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質量評價通常有三種方式:主觀評價、客觀評價和綜合評價,其定義如下所述:
1、主觀評價:評價者以複製品的原稿為基礎,以印刷質量標準為依據,對照印樣,根據學識、素養、審美愛好等方面的心理印象做出評價;
2、客觀評價:使用適當的檢測手段對印刷品的質量特徵進行測量和分析,以印刷質量標準為依據,根據定量數據對印刷質量做出評價,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印刷質量提供客觀依據;
3、綜合評價:以客觀評價手段為為基礎,與主觀評價的各種因素相對照,使得主觀心理印象與客觀數據分析相吻合,進而使評價標準更加切合科學管理的方式。
由於印刷複製的特殊性,目前印刷質量評價的主流趨勢是客觀評價(用儀器、靠數據、憑標準的現代評判方式)為主與主觀評價(用眼睛、靠直覺、憑經驗的傳統評判方式)為輔相結合,定量要求為主與定性要求為輔的質量標準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
本文所討論的「色差評價」屬於「客觀評價」範疇,是「綜合評價」的重要組成。「色差評價」貫穿於印刷工藝全流程,是對印刷複製再現性、一致性與穩定性方面的綜合評價。正確評價印刷各工藝環節的色差狀況,必須進行三方面的工作,如下所述:
1、建立明確的參考標準
2、系統進行色彩管理(校正、特徵化和轉換)
實際輸出值與參考標準比較完成色差評價(如:△E)。
3、實際輸出值與參考標準比較完成色差評價(如:△E)
本文主要闡述印刷生產流程中 「圖像採集」、「屏幕軟打樣」、「數碼打樣」和「印刷」四個重要工藝環節的色差評價標準和流程。
一、圖像採集色差評價(掃描或拍攝再現性評價)
1、參考標準:基於掃描用IT8.7/1&2色靶或數碼攝影用Digital ColorChecker SG色靶建立的輸入目標值L0*a0*b0*。
註:由於色靶顏色會隨著時間變化,即目標值L*a*b*會改變,因此需要定期重新測量或者更換色靶。
2、實際輸出值:基於國內傳統印刷標準或ISO12647國際印刷標準建立的印刷ICC色彩特性文件輸出值L1*a1*b1*。
註:國際標準ISO12647:印刷技術-網目調分色片、樣張和印刷成品的加工過程控制,ISO15339:ISO12647的升級補充標準。為了保證各標準執行的有效性,印刷工藝全流程必須進行標準化(遵循國際、國內等相關的標準) 、數據化(對印刷的各工藝環節,通過正確的測試手段和方法,獲取相關的數據,並通過科學分析,綜合歸納出各環節的圖表數據、曲線等正確指導生產)、規範化(規範操作,做到有規可循,有範可就,有依可據)專業管理。
3、評價流程
(1)確認觀測環境、設備和材料等條件;
(2)首先對掃描儀或數位相機進行校準,其次掃描或拍攝對應的色靶(如:IT8.7/1&2或Digital ColorChecker SG等),最後通過專業色彩管理軟體(如:i1Profiler、ProfileMaker等)建立掃描儀或數位相機的ICC色彩特性文件;
(3)按照國內傳統印刷標準或ISO12647國際印刷標準進行製版和印刷控制,印刷色靶(如:ECI2002或IT8.7/4等),建立印刷的ICC色彩特性文件;
(4)設置應用軟體顏色參數(如:Photoshop等);
註:Photoshop顏色參數中「RGB工作空間」設置為掃描儀或數位相機的ICC色彩特性文件;「CMYK工作空間」設置為印刷的ICC色彩特性文件;「色彩管理方案」設置為轉換為工作的CMYK顏色空間;「轉換選項」中引擎設置為ACE,意圖設置為「可感知」。
(5)使用應用軟體(如:Photoshop)首先把掃描儀或數位相機的ICC色彩特性文件指定給掃描或拍攝的「IT8.7/1&2」或「Digital ColorChecker SG」 RGB色彩模式電子文件,其次通過基於國內傳統印刷標準或ISO12647國際印刷標準下建立的印刷ICC特性色彩文件把上述RGB色彩模式轉換為CMYK和LAB色彩模式,從而導出實際輸出值L1*a1*b1*值;
(6)通過在特定功能的軟體中設定不同的色差公式對實際輸出值L1*a1*b1*與參考標準L0*a0*b0*進行比較,計算得到色差值△E,完成圖像採集環節的色差評價。
註:容差範圍為「CMYK△E≤5;CMYK△H≤2.5;RGB△E≤6;Average△E≤3;Max△E≤6」
(未完待續)
本文版權歸《印刷色彩控制論壇》微信平臺所有,歡迎轉載分享。
如果您喜歡印刷色彩控制論壇的文章,請您關注我們。
關注方法:
1、點擊本文標題下藍色「印刷色彩控制論壇」,進入後點擊「關注」;
2、可在微信中搜索「yinshuasecai」,找到「印刷色彩控制論壇」,進入後點擊「關注」;
3、在微信中用「掃一掃」直接掃描本論壇二維碼名片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如果您有感興趣的話題,我們期待您與大家交流分享;如果您對我們文章的觀點有不同的見解,衷心期待您的指正,我們會把技術爭論分享給大家交流。
我們的交流郵箱是:Q57575373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