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熱愛Reaction視頻?

2022-01-04 吳懟懟

收錄於話題 #次元壁破了 13個

B站最新風向何在,請看直男多彩Reaction。

 

先有@蚊嘰嘰看《青春有你》,後有@五彩哥哥看《周生如故》,@不是柯桑德的音樂Reaction看遍了中國一線歌手,@德國小哥duke杜克熱愛男團女團,THE9、INTO1等舞臺Reaction更新始終在線。

 

Reaction視頻最早發跡於YouTube,是HBO劇皇《權力的遊戲》稱霸收視率的時期。2013年前後該片大火,帶起了YouTube上一大波錄製看劇Reaction(反應)視頻的熱潮。

 

直男Reaction視頻也好理解。顧名思義,就是通過錄製男性觀看某個視聽內容的真實第一反應,來形成新的視頻內容。這種反應通常有兩層信息,一種是直接行為Reaction,比如誇張、驚訝的肢體動作、神態和聲音,另一種的思考輸出Reaction,對觀看的內容形成的有效觀點和評論。

 

人們喜歡Reaction視頻當然有千萬種理由,細究起來不過三點。群體認同、準社交關係和「文本盜獵者下」自由詮釋的快樂。適配的傳播學和心理學理論早已解釋了人類行為的深層模式框架,但令人不安的原因也在作祟,比如充滿窺探和審視的他者凝視,加劇了衝突和爭議的升級。

 

而在聚焦這些爭論之前,關於Reaction視頻的源頭創作可能也許更值得關注。國家廣電總局最近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其中明確提到,短視頻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如果不能剪切、改編,二創就失去了鮮活的創作土壤,而在版權之爭之外的Reaction視頻的商業模式,前景也不甚清晰。合理適度的創作邊界在哪?可行的變現路徑有哪些?為愛發電之外,Reaction視頻能找到一條自給自足的道路嗎?

 

 

 01 

 

直男Reaction足夠搞笑嗎?

 

直男reaction足夠搞笑嗎?答案是yes。

 

讓你粉紅泡泡直冒的男女主「高甜名場面」,直男看了只會大呼無語,並且一臉懵逼地轉頭問你,「為什麼你要捂臉尖叫?」

 

當你的男神和女神終於歷經千難萬險有情人終成眷屬時,直男也會抱著腦袋大喊「臥槽,老子不行了,單身狗暴擊」。這時你會得意地看向他,「這算什麼,還有更勁爆的」。

 

男主默默付出女主並不知道,兩者甚至產生不可調和的誤會,你在一邊被虐得心肝兒直顫,直男一掌拍下桌子怒吼,「兄弟你不會直接上去解釋嘛」。

 

十年來影視劇取向大面積討好女性觀眾後,直男的審美取向和需求其實在不斷邊緣化。你經常能看到女性觀眾在「劇本渣渣、主演面癱和劇組要做個人」等話題上的不斷申討,但男性觀眾的表態,似乎已經從大眾媒體上退場了。

 

這道理不難懂。不然虎撲年年搞男神大賽,怎麼只有女神評比的時候會熱議出圈,但古偶男神卻岌岌可危,上一次出圈還是天涯社區還活著的時候。

 

當然,這直接導致了一部分直男觀眾跟不上當代古偶、現言的劇情腦迴路,也不懂得彈幕上圍觀群眾的爽點嗨點。他們既不懂史詩級綠茶為注水劇情付出的巨大努力,也不懂得「社會主義兄弟情」在耽改中如何完美落地。看著他們到處抓瞎、一頭霧水的模樣,追劇十級的你,自然生出了前輩的驕傲感。

沒被劇本套路傷害過的直男Reaction,簡直就像珍珠養殖場中被遺忘的河蚌。天然純淨無汙染,真實搞笑不做作,一瞬間就能擊中你的心臟。

 

但直男其實也是有自己的審美取向和追劇喜好的。抖音曾經流行過「不彎挑戰」,男性博主錄製自己觀看校園小奶狗、寸頭痞帥男、制服飛行員等不同類型男性的反應,結果遇到成熟大叔時,眼睛裡大放光芒。

 

縱觀這幾年被男性觀眾追捧的高分影視劇。不難發現,金庸古龍,江湖俠義那一套仍然在直男們心中澎湃激蕩。梅長蘇忍辱負重,一心只為家國天下,周生辰高風亮節,捨身守護王權貴重,範閒精明豁達,卻不忘廟堂之高。

但你發現沒有,這之中種種風流人物,還是和此前始終霸屏女性觀眾受歡迎類型前幾名的霸道總裁道明寺、深情傲嬌何以琛,或者新一代科研精英於途等有著本質區別。

 

所以當不懂女孩心思的直男們磕著瓜子,端坐屏幕前欣賞視頻時,種種Reaction的確會呈現出搞笑、滑稽的「系統不兼容」bug。

 

 

 02 

 

他們為什麼熱愛Reaction視頻

 

儘管如此,我們對Reaction視頻的熱愛還是持續高漲。

 

從直男不適配的點引申下去。豆瓣上一位《周生如故》的劇粉花大量時間和老公講解劇情,交代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解釋剪不斷理還亂的亂世情緣,在堅決不允許「倍速觀看」的強力幹預下,培訓了一段時間後,直男也開始大呼「被甜到了」。

 

當他們也開始get到了暗糖和萌點,某種程度上,你內心會升起一股驕傲感,大概有一種「你終於出息了」的錯覺。

 

這是尋求群體認同後外化的表現。因為Reaction視頻中被用作引起反應的原視頻素材,其實受眾在觀看Reaction視頻之前已經觀看過,對素材相當了解。之所以熱衷「發掘或觀看」他人的反應,其實是在尋找圈層內的認同。

 

比如說觀看者可能並不滿意原素材的「內容」,看完一個綜藝片段後,他內心的想法是「遊戲環節設置不合理,主持人互動性不佳」。此時他觀看Reaction視頻的嗨點,就在於Reaction視頻中的主角,和他有同樣的觀點,二者因此跨越屏幕、時空形成情感共鳴。

 

這種共鳴也因此能發展出一種「準社交關係」。原先你可能並不認識視頻中做出反應的人,但由於這種共鳴,觀看視頻者會假定自我與錄製Reaction的人之間有更多共通點,從而形成一種正在「準備中」的偽社交關係。尤其是如今的B站彈幕功能已經推及主流視頻網站,看Reaction視頻時和彈幕實時互動,這種社交關係就被放大、輻射到更大圈層了。

 

當然,詹金斯的文本盜獵者理論在這裡也有體現。當你觀看一段影視或綜藝cut時,你本來就擁有這種「自由詮釋內容含義以及帶來感受」的權利。即使對著同一片段,對方和你認知迥異反應不同,你也會有「原來別人會這樣思考」的認知補充。

 

不過這裡我們也不能忽略Reaction視頻中潛藏的一些窺探和凝視。丹尼·卡瓦拉羅在《文化理論關鍵詞》中指出,當我們凝視某人或某事,我們並不是簡單地在看,同時我們也施加了探查和控制。而這種帶有「探查、控制」的凝視,往往是不具備足夠的善意的,它更像是一場居高臨下的審閱和批判。

 

尤其是在最近熱播的一檔職場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 3》醫學生季中,觀看者緊緊盯著屏幕,絲毫不放過醫學實習生在操作中發生的一點點錯誤。每當這些錯誤發生,觀看者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對正確的「醫學操作」加以補充解釋,而是轉化為屏幕前更為誇張的表情、肢體和語言反應,並用表情包、特效和字幕強化這種「吐槽」。

 

比如在一場門診考核中,實習醫生王蕊問SP病人,「我先給你開點檢查,你不介意吧」。製作Reaction視頻的博主在看到這裡時,立馬用魚眼特效放大自己的尷尬的表情,並配上文字說明「替人尷尬的毛病又犯了」。此時,觀看者的面部表情、文字說明和畫面特效疊加在一起,某種程度上放大了對原視頻素材中人物/事件的惡意。

 

 03 

 

模糊地帶的版權之爭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更值得討論的問題是,Reaction視頻有沒有可能更加合理化、合規化?它的表現方式、版權機制等是否需要釐清,商業模式是否有更落地的路徑?

 

從合理化的角度來說,多種敘事角度、觀點的引入或許是個解決方法。比如錄製一個人的Reaction可能角度單一,多人一起看同一片段,出現不同的Reaction和觀點,也許更加平衡。

 

@五彩哥哥採用的是這個模式。有時劇情推進稍後滯後、或者鏡頭承接不夠順暢,有個別觀看者不能理解時,高段位選手馬上開啟「講解」模式,網友笑稱「直男段位也開始出現了高下之分,後進生要努力了」。而且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有時候還會有滑稽、搞笑的解讀,更像是一場多人參與的表演綜藝。所以內容「微綜藝化」可能是一條路子。

 

商業變現短期來看的確是很難解決的問題。此前有影視劇或綜藝做宣發時,曾短期地釋放出一些視頻花絮與up主合作,讓他們錄製觀看素材的反應,但這種變現是不太穩定的。

 

不穩定主要還是在版權之爭上。最近國家廣電總局官網發布了一份細則——《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其中明確提到,短視頻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這個消息結合今年四月長視頻平臺的發聲「要求短視頻平臺清理未經授權的影視內容」,在結合最近媒體的報導「國內長視頻頭部平臺「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在十年間已經燒光1000多億元人民幣,但目前為止依然看不到盈利預期」,信息連在一起看就有了更多的意味。

 

儘管Reaction視頻可能在原視頻內容的進一步出圈上起到了正面作用,但在正兒八經的利益面前,長視頻平臺們是不想讓步的。這些年部分用戶已經開始在短視頻平臺開啟追劇模式,號稱「3分鐘看電影」的cut屢見不鮮,長視頻當然坐不住了。

在B站等Reaction視頻集中的平臺,目前看到一些避免版權糾紛的應對方法是,畫面馬賽克、遮擋,或者透明化處理,但這似乎不是長期的解決辦法。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網際網路法治研究中心在研究如何判定「短視頻合理使用」的框架中,受美國Matt Hosseinzadeh v. Ethan Klein and Hila Klein案啟發,認為應該從增強轉換性、儘量精簡使用、削減可替代性三個方面來降低侵權風險。

 

具體來說,增強短視頻的轉換性價值是指高質量的二次創作短視頻不應只是單純的畫面拼合,而是給出獨到評價、添加原視頻之外的內容。關鍵在於展現二次創作中的新成果。

 

而從必要性出發儘量精簡使用。比如播放原視頻片段時要控制比例和數量,用的時候可以快進、暫停、跳過等方式選擇性呈現;削減替代性是指縮減原視頻窗口的大小或者畫質、選擇性呈現關鍵片段使原視頻喪失連貫性等等。這些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不合理的使用」。

 

目前來看,大部分的Reaction視頻收入仍然依靠播放平臺的激勵,以及觀眾的打賞。如果能夠類YouTube模式,迎來一些廣告分成和廣告贊助,變現能穩定一些。但無論如何,Reaction視頻的「創新」本質不應該被一刀切,未來在合理引用上有更明晰細緻的說明和分級,行業會走向更高程度的規範化和成熟化。

 


近期文章

近期視頻

吳懟懟,左手科技網際網路、右手文娛與消費。鈦媒體2021影響力創作者,領英2020年度行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7年度作者,新榜2018年度商業觀察者,DONEWS2019年度十大專欄作者,NEWMEDIA2019年度科技新媒體,天極網2019年度影響力自媒體。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虎嗅、36氪、鈦媒體、數英等專欄作者。轉載、商務、以及加讀者群,請聯繫個人微信號「wuduidui728」,備註個人信息,公司—職務—姓名。

相關焦點

  • Z世代的年青人,他們都熱愛什麼?
    「為什麼我們叫「Z」世代」STEP OF THE TIMES「時代的腳步」Z世代生活在建國以來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時代,不再像80後成長時經常面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處境,物質的豐富對於Z世代來說是消費升級的追求;Z世代處在移動網際網路與在線支付的時代,習慣於社交、泛娛樂等虛擬消費;諸如淘寶天貓京東等在線購物平臺
  • 2022新年公益視頻 | 面對 TO CONFRONT
    當2022年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時,我們在新年的第一天,與各位親愛的朋友,通過這部視頻致以新年的誠摯祝福。從2019年起,才碩傳媒機構每年都會策劃攝製一部視頻,記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見證我們的時代和世界。
  • 金鑫專欄 56 | 為什麼他們不認真做驗光服務?
    但想必會有人發出疑問,既然驗光技術和相關設備已經發展到了如此高的地步,為什麼還是有很多驗配機構不認真做驗光呢?不少眼鏡店的經營理念就是,每當顧客進店,只想著如何才能把眼鏡推銷出去。一旦是從這個角度出發,那麼服務行為基本上就是儘可能幫顧客挑選喜歡又合適的鏡架、鏡片,再簡單驗光檢查,儘快促成這單交易。
  • 熱愛工作就得「自願」加班?剝削還有理了
    在得知藝術家對工作的熱愛狀態之後,實驗參與者就會認為老闆剝削那位更熱愛工作的藝術家更為合理。讓一位熱愛工作的員工周末出門工作、加班(沒有加班費)、完成與自己本職不相關的工作任務,人們也會覺得這還挺合理的,而人們將這些額外又免費的勞動合理化的原因很簡單——TA喜歡工作呀。
  • 人人字幕組,用熱愛做成的流水線
    最初只是在上面找資源,後來突然有一天覺得翻譯這個職業挺有趣的,研究生就跨專業去學了翻譯,再看視頻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字幕翻譯了。然後發現神譯真的太多了!以前的資源都沒有保存,只有近期看的《老爸老媽浪漫史》有幾張截圖,一起來感受下諸位大神深厚的文學素養:
  • 因熱愛槍戰遊戲,為保護家畜免受侵害,他們竟然這樣做……
    案涉兩名被告人侯某、文某,因熱愛槍戰遊戲、為保護家中圈養的羊免受其他動物侵害,網購零件非法組裝槍枝,並因此觸罪獲刑。被告人侯某原本在某工廠工作,也兼職做水電裝修工作,平時熱衷於玩槍戰遊戲,無意中在網上看到有組裝配件售賣,便起了組裝槍枝的念頭。
  • 同樣是視頻,為什麼我的畫面看起來總是那麼糊?
    *註:這套標準並非只看解析度,對碼率等都有要求可以說目前國內大部分視頻網站上的這套流暢、標清、高清、超清,標準都是由他們自己定的。所以你可以發現,每家視頻網站的解析度都是不一樣的。而像視頻網站裡提供的藍光畫質,就是直接在糊弄用戶了,藍光是一種存儲技術,與解析度無關,怎麼就能和高清、超清混為一談了呢?
  • 熱愛生活,就是疼愛自己
    有一位老人,是我在精準扶貧調研時認識的。他在這裡挖竹筍,聽鳥鳴,吹竹笛,過得無比愜意自在。熱愛生活,生活就會給你溫暖的享受。原來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即使是孤身一人,也可以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我曾經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帖子:你見過最熱愛生活的人是什麼樣子?
  • 當所有平臺都在推Vlog的時候,為什麼他們選擇了B站?
    在這個視頻裡,井越回顧了他和自己的女朋友小八2017年年的一系列經歷:東京的煙火大火、帶著他們的「兒子」,玩偶小箱兒一起回家鄉烏魯木齊、在美術館看展覽……但最後,你記住的是小八的笑臉、煙火大會裡的煙火,還有跳舞的小箱兒,是那些在生活裡真正能感動你的東西。 和井越同時被觀眾們注意到的最早的一批中國Vlogger,還有flypig、cbvivi。
  • 京東電器杯全民王者爭霸賽 將熱愛堅持到底!
    這四強隊伍分別來自蚌埠、馬鞍山、南京和焦作,他們都是從當地比賽中脫穎而出的超強戰隊。 比賽一開始,震撼的視頻輪播和舞團熱舞依次上場,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參賽者們則熱血沸騰,決心為榮譽而戰,最終來自馬鞍山的MZS戰隊奪得冠軍。競猜時,在抽獎卡上填寫馬鞍山戰隊的現場觀眾也因此有機會參與抽獎,獲得數據線、耳機、電熱飯盒等獎品。
  • 【若風Facebook專區】熱愛LOL不分國界和地區
    今天起床打開電腦看了看自己Facebook空間,發現裡面有不少海外的小夥伴給我的留言。在這裡真的感謝大家了。其實我在今年全明星賽後就開了自己FB專區,平時也方便和韓國以及歐美地區的朋友們聯絡。其中包括Faker,Toyz等好朋友。也有不少喜歡我視頻的國外的朋友們。 我的英語並不是很好,但簡單一些的我還是能看懂的。
  • 為什麼他們那麼年輕身價上千億,他們的錢是怎麼來的!
    上面講的網際網路三大賺錢的項目,英達銳公司全部都有特殊的競爭力。——利益均佔:公司拿出全球50%的淨利潤,分配給所有的聯盟會員;50%分配給股東、大財團以及老闆,是各佔50%。而如今百度單盈利一項一年少則幾十萬,多則近四百萬,財富又一次遠離咱們。
  • 【學習資源】谷歌人工智慧在線學習,機器學習熱愛者自學指南
    「機器學習速成課程」中文版:https://developers.google.com/machine-learning/crash-course/Learn with Google AI:https://ai.google/education這個課程名為「機器學習速成課程」 (簡稱MLCC) ,定位為機器學習熱愛者的自學指南
  • 麥當勞發布全新品牌理念: 因為熱愛,盡善而行
    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表示:「三十周年之際,麥當勞發布『因為熱愛,盡善而行』品牌理念,勉勵我們堅守初心,用熱愛創造更多可能,用善意帶來更多美好。我們在中國內地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員工、供應商和被特許人的攜手努力。
  • 運營商員工離職潮:他們,為什麼走?!
    績效好的、能幹活的,基本都走光了」這樣的調查結果,凡是熱愛和關心這個行業的人都不能坦然接受。究竟是哪些人離開?到底是為什麼?他們都去了哪兒?一系列的問題不應只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應該真正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畢竟,任憑風雲變幻,人才,才是一個行業最大的希望!上升通道受阻人物語錄:「退一步,海闊天空!」
  • 泛讀239 | 年輕人,你們為何假裝熱愛工作?
    外媒讀天下TED精彩視頻,正在等你,愛學英語的你務必去看看哦!長按右側二維碼,識別→關注。員工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然後在社交媒體上推廣這種熱愛,從而將自己的身份與僱主的身份融合在一起。不然領英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版本的Snapchat故事呢?This is toil glamour, and it is going mainstream.
  • 為什麼微信的「視頻動態」失敗了,但視頻號卻成功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張小龍走過的彎路 —— 剖析微信那些失敗的功能》,現在看,這個功能清單上可以再加上一個「視頻動態」了。現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懸殊的結果呢?為什麼一個被國外證明過的成熟功能會如此水土不服呢?
  • 讓熱愛發光,網易遊戲創作熱愛者計劃啟動百萬冬季創作營!
    伴隨本次「冬季創作營」的開啟,「創作熱愛者計劃」還上線了網易首款遊戲內容創作交流服務平臺——創作熱愛者APP(beta版),並啟動試運營。從廣大創作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創作熱愛者APP初期推出核心功能板塊包括:整合創作活動信息/優秀作品展示交流/專業課程教學/官方精品素材共享/創作積分成長體系等。
  • 柯達為什麼會破產|視頻
    收錄於話題 #營銷視頻 柯達為什麼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