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靠賣盲盒起家的泡泡瑪特正式登陸港交所,成功掛牌上市,市值一度超1100億港元,盲盒這一潮玩再次被推向輿論中心。而三橙早在今年1月份就關注過與Molly同期現世,美國土生土長的L.O.L.驚喜娃娃,下面我們再次重溫下在全球一同引爆熱潮的美版「泡泡瑪特」。
©本期主角:艾薩克·拉裡安(Isaac Larian)
2015年的一個晚上,美國玩具公司MGA創始人、CEO艾薩克·拉裡安(Isaac Larian)輾轉反側。
拉裡安的失眠是有原因的,眼下,至少有兩件事讓他鬧心得睡不著。
一件是,過去十年,這位億萬富翁,一直在和業界最強的玩具公司美泰(Mattel,芭比娃娃生廠商)掰腕子。這場產權官司,已經讓MGA公司花了數億美元。
而另一件則更加嚴重,讓兩家公司爭得破頭血流的、曾經大熱的Bratz娃娃,已經顯出疲軟之勢,越來越不紅了。
消費者的口味一直在變,此時此刻,拉裡安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在這個輾轉反側的晚上,拉裡安的思緒飄蕩,忽然想起來了自己的孩子之前對他說的話:
「你看了YouTube上那個iPhone開箱視頻了嗎?」
拉裡安當然沒看。他覺得人們簡直是瘋了,這種東西蠢透了,誰會專門去看一個把手機拆開包裝的視頻??
但是,就在那個晚上,當拉裡安點開YouTube,看到了孩子提到的開箱視頻的時候,他恍然大悟地意識到,自己錯了,錯得離譜。
第二天,拉裡安徑直衝到設計團隊的辦公室,開門見山地說:「我現在需要一個特別、特別、特別適合錄製開箱視頻的玩具。」
幾個月之後,MGA團隊交出的作品是:L.O.L.驚喜系列盲盒娃娃。
聽上去似乎不可思議,但是拉裡安的深夜靈感引發了巨大的轟動——L.O.L.盲盒娃娃成為了過去十年最受歡迎的玩具之一。去年,MGA透露,公司已經從L.O.L.盲盒娃娃系列中賺得了40多億美元,並預計在2019年獲得50億美元的收入。這還不包括公司販賣交易許可證的收入。
©拉裡安和他的L.O.L.驚喜娃娃/latimes.com
而據市場研究公司NPD稱,L.O.L.盲盒娃娃的銷量已經超過芭比娃娃、神奇寶貝等老牌知名玩具。它甚至比星球大戰系列更受歡迎。
這些精靈般的娃娃尺寸很小,擁有糖果般的色澤和不可思議的大眼睛。MGA公司還為它們設計了各種時尚的髮型和衣服,以及五花八門的小配件,如手提包、奶瓶、墨鏡等。
而且,普通單只L.O.L.盲盒娃娃的價格只有10美元左右,足夠便宜。孩子們用自己的零花錢就可以購買。
但是,可愛和低價,並不是L.O.L.盲盒娃娃最重要的殺手鐧。受到開箱視頻的啟發,MGA公司把這些娃娃裝在一個層層包裹的盲盒裡,也就是說,在把它們帶回家、拆開包裝之前,孩子們不可能知道他們會買到哪一款。抽到特定娃娃的概率,通常只有十幾分之一,甚至更低。
在YouTube上搜索L.O.L.盲盒娃娃的開箱視頻,你會看到如同宗教祈禱儀式般的虔誠和狂熱,人們熱烈地盼望著自己能夠開到最喜歡或最稀有的那一款娃娃,隨著包裝一層層被撕開,不同的線索、小配飾(通常有7到9件)會不斷地掉出來,讓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期待值不斷升高。
整個拆包儀式的最高潮點,是扯下包裹著娃娃本體的塑料軟殼的那一刻——人們會為自己抽到了最渴望的娃娃而歡呼,或者為不喜歡或重複的娃娃嘆氣。
如今,針對不同的年齡層(4歲—14歲),L.O.L.盲盒娃娃已經擁有了十幾個系列、上百款不同的設計。這些外形迥異的娃娃還擁有各自的「特異」功能,如噴水、隱藏花紋(放在冰水或熱水中才會浮現)等。在不同的層面,L.O.L.盲盒娃娃都在不遺餘力地創造著驚喜。
L.O.L.盲盒娃娃
火爆秘籍:
為失去新鮮感的
新時代創造驚喜
南卡羅來納州一家玩具連鎖店WonderWorks的創始人說:「我做這行29年了,從來沒看過哪種娃娃以這麼快的速度火起來。我們曾經有過像貝妮寶貝、韋布金茲這樣瘋賣的產品,但它們通常只會火一陣。但L.O.L.盲盒娃娃竟然火熱了這麼久。」
在美國,到處可以見到L.O.L.盲盒娃娃:沃爾瑪的貨架上、亞馬遜的玩具排行榜上、以及臉書上求購和交換娃娃的私人群組裡。
而在國內,民間瘋傳,憑藉這股瘋狂的盲盒風潮,有人靠著倒賣娃娃,年賺十幾萬。由此誕生出「炒娃」這一行業,甚至在交易的過程中衍生出一套內部黑話。
歸根結底,L.O.L盲盒娃娃之所以能夠如此走紅、而且長盛不衰,在於它融合了十年以來玩具屆最流行的各種潮流。其中最關鍵的是,L.O.L盲盒娃娃充分迎合了網絡時代人們對於開箱、展示玩具的需要。L.O.L盲盒娃娃的一切,都可以在網際網路視頻中得到非常好看的呈現。
今天的孩子們,已經越來越傾向於在社交媒體上發現好玩的玩具,這和他們的父母一輩完全不同。
正如美國貿易組織玩具工業協會(Toy Industry Association)執行長史蒂芬·帕西爾布(Stephen Pasierb)所說:「今天的孩子想要的是驚喜。他們渴望和好奇的一切,都可以在網上找到答案。因此,他們格外渴求神秘、充滿實驗性的體驗。」
現在65歲的拉裡安,在玩具屆可沒有什麼「好名聲」。
17歲時,拉裡安就從伊朗移居到美國,學習工程學。在進入MGA之前,他還賣過一陣子手持式電子遊戲。
風趣、率真、內心住著一位小孩,是拉裡安對自己的評價。在事業上,他是無所顧忌的行動派,也正因為如此,他創造了自己的傳奇。
但於此同時,他也因不擇手段地製造噱頭而「臭名昭著」,比如,發布一篇帶表情包的新聞稿,嘲笑整個玩具產業的落後。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拉裡安就是玩具屆的川普。他經常利用社交網絡宣洩不滿,慷慨激昂地斥責美泰這樣的競爭對手。不過搞笑的是,拉裡安本人並不是特拉普的支持者,他把所有政客都稱為「騙子」。
不過,L.O.L.盲盒娃娃之所以能夠順利登陸市場,正是源於拉裡安的蠻不講理的強橫。
起初,沃爾瑪拒絕進貨L.O.L.盲盒娃娃,理由是,沒有孩子們會買一個看不見的娃娃。
在沃爾瑪吃了閉門羹的拉裡安,轉向另外一家大型超市塔吉特,在遭到了一名塔吉特買手的強烈質疑之後,拉裡安乾脆一狀告到了這位買手的老闆那裡,而且威脅他們,如果他們不進貨,他就一直在社交媒體上罵他們(像川普一樣)。
最終,塔吉特委屈巴巴地進了貨。到了2016年聖誕節,L.O.L.盲盒娃娃以飛一般的速度在貨架上不停地消失——塔吉特負責商品銷售的高級副總裁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證實,這些娃娃「很快成為熱門產品,在過去兩年裡,它一直是我們最暢銷的商品之一。」
©拉裡安在塔吉特和他創造的娃娃合影/Twitter
從那以後,全球各大零售商和獨立玩具店開始紛紛和MGA籤署合同,開始銷售L.O.L.盲盒娃娃。
一位10歲女孩的母親表示,當女兒拆開L.O.L.盲盒娃娃時,會想像自己正在拍攝一個YouTube視頻,對著虛擬的攝像頭一邊開箱一遍解說。
「她假裝在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這位母親笑著說,「孩子們看到那些YouTube主播們如此受歡迎,而且過著優越的生活,所以當他們有機會拆開自己的玩具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模仿這些主播。」
YouTube的存在啟發了L.O.L.盲盒娃娃的誕生,而它也「反哺」了YouTube——在L.O.L.盲盒娃娃風靡世界以後,YouTube也迎來了開箱類視頻增長的大爆發。
©深受國內粉絲喜愛的」小破站「嗶哩嗶哩視頻網站上也有許多L.O.L.盲盒娃娃的開箱視頻
但是,不是所有家長都對L.O.L.盲盒娃娃表示歡迎,讓他們頭疼的是,如今的許多孩子寧願看YouTube上的視頻,也不願玩自己的玩具。
「這根本不是我想讓孩子看到的那種『有趣』,」有家長抗議到,「我已經把YouTube兒童頻道從孩子的設備裡刪掉了,因為他開始認為,所有家庭都應該這樣生活——每周買1000美元的新玩具。」
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家理察·弗裡德博士(Richard Freed)指出,這些視頻可能會讓孩子們上癮,因為它們刺激到了大腦中追逐獎勵的區域。
弗萊德博士說:「開箱視頻會刺激人們的渴望,讓他們不斷想要新東西,獎勵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得獎勵那一刻的興奮,會促進他們的多巴胺分泌。
而拉裡安顯然不在乎這麼多,當他意識到開箱視頻潮流的那一刻,就立即決定要參與這個遊戲。他給YouTube的當紅主播們寄去L.O.L.娃娃,這些紅人們擁有千萬級別的觀眾,這樣,L.O.L.娃娃這個關鍵詞會立刻被錄入到YouTube的算法裡,並一再滾動,形成規模效應。
與此同時,MGA也並沒有把市場營銷這件事完全交給網絡紅人。2016年12月,當L.O.L.娃娃首次亮相時,公司就推出了YouTube官方頻道,並累積收穫了100萬個訂閱者,其中一些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了600萬。
「如今的孩子們已經不看電視了,他們整天泡在YouTube上,因此,我們在YouTube上做了一系列布局。」拉裡安表示。
收集癖的養成:
你永遠無法擁有
所有L.O.L.盲盒娃娃
雖然L.O.L.盲盒娃娃在全球各大零售商都有庫存,但MGA對其分銷方式一直特別執著。在它出售的30種不同類型的系列中,有少數幾種娃娃十分稀有,而且分布很少。這種稀缺性促使孩子們不斷地尋找它們。炒作也隨之而來。
在eBay上,不乏一些賣家以近200美元、高於原價20倍的價格出售一些稀有的L.O.L.盲盒娃娃。
無獨有偶,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同期走紅的molly娃娃的某些隱藏款,也從50元的價格,賣到了2000多元的「天價」。
©出現眾多「molly魚塘、潮玩魚塘「等molly娃娃社群
與L.O.L.盲盒娃娃不同,Molly娃娃的消費群體大多是國內追逐時髦的年輕人,他們的消費能力,自然讓美利堅用零花錢的小朋友望塵莫及。
「這些玩具的巨大成功在於供需不匹配,」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研究玩具消費領域的分析師蘇查麗塔•科達利(Sucharita Kodali)指出,「它助長了狂熱。」
每個L.O.L.盲盒娃娃的包裝裡都有一本小冊子,上面顯示了該系列所有的娃娃,以及哪些款式是最稀有的。它鼓勵孩子們收集玩具,而不是僅僅擁有其中的一個或兩個。
而家長們則表示:「這些小目錄告訴孩子們,他們得不到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方法,可以讓孩子們產生短暫的興奮感,並說服他們應該繼續購買更多的東西。作為一個家長,這是相當令人沮喪的,因為你只是想讓他們對已經擁有的東西感到開心。」
也有的父母,可能在他們的孩童時代已經習慣於交換各種各樣的遊戲卡片,所以,對於收藏玩具,他們表現得很寬容。
「像L.O.L.盲盒娃娃這樣的玩具創造了不同的遊戲模式,」其中一個家長指出。「他們在教孩子們如何交易、談判和交流。」
南卡羅來納州玩具店則率先迎合了這股潮流:每周六,這家商店裡都有專門的L.O.L.盲盒娃娃交易時間。孩子們走進來互相交換娃娃——或者從商店裡買更多的L.O.L.盲盒娃娃。
小時候,每個人都知道,玩具潮流來來往往。
行業分析師則表示:「玩具行業的一切都大約只有10分鐘的壽命。」
L.O.L.盲盒娃娃之後,MGA公司又推出了可以分泌彩虹膠的獨角獸系列玩具,追趕新的黏液玩具熱潮。
目前,拉裡安仍在積極努力,以確保L.O.L.盲盒娃娃的影響能夠永存。MGA公司持續不斷地更新著L.O.L.盲盒娃娃系列產品,比如用合成的、更柔軟的纖維髮絲代替塑料頭髮,並開發擴展了L.O.L.寵物系列。
拉裡安說,如今的他繼續在YouTube上搜索孩子們喜歡的東西,也從2歲的外孫那裡收集情報。(好玩的是,拉裡安的女兒、時尚品牌Cult Gaia掌門人,卻不允許她2歲的兒子玩電子產品,因為她知道這些東西有多讓人「上癮」。)
而與此同時,M.G.A計劃讓L.O.L.系列不只有洋娃娃,相關的床上用品、鞋子、棋盤遊戲和浴衣等產品,已經完成了授權程序,開始了生產和銷售環節。11月,M.G.A.還首次在亞馬遜Prime上發布了L.O.L.盲盒娃娃的主題電影。拉裡安表示,未來十年,粉絲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衍生產品。
「新潮流總是在產生,但我們就像變色龍,」拉裡安笑著說。「我們會為潮流改變。」
參考資料:
1. https://parenting.nytimes.com/culture/lol-surprise-doll-isaac-larian
2.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72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