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學術組織IEEE禁令郵件曝光:北大、清華學者相繼宣布退出

2021-02-20 雙一流高校

日前,全球最大學術組織IEEE對華為禁令曝光,郵件中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對此國內學術界很快做出了回應。

北大教授張海霞致信IEEE主席
申請退出2個期刊編委會

北大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張海霞發出公開信,宣布退出其所在的IEEE兩個期刊的編委會。信件具體內容如下:

Dear Prof. Toshio Fukuda (the IEEE Presidentas-elected),

This is Haixia Zhangfrom Peking University, as an old friend and senior IEEE member, I am really shocked to hear that IEEE is involved in "US-Huawei Ban" for replacing all reviewers from Huawei, which is far beyond the basic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 was trainedand am following in my professional career till now.

I joined IEEE since I were a Ph.D student because it is recognized as an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academic platform in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relative areas by my colleagues, friends worldwide. During last 20 years, I worked with many scientists like you together in IEEE societies, journals, conferences, events, for example, last year during your election 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IEEE from Asian(maybe), because we all believe that IEEE is an international society, not just belong to USA or north America area or some parties, its members cover all over the world and everyone has equal right to make it more professional, productive with high efficiency.

But, today, this message from IEEE for 「replacing all reviewers from Huawei in IEEE journals」 is challenging my professional integrity. I have to say that, As a professor, I AM NOT accept this. Therefore, I decided to quit from IEEE NANO and IEEE JMEMS editorial board untill one day it come back to our common professional integrity.

Please pass this letter to IEEE office and responsible officers.

Looking for the daylight.

Haixia Zhang, Professor, Peking University

May 29th, 2019

Attachment, myemail to TNANO, JMEMS editor-in-chief.

Dear Prof. Fabrizio Lombardi(the Chief Editorof IEEE TNANO),

Dear Prof. Gianluca Piazzai(theChief Editor of IEEE TNANO),

This is Haixia Zhang from Peking University,as an associate editor on IEEE NANO board for several years, I am very happy towork with you and other professors worldwide in micro-nano field in professional way. Today, I am really regret to hear that IEEE is involved in"US-Huawei Ban" for replacing all reviewers from Huawei, which is far beyond the basic lin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 perfer to follow in my professional career. Therefore, I decided to quit from IEEE NANO editorialboard untill it come back to professional zone.

All my bests.

Haixia Zhang, Professor, Peking University

May 29th, 2019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奕群宣布
儘快辭去IEEE學術職務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奕群在朋友圈宣稱:「我個人承擔的IEEE相關學術職務會儘快按流程辭掉」,並表示已經「跟學生要求不要投稿任何IEEE組織的會議和期刊」。在宣布這一決定時他說:「如果IEEE選擇不脫離政治,我選擇脫離IEEE。」

   

新聞來源:AliceWonderlab、科學網

來源:軟科

雙一流高校(ID:gaoxiaoxuebao)編輯

相關焦點

  • IEEE對華為下手,北大清華學者抗議
    這次,向華為關上門的是學術組織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網站截圖此前,早在29日,社交網絡上就流傳開了一張截圖,顯示IEEE向期刊主編發送郵件,禁止華為員工以審稿人身份參與其旗下的學術活動。隨後,多位相關人士證實了郵件的真實性。
  • 突然宣布解除華為限制!制裁行動已變成一場鬧劇…
    北京時間2019年6月3日;全球最大學術組織IEEE正式宣布:全部解除IEEE對華為的禁令!!!恢復華為的所有評審,審稿資格。。事件回顧:幾天前,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IEEE,突然宣布: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並同時要求全面「清除」華為員工,此舉震驚全球學術界、科技界!!
  • 看看世界著名學者評論清華北大浙大是幾流大學?
    以大學來分,現在的清華、北大、浙大,應該是三流,但在清華與北大,有些專業領域已經有點二流甚至一流的味道,浙大是扎紮實實的三流。,別難過,印度也一樣。甚至日本也好不到哪裡去。日本自從百年前,有些大學衝進三流後,絕大部分的大學還是不入流。日本是靠武力與團結力在世界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學術與思想上面是沒有太多的建樹的。
  • 2018年IEEE Fellow名單:32位中國學者入選,清華成最大贏家
    在這42頁新入選Fellow列表中,17位大陸學者入選,15位香港臺灣學者入選。總共有32位中國科學家,當選2018年度IEEE Fellow。IEEE(讀作」i triple e」)全稱為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是直接面向電子電氣工程、通訊、計算機工程、計算機科學理論和原理研究者的組織,目前在全球擁有40萬會員。IEEE Fellow是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每年由同行專家在會員中層層選拔,當選人數≤會員總人數的0.1%。
  • Coremail郵件安全競賽獲獎團隊在清華揭曉 北大清華信工大分列前三
    段海新教授與陳磊華先生為頒獎典禮致辭在網絡空間日趨激烈的對抗和滲透活動中,電子郵件作為工作和生活中常見的一類基礎應用,是網絡攻擊「戰役」中必須暴露在炮火之下的橋頭堡。事實上,電子郵件一直是網絡攻擊者常用的攻擊渠道,也常常成為許多高級持續威脅(APT)攻擊的重要一環。釣魚郵件、勒索郵件、病毒郵件等威脅始終是網絡安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系列報導 | 2021 IEEE Fellow學術大盤點(6)
    其中,全球 282 人入選,華人學者接近三成。IEEE的全稱是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s Engineers), 全球最大的行業技術學會,成員遍布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員超過43萬人。
  • 美光暫停供貨華為;北大教授退出IEEE期刊編委會,抗議清理華為審稿人;華為在美訴訟意在何處;realme新機或搭載驍龍855
    北大教授宣布退出所在的兩個IEEE期刊編委會集微網消息,5月29日,IEEE通過郵件宣布華為員工將被禁止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對此,IEEE NTC北京分會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張海霞發文稱,這遠遠超出了一個可以接受學術人的底線。張海霞表示,做為IEEE的會員和期刊編委,她申請退出所在的兩個IEEE期刊的編委會。
  • IEEE限制華為,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學閥!北大教授憤然退出
    IEEE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技術研究領域最大最著名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 IEEE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43萬成員,在電氣及電子工程、計算機、通信等領域中,IEEE 發表的技術文獻佔到了全球同類文獻的30%。 IEEE每年出版140餘冊專業技術期刊,提供約700 餘種學報、技術通訊、會議論文集和會刊等出版物。
  • 學術再也無國界
    起初,消息來源於 IEEE 內部的一封郵件被曝光:簡單來說,就是由於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黑名單,IEEE 做出一些聲明:我們不能使用華為員工作為期刊的同行評審過程的審稿人或編輯。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法律影響。我們可以讓華為員工留在編輯委員會,只是不能處理任何文件,直到該公司從商務部黑名單中刪除。
  • 「IEEE事件」事發第6天:IEEE 正式解除對華為的禁令,學術無國界從來就不是一句空話
    但最讓人意外的是:5月29日,IEEE 宣布禁止華為員工作為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人(傳送門),為此不少人驚呼,當學術圈沾染上了政治,「科學無國界」的理想將不復存在。消息一出,立馬就爆發了一場「科學無國界」的風波,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專業學術協會也紛紛表示自己的態度。
  • 新智元重磅發布《2018華人AI青年學術影響力百人名單》,清華學者霸榜
    為了成體系研究華人AI學者,新智元獨家推出AI Era學術指數(AI Era Scholar Index),參考梳理全球權威大數據Google Scholar H-index、在全球頂級學術期刊和頂會上的論文發表數和近5年來論文被引用數等數據,對世界範圍內的AI領域華人學者的學術成果進行定量研究。
  • 【態度】探究六大組織對華為"鬧劇"的始末;中國計算機學會暫時中止與IEEE合作;IEEE:遵守美國禁令 華為員工仍享有多項權利
    PCI-SIG組織近日,PCI-SIG組織的成員收到一封來自PCl-SIG執行董事關於「封殺華為」的郵件,郵件要求停止組織對華為的一切支持,並拒絕華為參與任何組織內活動。除了行業標準組織,學術圈近日吵得沸沸揚揚。IEEE已經禁止華為員工參與旗下期刊的編輯和審稿工作。定義行業標準和學術討論本應是不分國界的,IEEE和PCI-SIG這兩個非營利組織對華為的態度讓人寒心。(校對/Aki)
  • 在北大,辦第一流的學術刊物
    一份好的期刊,是學者交流的平臺,是學術進步的土壤,更是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載體。自徵稿至發行,每本學術期刊的面世無不傾注著背後編輯團隊的龐大心力,流淌著孕育其編輯團隊的學術環境所賦予的基因印跡,簿裡簿外,皆是故事。
  • 北大陳寶權獲IEEE可視化領域重磅榮譽!圖靈獎得主Patrick在列,今年全球僅4人入選
    該學院創辦於2018年,又有「可視技術名人堂」之稱,會員包括圖靈獎得主Pat Hanrahan等知名學者。本年度一共4人入選,陳寶權是唯一的華人學者。至今一共5位華人學者入選陳教授本次入選的IEEE可視化學院,由IEEE可視化及圖形學執行委員會(IEEE VGTC)於2018年成立,旨在表彰在可視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同時學院也要求會員提供技術領導、支持和培養新人才等工作。
  • 信息學院林宙辰教授當選2018年度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機器感知與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林宙辰因在低秩數據建模和圖像處理領域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low-rank data modeling and image processing)而榜上有名,這是他繼去年當選國際模式識別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APR)會士之後的又一項重要學術榮譽
  • 2021大陸新晉IEEE Fellow學術成果大盤點(1)
    日起,將會不定期的盤點入選2021 IEEE Fellow的部分大陸學者的研究方向及學術發表情況。本期給您帶來的5位學者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敏、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教授陳景東、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通信技術首席科學家易芝玲、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德雙、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耿華。以上根據IEEE官方公布的入選名單排序。
  • 清華「出走」女科學家顏寧:在普林斯頓是這樣的
    去年著名結構生物學專家顏寧離開工作多年的清華大學,前往她博士、博士後的母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一度引發國內媒體對於高水平學者「外流」的關注和擔憂。借著參加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的機會,顏寧昨天(29日)下午接受了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的採訪,吐露她對清華、普林斯頓的體會。
  • 嫦娥登月,北大清華為何缺席核心團隊?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國防七子、軍工六校:我們在登月、在造火箭、在造航空母艦。北大清華:我們在體制,在華爾街,在創業準備上市敲鐘。不僅如此,據說清華北大每年大概都有三分之一的本科畢業生出國去了。有多少人會回來獻身攻堅拔寨的科研項目,我不得而知。我這一屆,清華有2251位本科生,畢業後,有一千六百多人都去了美國,現在大部分還待在美國,我沒有準確統計數字。我們這麼多極其優秀的中國學生到了國外,能脫穎而出的卻非常少。
  • 清華講座 | 經緯度技術在中國--從1680到1880
    點擊上方藍字【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 王鐵崖先生和北大國際法研究所
    大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是王先生創辦國際法研究所後傾力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開八十年代初國內學術界之先風。可以說,北大法律系的對外學術交流最早是從國際法開始的。學術交流的活躍,不但在北大法律系形成了良好學風,開闊了師生的視野,建立起與國內外同行的長久聯繫,而且使北大國際法研究所成為中外學術交流的一個窗口,在國內外建立起良好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