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無論你喜歡或排斥,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父母的影子,甚至可能會活成父母的樣子。父母像土壤的質地,會影響孩子的生長。但影響並不是決定,巖石縫隙裡能長出參天大樹,苦難生活中也能開出希望之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這本書的作者塔拉從幼年的遵從父親,到成年後與家庭產生矛盾,但屈從父親,到最終與原生家庭決裂絕大部分是教育的功勞。當然泰勒對塔拉的指引、陪伴也不可或缺。她用自己的成長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應當像鳥一樣飛向屬於自己的那座山,那是教育給我們的新世界,那是我們生命的無限可能。
可以說正是由於她家庭的「變態」,引發了她想改變的想法,所有傷害到她的事情堅定了她的意志。而身處外邊的世界,塔拉又一直都是一個旁觀者,父親從小對她不理性的思想灌輸,導致了她很難融入正常的現實世界。哪怕逃離出去了卻還在兩種思維當中困苦抉擇,乃至懷疑自己、放棄自己,最終在回歸非理性家庭與繼續理性前行的選擇中,塔拉做了正確的抉擇,或者說她早已做出了選擇,在她接受正式教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定論。這本書用平淡的筆觸,真實地回顧了塔拉那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的童年,那裡沒有讀書聲,只有起重機的轟鳴、父親頑固的意志控制,以及施虐成狂的哥哥。直到她逃離大山,用教育打開另一個新世界,更打碎了自己的愚昧、固執、狹隘,最終走向理性、寬厚、包容,迎接重新照進生命中的光。
當我看到《都挺好》裡,有一個對母親之死看似冷漠實則心情複雜的女兒,一個關懷父親但也不忘啃老的兒子,一個懦弱溫和但自私自利的父親,這些都不「絕對」的角色,都是在回應社會對原生家庭的討論,對親子關係的反思。再想到《風雨哈佛路》中,莉絲出生於貧民窟,而且苦得讓人心疼。在莉絲的家中,父親酗酒吸毒,母親精神分裂,我們可想而知她的生活到底有多悲慘。或許,這些放在一般人身上,早就放棄努力,但莉絲沒有放棄。後來,她發現一直能夠溫暖自己的男朋友也吸毒,而且母親悽慘去世,她決定改變,她要靠自己來改寫人生。於是,她走進學校,決定用知識拯救自己。最終,她成為一名優秀的哈佛畢業生。
現代社會,很多人一提到自己現在的生活,就開始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個人把自己人生的不幸,全推給原生家庭,是不可能成功的。這世上,每個人都要生存,每個人都會痛苦,自己不願爬出來,別人永遠都拯救不了你。畢竟,我們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原生家庭對我們而言,只是人生的起點。每個人的人生落點取決於自己的成長。
邁開腳步,不斷尋求成長,我們總能到達理想的彼岸。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會放下該放下的。人們常說:「人生是一場修行,有的時候,放下過去,何嘗不是放過你自己呢?」就像電影《霸王別姬》裡說的那般:「人吶,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我們需要的是向前,不斷向前,像塔拉一樣,逃離禁錮、磋磨自己的大山,像飛鳥一樣去尋求自己真正信仰的山林,然後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做一個全新的自己。這或許,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教給我們最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