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一座網際網路城市嗎?不是。
雖說我們有粵海街道辦,但從今天來看,深圳並不是一座擁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城市。
因為這麼多年來,深圳的網際網路除了騰訊,還是騰訊。
-深圳不是網際網路城市-
這幾天,「宏顏獲水」登上了各大新聞的頭條,但也無法阻擋百度從BAT掉隊的殘酷現實。如今的中國網際網路,僅有深圳的騰訊,與杭州的阿里巴巴,兩強爭霸。
去年,騰訊剛剛度過了自己的20歲生日。這家從深圳起步的創業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矚目的網際網路企業。
但騰訊之後,深圳再無網際網路巨頭。
不信我們來盤點一下:華為中興是通訊企業,人家最主要的是信息和通訊的基礎建設;平安集團和招商銀行,都是搞金融的;還有做汽車的比亞迪、醫療器械的邁瑞、無人機的大疆,柔性屏的柔宇,以及機器人的優必選,他們都屬於硬體型科技企業;另外華大基因屬生物醫學、金蝶屬軟體系統、怡亞通是供應鏈、萬科恆大則是傳統開發商
也就是說,除了騰訊,能在深圳家喻戶曉的網際網路企業,應該就只剩下老牌的迅雷了。然後就是分期樂、珍愛網、土巴兔、房多多等細分垂直領域的網際網路平臺。
再看看近十年,我們身邊先後崛起了大批改變我們生活的網際網路企業:
比如擁有最多網際網路精英的北京,誕生了諸如京東、美團、今日頭條、滴滴等網際網路第二梯隊的主力陣容;
廣州雖然最有名的是騰訊的微信,但本土也不乏網易、唯品會、虎牙直播等網際網路新平臺;
一度被稱為最沒有網際網路基因的上海,這兩年也有拼多多、趣頭條這樣的網際網路上市企業。
他們唯一的共同特點是:深圳,雨女無瓜。
-深圳無巨頭,更無獨角獸-
這麼多年來,網際網路誕生了很多貓貓(天貓)狗狗(京東),深圳20年就僅有企鵝相伴。這並非圳長一面之詞,我們不妨來看看官方數據:
去年7月份,工信部發布「2018年度中國網際網路企業100強」,前十名的網際網路巨頭分別是: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網易、新浪、搜狐、美團、360、小米。
前十名,深圳僅有騰訊。放大一下,全國前五十名,深圳依然僅有騰訊。
因為榜單裡面,排在騰訊之後的深圳企業,是全國第58名的騰邦和59名的迅雷。
還有更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榜單裡廣東全省共有14家企業上榜,深圳8家,廣州5家,珠海1家。
但是,全省前六的網際網路企業,竟然有4家來自廣州,而人們普通看好的網際網路城市深圳,還是只有那隻熟悉的企鵝。從數量上,深圳與珠海這座旅遊城市,在3個城市中並列第二。
沒有網際網路巨頭,可能是因為深圳還年輕。但年輕的網際網路企業裡,深圳也正在大範圍地缺席。
作為代表著新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獨角獸企業是每座城市的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深圳在這方面,更表現出了網際網路的「青黃不接」。
在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裡,深圳獨角獸企業數量是16家,已經低於杭州,排名第四。
從數量上,深杭是一個等級。但在恆大研究院發布的獨角獸榜單中,深圳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為490億美元,僅是杭州的1/4。(杭州獨角獸總估值1946.5億美元)
在這裡面,代表深圳產業未來的上榜獨角獸,依然是大疆(智能硬體)、微眾銀行(金融創新)、優必選(人工智慧)、柔宇(智能硬體)等金融、硬體企業。還有馬雲的菜鳥網絡,人家把註冊地放在深圳,你好意思說人家不是「深圳企業」?
整體而言,深圳的未來足夠「硬」核,卻仍不夠網際網路。與北上杭相比,深圳網際網路企業不僅數量上完全沒有優勢,質量上也是岌岌可危。
-下一個騰訊,深圳還要等多久?-
BAT正在漸漸成為過去或者無法逾越的坎,而崛起的網際網路下一波浪潮裡,我們已經看不見深圳的身影。
作為網際網路一線城市的北上杭深,深圳在網際網路界的對手原本只有北京,如今不僅被杭州上海拋遠,連跟上腳步的廣州成都,都有隨時超越深圳的可能。
並非說城市有網際網路企業才有未來,深圳有華為中興這樣的5G主導者,有大疆柔宇這些智能硬體的製造者,還有優必選等人工智慧的探索者。這些都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擬的優勢所在,是這座城市引以為傲的核心科技。
但說到底,不管這些硬體多高端,科技含量有多高,深圳終究還是擺脫不了「製造業城市」的標籤。
作為一座高度工業化的城市,深圳其實沒有網際網路基因。
深圳是務實的。深圳人是最有效率的執行者和實現者,追求的是看得見的利益,而不是北京人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上海精緻生活的腔調,廣州成都的生活氣。
但務實是我們的優點,也成為了深圳發展網際網路的掣肘——深圳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發現生活的眼光。你讓幾個深圳人坐在星巴克裡,漫無目的地聊生活痛點,會被視為是一種對於時間和效率的「謀殺」。
更多時候,深圳要的是「有用」,而非「有趣」 。深圳什麼都能做到,但深圳就是沒有想到。這就是深圳為什麼有大疆有優必選,但沒有滴滴美團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更沒有抖音快手知乎豆瓣這樣的好玩的生活社區。
最後,深圳也沒有足夠強大的高等教育,給網際網路提供養料。
圖片來源:深圳特區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矽谷源起於史丹福大學。再放眼北京,那些有名的網際網路大廠,有多少都是清華北大的校友。深圳僅有深大,深大最強的校友創業只誕生了一個騰訊。
這種高等教育的長期缺位,導致在深圳網際網路企業連招個實習生,可能都是其他行業轉行的而來的。這批人大多數跳槽網際網路的原因,可能是「聽說網際網路行業薪水高」。
這樣的環境下,深圳要誕生下一個騰訊,絕不可能是三年五載的扶持就行了。它不僅需要政策與資本的強有力支持,還需要社會氛圍與群體思維的轉變,以及長久堅持對城市公共資源,特別是教育資源的投入。
城市地位的起伏,關鍵在於能不能跟上每個時代的產業變革浪潮。就像80年代廣州興於外貿,90年代上海興於金融,21世紀深圳興於高科技製造業,杭州興於網際網路。
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深圳仍然是一個網際網路強市。但我們在以騰訊引以為傲、自居為「網際網路城市」的同時,也要時刻提醒自己:
深圳在下一波浪潮中,依然隨時有掉隊的風險。
【圳長原創 | 歡迎轉發 | 未經許可 | 謝絕轉載】
想勾搭宇宙最酷深圳客,請聯繫圳長
○個人微信:szkzz0755
○商務聯繫:13691780811
○ 微博@深圳客Shenzh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