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計程車,最近在北京市相當的火爆。
很多網站紛紛報導稱這種技術的革新會為現代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的出行根本不需要司機,只要下單之後就可以完成車輛自動接駕。
可是事實如何呢!
「等車2小時,乘車5分鐘。」
在親身體驗了百度無人計程車之後,某社交平臺網友吐槽道。
抱著對無人駕駛的好奇心,各界人士紛紛「嘗鮮」百度無人計程車。
然而,在落地一周後,百度無人車不僅沒有如期獲得好評,反而收到了微博上諸多「北京網友」的瘋狂吐槽,被調侃「還不如機場『擺渡車』(Baidu車)」。
1、百度自動駕駛「秀肌肉」,失敗了?
從各大社交平臺連日的「體驗評論」來看,功夫汽車把網友們的吐槽,主要歸類為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叫車慢。
不可否認,叫車難固然與「體驗熱潮」有關。不過,在整個過程中,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車輛極少,且系統響應速度慢。
如果五分鐘內叫不到車,系統會自動取消,需要重新下單,整個流程繁瑣至極,十分消耗體驗者的熱情。事實上,在無人車短短的運營時間內,就有大批網友就為了乘車多次「追車」。
其次,乘車體驗一般。
譬如,在行車途中,如果需要轉向或者規避行人時,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表示十分「生硬」——會強行轉彎躲避或者驟然剎車,讓乘客感覺到顛簸或不適。
再如,當前方一輛大卡車突然變道時,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只能做到緊急剎車,剩下的操作要由駕駛座上的安全員完成。
此外,作為一輛「計程車」,其每次乘車地點與下車點都有很強的「隨機性」,似乎完全是為了體驗而體驗,並非為了「商用化落地」而實驗。
顯然,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並不是為了方便而生,但卻大大增加了方便的煩惱。
2、百度無人駕駛,噱頭大於意義?
不可否認,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與網友們預期的確有很大出入。
本次活動為「免費體驗」,很多人就是衝著「免費」二字而來。
一旦該項目收費,估計或許不會有太多人敢於嘗試。換言之,落實到商業模式方面,百度不能忽視用戶對無人駕駛的顧慮和擔憂。
另外據親身體驗者表示,整個體驗過程就是「坐在車裡忍受著」,無論是強行轉彎避讓還是突然剎車,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感覺都相當生硬。在實際路段中,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由於雷射雷達視線受阻,出現紅燈前的急剎車。
在此之外,無法識別臨時紅綠燈、無法提前判斷道路施工等都成為百度無人駕駛有待提升的「長尾隱患」。
並且Ta的技術不能滿足前方車輛變道之後的自己行進路線改變,只能緊急制動,之後的事情交由駕駛座上的安全員完成。
如果安全員不接掌方向盤的時候,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經常會因為雷射雷達視線受阻而看不到信號燈,經常出現緊急剎車事件,別說駕駛感受了,單純從安全方面說,也並不合適。
新鮮,免費就是此次百度無人駕駛計程車的兩大賣點,真正運營的時候有多少人會買單還未盡可知!
畢竟,對於整個自動駕駛的生態來說,自動駕駛的落地和實現,除了技術和運營之外,還需要政府政策、網際網路公司、車企等,多方共同合作才能完善。
同時無人駕駛也是事故不斷,民眾對無人計程車有沒有信心也是個未知數。
對於目前的百度而言,開發出切實可行且適當安全的自動駕駛系統是首要目標,全面落地「商業化」或許還為時尚早。
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