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主辦、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專題培訓班」,於2020年10月27-28日在北京科學出版社順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90人參加了線下培訓,同時有120人參加了線上培訓。
線下會場
線上會場
本次課程圍繞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這一主題,邀請來自科學出版社、英國皇家化學會、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中國科學》雜誌社、《中國中藥雜誌》、中科期刊、科愛公司等權威機構的十位資深專家,按照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培訓要求,就上述培訓內容進行了精彩講述。
授課專家:彭斌,中國科傳(科學出版社)總經理,編審
內容提要:課程從對領軍期刊的思考與認識、中國科技期刊的現狀與不足、科學出版社科技期刊的創新出版模式三個方面,闡述了領軍期刊的內涵與外延及建設要素,概況了中國科技期刊的三個特點——總體數量可觀、但資源分散;學術指標上升、但出版規模較小;數字出版得到重視、但缺乏高影響力平臺支撐,提煉了科學出版社科技期刊的創新出版模式——對標國際一流期刊,大數據分析全方位支持新刊發展策略;緊密聯繫一流科學家,聚集各方力量支持期刊發展;努力爭取一流科研成果,提升期刊學術質量;建設一流編輯團隊,提升期刊服務能力和水平;著力搭建平臺,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從借船出海、造船出海到買船出海。
授課專家:陳會麗,英國皇家化學會東亞區總經理(RSC)
內容提要:學術出版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從傳統的內容集結、印刷、定向發行,演變成了如今邊界趨於模糊、技術力量日漸主導的數字產業。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期刊是主要的進化載體。期刊背後的力量也從以編輯為核心的編輯部轉變成多元、複合的現代化運營團隊。在中國大力發展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的當下,我們的期刊人隊伍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定位,才能在依託學科發展的基礎上,把科技期刊產業的生態建設起來,並且建設成功呢?
授課專家:黃延紅,科學出版社期刊發展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編審
內容提要:SciEngine全流程出版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是以學術期刊為主要傳播對象的國際化數字出版運營平臺,涵蓋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雜誌社、科愛公司和法國EDP出版社等旗下出版的國內外優秀期刊100餘種。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集群化試點項目的支持下,平臺加快期刊集群化發展,通過建立專業期刊隊伍、構建期刊運營服務體系和依託高水平技術研發力量,增強刊群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學術內容國際化傳播,促進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
授課專家:李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期刊部主任,編審
內容提要:在當今信息網絡化時代,科技期刊的傳統紙媒出版已經逐漸被數位化、網絡化出版所取代,新型出版模式層出不窮,新媒體社交平臺發揮了越來越大的宣傳推廣作用。本報告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展開:(1)科技期刊新型出版模式;(2)科技期刊新媒體社交平臺。以《中國中藥雜誌》的具體實踐為例,通過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分析,充分說明打破新舊媒體界限,實現融合發展,強化出版傳播技術,對於提升科技期刊運營能力的重要性。
授課專家:杜耀文,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級出版行業高級項目經理
內容提要:課程從國際化辦刊實踐過程當中存在各種的問題出發,以國際領先的投審稿採編平臺為例,分別從作者、審稿人、以及編輯的角度,詳細介紹在國際主流的學術期刊在投稿、同行評審和生產出版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的如EndNote, ORCID, CRediT, Overleaf, Kudos, Publons, UAD, UNSILO等等各種第三方工具,及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國際出版的生態系統中這些不可或缺的工具,幫助期刊既提高國際化辦刊效率,又自然而然引入全球學術出版的最佳實踐,從而在立足國內、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國內國外的學者。
授課專家:閆群,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編輯業務三部副主任,副編審
內容提要: 面對數字出版的快速推進,國際學術出版機構加大了對世界學術資源的掠奪力度。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基本延續著小作坊式的辦刊模式,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任重而道遠,在總結自身發展經驗的同時,也應注重借鑑國外的先進做法。報告著重從國內外學術出版環境的區別,國外科技期刊在用戶服務以及期刊出版策略的一些創新做法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供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借鑑。
授課專家:初景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出版運營總監,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系主任,教授
內容提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開放獲取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學術出版潮流與學術交流模式。在中國,開放獲取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還存在著許多障礙。我國科技期刊應順應開放出版的大勢,著力解決制約開放出版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科技期刊逐步從訂閱模式過渡到開放出版模式,實現科技期刊出版轉型,保證學術科研成果的開放性和可重用性,優化我國科技期刊出版體系,增強我國科技期刊和科研成果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構建與開放科學相融合的學術出版生態,推動中國科技與中國期刊出版同步發展。
授課專家:柴釗,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編審
內容提要:在當前各種人工智慧條件下的大數據環境下,不斷更新的學術資料庫分析工具對我們科技期刊的出版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工具,作為科技期刊辦刊人,要充分訪問和利用大數據工具為期刊服務,本次分享的內容將著重在以下三個部分:(1)大數據分析工具助力學術內容的組織——期刊目標定位、策劃專輯、約稿和學者分析;(2)學術指標助力期刊發展策略制定;(3)大數據策略促進市場營銷。本次分享將以Scopus為學術文獻分析的主要工具,同時也會推薦一些免費可訪問的其他學術工具。
授課專家:呂銘方,英論閣 (Enago) 中國區總裁,教授
內容提要:學術期刊是科學發表與傳播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學術研究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涉及到研究界、研究機構和圖書館、科學資助、倫理和決策機構,出版信息和技術及新媒體等各個方面;還要遵循專業化辦刊以實現具有可持續的成功運營。本課程希望與大家分享和交流英論閣 (Enago) 在學術出版方面的獨到見解與實踐。
授課專家:孔麗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期刊編輯部主任,高級工程師
內容提要:開放科學倡議正在全球興起,需要數據儘可能公平(可查找、可訪問、可互操作和可重用)開放共享。數據出版是激勵數據傳播、促進數據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新技術的發展,也為數據的出版提供了可能與機遇。報告將對當前科學數據的共享趨勢、政策進行討論,並就《中國科學數據》在數據出版方面的實踐進行分享。
授課專家:彭勁松,欣博友(Formax)技術總監
內容提要:課程以一個客戶的實際應用來講解機器學習對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提升,增加數字期刊橫向的串聯,使科技期刊數據的應用更直接,更有效。對數字期刊的底層數據做一些介紹並就國際的標準做一些講解。試圖闡釋科技期刊為什麼要數位化,如何更有效的數位化。
授課專家:趙婧,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知識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
內容提要:跟蹤STM出版技術發展趨勢,梳理大數據、分析工具、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的應用概況及解決方案。以科技期刊傳播能力建設為主線,介紹基於XML數據的出版方式變革,展望其在內容生產、發布、傳播、運營等方面的實踐思路,介紹XML數字出版、智能審校、資源存儲、內容發布方面的實際應用;介紹利用大數據及其分析手段,基於數據採集、分析傳播路徑、聚合優質內容,準確把握用戶需求,實現從單純的數字出版活動向系統的知識服務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