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專題培訓班圓滿結班

2021-03-02 期刊視界

由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主辦、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子項目——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專題培訓班」,於2020年10月27-28日在北京科學出版社順利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90人參加了線下培訓,同時有120人參加了線上培訓。

線下會場

線上會場

本次課程圍繞創新出版與數字出版這一主題,邀請來自科學出版社、英國皇家化學會、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中國科學》雜誌社、《中國中藥雜誌》、中科期刊、科愛公司等權威機構的十位資深專家,按照卓越行動計劃選育高水平辦刊人才培訓要求,就上述培訓內容進行了精彩講述。

授課專家:彭斌,中國科傳(科學出版社)總經理,編審

內容提要:課程從對領軍期刊的思考與認識、中國科技期刊的現狀與不足、科學出版社科技期刊的創新出版模式三個方面,闡述了領軍期刊的內涵與外延及建設要素,概況了中國科技期刊的三個特點——總體數量可觀、但資源分散;學術指標上升、但出版規模較小;數字出版得到重視、但缺乏高影響力平臺支撐,提煉了科學出版社科技期刊的創新出版模式——對標國際一流期刊,大數據分析全方位支持新刊發展策略;緊密聯繫一流科學家,聚集各方力量支持期刊發展;努力爭取一流科研成果,提升期刊學術質量;建設一流編輯團隊,提升期刊服務能力和水平;著力搭建平臺,提升核心競爭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從借船出海、造船出海到買船出海。

授課專家:陳會麗,英國皇家化學會東亞區總經理(RSC)

內容提要:學術出版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從傳統的內容集結、印刷、定向發行,演變成了如今邊界趨於模糊、技術力量日漸主導的數字產業。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期刊是主要的進化載體。期刊背後的力量也從以編輯為核心的編輯部轉變成多元、複合的現代化運營團隊。在中國大力發展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的當下,我們的期刊人隊伍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自己的定位,才能在依託學科發展的基礎上,把科技期刊產業的生態建設起來,並且建設成功呢?

授課專家:黃延紅,科學出版社期刊發展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副編審

內容提要:SciEngine全流程出版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是以學術期刊為主要傳播對象的國際化數字出版運營平臺,涵蓋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雜誌社、科愛公司和法國EDP出版社等旗下出版的國內外優秀期刊100餘種。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集群化試點項目的支持下,平臺加快期刊集群化發展,通過建立專業期刊隊伍、構建期刊運營服務體系和依託高水平技術研發力量,增強刊群核心競爭力,積極推動學術內容國際化傳播,促進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

授課專家:李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期刊部主任,編審

內容提要:在當今信息網絡化時代,科技期刊的傳統紙媒出版已經逐漸被數位化、網絡化出版所取代,新型出版模式層出不窮,新媒體社交平臺發揮了越來越大的宣傳推廣作用。本報告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展開:(1)科技期刊新型出版模式;(2)科技期刊新媒體社交平臺。以《中國中藥雜誌》的具體實踐為例,通過大量的數據和案例分析,充分說明打破新舊媒體界限,實現融合發展,強化出版傳播技術,對於提升科技期刊運營能力的重要性。

第五課: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多種工具助力國際化辦刊

授課專家:杜耀文,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級出版行業高級項目經理

內容提要:課程從國際化辦刊實踐過程當中存在各種的問題出發,以國際領先的投審稿採編平臺為例,分別從作者、審稿人、以及編輯的角度,詳細介紹在國際主流的學術期刊在投稿、同行評審和生產出版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的如EndNote, ORCID, CRediT, Overleaf, Kudos, Publons, UAD, UNSILO等等各種第三方工具,及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國際出版的生態系統中這些不可或缺的工具,幫助期刊既提高國際化辦刊效率,又自然而然引入全球學術出版的最佳實踐,從而在立足國內、突出自身特色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國內國外的學者。

授課專家閆群,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編輯業務三部副主任,副編審

內容提要: 面對數字出版的快速推進,國際學術出版機構加大了對世界學術資源的掠奪力度。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基本延續著小作坊式的辦刊模式,推進一流科技期刊建設任重而道遠,在總結自身發展經驗的同時,也應注重借鑑國外的先進做法。報告著重從國內外學術出版環境的區別,國外科技期刊在用戶服務以及期刊出版策略的一些創新做法等方面進行介紹,以期供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借鑑。

授課專家初景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出版運營總監,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系主任,教授

內容提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開放獲取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學術出版潮流與學術交流模式。在中國,開放獲取取得了良好的進展,但還存在著許多障礙。我國科技期刊應順應開放出版的大勢,著力解決制約開放出版發展中的問題,推動科技期刊逐步從訂閱模式過渡到開放出版模式,實現科技期刊出版轉型,保證學術科研成果的開放性和可重用性,優化我國科技期刊出版體系,增強我國科技期刊和科研成果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構建與開放科學相融合的學術出版生態,推動中國科技與中國期刊出版同步發展。

授課專家:柴釗,北京科愛森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編審

內容提要:在當前各種人工智慧條件下的大數據環境下,不斷更新的學術資料庫分析工具對我們科技期刊的出版提供了很多便捷的工具,作為科技期刊辦刊人,要充分訪問和利用大數據工具為期刊服務,本次分享的內容將著重在以下三個部分:(1)大數據分析工具助力學術內容的組織——期刊目標定位、策劃專輯、約稿和學者分析;(2)學術指標助力期刊發展策略制定;(3)大數據策略促進市場營銷。本次分享將以Scopus為學術文獻分析的主要工具,同時也會推薦一些免費可訪問的其他學術工具。

授課專家呂銘方,英論閣 (Enago) 中國區總裁,教授

內容提要:學術期刊是科學發表與傳播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學術研究生態鏈的重要一環,涉及到研究界、研究機構和圖書館、科學資助、倫理和決策機構,出版信息和技術及新媒體等各個方面;還要遵循專業化辦刊以實現具有可持續的成功運營。本課程希望與大家分享和交流英論閣 (Enago) 在學術出版方面的獨到見解與實踐。

授課專家孔麗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期刊編輯部主任,高級工程師

內容提要:開放科學倡議正在全球興起,需要數據儘可能公平(可查找、可訪問、可互操作和可重用)開放共享。數據出版是激勵數據傳播、促進數據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新技術的發展,也為數據的出版提供了可能與機遇。報告將對當前科學數據的共享趨勢、政策進行討論,並就《中國科學數據》在數據出版方面的實踐進行分享。

授課專家彭勁松,欣博友(Formax)技術總監

內容提要:課程以一個客戶的實際應用來講解機器學習對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提升,增加數字期刊橫向的串聯,使科技期刊數據的應用更直接,更有效。對數字期刊的底層數據做一些介紹並就國際的標準做一些講解。試圖闡釋科技期刊為什麼要數位化,如何更有效的數位化。

授課專家趙婧,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知識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

內容提要:跟蹤STM出版技術發展趨勢,梳理大數據、分析工具、人工智慧等關鍵技術的應用概況及解決方案。以科技期刊傳播能力建設為主線,介紹基於XML數據的出版方式變革,展望其在內容生產、發布、傳播、運營等方面的實踐思路,介紹XML數字出版、智能審校、資源存儲、內容發布方面的實際應用;介紹利用大數據及其分析手段,基於數據採集、分析傳播路徑、聚合優質內容,準確把握用戶需求,實現從單純的數字出版活動向系統的知識服務轉型。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5月邀您來!
    2019中國數字出版創新論壇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北京市貿促會、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聯合主辦,將於2019年5月27日-29日在北京西郊賓館(北京市海澱區王莊路18號)舉辦。論壇以「數字傳承 高質量發展引領未來」為主題,立足洞察行業變革、引導發展趨勢、開放國際視野、聚焦科技前沿,致力推動數字出版編輯內容質量的提高、數位技術的普及應用、帶動數字視聽新市場的創新和促進數字出版高端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搭建數字經濟產業互動平臺、提供前瞻技術創新驅動和引領新市場應用為手段,在論壇期間匯集數字出版、數位技術、數字設備、
  • 內蒙古出版集團蒙古文PDF編碼轉換技術獲得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2019-2020年度·創新技術榮譽稱號
    為了在行業內樹立數字出版發展標杆,彰顯數字出版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的帶頭作用,本屆數博會繼續開展「數字出版年度榮譽推介」活動。本次推介範圍包含2019-2020年度在數字出版領域有突出表現的企業、人物、品牌、技術,包括「社會責任貢獻單位」「創新技術」「優秀品牌」「優秀服務供應商」「影響力人物」「優秀展示」「優秀組織」七個項目。
  • 出版業的下一波顛覆浪潮 ——2017 年歐美數字出版的發展與創新
    歐美數字出版領域的平臺化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除了亞馬遜、谷歌、蘋果、KOBO等壟斷性的超級電子書平臺,還有很多頗具特色的、立足細分市場或採用創新模式的平臺,它們均獲得了不俗的商業績效和大量用戶。在2017年上線的數字出版平臺SerialBox (系列套裝書),其模式同樣屬於微創新,卻勝在執行力和運營力。SerialBox 的想法很簡單,像HBO周播劇集一樣播出連載小說。連載小說的製作不僅打破了傳統出版的作坊模式,採用現代電視的工業化模式,集中市場營銷、創意寫作專家為作家服務,還同步推出各種數字版本和有聲版本,力求內容形式的精品化與多元化。
  • 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項目揭曉
    本報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張賀)國家新聞出版署日前公布了今年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結果,46個項目入選。今年3月以來,國內447家單位共申報604個項目,涵蓋主題出版、大眾出版、專業與學術出版、教育出版、少兒閱讀類等五大類,包括融媒體出版物、數字教材、雲課堂、資料庫產品、AR/VR產品等,反映了出版業堅持改革創新、加快深度融合發展取得的新成果,體現了數字出版在服務大局、服務群眾中的新作為,彰顯了出版企業始終堅守社會責任、努力用精品奉獻人民的文化自覺。
  • 2020開年按需出版與數字印刷吹響集結號
    」為主題的按需出版與數字印刷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主辦,中圖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極海科技有限公司、網屏精密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協辦。來自行業主管部門,各地出版集團、印刷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按需出版與數字印刷的發展現狀、痛點難點、未來發展前景,積極推動按需出版與數字印刷的發展。
  • 編輯與出版學名詞解釋
    編輯與出版學名詞經編輯出版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內容包括:綜論、編 輯、印刷、音像複製、發行與經營、數字出版、出版物、著 作權等 8 部分,共 3380 條,每條名詞均給出了定義或注釋。
  • 按需出版、商業印刷、數字包裝,數字印刷三大方向破局制勝的關鍵是什麼?
    在中國數字印刷市場上,大幅面、高產能數字印刷設備明顯增多,供應商品牌們不斷進行印刷設備的研發升級,在銷售和服務模式上也一直在創新,國際數字印刷品牌商在中國的布局正在加速。同時,國產噴墨設備供應商也在加速成長,為出版應用領域的新增數字印刷設備裝機量做出了突出貢獻。數字印刷在中國的主要應用市場有按需出版、商業應用和數字包裝,在這三個領域分別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
  • 出版集團老總眼中的2016丨高端預測
    堅持黨管出版的原則,把正確導向貫穿各環節、全過程。二是創新驅動發展。出版集團多已發展成為綜合性出版傳媒集團,將進一步遵循新聞出版規律,積極推進位度創新、業態創新和技術創新,破除制約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內部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三是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國家層面對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已有全面布局,深化改革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四是科學融合發展。
  • 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學術出版之道
    本文聚焦數字時代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學術出版發展戰略,從內容生產、數位化轉型和國際化戰略幾方面剖析牛津社學術出版的成功之道。關鍵詞:學術出版 數字出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出版社。
  • 數字出版的三個角度 ——數據分析、數字營銷和用戶連接
  • 2019-2020年度數字出版榮譽推介授牌儀式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22日,第十屆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2019-2020年度榮譽推介授牌儀式在北京舉辦。為了在行內樹立數字出版發展標杆,彰顯數字出版先進單位、先進個人的帶頭作用,本屆數博會沿襲往屆傳統,繼續開展「數字出版年度榮譽推介」活動。本次推介範圍包含2019-2020年度在數字出版領域有突出表現的企業、人物、品牌、技術,包括「社會責任貢獻單位」「創新技術」「優秀品牌」「優秀服務供應商」「影響力人物」「優秀展示」「優秀組織」七個項目。
  • 優秀如你 全員通過 | 第三期直播電商講師專題培訓班圓滿結束
    2020年9月13日,由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主辦,杭州樂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期直播電商講師專題培訓班在杭州圓滿收官。全國各地基層電商管理幹部、培訓機構負責人、電商服務企業骨幹、高等(職業)院校學科帶頭人、專職教師、職業網紅主播等共36名學員報名參加本次培訓班。
  • 數字出版 Jellybooks:讀者數據分析的新嘗試
    數字圖書世界(Digital Books World)的調查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每年出版的英文圖書達100萬種左右,讀者可以從谷歌、亞馬遜、二手書店和圖書館等渠道獲得超過3000萬種圖書的信息。讀者已經要被海量的選項淹沒了——除非已經知道要找什麼書,不然在網上找到喜愛的好書是相當困難的事。許多人認為,亞馬遜的推薦模式——「買了這本書的人還買了……」太沒有人情味,而且基本上推薦的都是類別裡最暢銷的書。
  • 光明網推薦|「中國審判案例資料庫」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20年度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
    國家新聞出版署自2019年起組織實施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工作。2020年,國內447家單位共申報604個項目,涵蓋主題出版、大眾出版、專業與學術出版、教育出版、少兒閱讀類等五大類,包括融媒體出版物、數字教材、雲課堂、資料庫產品、AR/VR產品等。共有46個項目入選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為出版行業融合發展作出了示範,樹立了標杆。
  • 《中國科學》出版引力波天文學英文學術專題
    會後,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期刊英文版)在2015年58卷第12期組織出版了「the Next Detectors for Gravitational Wave Astronomy」英文專題,由David Blair教授、朱宗宏教授和西澳大利亞大學鞠莉教授擔任特邀編輯。
  • 抗擊疫情出版服務快速響應特點鮮明
    在抗疫響應中表現亮眼的出版社基本滿足這樣的數字出版要求:融合發展程度和數字出版能力較強,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出版服務,數字出版能力可以滿足海量用戶的多樣化需求。這幾項要求能否達成也取決於出版社是否完成數位化專業分工。  抗疫響應中,融合出版物形態成為一塊檢驗出版社融合發展的試金石。
  • 【西南傳媒】中信出版(300788):主業圖書保持增長,出版邊界持續擴張
    《2019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行業市場規模達288.8億元,年增長率為13.5%,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7億;2020年春節和疫情期間,由於出行受到限制,數字閱讀用戶數量和閱讀時長較去年均有明顯增長。國家和各省市政府出臺政策鼓勵全民閱讀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
  • 屈明穎:從媒介進化視角探討融媒體時代閱讀模式發展與數字出版革新
    如今,數字閱讀已佔據閱讀文化的主導地位,信息技術創新和人際傳播模式的重構,直接引發了大眾閱讀方式顛覆性的變革。未來,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融合會使人們即時、精準、快速的閱讀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形成融媒體生態格局和科技文化新形式。
  • 第八屆俞雲切脈針灸全國培訓班(提高班)通知
    全國俞雲切脈針灸培訓班(提高班)通知各位專家及同仁:《靈樞•九針十二原》云:「凡將用針,必先診脈,為見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俞雲切脈針灸」安全微痛,金針銀針搭配治療,創新補瀉法,克服針灸的盲目性,解決針灸疲勞現象,自臨床應用以來屢獲奇效,大大提高了臨床治病效率,尤其是治療腫瘤、痛症等重病、疑難病、慢性病,常有針入病減之奇效,適合於專業針灸工作人員和業餘針灸愛好者的學習應用,故倍受患者和針灸醫生歡迎。
  • 健升路寶2017新零售管理專題培訓班圓滿結束
    2017年6月23-25日,健升路寶《門店精細化管理》培訓班和《新零售·新思維》營銷研討會在廣州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