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牙選擇法院協議公約介紹

2022-01-07 長白國際經貿法律論壇

海牙《選擇法院協議公約》由海牙國際私法會議組織進行編纂,歷經多次研討協商最終於2015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我國也於2017年9月12日籤署該公約,成為該公約第33個締約國。該公約至今尚未獲得國內批准,因此我國目前只負有不違反公約的原則性規定的義務,但是公約的批准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對於具備大量涉外業務的企業來說海牙公約是值得關注的。

《選擇法院協議公約》主要是調整國際民商事領域管轄權的流通與判決承認與執行的統一。但是,公約是各締約國間相互妥協的產物,因此在適用範圍上已經將爭議過大的事項排除在外。從內容上看,公約最重要的條款主要是體現在以下三點:

第一,當事人間對於法院的選擇是默示排他的

當事人具備自主選擇法院資格的規則是由國內法中協議管轄部分所賦予的,這背後是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海牙規則的目的是促進管轄權和判決的承認與執行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自由流通,因此賦予當事人更多的權限是符合公約的精神內涵的。默示排他就是對當事人意志尊重的體現。即便當事人未明確聲明所籤署的合同或協議中所選擇的法院是排他的,在實踐中涉及到法院選擇時也將之視為排他除非當事人明確表示非排他意向,如此規定是為了防止當事人的意志遭到篡改。

第二,未被選擇的法院不得對案件進行管轄

管轄權也是國家主權的一種體現,因此各國都會對協議管轄進行限制以防止主權受到侵害。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當事人自由選擇管轄法院後當事人所屬國會認為針對該案管轄權的外流或許會造成國家利益的損失,所以會違背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對案件進行管轄。而海牙規則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通過對其他未被選擇的締約國法院賦予不得管轄的義務來保障當事人的意志得以順利實現。

第三,判決應得到締約國的承認與執行

以往國際民商事領域缺乏統一的規則,各國之間通常依靠雙邊司法協定和互惠原則來解決判決的承認與執行問題,但是很顯然效果並不好,依舊存在著大量的判決無法在異國獲得執行的現象。對於當事人來說,選擇司法途徑解決涉外案件的爭議要消耗過高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最終即便勝訴依舊面臨著判決無法獲得執行的困境。而海牙規則通過對締約國賦予必須執行的義務來規避上述情況的發生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

從國家的視角來看,由於目前我國司法競爭力相較其他締約國偏弱,因此可能會面臨管轄權的外流與大量執行外國判決的境況,同時也需要修改部分國內法來兼容海牙規則,對於我國來說現在加入公約參與國際競爭是挑戰也是機遇。

從我國企業的視角來看,如果我國批准了海牙公約,那麼企業可以在涉外合同與協議中憑自己意願選擇相對中立的第三國法院對案件進行管轄,但是同樣也會面臨著如果敗訴國家無法違抗其他國家的判決繼而無法提供救濟的境況。因此,企業在籤署合同或協議時應比之前更為慎重,建議提前對協議中選擇法院所在國家的法律進行諮詢與研究。

相關焦點

  • 海牙認證是什麼,海牙公約國有哪些?
    「apostille」特指1961年《海牙關於取消外國公文認證要求的公約》籤約國之間相互承認的,特定的官方機構對公文上其主管部門所做籤字、蓋章的真實性予以確認的行為過程和結果。常用於民事/商業文書認證用於境外使用,我們所見到海牙認證文件為:公證+海牙認證書。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可以辦理海牙認證,這主要局限於海牙認證公約。
  • 中國電商美國智慧財產權侵權系列之三 ---海牙公約
    只有送達按照法律要求完成了,法院才有管轄權做出判決。否則法院的判決沒有效力。對身處美國海外的被告進行送達的程序要求是由FRCP 第4(f)條規定的。大致上,FRCP 4(f)規定了兩種送達方式: 第一,根據國際公約送達, 例如海牙公約[4(f)(1)];第二,法庭有權批准使用國際公約不禁止的其他方式送達[4(f)(3)]。
  • 跨境電商背景下《海牙送達公約》的適用...
    中國和美國都是海牙送達公約的成員國,當然中國做出了一些條款保留,比如送達的必要性,主要是針對的是外交人員將領事文書送達給國外的人員,我國保留認為只有文書送達給本發出國公民才能有效
  • 用海牙公約反擊流氓律所,到底能不能行?-看看伊利諾州法官怎麼說
    跨境電商圈一直有一個迷思:用海牙公約反擊流氓律所到底有沒有用? 網絡說:流氓律所必須遵守海牙公約,如果其未按照海牙公約要求的方式送達,則商戶不能被判決或很有可能會被取消判決,被扣走的錢會全數奉還。即使因沒有應訴或和解被划走帳戶金額的賣家也可以通過海牙公約維權,挽回所有的損失。
  • 漲姿勢常設仲裁法院概述、設立依據、服務內容、程序規則及與中國關係
    二、常設仲裁法院的設立依據常設仲裁法院的設立依據是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制訂的《海牙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及1907年召開的第二次海牙和平會議通過的《1907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899年和1907年召開的兩次海牙和平會議,均有中國清政府的代表與會,並先後籤署批准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兩個版本的公約對中國的生效時間分別為1904年11月21日和1910年1月26日。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接受了海牙公約,成為締約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尚未恢復聯合國席位,新中國未與常設仲裁法院發生關係。
  • 最新消息|南海仲裁裁決已做出,海牙常設仲裁庭將於歐洲中部時間2016年7月12日上午11點左右在海牙發布裁決
  • 跨境爭議解決的新模式、新選擇、新思路(可領取演講PPT(PDF版))
    對於判決的承認執行,之前各國一般靠多邊協議和雙邊協議解決,歐盟內部或者兩個國家之間做協議安排,通過公約這種方式進行,但最近幾年發生了很大變化。最早在1971年,海牙國際私法會議通過了第一版《承認與執行外國民商事判決公約》,當時參加國家非常少,只有5個國家:阿爾巴尼亞、賽普勒斯、科威特、荷蘭和葡萄牙,實踐中這個公約也沒有發揮太大意義,成了五個國家的多邊協議了。
  • 《海牙協定》來了,「外觀設計專利」準備好了嗎?
    IPRdaily導讀:早在201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就為加入《海牙協定》開始進行磋商。近日,中國外交部公開表示,中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加入《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註冊海牙協定》的相關工作,中方有關部門已經啟動了加入海牙協定的國內相關法律手續,爭取儘早完成相關準備工作。
  • 智慧財產權國際公約全收錄,77個都在這裡!
    2、世界貿易組織協定中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議(1994)Agreement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3、建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約(1979
  • 海牙國際法庭再開若開問題聽證會 緬甸「兩方」爭搶出席權
    國家管理委員會發言人佐敏吞少將表示,就緬甸對羅興亞人(緬甸稱:賓格利人)進行種族滅絕事宜,甘比亞向荷蘭海牙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起訴緬甸。對此,國家管理委員會將安排一名部長率領的緬甸代表團出席第二次國際法院聽證會。佐敏吞少將稱,出席人員已確定,但尚未確定緬甸代表團以視頻方式還是需要前往荷蘭海牙向法院進行辯護。國家管理委員會將負責任地處理這個問題。就此事,國家管理委員會已於去年6月21日組建了領導委員會,主席為外交部長吳溫納貌倫,副主席為國際合作部部長吳哥哥萊和聯邦最高檢察官杜迪達烏。
  • 【獨家】直擊海牙國際法庭南海仲裁案現場(多圖)
    上方廣告位正在投放備受關注的菲律賓訴中國南海仲裁案裁決,今日在海牙國際法庭的常設仲裁法院進行裁決,荷蘭生活網小編前往海牙國際法庭外場進行了全程的跟蹤報導。10:45,海牙國際法庭現場外匯集的人群、媒體、抗議團隊也越來越多。
  • 簡述涉ROBOTS協議下不正當競爭糾紛及司法規制
    在國內,2012年11月1日,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的組織下簽署了《網際網路搜尋引擎服務自律公約》,該公約確定了守法、誠信、開放等原則,並確立了robots協議在協議籤署主體之間的有效性,違反協議抓取的內容,網站權利人經過通知後,抓取方有義務配合刪除、斷開連結,另一方面也要求設立的robots協議不應不合理地限制信息的自由流動,並禁止利用協議進行不正當競爭,但該自律公約的規定過於抽象化
  • 真的很想證明一下海牙的那個不是法庭
    —習近平@各各他之路   微博區域媒體人(青島)青島財經日報 青島財經網 記者這個仲裁庭,貌似不等於海牙國際法庭吧。@ 劉曉慶  知名演員中國的領土主權,不需要別人仲裁中國領土,一點都不能少南海必須是我們的不然,觀音住哪?住哪?住哪?!
  • 紐約公約手冊筆記 | 第一章 紐約公約作為一項國際性法律文件 | 1. 解釋
    本筆記主要參考了《商事仲裁國際理事會之1958紐約公約釋義指南:法官手冊》(ICCA [1] 's Guide to the Interpretation
  • 看看中國法院是怎麼對待GPL協議的
    曾經發布的版本,在原許可協議下給予的授權,不因權利人變更協議而撤銷。業界此類權利人「作繭自縛」的案例不勝枚舉。因此,權利人在進行首次開源發布時,對許可協議內容應謹慎對待。——張俊霞 開源社法律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法院關於開源合規的法律實踐越來越豐富了,多方主體都需要有一個在實踐和思考中不斷加深認知的過程。
  • 跨國大戰丨Gary Born能讓已被中國法院撤銷的裁決在美國逆風翻盤嗎?
    (1)     《紐約公約》第五條賦予了執行地國法院一定的裁量權,即使裁決被仲裁地國撤銷,執行地國仍有權承認和執行裁決; (2)     援引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於1996年審理的Chomalloy Aeroservices v. Arab Republic of Egypt案,UNI-TOP認為法院應做到同案同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