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缺水、又要缺人? 疫情恐要重挫臺灣半導體產業

2021-12-30 52RD


臺灣疫情形勢日益嚴峻

近日臺灣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形勢日益嚴峻。5月14日新增29例新冠確診病例、15日新增180例、16日新增206例,節節攀升。

臺北市、新北市進入三級警戒,為期兩周,民眾瘋狂囤積衛生紙與食物。第三級要求民眾外出全程戴上口罩,並減少不必要的旅行與聚會。就聚會人數而言,室內聚會限制5人內,室外聚會限制10人以內。兩市政府還祭出強制關閉娛樂場所等措施。多地學校停課,採在線教學。中華、遠傳等五大電信公司相繼宣布啟動異地辦公,部分門市暫停營業。金融業、科技業相關公司不斷傳出疫情。

受疫情突變影響,5月17日一早臺股暴跌,重挫564點,最低跌至15262點,電子股紛紛重挫倒地。臺積電開盤報544元,早盤重跌逾2%;鴻海一度失守百元大關,來到100.5元,下跌3.83%,市值蒸發新臺幣554億元;日月光投控也一度失守百元,跌幅3.81%;大立光最低來到2710元,下跌4.9%。為避免恐慌殺盤,政府基金、國安基金都已向外宣布待命,準備啟動護盤機制。

繼光學和光電設備製造商大立光有員工確診之後,又一家iPhone代工大廠和碩集團也爆出員工確診。

16日,和碩的一名員工為了出差而去醫院採檢,被通知檢驗陽呈性反應。和碩已在各處辦公大樓執行大消毒,提升防疫等級,採ABC分組分流上班;嚴格控管人員來訪、暫緩了教育訓練等多人群聚活動。

大立光15日證實,有一名員工確診,目前與該確診者接觸人員已進行隔離措施,公司因此拉高了防疫級別,內部已擴大消毒,暫停外賓拜訪;並強調對營運沒有重大影響。但由於AP及傳感器受到天災影響,導致某些使用高畫素傳感器客戶停產,而本地重新生產或另外投產都需要一個季度的時間,衝擊到大立光第二季營運。

此前,5月11日臺媒曾報導,受到印度疫情延燒,已經對臺智能機相關零組件廠產生不利影響。各家股價遭到重擊,大立光碟中股價失守2,800元關卡,玉晶光、華通、臺光電、穩懋以及宏捷科等盤中股價也同步探底。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對於今年全球智能型手機市場的預測也趨於保守,將2021年手機產量增長預期從年增9.4%下調至8.5%。

臺灣疫情在去年爆發最初期,曾出現一波確診病例,之後從4至12月間已有八個多月未出現過本土確診病例,疫情管控措施一直表現不錯,但這波疫情讓臺灣措手不及。有媒體認為,臺灣民眾一直對於打疫苗的意願不高,自從3月22日以來疫苗接種率不到1%。臺灣當局先前也將疫苗用於拼外交,重點為所謂的「邦交國」爭取疫苗。

各大廠商積極防疫

臺積電錶示,在臺北和新北沒有廠區,尚未決議防疫措施升級,不過會密切注意疫情。臺積電已管制與非特定人士因營運需求所產生的面對面接觸,並暫停來賓、訪客進入臺積電,避免與供應商面對面開會,暫停開放員工親友使用臺積電運動館等。臺積電還減少了非必要的聚會與活動,會議優先採遠程連線方式,減少跨廠區人員流動,並暫停舉辦慈善基金會、文教基金會、福委會及創新館等含有非特定人士參與的活動。

聯發科宣布自17日起,工作地在臺北,以及主要居住地為臺北和新北地區的員工,均取採在家辦公;新竹地區員工採分層分流措施。聯發科進一步指出,自去年疫情以來,全球27個地點的員工已有上千名人在遠程辦公,公司營運一切正常,不受影響。

各科技大廠除謝絕訪客、員工餐廳停業之外,鴻海、群光集團、仁寶要求疫情熱點地區的員工居家上班,宏達電更有高達九成員工居家上班;宏碁、華碩、臺達電、聯詠和友達臺北辦公室、和碩都採取AB班;而總部和廠區都位於桃園龜山的廣達沒有分流上班,而是重新實施了去年上半年疫情緊繃時期的超嚴格防疫措施,會議室全部關閉,員工在上班時間只能在自己座位與所屬單位的洗手間、茶水間之間移動,叫外送一率禁止。群創也讓臺北辦公室員工全部居家上班,並即刻給臺北辦公室員工每人寄發一盒口罩。

行政部門力保產能

行政部門強調要力保產能,維持正常生產。臺經濟主管部門已在5月12日通過各產業公協會渠道,提醒製造業者落實防疫措施,維持正常生產;目前各產業公協會和重點廠商均表示訂單穩定,出貨正常,生產線未受影響。臺經濟主管部門要求各企業,第一,落實個人及工作場所衛生管理,於公司入口明顯處張貼訪客規定,並備妥酒精性乾洗手液等供使用,訂定訪客進入辦公區域前之健康調查表。第二,當公司/企業出現確診個案,需進行工作場所之環境消毒,並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之指引及當地衛生主管機關之規定執行防疫措施。第三,調整辦公、出勤或出差方式,彈性調配人力,建立異地辦公機制,並進行空間調整,讓人員座位保持適當間距。

臺「行政院」16日強調要主動協助企業強化防疫整備措施,穩定產能;「科技部」表示,三大科學園區已展開布署,園區的半導體產業鏈均已充分準備,17日即啟動分倉分流機制,以高於疫情指揮中心的標準進行防疫。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臺灣半導體廠商本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產能來滿足市場需求,但56年不遇的乾旱,使臺灣水庫岌岌可危,缺水停電的威脅已經令部分廠商頭痛不已。在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臺灣半導體廠商現在還不得不考慮疫情惡化引發的人力問題。隨著疫情擴散速度加快,感染人數不斷增加,臺灣各縣市的人員管制措施勢必升級,科學園區內各大廠商的產能恐會受拖累。臺灣地區和印度的疫情防控是否有效,關係到全球手機晶片市場的命運。

相關焦點

  • 安世半導體:6月7日起開始漲價!疫情衝擊,太誘、京元電、愛普生紛紛停工!
    臺灣作為全球晶圓代工及封測重鎮,如果疫情無法儘快得到有效控制,恐將嚴重衝擊全球半導體生產鏈。目前,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已經造成了全球半導體供應危機,缺芯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汽車、消費電子等眾多領域的終端產品生產製造,如果現在本就緊缺的封測產能再掉鏈子,無疑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缺芯、漲價的問題。(芯頭條)▎央視財經:全球多達169個行業受到缺芯影響缺晶片!
  • 半導體|臺積電赴美設廠基建費用超預期6倍;島內缺水或加劇產能吃緊
    臺積電首度在海外設廠遇到不少意料之外的事,例如美國的各項規定與臺灣地區、日本不同,現有供應鏈無法在當地如法炮製。某家供應商的高層指出,「臺積電的人不知道這些問題,現在正手忙腳亂。」與半導體工廠集中的東亞地區不同,美國國內與原料運輸、儲存的物流網路仍不完善,這些問題要光靠一家供應商解決絕非易事,使得與臺積電關係愈深的廠商,在這回臺積電赴美設廠愈陷入兩難。
  • 八百年不更新的Switch竟然開始缺芯了?
    近一年汽車晶片飽受「缺芯」之苦,現如今手機、遊戲機、相機、筆電陸續受到缺芯影響,消費電子也要重蹈缺芯的「覆轍」了嗎?本文將帶你了解:槽點滿滿的Switch遊戲機任天堂怎麼也缺芯了?缺芯傳導到消費電子了嗎?
  • 走向自噬:虛張聲勢的印度「WiFi模組禁令」;日經:缺水電及疫情威脅臺半導體生產若停恐重創全球;智能駕駛和汽車晶片論壇即將召開
    【芯觀點】 走向自噬——虛張聲勢的印度「WiFi模組禁令」;2.日經:缺水電及疫情威脅臺半導體生產若停恐重創全球;3.6月8日見!博泰張毅將於「智能駕駛和汽車晶片論壇」分享網聯汽車產業痛點;4.二手電子產品交易平臺愛回收提交赴美IPO申請;5.中國廣電曾慶軍:將建成5G 700MHz 48萬站;6.提前一個月!
  • 美國這是要做絕嗎?或考慮管制出口中國半導體設備
    ,恐面臨無法取得關鍵製程設備,量產時程恐得延後。據了解,包括應用材料等重要半導體設備廠等,已被美方點名嚴格管制輸中關鍵設備,應用材料股價上周連續兩個交易重挫,跌幅高達百分之十二,反應美國打算拿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刀
  • 2021半導體產業十大關鍵詞
    2021年,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註定又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由於新冠疫情造成供應鏈危機,晶片短缺制約行業發展。
  • 全球陷入「缺芯」風波,美國遭「反噬」求助臺積電?
    據中國臺灣地區經濟部表示,自去年底以來,它已經通過外交渠道收到了幾個國家的要求,這些國家要求中國臺灣地區幫助調查汽車缺少晶片的情況。晶片短缺影響了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由於缺乏半導體,德國的大眾汽車減少了在中國大陸,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產量,而福特則使美國的一些生產處於閒置狀態。
  • 直擊疫情下的全球電子產業鏈
    歐美疫情持續兇猛之際,以馬來西亞、越南、日本、韓國、印度、泰國和中國臺灣等部分亞洲國家和地區近日也出現反季節新冠疫情大暴發,促使相關政府推出更強硬的防控措施,經濟活動深受衝擊。亞洲多國作為全球電子產業重鎮,新一輪疫情的爆發也給全球電子供應鏈添加變數,影響市場對亞洲地區經濟持續復甦的樂觀預期。
  • 京東方搶進內存晶片市場 市場憂DRAM恐陷紅海
    據報導,中國企業在半導體設計及半導體代工領域已展露頭角,惟在內存市場上,目前仍未有陸廠搶進,故BOE將成為第一家揮軍內存市場的中國廠商,且BOE進軍內存市場,也勢將在全球內存業界掀起波瀾。報導指出,BOE於2002年收購Hynix的液晶面板部門「HYDIS」後,就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躍升為全球前5大面板廠,而BOE會搶進內存市場也是有中國政府支持的背景在。
  • 臺灣與大陸半導體產業詳細對比!
    根據每年經手上百名中高階半導體獵頭案的智理管理顧問公司,與半導體業內人士推估,目前約有兩千位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人在中國大陸企業任職,另外並有一千人在中國大陸公司設於中國臺灣地區的據點工作。這三千人,多數是高階經理人或研發人員,以全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業研發人員共43300人來看,約佔6%-7%。高薪與舞臺,是吸引這群人到中國大陸的關鍵之一。
  • 深度評論:中國半導體產業缺人嗎?
    很多媒體說中國半導體人才匱乏,但是根據筆者自己在這個行業的觀察,我認為中國半導體行業並不缺人。
  • 【芯語】「國家級戰略性」產業:半導體產業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當時的疫情、暴雨並沒有削弱產業界對SEMICON的熱情。作為2020年中國電子半導體行業首展,SEMICON/FPD China 2020對國際半導體產業的推動,以及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復甦具有指標性的象徵意義。
  • 【支持】傳高通擬尋求提高中國臺灣地區產能支持;德州停電後又缺水!三星奧斯汀半導體工廠短期內難復工;臺灣半導體產值首破3萬億新臺幣
    消息人士透露,高通將任命一名副總裁,專門負責鞏固來自中國臺灣地區產業合作夥伴的支持。digitimes報導指出,消息人士稱在矽半導體代工領域,特別是5G手機AP和數據機晶片領域,高通的主要戰略是與臺積電、聯電、三星、Global Foundries和中芯國際等多家代工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 臺積電離職的人,都去哪兒了?
    全球範圍內的缺芯狀態已經波及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手機、電腦、汽車、家電、學習機等等,如今晶片已然是電子產業鏈的硬通貨,換句話說:攢錢不如屯點兒晶片。在這種背景下,各國家、地區都展開了關於晶片製造的軍備競賽,中國因長期依賴進口,在本次缺芯潮中受傷不淺,於是痛定思痛把晶片設計、製造提高到國家級戰略,但製造晶片不比組裝手機或者搞大橋建設,需要密集的資本、密集的技術以及密集的人才。
  • 臺灣半導體產業鏡鑑
    他表示,「以目前半導體發展來看,消費性電子和通訊產業是無晶圓廠商(Fabless)中最重要的幾項產業,臺灣的半導體公司也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興起密碼  回顧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林建宏認為,政府在資金、產業定位、人才教育方面的投資,以及旅外人才和國際合作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上世紀70年代初,臺灣電子工業還僅是美、日等國領先企業的出口加工地。  1975年,政府意志將臺灣半導體產業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 兩岸半導體人才荒:臺灣每月缺2.7萬人,大陸薪水漲幅更大
    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等單位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預計,到2022年前後半導體行業人才需求將達到74.45萬人,而高端人才的短缺是行業痛點之一。中國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其行業人才現狀既可以反映出當前半導體產業一眾頭部玩家的發展狀況,也對大陸半導體人才的培養有著借鑑意義。
  • 【遷徙】貿易戰恐造成臺灣「蘋果」廠最大規模遷徙;「超級周期」告一段落 韓國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停滯期?
    「超級周期」告一段落 韓國半導體產業將進入停滯期?芯科技消息(文/西卡)半導體產業過去靠著供給計算機、手機蓬勃發展,近期更利用伺服器用DRAM創造高利潤,但接下來半導體還能提供給哪種企業呢?隨著蓬勃發展的日子越長,危機感也蔓延整個市場,即使韓國的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代表性半導體企業在第三季刷下業績歷史新高,也衝淡不了市場的憂慮。
  • 疫情重創臺灣半導體產業 晶片短缺問題或加重
    全球對臺灣半導體的依賴突顯出將全球所有晶片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危險全世界都依賴臺灣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為我們的許多設備提供動力。2020年,疫情蔓延導致RAM晶片製造放緩,導致全球短缺,影響了廣泛的行業,特別是汽車行業。晶片的生產量減少,與此同時,由於居家辦公措施導致遠程工作人員激增,電子產品的銷量大幅增加,這同樣加劇了晶片短缺的情況。 臺灣重新開始製造這些微小但至關重要的組件。
  • 封測巨頭京元電子員工出現2000人缺口,全球「缺芯」現象或繼續加重
    在全球缺芯的大背景下,有的企業買不到晶片,而有的企業更是買不起晶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