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臺灣半導體產業 晶片短缺問題或加重

2021-12-23 capitalwatch


全球對臺灣半導體的依賴突顯出將全球所有晶片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危險。

全世界都依賴臺灣生產的半導體晶片,為我們的許多設備提供動力。2020年,疫情蔓延導致RAM晶片製造放緩,導致全球短缺,影響了廣泛的行業,特別是汽車行業。晶片的生產量減少,與此同時,由於居家辦公措施導致遠程工作人員激增,電子產品的銷量大幅增加,這同樣加劇了晶片短缺的情況。

 

臺灣重新開始製造這些微小但至關重要的組件。但臺灣中部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增加,導致全球最大的晶片測試工廠之一暫時停產。

 

根據臺灣疾控中心的數據,截至6月5日,已報告182例確診病例,這使得京元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449.TW)上周末關閉了其在苗慄縣的主要工廠。

 

該工廠的所有2000名外籍工人(約佔員工總數的30%)接受為期14天的隔離,公司轉而聘用當地臨時工來填補空缺。

 

該公司代理髮言人Aaron Chang在公司周一重新開始生產後表示:「一旦工人結束兩周的隔離返回生產線,公司將加快生產以彌補損失。公司認為對年度財務和業務沒有重大影響。」消息一出,該股小幅上漲超過 1%。

 

然而,全球晶片短缺遠未結束,臺灣的晶片短缺上升正導致更多生產問題。

 

京元電子在提交給當地證券交易所的一份聲明中說,6月份的產能和收入預計將下降30%至35%。

 

臺灣衛生部門報告了超過11000例當地病例和260例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在過去五周內報告的。

 

然而,對晶片行業來說,好消息是,儘管製造業數據顯示臺灣科技出口商並未受到嚴重影響,但供應鏈仍是個問題。疫情暴露出了全球對臺灣半導體的依賴,也表明了全球把所有晶片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有危險的。


△ CapitalWatch 免責聲明 △

本文貢獻分析師表達的觀點並未反映出CapitalWatch.com或其記者的立場,本機構分析師在所提及的任何股票中沒有頭寸(即做多或做空的籌碼或合約),沒有計劃在未來72小時內發起任何頭寸,也沒有任何與股票有關的公司的業務關係。提及的信息僅供參考使用,可能不完整或已過時,並不構成財務,法律或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臺灣日增511例!疫情重創晶片巨頭,131名員工感染,馬斯克又拋出「衛生紙論」
    臺灣地區疫情向半導體產業的蔓延,讓全球晶片產能雪上加霜。特斯拉CEO馬斯克甚至表示:晶片的超額需求,大家開始像屯衛生紙一樣訂購晶片,規模還要大得多。而全球晶片的短缺,已傳導到下遊消費電子的漲價潮。臺灣全球最大晶片封測企業停產據新華社臺北6月5日電,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日通報增加511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連續22日本土確診人數超百例。加微信 openeye01 看更多內幕好文!
  • 臺灣要求臺積電等製造商幫助緩解全球晶片短缺問題
    一位直接了解此事的消息人士對日經新聞說:「臺灣收到了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要求,所有志同道合的亞洲國家都向臺灣提出了這個問題。」經濟部表示,已要求本地晶片製造商提供援助,包括全球最大的合同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和第四大合同晶片製造商聯合微電子公司。這些公司為全球汽車晶片開發商提供服務,例如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和意法半導體。晶片短缺影響了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
  • 【60秒半導體新聞】臺積電工廠突發停電!損失可達10億臺幣/Intel CEO悲觀:全球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將持續多年
    更嚴重的是,除了臺積電受影響,附近的群創、聯電、瀚宇、康寧、南茂等半導體大廠,也都因此出現了電壓突然下降,詳細損失仍待進一步釐清。而就在昨天晚間,銅箔基板(CCL)廠商聯茂位於中國臺灣的新埔廠發生火災,全廠斷電並停工,疑似生產過程靜電導致起火,損失暫時不詳。
  • 臺積電董事長:全球半導體產能大於真實需求!研究機構:半導體工廠倒閉潮將重演
    晶片短缺三大主因劉德音分析稱,造成現階段晶片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供應鏈庫存堆積。全球半導體實際產能大於真正市場需求對於目前產能緊缺的問題,劉德音強調,總體來看,目前半導體的整體實際產能其實大於真正市場需求,大建產能不能解決問題。比如現在產能很短缺的28nm,全球產能仍大於實際需求,只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或美中貿易紛爭而造成供給吃緊情況。
  • 晶片短缺問題向手機和遊樂器等行業擴散
    幾個月時間內發生這樣的轉變,為可能是多年來最嚴重的半導體短缺埋下了禍根,而半導體是手機、汽車和電視等各種產品的核心部件。在疫情爆發初期大幅收縮的汽車和電子產品製造商現在急於增加訂單但遭到了回絕,因為晶片製造商忙於為蘋果公司等手機巨頭提供最大限度的供應。世界最大移動晶片出品商高通的掌門人Cristiano Amon本周發出「全面」短缺預警,原因是該行業依賴亞洲屈指可數的幾家公司。
  • 什麼是半導體,什麼是晶片,為什麼最近晶片大缺貨.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底是什麼樣的地位?
    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全球半導體熱,整個車用晶片全球大缺貨,很多做投資的朋友都很想知道到底什麼是半導體,什麼是晶片,為什麼最近晶片大缺貨。
  • 水資源短缺 臺灣省半導體產業危機隱現
    臺灣省的半導體製造公司們正在為水資源短缺而憂心忡忡,因為這可能導致訂單不保。
  • 從臺積電看「晶片短缺」
    」內容精要:影響晶片短缺的兩個核心因素,其實都不是可以長期持續的影響因素,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晶片短缺不會是長期現象,未來隨著產能調配的均衡,在市場沒有出現大的需求爆發的情況下,還是會趨向於供需平衡,一切短缺,都是在短期的,不理性的短缺,任何東西都經不起瘋搶,食鹽如此,口罩如此,晶片的產能也是如此
  •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最近汽車晶片的短缺?
    前段時間,被譽為全球「半導體封測重鎮」的馬來西亞疫情反彈,全球晶片巨頭、意法半導體位於馬來西亞的一個工廠出現集體感染,工廠生產多次被迫中斷,由此導致的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已經傳導至汽車行業。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半導體封裝測試產能佔到全球的13%
  • 從「晶片雙雄」看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
    韓國半導體簡史暗渡陳倉——日本半導體簡史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領域,中國臺灣企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最亮眼的是半導體製造領域的臺積電等企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IT產業一直是臺灣經濟的支柱,代表性企業有鴻海(富士康母公司)、廣達、仁寶、緯創、「晶片雙雄」(臺積電與聯電)、「面板五虎」(友達、奇美、廣輝、中華映管、瀚宇彩晶),以及華碩、明基、迪比特、英業達、宏達(HTC)等,其中富士康是消費電子產品的代工王,臺積電是半導體器件代工王。
  • 疫情逼停馬來西亞供應鏈,晶片危機加劇,PLC會更缺貨嗎?
    【導讀】這幾天馬來西亞疫情持續加重,8月16日,其新增確診病例更是達到近兩萬人,意法半導體晶片供應商在馬來西亞Muar封裝廠,3000多名員工因疫情犧牲20多名,上百人感染,面臨生與死的考驗,眾多半導體工廠產線被要求維持低度人力運作,產線降載,位於馬來西亞麻坡某半導體晶片供應商工廠被當地政府要求關閉部分生產線至8月21日。
  • 疫情恐要重挫臺灣半導體產業
    >近日臺灣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形勢日益嚴峻。臺灣疫情在去年爆發最初期,曾出現一波確診病例,之後從4至12月間已有八個多月未出現過本土確診病例,疫情管控措施一直表現不錯,但這波疫情讓臺灣措手不及。有媒體認為,臺灣民眾一直對於打疫苗的意願不高,自從3月22日以來疫苗接種率不到1%。臺灣當局先前也將疫苗用於拼外交,重點為所謂的「邦交國」爭取疫苗。
  • 封測巨頭京元電子員工出現2000人缺口,全球「缺芯」現象或繼續加重
    作者 | 來自鎂客星球的韓璐依據最新消息,半導體封測巨頭京元電子臺灣竹南廠的疫情確診人數已經達到了195人。同時,在同一園區內的另一家封測廠超豐電子也有11名員工確診。在這之前,為了進行清潔消毒,京元電子已經宣布旗下7個廠區產線全面停工48小時。
  • 1月25日 一號芯聞|美日歐頂不住了,要求臺灣製造商緩解全球晶片短缺問題
    【臺灣要求臺積電等製造商幫助緩解全球晶片短缺問題】據日經報導,臺灣經濟部正要求臺積電等島內晶片製造商幫助「志趣相投
  • 真會有晶片公司因為缺貨而倒閉嗎?
    全球半導體晶片短缺持續困擾業界,「今年不可能解決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目前包括臺積電等主要晶圓廠都已洽談明年產能分配,我擔心晶片一直短缺,會讓很多新創公司,因拿不到晶片,無法如期推出產品,最後面臨倒閉。」全球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領導廠商慧榮總經理苟嘉章,一語道出目前全球晶片短缺恐引發的後遺症。
  • 半導體產業掀起搶人大戰,臺灣人才最受青睞
    集微網消息,隨著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進一步走向成熟期,半導體併購放緩,企業進入整合期,集成電路人才的極度缺失浮出水面。根據Deloitte Consulting進行的調查顯示,為了迎頭趕上自動化系統、大數據以及機器學習驅動的數字業務,大約有85%的晶片供應商都需要新的人才類型。然而,其中有77%的廠商都表示人才短缺,特別是電子工程師。
  • 臺灣半導體產業鏡鑑
    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林建宏5月4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從全球半導體產業布局來看,臺灣的強項在於製造和封測。「臺灣半導體製造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佔比有七成,臺灣的封測代工(OSAT)佔全球比重近五成。」他表示,「以目前半導體發展來看,消費性電子和通訊產業是無晶圓廠商(Fabless)中最重要的幾項產業,臺灣的半導體公司也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 中國臺灣半導體產業何去何從?
    也許有人會懷疑,小到5nm(大約兩鏈DNA的寬度)對美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之間的關係有何影響?半導體晶片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大腦,從手機到汽車再到戰鬥機。當今市場上最先進的晶片上裝有數十億個5nm開關。對於這些微小但具有戰略意義的產品,中國臺灣在國際供應鏈中起著主導作用。中國臺灣與韓國的三星和美國的英特爾一起,處於半導體技術的最前沿。
  • 至暗時刻、沒有贏家,疫情大考下的蘋果供應鏈危機!
    與其他公司的競爭疫情和天氣影響下的生產受阻固然是導致蘋果今年面臨「晶片荒」的一大考驗,除此之外,全球晶片需求量的提升,也使得蘋果供應鏈的晶片短缺問題更加緊張。新冠疫情爆發後,人們對新電視、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腦等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另外5G網絡也促進了對更大存儲空間的需求,這使得各大電子產品廠商對晶片的需求大大提升。再加上美國發起的技術制裁,使得國內不少廠商提高了風險意識,及早地對高風險晶片進行備貨。這無疑加重了蘋果供應鏈的緊張。
  • 從臺積電的崛起看臺灣半導體產業
    集邦諮詢拓墣產業研究院研究經理林建宏5月4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從全球半導體產業布局來看,臺灣的強項在於製造和封測。「臺灣半導體製造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佔比有七成,臺灣的封測代工(OSAT)佔全球比重近五成。」他表示,「以目前半導體發展來看,消費性電子和通訊產業是無晶圓廠商(Fabless)中最重要的幾項產業,臺灣的半導體公司也在此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