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1-02-14 行知學園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於當地時間7日揭曉,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獲獎。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開發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的日本名城大學終身教授赤崎勇(85歲)、日裔美國科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60歲)及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54歲)。藍色LED應用於節能且壽命長的照明器材。

  這是繼2012年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52歲)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之後再次有日本學者榮獲諾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人數上升至22人,其中10人獲得物理學獎,顯示了日本在物理學領域的實力。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日早晨在首相官邸向媒體表示:「對日本而言這是久違了的好消息,令人振奮。作為日本人感到很驕傲。」他同時強調成果稱:「(三人)因為發明了為人們所熟悉的LED而獲獎,這一發明還促進了節能,讓世界變得更明亮了。」

  藍色LED的出現使節電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為可能,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並因此受到高度評價。

  20世紀60年代,人們發明了紅色及綠色LED,但三原色之一的藍色LED卻因在材料結晶環節遇阻而被斷言「難以在20世紀實現」。

  時任名古屋大學教授的赤崎與天野一起向難倒了全球研究者的氮化鎵結晶製作發起了挑戰。經過反覆實驗,他們成功製成了氮化鎵結晶,並於1989年在全球首次實現了藍色LED。

  隨後,當時在德島縣日亞化學工業公司當技術員的中村獨立研發出了大量生產氮化鎵晶體的技術,並成功製成了高亮度藍色LED。中村還發明了藍色半導體雷射器,並在全球首次將這兩項發明投入實際生產。

  藍色LED的發明打開了自由表現色彩的大門,室外的大屏幕及信號器相繼問世。藍色雷射器則使容量大於DVD的藍光光碟的誕生成為可能。

  將藍色LED與黃色螢光物質結合製成的白色LED在迅速普及的過程中替代了白熾燈泡及螢光燈,取得了很高的節電效果。

  中村1999年從日亞化工辭職並赴美擔任大學教授。之後,他曾就專利權問題向日亞化工提起訴訟。2004年,東京地方法院認定有關發明價值約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億元),並要求日亞化工支付200億日元。雙方最終在高等法院上達成和解,但該案引發了關於企業研發人員這一群體的反思。

  頒獎儀式將於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3人將獲得共計8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83萬元)的獎金。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文章推薦:

日本最有名的8大聲優 你知道幾個→回復「日漫04」

這貨絕壁不是過山車,日本島根県「江島大橋」→回復「文16」

在日本搬家時必須知道的常識→回復「霓虹17」

夏日關東地區賞花火總會→回復「霓虹16」

忍不住想買!那些日本和美歐的創意小物→回復「霓虹11」

網評最精彩的9部日本電影→回復「劇01」

日本發明吃不胖的果凍!!含有氫元素果凍怎麼吃都不胖!→回復「吃貨06」

更多精彩日本生活信息、日本留學信息,盡在行知學園--在日留學生最權威的留學升學輔導機構

上一篇↓:

那些日本新秀最受注目的零食 第二彈—吃貨看過來

相關焦點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瑞士科學家共同得獎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0分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 和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 (Didier Queloz)。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其中一位為女性科學家!
    :05,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獎名單,英國數學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Reinhard Genzel、美國天文學家Andrea Ghez共同獲獎。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則規定,獲獎者的貢獻必須「已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意味著諾貝爾委員會往往會在科學發現的數十年以後才會為此頒發獎項。
  • 【快訊】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
    今天(10月6日),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來源:21Tech(News-21)作者:楊清清編輯:李清宇、劉雪瑩北京時間10月6日晚間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
  • 眾望所歸,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
    今年3月9日,LIGO另一位創始人、蘇格蘭實驗物理學家羅納德·德雷弗(Ronald Drever)因痴呆症惡化逝世。在公布首次探測結果後,LIGO就成為了眾望所歸的諾獎最大熱門。然而,2016年諾貝爾獎提名的截止時間是1月31日。外界普遍猜測,諾獎可能推遲到今年才會花落LIGO。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時隔55年女性科學家再奪桂冠
    值得一提,Donna Strickland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震撼!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開場視頻繼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之後,就在剛才,被視為諾貝爾獎「C位」的2018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正式公布!
  • 美法加三位科學家獲2018諾貝爾物理獎
    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5時52分,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解讀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
    ◆ 瑞典皇家科學院3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以表彰他們為發現引力波作出的貢獻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日裔科學家獲
  • 【物理歷史】近十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現象獲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一半給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他獲獎的原因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另一半分給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他們獲獎的原因是「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黑洞)」。
  • 三位科學家分享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剛剛,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理由是...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第四位女科學家上榜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公布了獲獎者,這次頒發給了黑洞發現者。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1952年3月24日-),出生於巴特洪堡,德國天體物理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Mia Ghez,1965年6月16日-),美國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
  • 丘成桐: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有望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年8月1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菲爾茲獎——國際數學界四年頒發一次的最高榮譽授予了四位年輕的數學家:劍橋大學教授Caucher Birkar(但是,命運是如此的詭譎,2018年的8月1日,Peter Scholze成了菲爾茲獎得主,而柳智宇卻成了北京西郊一座佛教寺廟裡的一名僧人。 張偉與柳智宇都沒有得到本次菲爾茲獎。於是,大家只能寄希望於四年後,華人數學家惲之瑋衝擊菲爾茲獎。那將是2022年,那時候的惲之瑋正好是40歲,到了菲爾茲獎評選的年齡上限。
  •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2020年——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另外兩位獲獎者是德國和美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理由是「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與邵醫眼科醫生的故事
    北京時間10月2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