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人均潮玩消費貢獻度上,中國2019年人均潮玩消費為2.1美元,僅為日本市場的 1/5,新加坡市場的1/6。
其次是,潮玩消費主力軍Z世代貢獻度上,中國2019年 Z世代人均潮玩消費14.1美元,對比日/韓/新市場Z世代人均消費力在85.1 美元/58.3 美元/103.1美元。[1]
圖:2019年各國潮玩市場情況
來源:東北證券
今天我們通過對比三家龍頭,泡泡瑪特(中國潮玩)VS孩之寶(變形金剛IP所有者,美國)VS美泰(芭比娃娃IP所有者,美國),來跟蹤一下潮玩這個行業:
泡泡瑪特,2020年,實現收入25.32億元,同比增長49.25%,實現歸母淨利潤為5.24億元,同比增長16.05%。
孩之寶,2021Q1實現收入11.1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2.88億元),同比增長0.83%,實現歸母淨利潤1.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7.6億元),同比增長266.71%;
2020年全年收入為54.65億美元(人民幣357.07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母淨利潤2.23億美元(人民幣14.54億元),同比增長-57.25%。
美泰公司,2021Q1實現收入8.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7.45億元),同比增長47.15%,實現歸母淨利潤-1.15億美元(人民幣-7.57億元),同比增長45.33%;
2020年全年收入為45.84億美元(人民幣299.08億元),同比增長1.76%;歸母淨利潤1.27億美元(人民幣8.26億元),同比增長159.31%。
根據機構對行業的預期情況來看:
泡泡瑪特——根據wind一致預測:2021-2023年,收入分別為44.1億元、67.75億元、95.2億元,同比增長75.44%、53.63%、40.52%。根據其歷史中報收入佔年報收入比例(32.43%)推算,其中報收入為14.3億元,方達預期。
孩之寶——根據JP Morgan的預測:2021-2022年,收入分別為61.78億美元、67.63億美元,同比增長13%、9.5%。根據其歷史中報收入佔年報收入比例(35.68%)推算,其中報收入為22.04億美元,方達預期。
美泰公司——根據JP Morgan的預測:2021-2022年,收入分別為50.04億美元、52.68億美元,同比增長9.2%、5.3%。根據其歷史中報收入佔年報收入比例(33.17%)推算,其中報收入為16.6億美元,方達預期。
圖:產業鏈結構
來源:塔堅研究
潮流玩具產業鏈,主要有這幾個環節:
上遊為IP提供商,比如迪士尼、漫威、DC、eOne(小豬佩奇)、設計師IP等動漫形象提供商。代表公司有泡泡瑪特、十二棟、迪士尼等。
中遊為設計生產商,包括設計師手作、批量工廠加工,代表公司有孩之寶、美泰等;
下遊為消費渠道,包括線上渠道(電商、官網、APP)、線下渠道(實體店、販售機、大型展會)、二手交易市場(如閒魚、葩趣、著魔等)。
看到這裡,我們帶著幾個問題來思考:
1)這幾家公司的數據變動的原因是什麼?
2)這條產業鏈上,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關鍵經營數據變動如何?
本報告,將更新到產業鏈報告庫
長按下方圖片,掃碼一鍵訂閱
此外,還有一些關於家族財富傳承,家族信託,海外上市,財務分析,股權激勵,併購重組等線下活動,現在報名,可以享受早鳥優惠:2021年7月31日~8月1日,我們將舉行為期兩天企業併購重組全流程:如何做好併購戰略、盡職調查、交易結構設計、估值分析、投後整合等核心操作要點?主題研討會,通過實務案例分享併購重組過程中併購戰略、項目篩選、盡職調查、估值分析、交易結構設計、風險評估、併購談判、投後整合等核心問題!
【版權、內容與免責聲明】1)版權:版權所有,違者必究,未經許可不得翻版、摘編、拷貝、複製、傳播。2)尊重原創:如有引用未標註來源,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刪除、更正相關內容。3)內容:我們只做產業研究,以服務於實體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為宗旨,本文基於各產業內公眾公司屬性,據其法定義務內向公眾公開披露之財報、審計、公告等信息整理,不採納非公開信息,不為未來變化背書,不支持任何形式決策依據,不提供任何形式投資建議。我們力求信息準確,但不保證其完整性、準確性、及時性,亦不為任何個人決策和市場變化負責。內容僅服務於產業研究需求、學術討論需求,不提供證券期貨市場之信息,不服務於虛擬經濟相關人士、證券期貨市場相關人士,以及無信息甄別力之人士。如為相關人士,請務必取消對本號的關注,也請勿閱讀本頁任何內容。4)格式:我們僅在微信呈現部分內容,標題內容格式均自主決定,如有異議,請取消對本號的關注。5)主題:鑑於工作量巨大,僅覆蓋部分產業,不保證您需要的行業都覆蓋,也不接受任何形式私人諮詢問答,請諒解。6)平臺:內容以微信平臺為唯一出口,不為任何其他平臺負責,對仿冒、侵權平臺,我們保留法律追訴權力。7)完整性:以上聲明和本頁內容構成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未詳細閱讀並認可本聲明所有條款的前提下,請勿對本頁面做任何形式的瀏覽、點擊、轉發、評論。
海外:Capital IQ、Bloomberg、路透
首先,潮流玩具市場,其主要品類包括藝術玩具、BJD娃娃(球形關節玩偶)、手辦模型、盲盒公仔四種。其中,我國發展頗為迅速的是盲盒公仔、手辦模型。
來源:華安證券
這裡,我們先對潮流玩具行業的三家代表公司,其收入結構,有個大致了解:
泡泡瑪特——其收入近兩年主要自有IP為主,其次是獨家IP。 自有IP包括MOLLY、DIMCO、YUKI等,獨家IP包括PUCKY、THE MONSTERS、SATYR RORY等,非獨家IP包括米奇老鼠、Hello Kitty、DESPICABLE ME(神偷奶爸)等。
2020年,其自有IP佔比為39%,獨家IP佔比28.3%,非獨家IP佔比17.7%。
圖:收入結構(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孩之寶——收入以自有特許品牌產品為主,其次是合作夥伴授權品牌。其中,自有特許品牌包括變形金剛、小馬寶莉、MAGIC:THE GATHERING等;合作授權品牌包括漫威、迪士尼等。新興品牌則小豬佩奇、PJ Masks(蒙面睡衣俠)等。
2020年,其自有特許品牌佔比為41.83%,合作夥伴授權品牌佔比19.74%。
圖:收入結構(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美泰公司——業務主要是以玩具為主,但旗下玩具品牌(芭比娃娃、美國女孩、風火輪等)較多。目前,以芭比娃娃為主打。
2020年,芭比娃娃佔比41.15%,嬰幼兒及學前玩具佔比25.08%。
圖:收入結構(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接下來,我們將歷史收入和利潤情況放在一起,來感知一下增長趨勢:
圖:季度收入增速(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註:右軸為泡泡瑪特)
從收入增速來看,美泰、孩之寶前半段增速幾乎一致,後半段兩者走勢相反;泡泡瑪特則增速極高。(由於港市只披露中報、年報數據,因此無其他季度數據)其中。
泡泡瑪特的收入增速極高,尤其是2018Q4、2019Q4增速很高,一方面是收入基數很少,另一方面,是陸續推出的MOLLY、PUCKY的盲盒IP銷售爆發,爆款IP使其銷售收入快速增長。(爆款產品對收入有極大推動作用)
美泰收入增速持續為負增長,一方面是由於受2018年玩具反鬥城(全球超大型玩具連鎖零售商,TOYS " R " US)破產的影響,行業低迷,其嬰幼兒學齡兒童的產品、汽車玩具產品銷售減緩;另一方面是衛生事件影響,導致業務暫停。直至2020年下半年北美及國際業務市場才略有恢復。
孩之寶近三年增速很低,主要受玩具反鬥城破產影響(是第三大美國客戶和第二大歐洲客戶),直到2020年收入增至15%。2020Q1增速提升在於遊戲、新興業務的提升。其中:
新興業務的提升,在於收購了小豬佩奇母公司eOne並表,增添了新的IP內容,包括小豬佩奇、PJ MASKS、超凡戰隊等;
遊戲業務的提升,是龍與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遊戲人生(THE GAME OF LIFE)、抽積木(JENGA)等遊戲受益於衛生事件,用戶增長和運營活動表現不錯。
圖:季度歸母淨利潤增速(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註:泡泡瑪特為右軸)
歸母淨利潤增速方面,泡泡瑪特的增速也很高。
剔除2018年增速極高值,2019Q4、2020Q2、2020Q4,隨著規模快速發展,增速回歸至兩位數,歸母淨利潤增速為353.29%、24.42%、16.05%。
孩之寶的增速波動較大,美泰公司相比其他兩家略微平穩。其中,孩之寶2020Q1-2020Q2歸母淨利潤大幅下降是由於收購eOne產生的利息支出費用,以及成本攤銷、廣告費用的增加。
美泰2019Q1-Q4、2020Q3-Q4歸母淨利潤增速高於收入增速,主要因為成本及期間費用(銷售、行政及一般費用)開支的比例減少。
了解了各家基本趨勢以後,我們將各家公司收入和利潤情況拆開。
首先,先看看近期的業績情況:
圖:近期年報數據(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圖:收入&歸母淨利潤(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收入規模上,依次是孩之寶>美泰>泡泡瑪特;收入增速上,依次是泡泡瑪特>孩之寶>美泰。我們具體來看:
泡泡瑪特——2020年收入為25.32億元,同比增長49.25%。歸母淨利潤為5.24億元,同比增長16.05%。
圖:收入(左)歸母淨利潤(右)(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從2019年起,泡泡瑪特收入快速增長,收入增長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主要是下半年節假日及天貓雙十一等大型促銷活動力度大,此外,整體的規模增長也受益於IP組合(獨家IP+收購IP)不斷擴大。
泡泡瑪特的主要獨家IP授權期限較長,一般在三年以上。其中,核心獨家IP:PUCKY授權期限還有八年零四個月,LABUBU(The Monsters)授權期限還剩九年零十個月,SATYR RORYA剩餘授權期限兩年零九個月。
圖:藝術家合作情況
來源:招股書、中金公司
圖:獨家IP情況
來源:招股書
歸母淨利潤方面,同樣自2019年大幅提升,這受益於整體業務規模的提升。由於自主IP毛利率較高且佔比提升,對於利潤的拉動較為明顯。
孩之寶——2020年收入357.07億元,同比增長15.79%;歸母淨利潤14.54億元,同比下降-57.25%。2021Q1收入為72.88億元,同比增長0.83%; 歸母淨利潤為7.6億元,同比增長266.71%。
收入方面,整體下半年收入會高於上半年,這是由於每年Q3、Q4季度受黑色星期五、聖誕節等節日影響所致。
2019Q4歸母淨利潤大增,是因為ToysR破產影響消減以及津貼結算所致。歸母淨利潤方面,2018Q1、2020Q1、2020Q2均為負數。其中:
2018Q1歸母淨利潤為負,是因為無形資產減值、節目製作費用攤銷(小馬寶莉的影視製作)以及銷售行政及一般費用(玩具反鬥城破產帶來的壞帳等其他費用)的增長所致;
2020Q1-Q2歸母淨利潤為負,是受廣告費用的增加(當期宣傳支持MAGIC:THE GATHERING),以及併購費用增長所致。
圖:收入(左)歸母淨利潤(右)(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美泰公司——2020年收入299.08億元,同比增長1.76%;歸母淨利潤8.26億元,同比增長159.31%。2021Q1收入為57.45億元,同比增長47.15%; 歸母淨利潤為-7.57億元,同比增長45.33%。
收入方面,美泰同樣受下半年節日影響,收入規模要高於上半年;歸母淨利潤方面,美泰幾乎都是虧損,一方面是其傳統玩具產品受到衝擊,收入放緩,產品毛利較低。
圖:收入(左)歸母淨利潤(右)(單位:億元)
來源:塔堅研究
整體來看,玩具行業的增長其實較為乏力。泡泡瑪特的高增長,主要是其專注細分潮流玩具領域,並且,我國目前對於潮流玩具的滲透率低,尚處於高速成長期。
接著,我們來看看三家公司歷年的利潤率情況。
從毛利率來看,泡泡瑪特與孩之寶的毛利率水平差異不大,但美泰的毛利率明顯低於其他兩家。這是由於美泰的產品價位區間相對偏低。 而美泰近年毛利率的提升,是授權產品的特權費、產品及其他製作費用的減少。
圖:毛利率(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圖:部分代表產品價格區間
來源:塔堅研究、淘寶、亞馬遜
從成本結構看,主要是材料、人工費、製作費及其他存貨相關成本。(各家均未披露成本具體明細)
再從淨利率來看,依次是泡泡瑪特>孩之寶>美泰公司,一方面是毛利率水平的差異;另一方面是費用率的差異。其中,泡泡瑪特的費用率在銷售投入上較大,而美泰和孩之寶的費用率在管理投入上較高。
圖:淨利率(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圖:銷售費用率(左)管理費用率(右)(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泡泡瑪特——銷售費用率波動不大,在24%-27%之間,管理費用率在10%左右,其中,銷售費用主要用於零售店以及線上渠道的擴張;管理費用的增加主要是為支持IP組合擴張,增加了行政、創意設計、工業開發等人員。
圖:利潤率&費用率(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孩之寶——主要以行政及一般費用為主,大概保持在20%-30%,2018Q4費用率較高是因為商譽減值(為公司的Backflip工作室)及其他無形資產減值(《小馬寶莉》電影攤銷成本),2020Q2是收購產生了相關費用增加。
圖:利潤率&費用率(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美泰——費用率上,2018Q1較高是由於玩具反鬥城破產,下挫產品銷售,進行了重組裁員,導致遣散費、重組成本等費用增加。2019Q1是源於為提振American girl產品業績提高了相關刺激獎勵。
圖:利潤率&費用率(單位:%)
來源:塔堅研究
看到這裡,我們大致測算一下潮流玩具市場的行業規模。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潮流玩具並非傳統兒童玩具。
我們以華東地區為例,根據上海地區監管層發布的消費提示信息,市面上潮流玩具(盲盒、手辦等)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玩具,而是模型,並不適用於低齡兒童。可能存在塑化劑、吞咽小型零部件導致窒息或氣管、食道損傷等風險。
並且,根據《模型產品通用技術要求》顯示,此標準適用於供14歲以上青少年及成人收藏、玩耍或使用的模型類產品,包括靜態或動態的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和車輛模型等。
也就是說,潮流玩具不論手辦還是盲盒,低齡兒童並不在其適用範圍內。因此,受眾人群上,潮流玩具是年輕潮流人群,而傳統玩具則定位兒童與青少年人群。
此外,從功能看,潮流玩具不具備可玩性,更接近於靜態藝術品或擺件,強調美學和收藏屬性。而傳統玩具則具備一定可玩性、益智性。
(實際上,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群,都會有自己的IP生意。兒童喜歡玩具,年輕人喜歡潮玩和遊戲、女生喜歡奢侈品包包或美妝和醫美、中年人喜歡茅臺、老年人喜歡古董,本質上都是有點類似的IP生意)
圖:潮流玩具與傳統玩具區別
來源:中信證券
根據諮詢公司Euromonitor的數據,2018年全球玩具市場零售額達到865.44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1.38%左右;2009年至2018年期間,玩具行業複合增長率為2.18%,低速增長。
而潮流玩具方面則大相逕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全球潮流玩具市場規模自2015年的87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198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2%,並預期將於2024年達到448億美元。
而中國潮流玩具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其規模由2015年的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億元,年複合增長34.6%。
因此,潮流玩具市場的測算公式為:
潮流玩具市場規模=目標人群數量×滲透率×購買頻次×消費價格 (註:此規模包括盲盒、手辦、BJD等所有潮流玩具類型市場)
接著,我們將幾個核心驅動力,挨個拆解:
…………………………
以上,僅為本報告部分內容。
即日起,我們不再在公眾平臺提供全部內容,僅保留部分內容,以供試讀。
如需獲取本文全文,以及其他更多內容,請訂閱 :專業版報告庫、科技版報告庫、產業鏈報告庫、醫藥版報告庫。
會員閱讀入口——如已加入會員,可識別下方二維碼,直接閱讀全文:
會員閱讀入口
非會員閱讀入口——如還未加入會員,請掃描下方圖中二維碼,訂閱相關內容:
另外,我們過去幾年的研究成果,還出版了幾本書,行業內很多人都在看。可掃碼查閱:如果對我們的線下活動感興趣,或想了解其他主題活動,可聯繫大師姐微信:ys_d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