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資200億美元打造3nm新廠!張忠謀:臺積電仍將保持領先地位!

2021-03-03 芯智訊

  全球半導體業的軍備競賽越來越激烈,為了迎戰三星、英特爾等對手,臺積電已宣佈未來幾年將在臺灣投資興建3nm先進位程新廠。臺積電創辦人暨董事長張忠謀周五接受彭博採訪時稱,這座新廠的投資金額預估最高將達逾200億美元。

  自從去年宣佈將發展3nm製程後,臺積電便一直在評估新廠廠址,甚至將美國納入考慮,不過,在臺灣政府承諾解決水電等相關問題後,也考量到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臺積電上周終於宣布新廠將落腳在臺灣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臺南園區。

  「等到我們完成,等到我們達到所有所需的產能,我想我們可能會花費150億美元以上,」張忠謀在新竹的總部接受專訪時說,「這只是保守估計。安全一點說,有可能會花到200億美元以上。」

  主要客戶包括蘋果及高通的臺積電,近幾年每年的資本支出大約都在百億美元左右,用於擴大和升級生產線,而且隨著晶片製程技術愈先進,所需投入的成本也越高。張忠謀表示,往後臺積電的資本支出可能逐步攀高至每年上看11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9日,臺積電就曾宣布,擬投資約955.54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11.02億元)促進公司發展。據了解,臺積電投資的主要內容包括:興建廠房資預算約新臺幣795億5568萬元,包括擴充及升級先進位程設備;擴充先進封裝製程產能;升級特殊製程產能;轉換邏輯製程產能為特殊製程產能;2017年第四季研發資本預算與經常性資本預算。

據報導,臺積電今年持續積極擴大投資,資本支出將達100億美元規模,拉高10nm製程產能將是主要重點。此外,臺積電也將加速7nm製程技術研發,並展開對5nm製程研發。

  中國大陸業者加入戰局

  晶圓代工在產能及技術上需要龐大的前期投資。而中國大陸在官方支持下,很快就要加入競賽之列。包括中芯國際及清華紫光集團等半導體業者正競相擴產,張忠謀稱,這可能導致市場產能過剩的局面。

  不過,張忠謀也指出,中國大陸的後進者可能還需好幾年的時間才有機會達到臺積電的技術門檻,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沒有業者會出售自己所擁有的領先技術。

  「中國大陸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會達到某種程度的成功,但可能不是政府真正想要的成功,」張忠謀表示,大陸業者在成熟的製程可以開出產能但卻有供給過剩的風險,然而在先進位程上「技術是用錢買不到的。」

  張忠謀周一在宣布退休的記者會上稱,未來可見的幾年臺積電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增長將約每年5%-10%,以2017年來看預估增長接近10%。意味著今年營收增長將低於2016年的12.4%及2015年的11%。該公司周五公布,9月份營收年減1.3%至885.8億元臺幣。

  受到iPhone十周年新機等產品有望吸引買氣的期望帶動,臺積電股價今年以來已大漲24%。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張忠謀的身價也一度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根據臺灣證交所截至8月底數據,張忠謀持有臺積電0.48%的股份。目前市值約 9.26 億美元。

臺積電仍會是晶圓製造產業的領先者

就在臺積電即將於本月慶祝創立30年前夕,今年86歲的張忠謀已在上周宣佈將於2018年6月退休,交棒給現任的兩位共同執行長,由雙首長平行領導接續,現任執行長之一的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魏哲家則將擔任總裁。

  有「半導體教父」之稱的張忠謀,當年創造了晶圓代工模式,讓無晶圓廠將設計交給臺積電生產,帶動IC設計業興起,引導半導體產業走向設計、製造、封測的專業分工模式。目前在全球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市場中,佔有率達59%,市值已幾乎是臺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的30倍大。

雖然此前張忠謀即將離開臺積電,但是他表示,隨著物聯網 (IoT)、汽車電子、高效能運算 (HPC)、以及手機等產業的蓬勃發展下,臺積電將繼續保持產業的領先地位。

根據張忠謀日前接受 《路透社》 的專訪時表示,臺積電將會在產業中領先其他競爭者,並且更加了解這個產業的技術上限在哪裡。張忠謀進一步指出,預計在 10 到 20 年之內,將會誕生無數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並且會由人工智慧來取代許多醫生的工作。


而面對這樣的轉變,臺積電將會在物聯網、汽車電子、以及高效能運算上建立供應鏈的夥伴關係。另外,因為未來幾年手機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手機晶片的需求暢旺。因此,臺積電將尋求多樣化的客戶群,使得這 4 大方面的布局將會是未來臺積電成長的主要動能。

張忠謀也強調,未來在晶片產業將會有進一步的整合動作。因此,面對競爭對手韓國三星,預計在未來 5 年內把當前的晶圓製造市佔率提高 3 倍的挑戰,就目前市值達到 1,850 億美元的臺積電來說,要支持未來的發展,將會是在接下來的 5 年內,每年增加 5% 到 10% 的資本支出,以繼續投入研發的工作。並且還將增加招聘 6,000 名的員工,以滿足其未來發展需求。

另外,張忠謀還指出,目前臺積電仍面臨著許多的競爭和挑戰。因此,臺積電需要藉由建立更好的夥伴關係,例如與人工智慧 (AI) 明日之星的英偉達 (Nvidia) 的合作,來維持競爭力。

而對於未來退休之後會如何繼續看待臺積電,張忠謀則表示,他會很關心財報中的損益表,也會聽聽市場分析師的意見。不過,他不會提出任何的問題,因為他只是個非常感興趣的投資者而已。他會把餘生留給自己和家人,首要之務是完成自傳下冊。

  「我仍然熱愛我的工作,但我無法長生不老,」張忠謀說,「所以我想把餘生保留給自己,重拾我的嗜好,像是打橋牌和旅行。」

編輯:芯智訊-林子    綜合自:科技新報、彭博社、新浪財經

行業交流、合作請加微信:xintiyan001
投稿請發至:yj@padnews.cn
芯智訊官方交流群:221807116

相關焦點

  •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叫我IC設計之父更恰當
    我們可以從幾項數字看出臺積電的重要性,包括晶圓代工份額居全球第1、先進位程打敗三星和英特爾居領導地位、市值曾高達逾6兆元新臺幣勝過英特爾。 臺積電在晶圓代工的市佔率已連續8年成長,去年市佔率達56%水平,穩居全之冠,去年營收達321.6億美元新高,年成長9%,營收規模是第2名格芯的5倍以上,格芯市佔率目前僅9.4%,三星雖在先進位程上追趕臺積電, 但全球市佔率僅7.7%,和臺積電還有一大段的差距。
  • 臺積電3nm大麻煩:耗電太驚人
    南科更以一貫的立場、執行力與決心,用最認真、最積極的態度打造綠色永續園區,支持與協助有競爭力的優質產業發展。林威呈表示,會對園區的環境也將盡最大管理與維護的責任,以最誠懇的態度面對委員及環保團體的指導,這次的審查意見將逐項釐清及詳細回應說明,儘快完成送件審查,讓臺積電安心投資。
  • 張忠謀:用30年把臺積電打造成為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商
    作為全球晶片代工製造產業的領軍人物,張忠謀的離職正值產業可能會發生巨變,臺積電最需要他之時。以下為文章內容摘要: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技術革命之一始於一次失敗的報價。1984年,張忠謀在紐約擔任通用器材的總裁時,他的一位朋友希望募資5000萬美元欲設廠生產晶片。這筆錢在當時不算小數目,張忠謀便要對方回去擬好書面提案再來。
  • 臺積電與三星3nm製程之戰正式開打
    在2020年5月,臺積電就曾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納州斥資120億美元興建5nm製程晶圓廠,並預計2023年正式量產。
  • 張忠謀:兩岸半導體不是零和遊戲;12年接班布局,張忠謀為何選他們扛起霸業?商業周刊:接班人忘掉張忠謀臺積電才能再創高峰
    4.臺積電 9 月營收創今年次高,第 3 季超標;5.臺積電斥資200億美元打造三納米新廠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 臺積電3nm工廠一大麻煩:耗電太驚人
    南科更以一貫的立場、執行力與決心,用最認真、最積極的態度打造綠色永續園區,支持與協助有競爭力的優質產業發展。林威呈表示,會對園區的環境也將盡最大管理與維護的責任,以最誠懇的態度面對委員及環保團體的指導,這次的審查意見將逐項釐清及詳細回應說明,儘快完成送件審查,讓臺積電安心投資。
  • 臺積電InFO大擴產 穩拿蘋果A12訂單;後張忠謀時代:劉魏兩人決斷力是首要挑戰,臺積電如何持續領先?張忠謀退休後將寫自傳
    今年蘋果的iPhone 8的A11處理器,由臺積電以10nm製程結合InFO統包前後段代工生產,第3季起大量趕工出貨,供應鏈傳出,臺積電近期正進行InFO大擴產,購買機臺設備,預計增加龍潭廠月產能從10萬片到13萬片, 到明年第1季可望量產,擴產並從桃園龍潭延伸到中科,正就近量產10nm重鎮的15廠區增加InFO新廠,整體產能可望倍增,龍潭2期用地也可望是臺積電未來擴廠的新選擇。
  • 張忠謀談半導體未來10年;未來三十年臺積電將持續站穩半導體龍頭地位?七件事你所不知道的臺積電;
    漸漸地,晶片設計廠商們發現,將晶片交給日本公司生產至少需要12周,交給新加坡的公司需要6周,交給臺積電生產只需要4周。於是,越來越多的矽谷的晶片設計公司逐漸把高層次的晶片交給臺積電生產,至此臺積電把晶圓代工做成了一個行業。在張忠謀的帶領下,1997年臺積電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並於當年實現13億美元營收,5.35億美元盈利。
  • 【高工新材料•頭條】臺積電宣布3nm重磅決定,臺灣終於鬆了一口氣
    這是繼華邦電之後,第2家原本傳出將到海外設立晶圓廠半導體大廠,最後回心轉意將繼續留在臺灣投資。在5nm確定留臺以後,臺積電這次確認3nm同樣留下,會對臺灣半導體產業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根據數據顯示,臺積電2016 年營收同比成長 11% 至 294.9 億美元,利潤超過150億美元,市佔率也逼近六成(59%)。與之相對比,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營收成長 10%,市佔率維持在 11%。第三名的聯電成長 3%,市佔率下滑 1 個百分點至 9%。而從過去幾年臺積電的發展和其他潛在競爭對手的市佔看來,臺積電的領先地位無法撼動。
  • 張忠謀對產業有多大貢獻?
    據彭博報導,1984年,張忠謀在紐約擔任通用器材(General Instrument )總裁時,一位創業家朋友想募資5000萬美元設廠生產晶片。 這筆錢在當時不算小數目,張忠謀便請對方擬好書面提案再來。
  • 臺積電張忠謀宣布2018年6月退休!
    作為晶圓代工產業的開拓者和絕對龍頭,臺積電的營收和利潤和市場佔有率是絕對驚人的。根據數據顯示,臺積電2016 年營收同比成長 11% 至 294.9 億美元,利潤超過150億美元,市佔率也逼近六成(59%)。與之相對比,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營收成長 10%,市佔率維持在 11%。第三名的聯電成長 3%,市佔率下滑 1 個百分點至 9%。
  • 【重磅】比特幣5nm晶片戰打響第一槍;張忠謀回顧創辦臺積電很興奮;英特爾闢謠並未終止10nm開發;力成科技斥資16億美元建新廠
    但對英特爾來說,不論是AMD、臺積電帶來的外部競爭還是內部的高管離職風波,核心問題都是英特爾近年來在晶圓製造工藝上面臨的不斷延期所致,特別是10nm工藝從最初預計的2015年量產一直拖到了明年底,這讓英特爾公司備受壓力。而隨著競爭對手繼續爭奪與公司的市場主導地位,英特爾未來將面臨著更嚴酷的戰鬥。
  • 3nm製程的競爭臺積電還能保持優勢嗎?
    建設將耗資約10億美元。三星希望藉此拉近與臺積電的差距。據悉,從2022年開始安裝主要設備,並於2023年開始運營。目前正在商談。三星抓住了美國政府迫切希望重整本土製造業,尤其是在微電子方面曾經的輝煌,需要引進更多的先進技術進入本土市場。包括三星、臺積電都在受邀範圍。而三星希望就是搶佔有利位置。據說擬建的工廠是美國首家使用深紫外光刻技術的工廠。
  • 張忠謀自評他對產業的貢獻,臺積電躋身全球科股公司市值前十大,張忠謀身價卻遠低其他科技公司創辦人;成都格羅方德基地核心廠房封頂在即
    據彭博報導,1984年,張忠謀在紐約擔任通用器材(General Instrument )總裁時,一位創業家朋友想募資5000萬美元設廠生產晶片。 這筆錢在當時不算小數目,張忠謀便請對方擬好書面提案再來。 但對方後來不再聯繫,張忠謀打電話探詢,才發現原來他已找到願意接單生產的工廠,不需要自己蓋廠,所需的資金也大大降低。
  • 臺積電將宣布3nm設廠計劃!
    聯繫微信號:jason211ic                  臺積電一年一度的技術論壇訂下周四日在新竹登場,在美商應材公司材料技術獲致重大突破下,預估臺積電5nm製程量產藍圖將更加確定,預料論壇中將揭櫫5nm量產時程,也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對外宣布提供5nm代工服務的晶圓廠。
  • 【起航】臺積電5納米18廠動工,比10nm省電70%,比7nm效能升40-50%;張忠謀:3nm新廠也將座落南科
    1.臺積電5納米18廠今日動工,2020年量產;集微網消息,今日臺積電在中國臺灣臺南科學園區(南科)舉行5納米晶圓18廠動土典禮。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典禮上表示,臺積電18廠將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個量產5納米的晶圓廠。臺積電5納米總投資額超過7000億元新臺幣。
  • 傳臺積電將在日本投資設立先進封測廠!
    據悉,該合作案預計將會在近期籤定合作備忘錄並對外宣布,雙方將以各出資一半的合作架構,在日本設立先進封測廠,這將成為臺積電在臺灣之外設立的第一座封測廠。不過,此消息有待進一步確認。臺「中央社」報導稱,臺積電方面表示,將在1月14日召開法人說明會,現在適逢緘默期不便回應。
  • 臺積電3nm工藝技術研發超預期!
    根據此前報導消息,臺積電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完成3nm工藝晶片試產工作,並於2022年某個時候正式進行量產3nm工藝晶片。從劉德音的談話來看,3nm工藝的量產工作很可能在2022年上半年開始啟動。據劉德音指出,臺積電3nm工藝將會繼續沿用FinFET架構,其量產難度並不會太大。
  • 為什麼張忠謀做成了臺積電?(附:再見,臺積電張忠謀!)
    張忠謀在他56歲的時候,放棄了美國安逸的生活,回到臺灣創辦了臺積電,經過了30多年,現在臺積電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市值超過2000億美金。那為什麼張忠謀能夠做成臺積電呢?:「技術創新固然重要,而商業模式的創新,往往是最值錢的創新」,而當時54歲的張忠謀就想到了「代工」這一商業模式,使得臺積電能夠成就今天的地位。
  •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半導體行業不能守成
    最初考察時,格魯夫發現臺積電的產品多達200個缺陷,但在張忠謀堅持的高標準、世界標準下,通過不斷完善和調整,團隊最終拿到了英特爾的認證並接下其訂單。2002年,臺積電首次成為全球營收前十大半導體公司;2010年進入全球營收前三,直到今年3月21日,英特爾市值下滑到1650億美元左右,而受益於移動市場良好發展的臺積電,股價一路上揚,當天市值首次超越晶片巨頭英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