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個大家團圓的日子,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颱風「莫蘭蒂」中安然度過。不過遠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的匹斯堡,Uber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正式開始運行啦,雖然數量有限,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坐,但這且是一個歷史性時刻。
這次的實車路測,只有一部分匹茲堡的Uber用戶會收到邀請郵件,可以參加這一批無人駕駛計程車的體驗項目。試驗體驗中,每一輛車都會有一名Uber的員工坐在後座,確保用戶的安全。
Uber的項目經理,Emily Bartel說:「這次匹茲堡的試點會是我們實際測試的機會,會讓我們知道能讓用戶感到舒適、自在的細節,也能讓我們提升Uber無人駕駛計程車項目的體驗。」
這次亮相的能提供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的有14輛灰色和白色的福特Fusion,Uber計劃在今年年底會增加100輛沃爾沃XC90。這批福特Fusion無人駕駛車,每輛車都有20個攝像頭、7個雷射器。它的雷射雷達系統,能360度範圍內每秒進行140萬次距離測量。
用戶在「自動駕駛」的模式,只要按下中央控制臺上的紅色按鈕,向任何某個方向拉方向盤,踩剎車就行了。
(自主轉彎)
乘客能在iPad上看到無人駕駛車「看到」的東西。乘客能在途中用iPad拍一個無人駕駛車的自拍~
(無人駕駛車「看到」的東西)
參加體驗項目的記者乘著一輛Uber無人駕駛計程車從Strip地區,經過市區,到達了北岸。無人駕駛車一直處於自動駕駛模式,一路安全無故障。
來看看視頻唄!
然而,無人駕駛真的如大家所預想一樣完美嗎?在Uber宣布在中國將業務出售給滴滴,並於沃爾沃合作研發無人駕駛汽車,一切看似都很完美,但還是有幾點值得觀察君思考。
1.機器判斷能否安全?
無人駕駛汽車行駛在車水馬龍的世界裡,當遇到行人不小心闖紅燈,無人駕駛汽車該撞還是不撞?高速路上前車突然故障,後車無人駕駛因行車間距足夠並無意識繼續加速,導致最後無法急剎制動?無法減速,遇到直行、左轉和右轉都會出現人員傷亡的情況,該如何選擇?諸如此類特殊的問題對於電腦來說無法判斷的時候,機器電腦無法識別判斷,會增加事故發生率,反而降低的人身安全保障,這樣的無人駕駛,不敢坐。
2.識別技術是否可靠?
對於正常行人以及特殊的兒童、老人、動物還有裝載兒童的嬰兒車,以及惡劣天氣的冰雪路面、雨天坑窪、颱風天吹倒的障礙,甚至迎面飛來的高速丟棄物等等,無人駕駛汽車的傳感器識別技術能否都能識別,精度到多少,都直接影響著無人駕駛汽車的行駛安全,要是有其中的任何一樣無法識別,都會造成道路上小至磕磕碰碰,大至人員傷亡的事故,這樣的無人駕駛,很危險。
3.法律很難規範保障
當出現交通事故是如何判定是無人駕駛汽車故障還是人為所致?若均是無人駕駛汽車碰撞,責任歸哪一方?若無人駕駛汽車撞上正常駕駛汽車,責任如何判定?若是有違法亂紀分子想故意以無人駕駛的技術來對他人進行危害,卻能夠安然無恙逃脫法律之外,法律如何保障?無人駕駛出現的問題並沒有得到相關嚴格的法律進行規範,是很難安全上路的,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連行駛權利都無法保障了,這樣的無人駕駛,都不敢坐。
最後,當大街上越來越多的無人車行駛在路上,勢必會造成大批計程車失業,這些失業人會不會在開車時估意讓你來個追尾或夾三?總之,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去探索,科技發展進入生活無可厚非,但是在大局還沒穩定的基礎上去發展會造成不少的問題是不能忽略的,無人駕駛需要共同努力,至少,在現在,無人駕駛計程車,我不敢坐。
歡迎加小編微信:autolooke
汽車觀察
微信號:autolooke
簡介 汽車資訊、行業觀察、汽車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