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再炒環保政治,中國二話不說扔出王炸!

2021-02-12 戎評

以下文章來源於小強,作者戎評說策

近日,一向對中國陰陽怪氣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了一篇於11月28日在《自然》(Nature)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該報告的主要內容和結論是,經過國際研究團隊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中國的森林碳吸收量對全球的貢獻被低估了」。

他們根據研究數據的比對結果,發現中國的西南和東北地區的植被碳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總量被嚴重低估;同時,這兩大地區的造林綠化面積擴展速度也讓這些國際專家感到意外和驚喜。

應該說,這篇研究報告有力驗證了中國作為全球促進節能減排,減緩溫室效應的中堅力量甚至是領導力量的地位不容置疑。

就在今年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我們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向全世界莊嚴承諾:到了2030年,中國的碳排放將達到峰值,在此之後將逐年下降;到了2060年,中國將實現碳中和,即中國向自然界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將與吸收的二氧化碳總量基本持平,達到平衡的狀態!

這一宣言標誌著中國成為全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政治大國當中第一個明確提出碳中和時間表的國家。


中國的榜樣力量將對全球的節能減排工作起到巨大的帶領和促進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一向對包括環保議題在內不斷指責、批評中國的西方主流媒體,怎麼突然變得客觀中立了起來?難道是失足女金盆洗手準備從良了?

可是,以西方那群老馳名雙標的尿性,怎麼會突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呢?

西方媒體最近熱炒環保議題並拿出幾篇讚揚中國環保貢獻的研究報告,背後的目的恐怕還是和美國的政權更迭,拜登上臺以後要重回巴黎氣候協定,中、美、歐將進行新一輪的博弈有關。

西方媒體現在肯定和讚揚中國的環保貢獻,甚至走向捧殺的程度,是不是在設套?

對於未來的相關環保問題的談判,西方會不會聯合起來要求中國做出更大的貢獻,然後藉此推卸掉自己應該負起的責任呢?

這是我們不得不提防的一點,畢竟西方的政客和媒體們,嘴上說的全是主義,心裡想的全是生意,大家對此也見怪不怪了。

1.環保政治化與政治環保化

這幾十年來,在中國的大國崛起與民族復興的過程中,經常做出一些「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舉動,搞得一向偽善的西方國家尤其是那些白左政客們很是苦惱。

比如最著名的「中國製造變成發達國家粉碎機」的概念,搞得諸如美國、德國、日本這些傳統的製造業強國壓力山大,不得不團結在一起構築一道高科技封鎖線,保護自己僅剩的幾大支柱產業不受衝擊。

可中國就此停滯不前了嗎?並沒有,我們反而在封鎖和打壓當中俞挫愈強,時至今日,已經是無可撼動的全球第一大工業製造大國了。

那麼在環保問題上,中國也有這樣的傾向。

2019年,巴西的森林大火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在最初的幾個月當中,不論是巴西本地的媒體還是那些天天喊著自由、民主、環保、人權的西方媒體通通默不作聲,直到網民自發報導了這件事,大家才開始重視起來。

根據統計,1990年至2010年短短15年間,亞馬遜雨林遭到破壞的面積由4150萬公頃上升至5870萬公頃!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至2020年,中國的植樹造林面積居全球之首,中國在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了193.7萬公頃的森林,增長率為0.93%,遠遠高出其他國家。

可以這麼說,如果不是中國這個「鑽石王者」帶著,全球的森林覆蓋率和綠化增長率早就被那群「菜鳥青銅」拖累到大幅倒退的程度了。

可中國享受到全世界的稱讚和肯定了嗎?

至少在西方主流媒體和白左政客這群人中,並沒有。他們不但忽視中國的貢獻,而且還經常雞蛋裡挑骨頭,去想方設法地否定中國付出的努力。

比如說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報告後不久,就有一種聲音從西方傳來。這群人不作任何調查,直接以道聽途說的「證據」指責中國許多大規模栽種的樹木與當地的氣候不符,幾年後就會死亡。一些倖存下來的植物吸收大量的地下水,導致原生的草和灌木因乾渴而死亡,從而加劇了土壤退化。

中國有植樹造林的失敗案例嗎?當然有。但這是普遍性的現象嗎?當然不是。

可是某些西方「專家」偏偏假裝看不見,就是要想方設法地否定我們的環保成就。

就在巴西森林大火熊熊燃燒之際,西方的衛道士們一邊指責批評巴西政府的不作為,另一邊又陰陽怪氣地稱「是中國人的胃間接造成了巴西的森林大火」。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由於中國市場巨大的消費需求,刺激了巴西當地農民毀林開荒,向中國出口農作物,而開墾新耕地的「最佳」方式就是放火燒山,燒出一大片土質肥沃的耕地出來。

按照這個邏輯,巴西農民毀林開荒是為了滿足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如果中國沒有那麼巨大的農業訂單,他們也就不會放火燒山造成森林大火了。所以,罪魁禍首還是中國。

哎,中國還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啊。

事實上,中國農產品進口的最大產地是美國,從美國大農場出產的玉米、大豆等農作物就佔了中國進口農產品總額的近半壁江山。

同時,巴西農民毀林開荒最主要還是滿足國內人口爆炸式增長帶來的糧食需求。而巴西之所以還用這種原始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和西方在美洲執行的殖民主義不無關係。

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歐洲的白人就如同蝗蟲一般湧進了美洲大陸。他們在這裡開闢大量的種植園,通過綁架、買賣印第安和黑人奴隸來為歐洲提供大量的經濟作物。

巴西農業從一開始,就是殖民者用最不環保的方式開闢出來的。而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巴西也邁入了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快車道。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金融霸權收割了拉美國家的財富,導致這些國家集體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無法實現產業升級的巴西等國,大量的工業和大農場被外資鯨吞蠶食,陷入經濟殖民化境地的巴西窮人只能跑到熱帶雨林裡面開闢新的耕地謀生了。

所以,西方的殖民主義和金融霸權才是巴西森林大火的罪魁禍首,中國只不過是個背鍋俠而已。

如果我們把場景一換,那畫風又是另一種模樣了。

還是以最近「爆紅」的澳大利亞為例。

同樣是2019年,防火救災不利的澳大利亞,政府的不作為和消極抗災態度直接造成了300個人類以及近10億隻不同物種的死亡,向大氣中一次性排放了超量的二氧化碳,幾乎毀掉了全球一年的節能減排的努力。

同時,作為大洋洲首屈一指的大國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坐視周邊因海平面上升導致亡國危機的島國於不顧,在全世界的發達國家當中,汙染排放的指數名列前茅。

可西方主流媒體以及那些白左政客說了什麼了嗎?

同樣的森林大火,巴西遭受的是大家的詰難和苛責,而澳大利亞直接拿出看家法寶——呆萌可愛的考拉來博取大家的同情心,趁機轉移焦點,不再關注到澳大利亞政府的失職行為。

於是乎,澳大利亞因為這次火災反而從全球各地募集到了大量的捐款,名義上用來撲滅大火,救助野生動物。至於說到最後真正用到了哪裡,我們也不會了解清楚。

我們不反對這樣的愛心慈善舉動,但是那些媒體和政客故意將環保政治化的舉動實在是噁心他媽給噁心開門——噁心到家了。

另一方面,因為歐美的白左政客們嘗到了環保政治化的甜頭,也在主動讓政治議題環保化——什麼事情都要和環保扯上關係,環保幾乎成為了神主牌。他們可以利用環保這個議題去模糊掉真正的焦點,從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比如同樣是森林大火,美國的森林大火已經燒了超過半年了。民主黨就此議題猛打川普和共和黨。雖然說川普這一票極右翼政客也很離譜,但是你民主黨人就沒有縱容大火的嫌疑。在民主黨執政的加州等地,政府官員又做了什麼?大家除了打口水仗,真正考慮過怎麼團結一致撲滅大火嗎?

綜上所述,西方政治把環保政治化,同時讓政治環保化,所造成的危害比人類活動本身造成的破壞更加觸目驚心!

2.環保實幹家與環保理想家之間的鬥爭

按理說,西方的環保主義者們怎麼環保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們認真執行自己的環保計劃就好了。可是,西方的環保理想主義者們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嘴炮第一名,行動如侏儒。他們自己腦殘+抽風就算了,還想帶著中國一起抽風,那就太慘無人道了。

當前,全世界面對環保議題,有兩種選擇:1.以美國、澳大利亞極右翼政治勢力為代表的全面否認全球氣候變暖的事實,為了經濟利益不惜走回頭路,重新發展高能耗、重汙染的產業;2.以中國為代表的以主動順應歷史趨勢,通過產業升級和轉型來實現碳中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高級文明形態。


在環保理念上,中國和歐美的白左政客、環保理想主義者們是有著共同理念的。但是在具體的做法和背後的政治邏輯關係上,二者之間又是對立衝突的。

在他們的馳名雙標老毛病得到徹底「醫治」之前,雙方幾乎不可能坐下來認真交流,達成共識並共同行動。

為什麼先前歐美國家可以在環保問題上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指手畫腳?

是因為這些國家早在環保成為問題以前先把地球汙染了個遍,已經走過了通過高耗能、重汙染進行原始資本積累和工業化的道路,當這些國家通過經濟全球化對本國進行去工業化和經濟金融化以後,已經不需要再發展工業來增加財富了——當然,現在看來這條經濟發展之路也是隱患重重,經濟上去工業化和金融泡沫化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而對於中印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只有通過工業化才能實現國富民強,躋身世界前列。而以現有的生產力和技術條件來看,環境汙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由於歐美國家已經向大自然榨取了過多的利益,透支了人類對地球環境承載力的空間,所以才會造成全球大多數國家還沒有實現共同富裕之前,自然環境就出現了大問題。

從這點來看,應該是歐美國家要主動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改變經濟發展模式,通過技術分享、經濟援助、智慧財產權授權等方式帶領全人類共同突破目前的發展瓶頸。

事實上,經濟越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其維持必要經濟活動和人類生存的方式就越不環保,只有讓更多的人步入現代生活,實現高效利用自然資源,才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這就好比工業革命以前,人類要生火做飯只能砍樹,而工業革命以後我們可以燒煤、燒氣,再到後來可以直接用電磁爐、微波爐來生火做飯——對能源的率用率提高了,對自然環境排放的汙染物減少了。

由此可見,在現代化、工業化的過程中,資源的利用率、能源使用效率越來越高,碳排放量卻越來越低。所以,按照歐美國家那種直接讓發展中國家停止發展的「環保」方式,不但不會保護環境,反而在環境保護、人道主義、政治倫理等方面產生更大的副作用。

也就是說,西方環保理想主義所設想的那條道路根本行不通,所以才只能過過嘴癮,而無法具體落實到行動上。

他們真正想要的還是維護自身的國家利益,通過阻止別國發展這種極端方式來實現「環保」,說到底還是不肯放棄已有的既得利益而已,自私自利的本質暴露無遺!

歐美當初在根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提出的「碳稅」概念,實際上就是重新築起貿易壁壘,以環保的名義搞貿易保護主義,方便傾銷自己的「環保高科技商品」——你看,人家蘋果公司為了「環保」都不向消費者贈送充電器了,未來這種情況不會變少只會變多。

他們的潛臺詞就是:我們(西方國家)「發展」(汙染)完了,現在輪到你們(非西方國家)「環保」(停止發展)了。

而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唯有正面硬剛並拿出成績出來,說話才有底氣。

要知道,西方國家以前是因為搶佔了道德制高點,藉此作為攻擊中國的政治武器,好在經貿談判上獲得更大的籌碼;而現在是因為看到中國真的在通過科技創新來改變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初步看到即將佔據重大前沿技術項目的高地,自己將因為技術的落後,而會在各種環保議題上失去道德制高點、經貿談判上失去優勢的危險,才又反過來嘲諷中國「太超前,不顧其它國家的死活」。

前一個階段,西方搞雙重標準是為了獲得傳統產業的經濟利益,而到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階段,西方搞雙重標準是為了搶佔未來的新興產業戰略高地。

現在,不論是中國的決策者還是西方部分國家的領導人,都充分認識到只有推動新能源革命、新工業革命才是解決環保問題的正途,而我國正是朝這條光明大道上闊步前進。

比如傲世全球的光伏產業、風能發電產業,比如不甘人後的新能源汽車,還比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工可控核聚變技術等等,這些科技和產業成就,歐美人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

這幾年一直習慣於嘴嗨卻沒什麼實際行動的西方人看到中國真的這麼做了,就開始著急上火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這一篇報導,其實也是想刺激一下國內乃至整個西方社會,希望西方國家不要再吵鬧不休正事不幹了,再吵下去,中國人又要跑到西方國家的前面了。

由此可見,西方人自己內心的焦慮感恐怕才是他們現在如此重視和肯定中國的環保貢獻的動因。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環保議題博弈當中,我們應當表明一個態度:當環保僅僅是作為一個科學議題和公共利益問題之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全體人類都應該擁護和支持,而當環保被某些西方白左政客拿來當作政治議題炒作,維護霸權利益的時候,我們應當勇敢地站出來揭穿他們虛偽的謊言並堅決鬥爭!


戎 評 | 獨家原創 侵權必究 轉載需註明 
來自公眾號:戎評(rongping898)

親愛的朋友們,有很多朋友建議戎評另開一個號以防失聯,以防萬一,戎評開了一個小號,請朋友們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一下這個號。戎評會一直以優質文章回饋大家對戎評的喜愛!

【戎評推薦】《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為歷朝「正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展示了數十個王朝長達4000多年裡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內容,是我國最詳細、最權威的一部歷史巨著,堪稱「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由於其內容的博大精深,《二十四史》不僅為研史之人所必讀,而且被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奉為治國安邦、運籌帷幄、推陳出新、建功立業的寶典,也被有識之士視為修身治家、安身立命、為人處世的明鏡。有鑑於此,我們匯集文史學界數十位專家學者,按照新的體系對《二十四史》進行了一次全面整理。眾多專家學者傾盡心力,集普及與研究,通俗與學術於一體。歷時六年,精校精華版《二十四史》終於完成。

相關焦點

  • 再看西方媒體如何編故事
    敘「化武」鬧劇露真相 且看西方媒體如何編故事令人震驚的是,在西方主流媒體甚至西方國家某些政客中,這種為政治、軍事目的而編造故事、製造假新聞的事居然屢見不鮮!最近,又有西方媒體報導說,維吾爾族著名民樂家艾衣提在服刑第二年於獄中去世,土耳其政府還就此對中國進行指責。
  • 借著疫情妖魔化中國,西方媒體用了這三招!
    (見下圖)這份擁有近170年歷史,向來以嚴肅著稱的美國大報如此明目張胆地「雙標」而不自覺,足以說明他們已經深深陷入「凡是詆毀構陷中國便是正當的行為」的刻板印象之中。不僅僅是《紐約時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西方媒體一直「孜孜不倦」地借著疫情說三道四,趁機妖魔化中國。西方媒體都有哪些招數,不妨來看一看。
  • 90後用英文說唱怒懟西方媒體,他們為什麼總黑中國?
    @hzzzzzz: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在任何時期都有很多問題存在。西方媒體傾向於關注一小部分人群(尤其是那些認同西方文化,說著流利英語的精英),但是卻忽略了大多數的人。我認為西方媒體的記者常常會過濾掉中國的積極一面,因為擔心被貼上「宣傳機器」的標籤。
  • 吳蔚:汙名化「中國火箭墜落」 一些西方媒體根本不講科學
    但是國際輿論卻針對所謂「中國火箭的不可控墜落」掀起了一輪汙名化報導。你對此事有何觀察?特約評論員 吳蔚:美國的火箭不可控再入是「流星劃破天際」,中國的火箭遵循同樣的技術邏輯就被說成是「火箭失控墜落」,這分明就是西方的那一套「國際馳名雙標」。
  • 那個敢罵川普的環保女孩,已經成了西方人民的宗教領袖
    在一窩蜂地嘲諷搞笑之後,卻少有人深究一個問題: 為什麼一個閱歷不深的小女孩,就能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環保領袖呢? 小女孩之火,看似戲謔,背後卻暗含著一種時代的悲劇性,令人唏噓。 在第一天的示威結束後,他也隨即在facebook上寫了篇爆款雄文,記錄了小勇士格蕾塔環保遊行的第一天。文章火遍全網,不到24小時,得到了一萬多贊,2000條評論,5000多轉發。不少人聞訊加入遊行隊伍,瑞典媒體也緊密跟進這個熱點事件。在格蕾塔罷課的第一周,就有六家日報,以及瑞典電視臺的記者們採訪了她。
  • 必品閣王餃子、炒年糕、泡菜湯
    id=631867181566✔fiw4cMAAxAe🔐【價格:王餃子89包郵(490g*5袋+一袋煎餃或者牛肉王水餃)反饋返現4元】【價格:炒年糕39.9/3袋加贈一袋(等於說4袋)反饋返現3元】【價格:泡菜湯42.9/3袋 加贈年糕一盒,反饋返現3元】截止:12月25
  • 中國援助抗疫,西方媒體卻一片咒罵——這tm是什麼世道?
    而且,這次事件我國回應非常快,西班牙當局的回應也很快,都是在3月26日當天完成的,按理來說事情再清晰不過了。事實上也就在26日當天,包括西班牙廣播電視公司(RTVE)在內的許多權威媒體就已經對整個事件做出了梳理和評論。
  • 美國政治正確泛濫成災,中國將來也會嗎?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雖然大部分中國網民反感川普針對中國的各種打壓,有不少人希望川普敗選,希望拜登上臺緩和中美關係,但是同時中國網民幾乎一邊倒地嘲笑美國白左---拜登所屬的那個堅持政治正確的群體。我的微信加入了幾百個微信群,左中右都有,我也每天刷知乎,但是不管知乎還是各種微信群,我就幾乎沒有見過一篇文章支持政治正確。
  • 西方個人主義、中國共生社會及中國黨的理念變化
    如果不想錯過「大公館」的精彩資訊,請記得點擊上方藍字「大公館」,然後再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再次謝謝大家的關注!作者:Chairman Rabbit來源:tuzhuxi(chairmanrabbit)今天聊一聊西方社會/政治文化與中國政治/文化的區別。
  • 為向美國「表忠心」,收回租給中國的港口,中方二話不說果斷撤資
    同樣,我國的迅速發展也遭到了一些國家的嫉妒,因為我國的發展不僅僅是非常的迅速,而是在西方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發展朱來了,這怎麼能讓他們不擔心呢?可是要知道,我國的發展雖然十分的迅速,甚至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到目前為止,依舊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和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 西方媒體不可能對華客觀,中國怎麼辦?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西方主流媒體基本站到了中國的對立面。中國抗疫取得決定性的階段性成就,歐洲國家和美國先後全面陷落,也沒能讓西方媒體的涉華報導基調發生重大改變。以美國媒體為例,它們的「立場」顯然在起決定性的作用,所有對華報導的資料採集都在為它們的立場服務。
  • 油土鱉網友:西方媒體對中國有偏見嗎?
    正在尋找一種方法,可以在來到北美30年後再回到中國。我已經放棄了成為西方世界的一部分。這不是我們的世界。我從孩提時代就生活在這裡,但從未覺得自己真正屬於這裡。我很慚愧,在中國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和中國在一起。我得回去貢獻自己的力量。LY cahill4 小時前Ask Elaine Chao about this.
  • 巴黎日記|西方要中國"民主"的天機,被民進黨一語道破了
    國內有媒體想就中法關係採訪一下校長。不料校長一口回絕:「我不能在中國的媒體上批評法國政府,也不能在中國的媒體上批評中國政府」。意外之下,這家媒體就把採訪的主題換成法國教育體系了。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法國民眾的自律,中國很多學者都做不到啊。在西方媒體批評中國政府的學者可真不少。這也可以從一個角度理解西方能夠打贏媒體戰的原因:你想從他們內部突破是不容易的。
  • 政治媒介化的歷史考察——評馬建標《權力與媒介:近代中國的政治與...
    由此至十七、十八世紀,以書籍與政治印刷品為代表的印刷媒介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政治生活與革命運動中去。 自十九世紀起,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西方國家急需開拓全球市場。隨著國際貿易日趨頻繁,大批西方傳教士前往中國,他們創辦近代中文報刊,傳播基督教義和現代科學知識,溝通商情,由此悄無聲息地撼動著當時的清廷統治。
  • 「地位授予」:我國媒體對一家國際環保組織「媒體身份」建構的描述性分析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將以我國媒體如何報導「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為案例,採用「媒體身份」(media standing)這個政治社會學的理論概念,來經驗地呈現並解讀我國媒體如何發揮其「地位授予」的功能,以及影響與「綠色和平」類似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公共話語中可能的作用。
  • 荊學民 施惠玲:政治與傳播的視界融合——政治傳播研究幾大基本...
    「政治社會化」的深刻本質,是試圖通過「化」使整個社會「政治化」,其「惡果」恰恰可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社會政治化」;第四,造成政治傳播中的所謂「富媒體,窮民主」現象,是嚴重誇大了新聞媒體的作用、政治「獻媚」於新聞媒體的結果,是政治傳播理論研究中「政治」與「媒體」本末倒置的惡果;第五,構建中國氣派的政治傳播理論,需要中國氣派與全球視野的內在一致,西方化與本土化的有機融合,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良性互動,
  • 政治傳播的歷史向度——中國古代政治傳播研究的回眸與省思
    白文剛,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副所長。趙潔,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2018級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自媒體時代中國政治傳播新秩序及轉型研究」(項目批准號:17AXW010)的階段性成果,「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 Twitter刪除南京大屠殺圖片 暴露西方媒體偽善的雙標
    12月13日是中國緬懷南京大屠殺無辜死難者的日子,身處世界各地的中國民眾紛紛在各大社交媒體帳號上轉載南京大屠殺的真實圖片,以緬懷所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以警示世人銘記歷史,並祈願和平。
  • 西方的種族歧視,不是雙標,是單標
    很多人看到了境外媒體長期以來對中國的種種攻擊,尤其是對香港事件所作的大量報導,但是對美國發生的衝擊國會大廈完全相反的態度。很多人都在批評和嘲笑西方媒體的「雙重標準」。其實,在對中國的態度上,並不存在「雙標」。西方媒體乃至西方社會的態度是非常簡單的、單一的:凡是西方國家不認同的都是不對的,凡是西方國家認同的都是正確的。所以才會有各種匪夷所思的言論。
  • 新媒體與美國政治傳播走向
    有調查表明, 2010年中國網民數量達4.2億,而美國之音普通話廣播在中國的收聽率不足千分之一,受眾僅有20萬,眾多年輕網民甚至不知美國之音為何物。處於這種新媒體領跑的媒介環境,深諳媒體與政治傳播互動之道的美國政府已感到美國之音廣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日薄西山,「輝煌」難再,因此,揮淚斷劍便成為必然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