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通報》英文版最新出版「幹細胞基礎研究與應用」專題

2021-02-18 中國科學雜誌社

最新一期《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刊登了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研究所李勁松研究員作為特邀編輯組織的「幹細胞基礎研究與應用」專題。

幹細胞具有維持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不同類型細胞的潛能,近年來該領域取得的激動人心的研究進展使人們看到了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再生醫學領域,幹細胞可以轉化形成不同種類的細胞,進而用於細胞替代治療,使之成為治療人類疾病的重要手段。

雖然幹細胞治療相對其他治療手段有著明顯的優勢,其應用依然面臨著以下挑戰,如1. 如何有效地獲得幹細胞,包括多能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2. 如何保持離體幹細胞的穩定性;3. 如何通過幹細胞的離體分化大量獲得有功能的細胞;4. 如何安全地將供體細胞移植到病人身上。

該專題內容涵蓋了幹細胞研究的多個領域,包括誘導的多能性幹細胞(iPS)的細胞來源、表觀遺傳調控在體細胞重編程和胚胎發育過程中的作用,以及用於疾病治療的幹細胞來源等等:

❖ 誘導的多能性幹細胞(iPS)的細胞來源對於病人個體化治療至關重要。雖有報導用Yamanaka因子可以將脂肪前體細胞有效地轉變為iPS細胞,但作為終末端分化的體細胞——成熟脂肪細胞是否能作為iPS的供體細胞並不清楚。該專題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吳東海研究組首次報導了小鼠的成熟脂肪細胞可以成功地被Yamanaka因子聯合兩個細胞核激素受體Rarγ和Lrh1重編程為iPS細胞,這為脂肪細胞作為再生醫學的潛在細胞來源提供了理論基礎。

❖ 表觀遺傳對於細胞命運的決定至關重要,由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高紹榮教授及其同事撰寫的評述「體細胞誘導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進展」精要地概述了由Yamanaka因子誘導體細胞重編程成為iPS細胞過程中的表觀遺傳機制,並提出今後的研究必須基於系統生物學的觀點思考問題, 構建模型, 推動轉錄組和表觀修飾組的微量技術來進行論證,並在未來研究中整合大數據分析非常重要。

❖ 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裴端卿研究員及其同事綜述了轉座因子與表觀遺傳調控、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之間錯綜複雜的關聯及其在胚胎發育、胚胎幹細胞(ESC)自我更新和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焦建偉研究員及其同事綜述了胚胎神經發育過程中的表觀遺傳調控,研究模式動物細胞譜系的形成過程不僅能幫助揭示胚胎發育的機制,而且能為如何將離體幹細胞高效地轉化為供體細胞提供線索。

❖ 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周琪研究員及其同事在「細胞治療對臨床前糖尿病治療的研究與展望」一文中評述和探討了從不同細胞來源中獲取β樣細胞及其用於糖尿病細胞治療的進展和面臨的問題等等。

該專題有望為今後的幹細胞研究提供一定的啟示,並使讀者對幹細胞的重要應用有更多了解。

具體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以下文章:

1. Stem cell, basis and application

2. Reprogramming mature terminally differentiated adipocytes 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3.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epigenetic remodeling during induced pluripotency

4. Transposable elements at the center of the crossroads between embryogenesis, embryonic stemcells, reprogramming and long non-coding RNAs

5. Epigenetics:major regulators of embryonic neurogenesis

6. Cell therapy in diabetes: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

刊物網站可免費閱讀該專題全文[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關注請加:scichina1950/中國科學雜誌社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碳衛星背後的科學 《科學通報》英文版「溫室氣體空間觀測的理論與應用」專題
    12月22日3時2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英文「TanSat」)發射升空
  • 微納米力學專題 |《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
    2021年1月,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SCTS(《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出版了
  • 「悟空」衛星首個觀測結果英文專題出版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英文版
    2017年11月,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DAMPE)發布了首個科學成果
  • 近存/存內計算專題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英文版
    收錄於話題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在2021年第6期組織出版專題(Special Focus on Near-memory
  • 《測繪學報(英文版)》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全文收錄!
    2018年12月,《測繪學報(英文版)》創刊號正式出版,創刊號收錄了龔健雅、楊元喜、魏子卿等多位院士及專家的高水平論文,內容涉及數字攝影測量與深度學習、基於計算機視覺的數字攝影測量、海洋大地測量基準與海洋導航技術等多個前沿研究領域,充分反映了我國近些年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科研成就。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 文章來源|生物谷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 《中國科學》出版引力波天文學英文學術專題
    2016年2月1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歐洲引力天文臺召開對外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有史以來,科學家第一次直接觀測到了來自遙遠宇宙的劇變事件所產生的時空漣漪
  • 造血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這些研究人員探究了兩種不同的人類造血幹細胞,即經過幾個步驟才能發育成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等不同類型的血細胞的未成熟細胞。他們研究了在人類骨髓中發現的長效造血幹細胞(long-term HSC)和短效造血幹細胞(short-term HSC)。
  • 周琪:讓中國成為幹細胞研究的引領者丨愛國情 奮鬥者
    「基礎研究是前瞻性引領工作的基礎。」周琪說。基於此,周琪敢為天下先地定下「十年時間建中國自己的胚胎幹細胞庫」的目標。世界首例、突破隔離、國際首創……周琪以持續不斷的原創性成果完成他回國時的志願,讓中國在幹細胞研究方面處於引領地位。     「科學如果不能為人所用,它的生命將是短暫的。」伴隨著重大科學發現的頻出,周琪也一直在思考幹細胞臨床應用,造福人民的問題。
  • 監管補位始有未來:中國的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 NSR論壇
    比如說,中科院主要關心基礎研究,而衛生部更關心臨床應用。一個核心問題是,幹細胞研究是由不同部門管理下的各大學、研究機構、醫院和公司共同進行的。如果有一個專門管理所有幹細胞研究相關問題的國家層面的部門對相關研究和臨床應用進行協調監管,可能會更為合理。 蒲慕明:我同意。幹細胞研究和再生醫學領域迫切需要這樣一個部門來協調,監管各方的努力。
  • 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專題培訓班圓滿結班
    由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主辦、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專題培訓班」,於2020年10月27-28日在北京科學出版社順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90人參加了線下培訓,同時有120人參加了線上培訓。
  • 科學出版社出版期刊學術指標表現優異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期刊SCI影響因子整體提升顯著,收錄期刊數量和學術指標表現優異。期刊推薦《自動化學報(英文版)》(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JAS)創刊於2014年,是中國自動化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期刊。
  • 《公平指數構建——暨貧富差距研究》英文版在 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
    由蒙格斯智庫學術總顧問朱小黃博士帶領的蒙格斯學者團隊研究成果《公平指數構建——暨貧富差距研究》英文版
  • 我國首部英文版團體標準在中國標準出版社印刷出版
    innovation influence(企業創新影響力評價體系)》在中國標準出版社印刷出版。以標準為紐帶,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實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廣我國創新驅動、科技強國等文件中提出的「根據不同創新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建立健全科學分類的創新評價制度體系」等創新評價導向。  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重大倡議已進入務實合作、全面推進階段。
  • ...和周煦之團隊研究成果被選為《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封面...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空間物理與應用技術研究所長江學者宗秋剛教授團隊與青年千人周煦之研究員團隊揭示地球磁層超低頻波演化特性的研究成果,近日作為封面文章刊登於《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文章題目為「Ultralow frequency wave characteristics extracted
  • 10+直銷公司布局幹細胞與細胞生命科學研發,將催生新一輪產品熱
    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完成研製,標誌著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自動化、智能化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誕生。 而在細胞研究中,幹細胞作為重要的一類細胞,其研究價值也是無比重大。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
  • 我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重大研究進展
    、分子和細胞圖譜繪製方面不斷進步,幹細胞技術、基因治療、液體活檢技術、腦科學研究迅速推進,推動合成生物學、表觀遺傳學、結構生物學和免疫學臨床應用快速突破,獲得多項重大研究進展(僅節選原文部分內容,有刪減)。
  • 幹細胞&iPS|神奇的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的發育等級較高,是全能幹細胞,而成體幹細胞的發育等級較低,是多能或單能幹細胞。目前,對成體幹細胞的應用較成熟的有造血幹細胞移植,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中。造血幹細 胞的移植是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先天性遺傳疾病以及多發性和轉移性惡性腫瘤疾病的有效方法。
  • JGGS《測繪學報(英文版)》2020年第1期正式出版!
    年第1期正式出版!《測繪學報(英文版)》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測繪學會、測繪出版社聯合主辦,測繪出版社編輯出版,是《測繪學報》中文版的姊妹刊,面向國內外發行。《測繪學報(英文版)》創刊號收錄了龔健雅、楊元喜、魏子卿等多位院士及專家的高水平論文,內容涉及數字攝影測量與深度學習、基於計算機視覺的數字攝影測量、海洋大地測量基準與海洋導航技術等多個前沿研究領域,充分反映了我國近些年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科研成就。
  • 英文版《亞洲水塔三江源》在印首發 青島出版集團與GBD出版公司達成合作
    當地時間1月13日下午4時,《亞洲水塔三江源》(英文版)首發式在印度新德裡世界書展中國主賓國會場舉行,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司長陳英明、印度G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