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其中一位為女性科學家!

2021-02-19 軟科


北京時間10月6日18:05,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獲獎名單,英國數學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 、德國天體物理學家Reinhard Genzel、美國天文學家Andrea Ghez共同獲獎。Roger Penrose的獲獎理由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的獲獎原因是「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




201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日內瓦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是「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2018年,美國科學家亞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傑哈·莫羅(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Donna Strickland)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三位英美科學家大衛·索利斯、鄧肯·霍爾丹、麥可·科斯特利茨獲獎,理由是「理論發現拓撲相變和拓撲相物質」。


2015年,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獲獎,理由是「發現中微子振蕩現象,該發現表明中微子擁有質量」。


2014年,日本科學家赤崎勇、日裔美國科學家中村修二(60歲)及日本科學家天野浩獲獎。理由是「他們開發了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使節電的高亮度照明器材成為可能。」

2013年,比利時理論物理學者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獲獎,兩人預測了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2012年,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獲獎,理由是在量子光學領域對光與物質間的密切關係和相互作用的研究

2011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薩爾·波爾馬特、美國/澳大利亞物理學家布萊恩·施密特及美國科學家亞當·裡斯獲獎,表彰他們「通過觀測遙遠超新星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

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獲獎,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種,被普遍認為會最終替代矽,從而引發電子工業的再次革命。

2009年,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獲獎。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爾和史密斯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傳感器

2008年,美國科學家南部陽一郎和兩位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南部陽一郎因為發現次原子物理的對稱性自發破缺機制而獲獎,日本科學家小林誠、利川敏英因發現對稱性破缺的來源而獲此殊榮。

2007年,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獲獎。這兩名科學家獲獎的原因是先後獨立發現了「巨磁電阻」效應

2006年,美國科學家約翰·馬瑟和喬治·斯穆特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獲獎。

2005年,美國科學家羅伊·格勞伯、約翰·霍爾和德國科學家特奧多爾·亨施因為「對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的貢獻」和"對基於雷射的精密光譜學發展作出了貢獻"而獲獎。

2004年,美國科學家戴維·格羅斯、戴維·波利策和弗蘭克·維爾切克。他們發現了粒子物理強相互作用理論中的漸近自由現象

2003年,擁有俄羅斯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阿列克謝·阿布裡科索夫、俄羅斯科學家維塔利·金茨堡以及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科學家安東尼·萊格特因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而獲獎。

2002年,美國科學家雷蒙德·戴維斯、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和美國科學家裡卡爾多·賈科尼獲獎。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作出了先驅性貢獻,其中包括在「探測宇宙中微子」和「發現宇宙X射線源」方面取得的成就。

2001年,美國科學家埃裡克·康奈爾、卡爾·維曼和德國科學家沃爾夫岡·克特勒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根據玻色-愛因斯坦理論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狀態——「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

作為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大獎項之一,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則規定,獲獎者的貢獻必須「已經受時間的考驗」。這意味著諾貝爾委員會往往會在科學發現的數十年以後才會為此頒發獎項。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走過百年曆程,記錄了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無數個裡程碑,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據規定,一項諾貝爾獎最多可以頒給兩項不同的成就,獎金將均分。而如果一項成就是由2到3個人共同完成,那麼獎金將聯合授予他們。一份獎金最多由3人分享。


自1901年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已頒發114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這6年未頒獎。正如組委會所說:「如果候選人的貢獻沒有達到要求,那麼獎金就會被保留至第二年。如果第二年仍沒有合適的人選,那麼,獎金將回流至基金會的初始基金裡。」此外,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諾貝爾獎也鮮少頒發。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迄今為止,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輕的獲獎者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年僅25歲的他憑藉用X射線研究晶體內原子和分子結構的貢獻,與父親亨利·布拉格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迄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年齡最大的獲獎者是瑟·阿什金,他在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時已經96歲。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尚無死後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從1974年起,《諾貝爾基金會章程》規定,除非在諾貝爾獎公布後死亡,否則不得追授該獎項。1974年以前,諾貝爾獎僅被追授兩次:分別是達格·哈馬舍爾德(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和埃裡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特(1931年諾貝爾文學獎)。

瑪麗·居裡兩次獲得諾貝爾獎。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居裡夫人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第二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是約翰·巴丁。他在1956年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56年獲獎主要是對半導體的研究和對電晶體效應的研究。1972年獲獎是因為超低溫理論。

第三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是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他獲得兩次諾貝爾獎比較特殊,一個是化學獎,一個是和平獎。這也是唯一一個獲得這兩項獎的人。1954年,萊納斯·鮑林獨享諾貝爾化學獎。他的貢獻在於闡釋化學鍵的本質,並將其應用於解釋複雜物質的結構。二戰結束後,他一直在四處遊走,反對核武器試驗、核擴散、核應用等,並為此奮鬥了幾十年的時間。所以在196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第四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是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桑格爾。他分別獲得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1958年弗雷德·桑格爾發明酶法測定人胰島素序列,從而確定胰島素的分子結構,開創了蛋白質測序的領域。1980年獲獎是因為分別使用不同的方法測定DNA的序列。

新聞來源: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科學探索、中國新聞網等

相關焦點

  • 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國瑞士科學家共同得獎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0分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 和瑞士科學家迪迪埃·奎洛茲 (Didier Queloz)。
  • 剛剛,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剛剛,202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對我們理解複雜系統的開創性貢獻」,一半授予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克勞斯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 剛剛數學家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沒想到諾獎也能蟬聯.......
    ,萬眾矚目的2020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確定了!安德裡亞·米亞·蓋茲(Andrea ghez)  美國天文學家她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第四位女性得主。她和萊因哈德·根澤爾因為「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蓋茲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與天文學系的教授。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時隔55年女性科學家再奪桂冠
    值得一提,Donna Strickland是歷史上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震撼!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開場視頻繼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之後,就在剛才,被視為諾貝爾獎「C位」的2018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正式公布!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現象獲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一半給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他獲獎的原因是「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另一半分給德國科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他們獲獎的原因是「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緻密物體(黑洞)」。
  • 剛剛公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就在剛剛,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最終結果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來源:21Tech(News-21)作者:楊清清編輯:李清宇、劉雪瑩北京時間10月6日晚間消息,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
  • 剛剛,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理由是...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3位美國科學家Rainer Weiss, Barry C.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11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已頒發111次。因戰爭等原因,有8個年份未頒獎,分別為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日裔科學家獲
  • 三位科學家分享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0月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大屏幕顯示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頭像。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兩名日本科學家和一名美籍日裔科學家。 新華社發(石天晟攝)新華網斯德哥爾摩10月7日電(記者和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們發明藍色發光二極體(LED),並因此帶來新型的節能光源。
  •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出:殊榮屬於三位宇宙探索者!
    」作為一名傳奇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只獲得過 1921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原因或許也是他眾多理論中,相對「最小」的一個。◆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數量從 1901 年至今,共頒發了 112 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由於戰爭原因有六年沒有頒發,分別是 1916,1931,1934,1940,1941 和 1942 年。
  • 日美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得主讓宇宙「徹底改觀」!
    得主分別是:美國物理學家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現年84歲,獲獎理由為「對物理宇宙學方面的理論發現」;以及:來自瑞士的物理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現年77歲;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現年53歲,這兩位科學家的獲獎理由,為「發現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為啥瑞士這兩位爺爺一起獲獎?因為獲獎成果是他倆合作出來滴。
  • 眾望所歸,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引力波
    1964年加入麻省理工,1973年至2001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2001年起任名譽教授。2016年2月,LIGO團隊向全世界宣布,成功探測到來自於兩個黑洞合併的引力波信號,雷納·韋斯是當時參與新聞發布會宣布上述消息的四位科學家之一。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發現神奇的黑洞,3位得主分享760萬!第四位女科學家上榜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公布了獲獎者,這次頒發給了黑洞發現者。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
  • 為什麼是他們獲得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剛剛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了,授予給了日本籍科學家Syuku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