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貨】中國上遊鋁箔材料供不應求,日系電容廠再漲價;三星海力士內存擴產,2019 年原料大缺貨?2018年AI 處理器大盤點

2021-03-05 集微網

1.2018年AI 處理器大盤點 聯發科稱要將AI普及到千元機;

2.中國上遊鋁箔材料供不應求,日系電容廠再漲價;

3.聯發科2018年續拼三升 市佔、毛利、獲利三率同上;

4.臺積電之後,三星發展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製程;

5.三星海力士內存擴產,2019 年原料大缺貨?

6.2017年NVIDIA表現精彩 Volta架構成重要裡程碑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1.2018年AI 處理器大盤點 聯發科稱要將AI普及到千元機;

集微網消息,(羅明/文)2017年可以說是AI開始被人們所熟知的元年,先是手機廠商們在嚷著AI,什麼AI美顏拍照/系統內置AI引擎等,吹得天花亂墜。消費者則是一個勁的鼓掌:「好、好、好,買、買、買」。

圖片來源:華為商城

看見手機廠商營銷攻勢如此給力、消費者乖乖掏錢買單,身為晶片廠商自然得迅速跟進,於是我們看到了:

1. 華為果斷把NPU放進自家的麒麟970晶片,哪怕用的是第三方寒武紀的,也要拿下世界首款AI晶片的美名,55億電晶體,數量遠超高通驍龍835的 31億、蘋果A10的33億,複雜程度媲美英特爾晶片。

圖片來源:中國網

明年可能搭載麒麟970處理器的手機:華為P11、榮耀9

2. 高通也不甘示弱宣揚起AI來,高通官方介紹說驍龍845已經是自家的第三代AI平臺,早在驍龍820上高通便使用了這一技術,只是他們並沒有像華為那樣專門弄了一個獨立的神經引擎,而是直接在內核上優化,而且AI計算效能是前一代的三倍。

圖片來源:微博

明年可能搭載高通驍龍845的手機:小米7/HTC U12/一加6/諾基亞10等

圖片來源:微博

3. 蘋果在自家的iPhone X發布會上,也對AI進行了一番鼓吹:A11 仿生晶片集成了「神經網絡引擎」,這顆晶片擁有一個每秒運算次數最高可達 6000 億次的神經網絡引擎,能夠識別任務、地點和物體,並為面容 ID 和「動話表情」等創新的功能提供動力。

圖片來源:中關村在線

明年可能搭載A11處理器的手機:iPhone11

4. 三星雖然沒有像其他三家廠商那樣大談AI,但是也在AI方面做了布局,據媒體報導,三星打算給自家的Exynos手機晶片增加一個定製的神經引擎協處理器,為此,三星在不久前投資了一家國內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這家公司曾開發出獨特的神經網絡晶片設計和壓縮技術。

圖片來源:微博

明年可能搭載三星Exynos晶片的手機:三星S9/三星Note9/魅族Pro8

華為、三星、蘋果這三大晶片廠商都圍著AI打轉,同為晶片廠商的聯發科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於是我們看到了:

12月27日,聯發科在臺灣舉辦媒體年終聚會,總經理陳冠洲透露,2018年預計將再推出兩款帶有AI與人臉識別特性的Helio P系列晶片。

圖片來源:微博

據悉聯發科的AI架構名為Edge AI,號稱是一種整合CPU/GPU/VPU/DLA多運算單元,實現雲端和終端混合的AI架構。

根據聯發科Helio P系列晶片以往的定位與售價,不難看出明年AI將從今年的高端機專屬,下移到千元機身上,而推動AI從「舊時王謝堂前燕」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這一轉變的功臣,非聯發科的Helio P系列晶片莫屬了。

圖片來源:微博

明年可能搭載聯發科Helio P系列晶片的手機:紅米系列/魅藍系列/魅族MX系列/360N系列等。

對於聯發科信誓旦旦的稱明年要承包你家千元機的AI,那麼你會支持它嗎?

說點題外話,目前AI的應用場景有限,僅僅是手機系統加速、拍照美顏、臉部識別,很少有涉及到其他方面,也許到了明年,在智慧型手機廠商與晶片廠商的合力推動下,AI將迎來大爆發,屆時AI將真正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2.中國上遊鋁箔材料供不應求,日系電容廠再漲價;

集微網消息,電容器市況風起雲湧。 業界指出,隨著上遊鋁箔材料供不應求,日系電容器廠商交貨時程拉長,提供非日系電容器廠商額外商機。 

觀察電容產業產品概況,業界高端主管表示,小型電容主要由中國廠商製造;中型電容主要應用在手機充電器、Wi-Fi 通訊裝置和物聯網應用;諸如牛角電容等大型電容,多應用在變頻器和工業應用領域。

從拉貨時程來看,受到日系電容器廠商銷售策略改變,以及中國上遊鋁箔材料供不應求等因素影響,日系電容器廠商交貨時程,已經從原先的 6 周拉長到 12 周,部分日系電容器廠商交貨時程甚至達到半年。

日系電容器產品交期拉長,影響系統代工廠商成品交貨時程,非日系電容器廠商的訂單需求也相對看漲,提供非日系電容器廠商更多商機。

從價格來看,日系電容器廠商已經漲價。

觀察電容器鋁箔材料漲價效應對電容產業影響,業界分析,規模較小的電容器廠商可能會被排擠到市場之外,透過成本嚴峻考驗之後,產銷市況可能相對健康,良好財務結構的電容器廠商可持續立足。

3.聯發科2018年續拼三升 市佔、毛利、獲利三率同上;

聯發科共同執行長蔡力行27日指出,聯發科是一家得獨特的IC設計公司,不僅是全球少數可以橫跨移動裝置、消費性電子及PC/NB平臺,又擁有非常完整的技術支持能力與IP資料庫,更可以高度整合SoC單晶片解決方案,同時又非常尊重市場及客戶需求導向,並與客戶維持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在聯發科短期改造計劃已逐步發揮成效,移動裝置晶片平臺業務也明顯改善後,蔡力行對於聯發科2018年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毛利率和晶片市佔率有相當的信心。這也意謂,聯發科2018年營運展望仍將鎖定晶片市佔率、晶片毛利率及公司獲利率三率齊升的目標。

 

而在未來掌握關鍵技術的布局上,蔡力行表示,聯發科將會持續投資包括AI、5G、NB-IoT、802.11ax,及車用電子等關鍵技術,同時搭配公司現有的智能演算法、無線及有線通訊、無線連結、射頻、移動運算、影像處理及多媒體,以及電源管理等晶片解決方案及IP智財權,繼續深化與客戶的合作關係,同時共同發揮產品加值及服務升質的經濟效益。蔡力行強調,2017年包括智能語音助理、物聯網、電源管理與ASIC等業務都有逾20%的成長幅度,預期未來1~2年內,仍將每年保持兩位數以上百分點的成長步調,希望這些成長型產品線後續佔公司營收規模可以達到30%以上,帶給聯發科全新的營運成長動能。

 

而針對聯發科日益龐大的集團綜效,蔡力行則預告,電源管理晶片解決方案將搭配聯發科智慧型手機新平臺出貨比重持續提升,而客制化晶片部分,則希望透過技團技術與IP,與客戶合作開發其他領域應用,至於關鍵的物聯網、智聯網(AIoT)等相關新興產品市場的布局,也將持續擴大投入。蔡力行更明白點出集團旗下目前專精類比與電源管理晶片的立錡,以網絡連結技術為主的創發資訊,機上盒晶片大廠的晨星,瞄準物聯網和智聯網發展的絡達,和以資料中心和交換器晶片為主要業務的擎發通訊,將是聯發科集團未來產品、技術及市場不斷往上升級過程中的重要助手。

 

至於產業界憂心聯發科恐將在臺積電7納米世代落後一步,蔡力行明白表示,雖然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多在12納米製程投片,但相信臺積電7納米非常有經濟價值,包括晶片集積度及功耗都有更加突出的競爭力,所以,內部已初步規劃將先有3顆新世代晶片解決方案將直接跳往7納米製程技術,而且將不會自我設限於智慧型手機晶片解決方案,臺灣半導體產業界人士預測,負責高速運算,同時又想節省功耗的聯發科網通晶片及伺服器晶片解決方案,有機會變成2018年採用臺積電最新7納米製程技術的最佳黑馬。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則指出,2018年Helio P系列智慧型手機晶片平臺將全面支持AI及高速運算功能,除提供更精確人臉辨識、支持AR/VR及3D sensing等當紅功能外,也會一體性的打造支持AI應用的智能家庭相關晶片,聯發科對於AI的應用概念將是在多樣化產品平臺上,全面且一致性的完整實現AI應用效益,同時利用整合多種運算單元(CPU、GPU、VPU、DLA)及異質運算至終端晶片,搭配完整的無線連結技術支持能力,讓雲端+終端的混合AI應用可以帶給終端消費者全新的使用體驗。至於在物聯網和車用電子應用市場的布局上,聯發科也將繼續深耕NB-IoT技術,與大陸、歐洲、日本等地全球運營商合作,至於車載資通訊系統與毫米波雷達等車用電子相關晶片,則在完成相關認證工作後,將開始爭取全球品牌車廠及代工業者的合作機會。DIGITIMES

4.臺積電之後,三星發展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製程;

集微網消息,韓媒報導,三星電子2018年將開發新半導體封裝製程,企圖從臺積電手中搶下蘋果處理器訂單。 面對三星強勢搶單,臺積電錶示,不評論競爭對手動態,強調公司在先進位程持續保持領先優勢,對明年營運成長仍深具信心。

三星與臺積電先前曾分食蘋果處理器代工訂單,之後臺積電靠著前段晶圓製造能力和新封裝技術,於2016年獨拿蘋果所有訂單。

臺積電供應鏈分析,臺積電7nm製程發展腳步領先三星,且與蘋果的合作關係穩固,挾製程領先、產能業界之冠,以及高度客戶信任關係等三大優勢下,臺積電明年仍將以7nm製程,獨拿蘋果新世代處理器訂單, 未來也將是蘋果最重要的處理器代工合作夥伴。

南韓網站etnews引述業界消息報導,三星旗下半導體事業部門正投資發展新的扇出型晶圓級封裝(Fo-WLP)製程,目標2019年前為新製程建立量產系統,藉此贏回蘋果供應訂單。

據透露,這項名為「金奇南」的計劃,由三星新任共同CEO金奇南今年上半年秘密指示進行。 三星去年底也從英特爾挖角半導體封裝專家吳慶錫,擔任半導體研究機構主任,和三星一同開發相關技術。

臺積電為全球首家為應用處理器開發商用整合型扇出型封裝技術(InFO)的公司,也因此奪下蘋果iPhone 7的16納米A10處理器、i8的10納米A11處理器訂單。 雖然三星和臺積電在前段晶圓製程的競爭優勢不相上下,但專家認為蘋果最終仍選擇臺積電的原因,正是因高度肯定臺積電於封裝的競爭優勢。

分析半導體業者的公司TechInsights的iPhone新型A系列AP拆解報告指出:「拜InFO技術所賜,AP的厚度已比以往大幅減少,我們可認定臺積電是藉InFO獨佔蘋果供應訂單。 」

業界人士表示,三星直到現在都僅著重前段製程,較少投資於後段製程。 因此目前三星在試圖贏回蘋果訂單的同時,也極為看重發展後段封裝製程技術發展和大幅投資的必要性。

5.三星海力士內存擴產,2019 年原料大缺貨?

集微網消息,韓媒 BusinessKorea 28 日報導,業界人士表示,三星電子平澤廠 1 號線的二樓工程、SK 海力士南韓清州(Cheongju)廠和中國無錫的擴產案將完工,預定 2018、2019 年投產。 估計三星華城廠和平澤廠二樓量產後,DRAM 產能將從當前的每月 37 萬片晶圓、2019 年增至每月 60 萬片晶圓。

不具名的半導體人士透露,半導體業者擴產,半導體清洗溶劑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已經陷入供給不足,明年缺貨情況可能更嚴重。 中型晶圓代工廠主管也說,半導體原料如氦(helium)、tungsten 和 ceria 研磨液、六氟化鎢(WF6)氣體可能供不應求。 南韓 Foosung、SK Materials 都砸錢增產半導體原料,為之後供給熱潮預做準備。

6.2017年NVIDIA表現精彩 Volta架構成重要裡程碑

圖形處理器(GPU)大廠NVIDIA在2017年推出一系列產品後,不僅顯示該公司有意從電玩遊戲GPU廠商,轉型為資料中心、自駕車與無人機等人工智慧(AI)應用GPU廠商的企圖心,其結果也反應在財報上,並推升該公司股價上揚。對此,評論認為,預計2018年NVIDIA仍會有精彩表現。

 

據The Motley Fool報導,從2017年1月起前3季NVIDIA的營收、EPS與現金流來看,其EPS成長比營收還快,代表該公司毛利率在擴增,除了凸顯其訂價能力外,也是該公司擁有競爭優勢的跡象。

 

NVIDIA除了是電玩晶片大廠外,也是目前唯一計劃採以GPU為主的做法加速高效能運算(HPC)與深度學習的廠商。即使如此,英特爾(Intel)也有意進軍獨立GPU市場,因此預料將與NVIDIA在深度學習市場上對打。

 

另外,NVIDIA的現金流成長也超越EPS成長,由於該公司近期鉅額投資在AI相關計劃上,如此表現也令人驚豔。

 

在2017年,NVIDIA完成從2016年開始針對電玩市場推出Pascal為主的GPU計劃,包括在3月推出GeForce GTX 1080 Ti、4月推出TITAN Xp、5月的GeForce GT 1030以及11月的GeForce GTX 1070 Ti。

 

在第3季,NVIDIA的遊戲營收成長25%,佔其總營收59%,其成長是受到Pascal為主的GeForce顯示卡大量被採用所帶動。

 

另外,在3月,NVIDIA推出信用卡大小的Jetson TX2平臺,正式將資料中心的AI運算能力帶進機器人、無人機與智能攝影機等邊際裝置上。

 

Jetson TX2平臺採用Pascal GPU架構,也是2014年推出的Jetson第三代,該公司也指出,其效能比上一代多出2倍,讓邊際裝置在執行影像分類、導航與語音辨識等任務上,具備更高準確度與更快反應時間。

 

同年5月,NVIDIA宣布下一代GPU Volta架構以及基於Volta的加速器Tesla V100。目前包括亞馬遜(Amazon)、Facebook、Google、IBM、微軟(Microsoft)、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等廠商都已從Pascal為主的系統升級為Volta,大型伺服器廠商也將Tesla V100整合至其產品內。

 

受惠於Tesla V100的成功,也讓該公司第3季資料中心營收大漲109%,佔總營收的19%。在5月,NVIDIA則推出Isaac機器人模擬平臺,利用先進電玩與圖像技術訓練機器人。

 

Jon Peddie Research指出,獨立GPU市場快速成長,第3季出貨量相較前1季增加29%,而且NVIDIA市佔率持續增加,第3季增加至72.8%,對手超微(AMD)則為37.2%。

 

10月,NVIDIA推出全球首款驅動全自駕車的AI超級電腦Pegasus。該系統擴大該公司的DRIVE PX AI平臺,以利應付Level 5自駕車。Pegasus將在2018年下半提供給NVIDIA的車廠夥伴。

 

NVIDIA的車輛平臺營收佔其總營收5.5%,但該公司預計將可因為全自駕車陸續推出而獲利,目前已有225車輛製造商採用DRIVE PX平臺並被Tesla所有車款及奧迪(Audi) 2018 A8採用。

 

豐田(Toyota)與賓士(Mercedes-Benz)也在預計5年內推出的車輛中採用,百度並計劃在其自駕車中採用。

 

日前NVIDIA鎖定AI與HPC開發人員推出售價3,000美元的TITAN V,該公司也指出,TITAN V可讓PC變成超級電腦,效能也比上一代TITAN Xp增加9倍。

 

評論指出,NVIDIA在2017年最重要裡程碑是推出Volta GPU架構,因此,Volta可望在2018年出現在更多產品上,其中也包括電玩顯示卡。DIGITIMES

集微網推出集成電路微信公共號:「天天IC」,重大新聞即時發布,天天IC、天天集微網,積微成著!掃描文末二維碼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缺貨?缺貨?缺貨?2018年MLCC市場走向究竟如何
    近年來由於韓國三星電機積極搶進和大陸廠商擴產,MLCC市場價格戰早已是司空見慣,經過了數年的殺價競爭非常激烈。深圳市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中心總經理李競表示,今年以來,大宗類電容普遍漲價,MLCC價格更是大漲,其中部分型號的單顆MLCC價格漲幅遠超預期,預計MLCC缺貨潮到2018年年底將基本緩解。
  • MLCC漲價30%缺貨到年底 國巨半年股價飆升73%
    被動元件供應商大多認為,因各廠節制擴產,被動元件至少缺貨到年底。鋁質電解電容供應商包括金山電、立隆、智寶、凱美等;晶片電阻廠包括全球龍頭廠國巨;固態電容廠則有龍頭廠鈺邦,以及金山電、智寶、立隆等。 除去上述企業將會受益以外,分銷商同樣也跟著水漲船高,據蜜望實、日電貿公布4月營收連續走高,蜜望實月增近一成,單月營收3.26億元,年減3.9%。累計今年前四月合併營收近9.6億元,年增3.5%。
  • 三星DRAM將擴產 終結內存漲價缺貨潮?
    韓媒朝鮮日報引述業界消息指出,三星新完工的平澤半導體廠一樓,目前已開始生產3D NAND Flash,至於工廠二樓,傳三星正考慮移入DRAM生產設備,展開DRAM擴產,如以晶圓投片量為基準,平均月產能可能高達10萬~12萬片左右。稍早2017年5月,三星決定在華城17產線,進行高達3兆韓元(約合27億美元)的DRAM產線增設投資,這項計劃目前正在進行中。
  • 【缺貨】內存供貨短缺,一路延續到 2018 年;晶片缺貨潮 2018再度來襲;英特爾決心淘汰PC BIOS
    1.晶片缺貨潮 2018再度來襲;由於汽車電子、物聯網等新需求浮現,2017年部份半導體生產鏈出現缺貨情況,不僅上遊矽晶圓及導線架等材料缺貨,包括DRAM、NAND Flash、NOR Flash亦同步缺貨,另微控制器、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也因缺貨而拉長交期或順勢漲價,供需失衡的景象難得一見。
  • 矽晶圓大缺貨,訂單已談到2025年!量價齊升,你有錢,我未必有貨!
    存儲器行業 3D NAND 擴產, 下遊應用領域擴大,全球晶圓廠擴建等因素均使基礎材料矽片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矽片價格持續上漲。 東吳證券 陳顯帆,周爾雙存儲器行業 3D NAND 擴產, 下遊應用領域擴大,全球晶圓廠擴建等因素均使基礎材料矽片面臨供不應求的窘境, 矽片價格持續上漲。矽片擴產周期長,產能供給彈性小。 目前主流半導體矽片市場的全球寡頭壟斷已經形成, 2016 年日本、臺灣、德國和韓國資本控制前五大半導體矽片廠商銷量佔全球 92%, 且並無大規模擴產計劃。
  • 【漲聲】被動元件缺貨漲不停;中國半導體需求仍依賴進口;MLCC缺貨蔓延;蘇州敏芯項目落戶崑山;
    MLCC缺貨蔓延,被動器件廠商再度調漲集微網消息,被動元件廠擬於第2季再度調漲MLCC常用料價格,業界預期國巨、華新科、晶片電阻廠奇力新等將持續受惠。大慶投顧協理許博傑表示,被動元件在MLCC出現供需缺口後,陸續延燒至晶片電阻,甚至是固態電容也因挖礦需求而連漲。以目前日廠又再陸續退出一般型被動元件市場下,下半年旺季來臨,缺貨狀況會更劇烈。
  • 晶片零部件、原材料缺貨漲價 手機供應鏈緣何再現缺貨危機?
    而智慧型手機顯示屏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大陣營是傳統的LCD顯示屏,另一大陣營是以三星顯示和LGD為主的OLED顯示屏;不管是LCD還是OLED,今年都處於缺貨的狀態!LCD顯示屏的缺貨原因前面已經給出了答案(1、2、3、4、5、6點)。OLED顯示屏的缺貨原因:1、三星顯示和LGD這兩家OLED主流廠商由於技術的先進性導致產能不足;2、三星顯示和LGD這些年來對OLED的推動在今年得到了爆發,OLED顯示屏受到各大手機廠商青睞!
  • 國巨陳泰銘:MLCC、晶片電阻缺貨到2019年無解;兩電阻廠商再度漲價!
    2019年無解;2、結構性缺貨愈演愈烈,兩電阻廠商再度漲價;3、再關閉一座MCU廠! 陳泰銘說,這波缺口是來自日系轉往車用、工業等高階領域,日系大廠在2019年將針對2500個料號暫停接單、2020年正式停止出貨,預估停料號應佔日系廠商總產能的30%,而其中只有5%會轉往小尺寸,因此相關單會轉往臺系;至於陸系,由於MLCC的門檻高,陸廠進來的比例小,佔比不到全球的6%,就算大擴產,也不足影響市場。
  • 部分MLCC缺貨漲價到明年底 國巨/華新科/禾伸堂股價翻幾倍
    同時,據投顧表示,在市場供應吃緊下,不排除有第四波MLCC漲價可能,正向看待2018年MLCC族群個股表現。康和投顧稱,根據通路商資料顯示,2018年Murata已確定給予OPPO、vivo、金立一定的份額,此為手機用小型MLCC,可推知MLCC缺貨態勢已從大顆蔓延至小顆,在市場供應吃緊的狀況下,臺廠將持續受惠轉單效應
  • 半導體矽晶圓供不應求 明年還將缺貨一整年
    半導體矽晶圓今年供不應求,持續漲價,預期明年在中國大陸12英寸廠產能相繼開出後,將缺貨一整年,缺貨已引爆晶圓廠客戶出現提早搶貨動作,顯見矽晶圓市況緊俏的程度
  • 大面積缺貨!最全找貨攻略來了!
    MLCC: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至今,MLCC由於供應緊張而導致價格開始暴漲,以MLCC為代表的電容也大幅缺貨漲價,整體漲價區間在4-5倍左右,部分物料漲幅達20倍,一顆原本幾毛錢的電容價已經漲到了晶片價。但即便如此,市場上依然是供不應求。村田中國總裁就表態說,MLCC缺貨情況要到2018年底才能有所緩解。
  • 晶圓缺貨漲價!臺積電、三星、聯電等海外七大企業擴能動態
    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產品紛紛傳來漲價消息。半導體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開始,傳導至封測,缺貨促使漲價,還蔓延到了包括晶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  在2020年12月的一次採訪中,黃崇仁董事長認為,5G、AI需求的增長及大陸代工產能的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如此嚴峻的缺貨潮(詳見:力晶董事長深度分析晶圓缺貨原因)。
  • 【股王論股】MLCC嚴重缺貨漲價30% 龍頭股將明顯受益
    此外,三星、蘋果下半年都將推出「8」系列手機,中國高端智慧型手機扎堆下半年發布,機型多樣化,MLCC容量還將會增加。下半年開始,MLCC供應不足將持續到2018年,供求失衡嚴重,還在不斷增大。  MLCC持續缺貨漲價30% 國巨半年股價上漲73%  日前,國巨展開過兩波產品售價調漲,第一波漲價在4月20日,三成MLCC和R-Chip產品價格調升10%;第二波漲價在6月19日,價格調漲幅度約15%至30%或甚至更高,視實際品項而定,為近17年最大的調漲幅度。
  • 全球半導體矽晶圓缺貨嚴重,給不給中國,日本說了算?!
    環球晶圓發言人李崇偉表示,這是與客戶籤訂2020年後的供貨合約,因金額相當大,依法必須公告,但因雙方籤訂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客戶名稱、採購數量及金額等細節。法人指出,從環球晶圓與客戶籤訂的新採購合約,已預購三年後的訂單來看,凸顯矽晶圓缺貨將延燒至2020年的盛況。甚至有統計預估,這波半導體矽晶圓缺貨要到至2021年才會紓解。
  • 【續漲】MLCC和晶片電阻下半年漲價潮將繼續;尼吉康8月起加價7到10%,鋁質電解電容交期超六個月;半導體封裝行業回暖
    被動元件廠也感受到客戶的保守氣氛,但因為產品缺口仍在,頂多排隊隊伍略為縮短,但缺貨態勢並沒有改變;加上上遊材料持續缺貨,且價格趨勢向上,整體供應鏈下半年還是站在缺貨和漲價曲線上。先從上遊廠來看,晶片電阻上遊陶瓷基板廠因為緊缺不變,廠商仍在評估下半年是否啟動新一波漲價;鋁質電解電容上遊鋁箔,不但因大陸環保法規限制而減產,原材料鋁的成本更一路墊高,鋁箔廠已向客戶預告9月還要再漲價。下遊的鋁質電解電容也在日廠發動漲價攻勢後,下半年將再度進入新一波漲價周期;上半年普遍漲價50%到100%的晶片電阻,同樣醞釀9月啟動下一波漲價。
  • 【一起頂股吧】矽晶圓2019年再迎漲價潮 量價齊升訂單已到2025年
    諸葛看盤888:矽晶圓2019年再迎漲價潮,量價齊升,訂單已到2025年  晶片應用領域擴大
  • 國巨擴產強攻高端電容市場,與日廠一爭高下!
    時間先轉到2017年3月,即國巨2017年第一次漲價的前一個月。那時的MLCC市場傳來了幾個消息:▶村田要轉向高端電容市場▶TDK砍產能▶三星NOTE7爆炸毫無疑問低端電容市場會迎來一輪大的缺貨。2016年底,村田宣布大幅壓縮0603、0805、1210/1UF以下全系產品的產能,開始小型化物料的全市場推廣。
  • 缺貨 漲價要對二極體下手了?
    、被動組件、MOSFET一路吹向電阻、鋁電解電容,如今連二極體也在持續漲價,且漲價幅度遠超預期。,行情最好的時候,甚至有人用寸土寸金的華強北辦公室來囤電容、電阻。那時不斷有新聞說缺貨會缺到2019年,缺到2021年,大家會認為這個行情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但是當時我們感覺到市場上面的庫存好像越來越多,但是需求並沒有大家感受到的那麼旺盛。
  • 拜登表示美國參議院準備就半導體立法;封裝基板嚴重缺貨的背後:上遊材料和設備成擴產瓶頸;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的三「皇」會戰
    1.封裝基板嚴重缺貨的背後:上遊材料和設備成擴產瓶頸其中,封裝基板缺貨的問題持續一年之久,相關企業也早在2019年起紛紛啟動擴產計劃,但需求量忽然暴增,供不應求的情況依舊嚴重。集微網日前在《FC-BGA封裝基板交期長達一年,核心材料ABF缺貨將持續到2022年》一文中報導,因為疫情的出現,CPU、GPU等LSI晶片需求量倍增,從而帶動大尺寸的FC-BGA基板去年一整年都處於產能緊缺的狀態。
  • 史上最大晶片缺貨潮的背後!
    近日,臺媒《蘋果新聞網》邀請臺灣力晶集團創辦人黃崇仁,探討了當前這一波半導體史上最大缺貨潮的背後原因。黃崇仁表示,這一波的強勁需求來自於成熟製程,過去幾年來都沒有人擴產,而且5G、AI、車用電子等應用發展才剛剛開始,這次的缺貨潮很難解決,現在是「價格決勝負」才能拿到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