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貿架構師」張闊的關鍵詞:數位化、買家視角、簡單……

2021-02-19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於惠如 在一個軟體項目開發過程中,主導系統全局分析設計與實施、負責軟體架構和關鍵技術決策的人就是軟體架構師。這個角色需要從宏觀角度切入,理解項目的業務目的和期望結果,定義不同的構件是如何組裝在一起的。

如果將阿里巴巴國際站當作一個外貿商業作業系統,它的領頭人張闊便在這個系統中承擔架構師的角色。

國際站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個產品,其核心業務是幫助國內中小企業找到海外買家,完成出口,採用B2B模式。

過去20年,阿里的這位「長子」培養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第一批骨幹人才。從中走出了滴滴打車創始人程維、美團原COO幹嘉偉、去哪網原總裁張強等一批風雲人物。

一位東莞外貿商家曾這樣評價:「只要你做線上外貿生意,只要你還在這個大的行業裡,繞來繞去都會遇到阿里國際站,因為它總在那裡。」

在第一個發展階段,國際站是「365天永不落幕的廣交會」;第二個階段,是為商家做通關便利化服務的數據服務商;現階段,國際站是「數位化外貿商業作業系統」。

2017年7月17日,張闊從商家事業部調至國際站任職,擔任阿里巴巴國際站聯席總經理,與「中供鐵軍」老兵餘湧搭夥。

此前6年,張闊所在的部門均服務於淘寶、天貓商家,屬於2C的買賣。那次任職,讓張闊在阿里內部完成了從2C系統到2B系統的轉變。

近兩年,從商業模式、營收結構,到入駐商家數量,國際站逐步脫胎換骨。這些改變也最直觀的體現在數據上:過去三年,國際站的支付買家、交易額數據等均實現三位數增長。

2020年,訂單減少、項目取消、開工困難、運輸不暢……新冠疫情的蔓延讓全球貿易縮減,傳統外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少企業意識到線上獲客的重要性,將生意主戰場從線下搬到線上。跨境電商憑藉其數位化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簡單透明等優勢逆勢上揚,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前三季度,我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1873.9億元,同比增長52.8%。

「如何大規模的讓傳統貿易企業完成數位化,是今年國際站的主旋律。」張闊說。

今年年初,一場轟轟烈烈的外貿數位化轉型之路展開。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來自14個行業的72家上市公司和274家品牌商入駐阿里國際站,加入數位化新外貿的大潮。

北京時間11月5日晚,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業績。第二季度,國際站繼續成為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實現收入為35億元人民幣,同期增長44%。

阿里這門最古老生意正在煥發新的活力,它為企業客戶創造的價值也不斷發生著變化。

「新人」

11月的最後一個周五,阿里巴巴西溪園區7號樓的一間會議室,張闊剛剛結束與達摩院的會議,姍姍來遲。為了保證業務上連結順暢,他會每周挑選一天,將辦公地點從濱江園區換到西溪園區。

從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張闊在IBM、微軟等外企工作多年。2010年,在即將步入而立之年時,,張闊思考今後的人生應該怎麼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為自己的外企生涯畫上句號,進入民企。

2011年加入阿里巴巴後,張闊一直服務於2C業務,直至2017年7月中下旬,他被調至國際站,開始服務於2B業務。

相較於2005年便在國際站摸爬滾打的搭檔餘湧,臉上時刻一副謙遜表情的張闊稱自己是國際站的一位「新人」。

職位的變動意味著新的挑戰,但在張闊看來,「新人」也意味著新的機會和更多的可能性。

「從我的角度分析,做這塊業務我有兩個優勢。第一,畢竟在淘系服務了這麼長時間,對於整個市場的運營,包括讓商家怎麼快速數位化,讓所有要素如何重構等等,這裡面還是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鑑的。第二,跟阿里系的其他幹部相比,IBM、微軟的外派經歷讓我在語言上有點優勢,也更容易與海外的合作夥伴共情。」張闊說。

這位「新人」帶給國際站的還有買家視角。他相信,買家才是第一客戶,商家在找客戶時首先應該考慮「供給」,最後才考慮營收問題。「忽略買家側感受的商家在國際站上一定不會形成粘性。」

所有的架構都依賴於業務。張闊知道,要當好這個外貿商業作業系統的架構師必須熟悉基本業務。

張闊補業務知識是雙管齊下進行的。

調任國際站當天,簡單的就職歡迎儀式後,張闊開始了他的「跑客戶」之旅。當月跑完國內客戶,第二個月跑完北美客戶。「大部分時間不介紹我是誰,而是在那聽客戶怎麼講,有什麼建議,回來再做復盤。」

私下,張闊也拿出太太十幾年前所學的國際貿易課本補課。「十幾年前課本裡講的關鍵詞也好,跨境支付方式也好,基礎模式也好,與現在沒有太大區別。當初貿易模式的設計主要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定義了一系列複雜的規則,幫助貿易雙方做成生意。實際上,現在數位化讓對外貿易有了更高級的方法,支付方式、物流、通關、報稅等等,讓外貿像國內做生意一樣簡單。」

「跑客戶」實地考察加理論學習後,張闊更加確信:能創新的空間很大。

張闊對數位化和買家視角的堅信在國際站上得到了回報。「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國際站累計服務200餘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600萬活躍企業買家。」

數位化「甜頭」

2020年,對全球商業都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阿里國際站也不例外。如何才能幫助外貿商家尋找到新增量成為擺在張闊和國際站面前最現實的問題。

今年上半年,為幫助企業「捕獲」新訂單,阿里國際站不止一次將展會搬到線上。「511線上展會」期間,國際站試水B類直播,帶動直播商家日均詢盤環比增長93%。一個月後,在「511線上展會」的基礎上,國際站舉辦全球跨境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線上展會之一——阿里巴巴網交會。這場網交會帶來詢盤數、意向訂單、支付訂單等均實現三位數增長。其中,詢盤數同比增長177%,意向訂單數同比增長525%,已支付訂單同比增長243%,實收交易額同比增長124%。

「過去的12個月,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張闊感慨,這特殊的一年,是國際站海外買家規模增速增長最快的一年。

前不久,在深圳新會展中心召開的一次商家大會上,到場的商家佔領了半個體育場。「站在臺上往左右看,很難看清兩邊觀眾的臉。」張闊告訴記者,往年國際站都會在深圳召開地面商家溝通大會,但有如此大規模商家參加的實屬少見。

外貿商家之間的話題也發生了變化。

「以前跟北方大區的外貿商家溝通,他們會問什麼信息是最內核最有用的,今年跟他們聊天有點意思,他們會問怎麼才能超過南方的商家。」張闊說,這說明北方的商家已經嘗到了數位化貿易的甜頭。

最近,為了年初的戰略儘快落地,張闊在幾個大區之間來回奔波。今年,他多次去義烏、北京、武漢、廈門、廣州、深圳等地實地調研。

作為中國韌性最強的一類經濟體,民營企業的老闆沒有人甘願在疫情中坐以待斃。無論是外貿重鎮深圳還是義烏國際商貿城,只要網絡不斷,外貿人便可利用一臺手機、一盞補光燈、一個麥克風在線上獲客。

6月初的一次義烏行讓他印象深刻。「當地一個賣美甲烘乾機的老闆告訴我,從3月到5月他們通過線上已經完成了去年一年的銷售量,但線下的業務還沒有開始,這基本上是所有商家的狀態。」

11月24日,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商峰會在杭州召開。會上,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講了跨境電商的故事,並作出預判:到2035年,有一半的貿易量可能由跨境電商表達。

隔天,張闊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萬字長文。在5個月前的一次採訪中,張闊作出了與黃奇帆相同的預判。

像做內貿一樣簡單

說起對數位化貿易最理想化的期望,張闊期盼做外貿像做內貿一樣簡單。

在買家側,他們只需要挑選自己想買的貨物,沒必要去了解當地的關稅、清關流程、物流等。付好錢、定好交貨時間節點後,貨物按時進到買家倉。在賣家側,他們只需要見單去生產。其餘的環節全部交給國際站去做。

「這種極致的數位化體驗,我們現在也可以給商家和買家提供,只不過現在能全部打通的線路還是以中美為主。按照我們計劃的順序,接下來我們會打通中歐線路,再到澳大利亞、紐西蘭、東南亞。」張闊介紹。

為實現理想中的數位化貿易,張闊每年都會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

剛到國際站第一年,因為跨境B2B平臺生意沒有政策的完整支撐,張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跟監管打交道。每次到北京、深圳出差,一定是先到海關、稅務局、外管等地方報到。

「那時候到深圳開會,經常在電梯裡看到幾大麻袋的的備案單證運出來。」張闊笑著回憶,當時公司都是統一幫客戶處理備案單證,把統一存好的紙質備案單證帶到稅務局,以辦理退稅。

令張闊欣慰的是,國際站的努力沒有白費,報關、退稅等環節的數位化成果有了顯著變化。「樓下儲存備案單證的倉庫空了出來,數位化的產品也讓企業更加便利。」另外,張闊看到,最近三年監管側的政策變化越來越有利於跨境電商的發展,可能比過去20年還快。

第二年,張闊的小目標是「與買家共情」。那一年,他經常帶著管理團隊去海外與客戶溝通,了解買家眼中的國際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平臺?買家日常遇到的問題有哪些?原有規則一旦出現衝突,解決問題是否偏向於買家?

圍繞著這樣的思路,阿里國際站重新設計了後臺部分流程和作業方法。

今年,張闊的小目標是讓中國的傳統貿易企業大規模完成現場化、數位化,擁抱數位化新外貿時代。疫情催生了新型服務,也倒逼國際站對後臺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年8月底,阿里國際站正式對外公布了戰投小滿科技的消息。前兩年,小滿科技旗下核心CRM品牌OKKI開始逐步嘗試與第三方支付、報關、金融、物流平臺在業務上做更多打通。比如將OKKI業務系統與第三方業務應用合作,讓外貿企業只在OKKI CRM系統內,就可以用到支付、報關等外貿所需的常用功能。

張闊透露,與小滿科技的接觸早在2017年就開始了。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國際站上的商家用上更好的CRM系統,提高商家的數位化運營。

在張闊的想像中,新外貿一定是讓貿易雙方享受具有確定性的普惠價值,而阿里國際站就是能提供這種價值服務的作業系統。

相關焦點

  • 阿里巴巴國際站2021外貿趨勢發布:從規模化到高質量發展
    跨境電商作為新興貿易業態,延續了去年良好的發展態勢,出口同比增長69.3%,成為外貿穩增長的主要力量之一。 4月22日,阿里巴巴國際站公布2021年外貿趨勢以及數位化出海戰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疫情期間,全球電商滲透率大幅度提升,線上採購趨勢不可逆轉。
  • 架構師不至於「架構」-《架構師應該知道的37件事》讀書筆記
    這本書更合適的是傳統企業架構師來看,不過對於長期在網際網路公司環境下工作也很受啟發。以下是一些讀書筆記:架構師的多角色架構師電梯,在「頂層套間」和「發動機房」之間往返。能理解公司戰略並把它轉為技術決策。架構師像「強力膠」既懂得架構,又了解技術細節,還明白業務需求,而且能將大型組織和複雜項目的人員組織起來按照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架構師架構師的三條腿:技能、影響力、領導力技能是實踐架構的基礎。它需要知識以及應用知識的能力。影響力用來衡量架構師在項目中應用技能後能給項目或公司帶來多大的效益。
  • 從軟體搬磚師到軟體架構師,程式設計師的架構師之路
    每個人昨天和今天的工作也是不一樣的,沒有人會寫一模一樣的代碼,我們總是不停地寫新的東西,做新的工作。這些東西是非常不同的,軟體工程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創造是很難的,創造意味著會有大量的試錯,因為我們沒有做過。這會導致軟體工程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以上這兩點都會導致軟體工程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所有工程,有非常強的管理難度。
  • 【外貿技巧】5種關鍵詞搜索工具大分享
  • 外貿運營必備的關鍵詞查找技巧
    很多做外貿的小夥伴在發布產品的時候都會為找不到合適的關鍵詞而感到苦惱,發了很多的產品信息就是沒有詢盤,久而久之就會為此而失去信心了。關鍵詞的搜索是買家找尋產品的一個關鍵渠道,一個高質量的關鍵詞能夠幫助賣家更好得提高曝光的機率。那麼到底怎麼樣才能找到合適的關鍵詞呢?今天小編就來詳細的給大家說說查找有效關鍵詞的那些事。
  • 外貿郵箱搜索軟體---搜索千萬買家郵件--搜索指定網站+搜索關鍵詞
    今天,外貿流量為王,得流量者得天下,                得外貿郵箱者得流量
  • 阿里巴巴國際站,全球領先的數字外貿作業系統
    阿里巴巴國際站以數位化格局、技術與產品,重構跨境貿易全鏈路,精準匹配跨境貿易買賣雙方業務需求,為其提供數位化營銷、交易、金融及供應鏈服務,是全球企業拓展跨境貿易藍海的首選在線平臺。多年來,阿里巴巴國際站持續位居Alexa.com國際貿易類、電子商務類、貿易市場類、進出口貿易類網站排名全球第一,連續8次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全球最佳B2B網站」。
  • 巧用Google keyword Tool關鍵詞工具找外貿客戶
    很多時候我們主觀認為客戶會搜索的關鍵詞未必是客戶心裡所想的,比如我們是做油畫的,可能會覺得老外會搜索 『 Oil Painting『這個關鍵詞,但實際上除了這個關鍵詞,還會有很多潛在客戶會輸入『Wall art』 『Decoration art』之類的詞彙。那這和幫我們找外貿客戶有啥關係呢?谷歌關鍵詞工具是什麼?
  • 馮博:企業架構(EA)驅動的軟體工程方法與實踐(9月10日 線上 TiD新架構 新引擎 新服務 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協同發展論壇)
    本演講旨在系統介紹企業架構規劃關鍵路徑和核心內容,企業架構師的關鍵活動,架構管控平臺主要功能等。⬇點擊了解更多「新架構 新引擎 新服務 金融行業數位化轉型協同發展論壇議程」:
  • 外貿人必收藏!三種常用查找關鍵詞工具
    做外貿無論是從谷歌獲客、社媒找客戶、還是在B2B平臺尋找買家,最重要的就是「關鍵詞」。關鍵詞是供應商們在運營中一定要注意到的問題,也是大家在運營中一定要去挖掘的問題。是否能夠為產品挖掘到合適的關鍵詞,會直接影響到產品的銷量。那麼如何從買家習慣的角度來選擇合適的關鍵詞呢?給大家推薦以下三種查找關鍵詞工具作為參考。
  • 外貿關鍵詞工具使用 - keywords everywhere
    Keywords everywhere是谷歌瀏覽器的擴展程序,通過這個程序,用戶可以查看每個關鍵詞的搜索量(Vol),單次點擊費用(cpc)分析,評級競爭力(Comp),從而提煉出競爭力較強的關鍵詞,是很多外貿從業人員,SEO優化師的首選。
  • 你是一名軟體架構師嗎?
    軟體開發和軟體架構之間有一條微妙的線。有人會說,這條線根本不存在,架構只是開發者設計過程的簡單延伸。另外一部分人則說,這是一條巨大的鴻溝,只有少數出類拔萃的開發者才能跨越,這些開發者都認為你必須不斷地向上抽象,避免陷入令人生厭的實現細節的泥沼。如果以務實的眼光看,那這兩者之間必定存在某個平衡點,但這接著也提出了問題:如何從開發者變成架構師?
  • 數位化轉型,企業需要何種網絡架構?
    而在數位化進程中,企業將依賴ICT獲得高速成長,這對IT應用和CT基礎設施的進一步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整個過程中,企業ICT的基礎——網絡架構應如何變革?如何才能讓網絡成為數位化進程的核心支柱而非瓶頸?SDN的出現和逐步應用是否是網絡架構變革的必然選擇?
  • 沒有架構師的命,卻得了架構師的病!
    而架構師也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檔,江湖上真正高水平的軟體架構師就更少了。所以,大部分(超過九成的)碼農幹上許多年,還是做不了架構師,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寫代碼和做架構是兩個不同的事情。什麼是架構師,架構師要做什麼事情,為什麼 Java 的領域裡,會更注重架構師?
  • 軟體架構師必備的八大工程技能
    您不必成為所有這八個領域的專家,但是有必要去深耕某幾個領域,融會貫通,進而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軟體架構師。下面,讓我們以學習路線的思路,逐一進行深入討論:)》一書所帶來的各種軟體觀點和架構視角,涵蓋了各種制定軟體架構時可遵循的指導性方法。
  • 外貿分享:巧妙查找買家聯繫方式
    一. google使用語句分享英文狀態下的雙引號"",可以把需要搜索的關鍵詞。 這樣子搜索的關鍵詞就作為一個整體出現。比如搜索led light, 可以輸入"led light"用減號排除不需要查看的內容。
  • 國際站外貿直通車-P4P
    外貿直通車即P4P(pay for performance),是阿里巴巴國際站會員通過自主設置多維度關鍵詞
  • 架構與架構師2
    因為這些概念比較虛,離我們具體coding有點遠,但學習新知識又都是從定義起始,定義不理解時,就實踐,再回看定義,可架構太大了,短時間沒能力也沒條件去架構設計而且這定義可是一位阿里P9級別多年經驗總結歸納出來的,得行多少路,抽象了多少回,才有的認知,所以我也不打算靠記憶了,不過對於模塊和組件的認知很獨到雖然架構定義眾家紛說,但對於如何描述架構還是有共識的,那就是「4+1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