又補,大熱不退,牙齦皆血,數日不眠,小便短極而赤,喘息搖肩,時時譫語,脈小而數。
予以烏梅四枚白糖二兩濃煎盡劑,是夜汗出,安臥喘平,天明尿利熱退,索粥。醫笑曰,溫病用烏梅,豈不將溫氣斂住,燒心爛肺而死,此之得愈乃萬幸雲。
▽ 4
太原電報局呂君病溫病,經醫用麥冬石膏等藥,熱不退病反重。十日,神短氣微,脈亦微少,舌有幹黃胎,不大便已十日。
予曰,不大便十日,此病可治,如大便滑瀉,便難治矣。用烏梅四枚白糖二兩,徐徐服下,滿身微汗。
次日熱退神清,胸微脹痛,不思食。用大黃末一分,分三次噙咽,舌胎黃退,能食稀粥,調理半月而愈。
▽ 5
太原電報局局長陳晴波兒女數人,每患溫疹,皆服烏梅白糖,烏梅冰糖而愈。
▽ 6
山西聞喜縣王氏子病溫病,大燒熱。用酸菜湯加鹽少許以代烏梅湯,溫服汗出而愈。
▽ 7
北平孫姓子病疹,醫進表散寒涼藥,燒熱大加,病熱極重,就予診治。處以烏梅白糖方。不敢用,入西醫院診治。
醫用稀鹽酸,服後安眠,微汗熱退而愈。北平治案甚多。與山西治案大略相同。
▽ 8
昆明劉澄志同學糼女,並王姓子,病猩紅熱,發熱昏倦,面色汙紅,小便不利,大便時時欲行不得,咳嗽。
服烏梅二大枚,白糖一兩,二便通利,熱退而愈。木氣敗則二便不能疏洩,烏梅大補木氣助疏洩也。
▽ 9
昆明何姓子發熱倦怠,面色青黃。服烏梅二大枚白糖一兩,汗出熱退而愈。
▽ 10
南寧朱姓子夏月頭生疙瘩,色紅累累。大如荸薺。服烏梅白糖黑豆而愈,亦平疏洩養木氣之效也。
▽ 11
南寧何姓婦有孕五月,當夏季極熱之時,嘔吐不止,飲食不進多日,身軟不能起動,百治無效。服烏梅四枚冰糖二兩,嘔吐頓止,遂進飲食。
此案非溫病,因夏月極熱之時,熱乃木氣疏洩之氣。
熱極則木氣疏洩失根,有升無降,故嘔吐百治無效。烏梅平疏洩補木氣養中氣,木氣得根,乙木升而甲木降,故嘔吐愈。嘔吐者,膽經不降,胃經亦逆也。
▽ 12
南京清涼山一歲半小孩發熱,口渴喜飲,飲後仍吐,大便亦瀉水,小便全無。醫以五苓散為治不效。
予用烏梅二大枚冰糖五錢,煮至極爛,取湯頻頻進之。不吐,忽然小便通暢,熱退瀉止。
烏梅酸收,止吐宜矣。小便得利者,木氣復其疏洩之能也。凡夏日小便不利,皆木氣退化不能疏洩之過。
烏梅補木氣助疏洩,故服後小便利。木氣衰則不能疏洩,或妄疏洩,烏梅補起木氣,疏洩復其正常,故烏梅能平木氣之疏洩,又能助木氣的疏洩。
▽ 14
成都國醫專校同學龐存厚,其弟夏日發熱不退,精神不支,服藥不效。用烏梅白糖湯,熱退而安。
▽ 15
又同學張文煥,治一婦科,七十餘歲。夏日發熱氣短,用烏梅白糖三豆飲同煎。服後滿身出疹,熱退而安。
上列數案外,烏梅白糖湯治癒之溫疹發熱太多,載不勝載。本氣自病四字,醫家應當徹底研究。
常謂欲學中醫,先要養成能自別醫書是非的眼力,方可讀醫書,方不為前人所誤,於此可見。
5顆大烏梅,白糖50克,加水,煎煮20分鐘,就可以趁著溫熱食用。
我們家這次給阿古用的是冰糖,效果也一樣。但是不建議換成其他的糖了,如紅糖肯定是不適合的。
天氣炎熱時,在家煮一碗烏梅湯,生津解渴。
灑點桂花點綴,就是一道上手超級容易的酸梅湯,不需要其他食材的配伍。
順時應季飲食,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為什麼這個季節要吃這個,但我們代代保留下來的飲食,還是在默默的滋養我們身體。
多一些了解食物,也是多一點關心自己的健康。
如果你喜歡這篇內容,歡迎分享身邊朋友
我是阿咕媽
因照顧孩子家人,我學了營養師,健康管理師,中醫。
慢慢發現我們生病只是按方吃藥,不去改變生活飲食和作息習慣,病後也不調理。
醫生可以幫助我們診治疾病,而預防疾病的發生、病後身體的調理卻都是在日常生活的。
願我們在這裡通過食物的交流,
用健康的理念融入日常的生活。
以食養人,以食暖家。
微信公眾號:食以家食療
英文ID:Ashiyijia
個人微信號:阿咕媽
英文ID:syjshi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