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臺灣半導體的依賴突顯出將全球所有晶片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危險。
全世界都依賴臺灣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為我們的許多設備提供動力。2020年,疫情蔓延導致RAM晶片製造放緩,導致全球短缺,影響了廣泛的行業,特別是汽車行業。晶片的生產量減少,與此同時,由於居家辦公措施導致遠程工作人員激增,電子產品的銷量大幅增加,這同樣加劇了晶片短缺的情況。
臺灣重新開始製造這些微小但至關重要的組件。但臺灣中部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增加,導致全球最大的晶片測試工廠之一暫時停產。
根據臺灣疾控中心的數據,截至6月5日,已報告182例確診病例,這使得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449.TW)上周末關閉了其在苗慄縣的主要工廠。
該工廠的所有2000名外籍工人(約佔員工總數的30%)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公司轉而聘用當地臨時工來填補空缺。
該公司代理髮言人Aaron Chang在公司周一重新開始生產後表示:「一旦工人結束兩周的隔離返回生產線,公司將加快生產以彌補損失。公司認為對年度財務和業務沒有重大影響。」消息一出,該股小幅上漲超過 1%。
然而,全球晶片短缺遠未結束,臺灣的晶片短缺上升正導致更多生產問題。
京元電子在提交給當地證券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說,6月份的產能和收入預計將下降30%至35%。
臺灣衛生部門報告了超過11000例當地病例和260例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在過去五周內報告的。
然而,對晶片行業來說,好消息是,儘管製造業數據顯示臺灣科技出口商並未受到嚴重影響,但供應鏈仍是個問題。疫情暴露出了全球對臺灣半導體的依賴,也表明了全球把所有晶片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有危險的。
△ CapitalWatch 免責聲明 △
本文貢獻分析師表達的觀點並未反映出CapitalWatch.com或其記者的立場,本機構分析師在所提及的任何股票中沒有頭寸(即做多或做空的籌碼或合約),沒有計劃在未來72小時內發起任何頭寸,也沒有任何與股票有關的公司的業務關係。提及的信息僅供參考使用,可能不完整或已過時,並不構成財務,法律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