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華爾街日報:中國制定全球工業與專利標準的努力讓西方恐懼;2020年發明授權專利TOP100公布;

2021-02-15 集微網

1.【專利解密】億智電子助力深度學習模型在ASIC上的部署;

2.華爾街日報:中國制定全球工業與專利標準的努力讓西方恐懼;

3.2020年發明授權專利TOP100 華為、OPPO、中芯國際、京東方等上榜;

4.最高檢:加強對涉及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犯罪打擊力度;

5.LG新專利曝光,捲軸+雙屏設計;

1.【專利解密】億智電子助力深度學習模型在ASIC上的部署;【嘉德點評】億智電子的深度學習模型部署專利,通過對量化參數以及格式轉換配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深度學習模型無法直接部署到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的問題。集微網消息,智能網絡攝像機(AI IPC)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2020年在新冠疫情、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下,IPC SoC晶片的產能缺口巨大。近日,億智電子將深度學習模型在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量化部署。隨著深度學習在近年來的逐步升溫,智能邊緣計算應用需求增大,ASIC人工智慧晶片應運而生。ASIC人工智慧晶片通過加速運算使深度學習可以加速運行,同時可以定製配置運行在低功耗計算資源較少的終端側,但因此能耗要求也較高,傳統的深度學習模型通常需要量化到精度較低的數據類型才可以達到落地的指標要求。由於深度學習ASIC人工智慧晶片通常計算資源較少,尤其位寬、中間值位寬與現在的通用晶片有較大區別,導致傳統的深度學習模型通常不能直接部署到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為此,億智電子於2020年7月9日申請了一項名為「模型部署方法、裝置、系統及存儲介質」的發明專利(申請號: 202010656190.8),申請人為珠海億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圖1為模型部署方法的實現流程圖,主要包括四個步驟。首先對接收到的預訓練模型執行第一格式轉換操作(S101)。預訓練模型中通常包括深度學習模型的結構定義和參數,不同的深度學習框架產生的預訓練模型在硬碟中的存儲格式不同,且不能互相讀取,因此,在接收到預訓練模型時,需要對其進行第一格式轉換,以便後續的量化能夠在統一的數據存儲格式下進行。第一格式轉換操作將預訓練模型由第一深度學習框架下的存儲格式轉換到預定存儲格式,從而通過存儲格式與開放神經網絡交換格式的轉換,實現對不同深度學習框架預訓練模型的處理,降低了為ASIC人工智慧晶片開發模型的不同團隊的部署壓力。其次根據接收到的量化位寬對執行第一格式轉換操作後的預訓練模型進行全整型量化,得到量化參數和量化後的模型參數(S102)。雖然ASIC人工智慧晶片功耗低、峰值計算性能較高,但通常內部具備較小的計算位寬,不同晶片的位寬略有不同,因此,量化位寬需要根據ASIC人工智慧晶片的位寬確定。然後對量化參數和量化後的模型參數執行第二格式轉換操作並輸出,得到量化後的模型(S103)。第二格式轉換操作將量化參數和量化後的模型參數由預定存儲格式轉換到第二深度學習框架下的存儲格式,由於不同的ASIC人工智慧晶片支持的深度學習模型可能不同,因此執行第二格式轉換操作並輸出,得到任一學習框架下的量化模型,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泛化能力。最後將量化後的模型部署到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S104)。經第二格式轉換後輸出的模型可直接部署到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在這之前,可以通過預先準備好的測試數據集對輸出的模型進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當該模型的精度損失低於預設的閾值時將該模型部署到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簡而言之,億智電子的模型部署專利,通過對量化參數以及格式轉換配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深度學習模型無法直接部署到ASIC人工智慧晶片上的問題。億智電子是以AI機器視覺算法和SoC晶片設計為核心的系統方案供應商,志在成為視像安防、汽車電子、智能硬體領域智能化(AI)賦能的行業領導者。「億」起贏未來,「智」能連萬物,億智將繼續引領未來科技生活。深圳市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曾在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律師、專利代理人組成,熟悉中歐美智慧財產權法律理論和實務,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布局、訴訟、許可談判、交易、運營、標準專利協同創造、專利池建設、展會智慧財產權、跨境電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2.華爾街日報:中國制定全球工業與專利標準的努力讓西方恐懼;集微網消息,從燈泡到沙發,從窗戶到WiFi路由器,美國家庭中幾乎所有的日用產品都符合全球系統模式下的標準和度量,以此可以保證產品質量和各個地域內的應用無縫銜接。由美國及其盟友國家十多年來指定的一整套工業標準,形成了支撐全球市場的無形規則矩陣。這一套標準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平凡,但這種同質化體系對於國際貿易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確保螺栓、USB插頭和運輸容器在全球範圍內都可以無差別互換使用,這套標準也代表了長期以來一直由西方技術專家主導的國際專家組的共識。據《華爾街日報》2月8日報導,中國希望能在未來全球工業和專利標準制定中起帶頭作用。令許多西方國家感到恐懼的是,中國正在加強頂層設計,力圖拓展涵蓋電信、電力傳輸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各種尖端技術定義規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去年12月份表示:「中國正在雄心勃勃地制定一套信息和通信技術及其他新興領域的技術標準。」《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的驅動力來自超越西方的願景以及市場利潤。基於專利技術的標準通常要求用戶支付巨額許可費用。如諾基亞、高通公司每年都從競爭對手製造的手機系統中賺取數十億美元的專利費。中國相關方面也希望能效仿這一做法,通過設定與自身公司開發的技術相匹配的標準來賺錢,隨著對依靠5G網絡的新一代技術(包括無人駕駛車輛、智能城市和物聯網)的延伸,標準的制定已經提上了日程。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Akira Amari)說,中國正在加強制定國際工業與專利標準的能力,以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中國相關部門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需要擁有一個匹配其全球商業地位的規則制定能力。「中國標準2035」對此勾畫了一個相當有雄心壯志的宏偉藍圖。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委員戴紅在2018年揭曉該項目時說:「全球技術標準仍在制定中,這為中國在制定行業技術標準領域提供了超越世界的機會。」長期關注中國工業發展的研究人員和分析師指出,近年來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更加關注符合國家利益的新技術研究及其標準的制定。中國目前至少領導了四個全球標準組織,包括國際電信聯盟,國際電工委員會以及電氣和電子技術小組。從2015年到2017年,中國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核心成員,業務內容涵蓋各類製造業細分領域,包括鞋類、精油和玩具等等。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裡·布列頓(Thierry Breton)在去年6月份表示,歐洲的競爭對手「正在關鍵市場上積極制定國際標準,以保護並提高其競爭優勢,如果再不採取響應措施,將會威脅我們的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德國和其他西方的發達經濟體在1990年代把中國帶入了全球技術標準的軌道上。中國企業高管有句名言:「三線公司生產產品,二線公司製造技術,頂級公司設定標準。」官方文件顯示,中國每年為ISO和其他制定國際標準的機構提供最高100萬元人民幣(約15.5萬美元)的補貼,相比之下,西方國家為標準制定提供的資金可能需要數年才能到位。德國標準化研究所(DIN)執行長克裡斯託夫·溫特豪特(Christoph Winterhalter)表示:「如果不做任何改變,最終我們會將遵守中國人制定的規則,對此不要感到太過驚訝。」與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不同,DIN是一個私有組織,主要通過兜售商品標準和企業會員費來獲得資金,政府資助佔總贊助金額的不到10%。去年4月,在全球各國都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時候,日內瓦ISO的中國代表提議,可否建立一個能夠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作用的高科技智慧城市計劃,該計劃涉及到搜集城市交通流量和突發衛生事件之類的市政數據,而且在許多涉及到下一代技術革新的高科技領域中,中國制定相關標準的提案業已處於領先地位。比如,歐盟官員最近啟動了一個製造高級鋰電池的項目,他們驚訝地得知中國已經在建立一個ISO鋰電池委員會。從印度尼西亞到奈及利亞,中國還利用其「一帶一路」倡議在鐵路和電力傳輸等成熟行業中推廣中國標準。行內分析師認為,中國向這些國家提供補貼,增加就業人口,然後再用中國制定的行業標準替代原有的舊國際標準。《華爾街日報》還指出,中國在標準化方面的崛起與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力度完全吻合,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各種團體中,中國在秘書處的代表人員的數量大約是十年前的兩倍,他們會對各種貿易提案、辯論和優先事項施加影響力,而美國、德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的相關人數基本上還和以前一樣。(校對/Serena)3.2020年發明授權專利TOP100 華為、OPPO、中芯國際、京東方等上榜;集微網消息,近日,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與incoPat創新指數研究中心聯合發布「2020年中國企業發明授權專利排行榜(TOP100)。該榜單數據提取的參考數據是2020年中國企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不含港澳臺)。
從入榜前100名中國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來看(未合併申請人),300件以上的有59家,1000件以上的14家。前三位依次是華為、國家電網、OPPO,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6402件、4122件、3549件。從這份榜單來看,不乏有半導體相關廠商,包括中芯國際、武漢華星光電、TCL華星光電、臺積電、紫光展銳、友達光電、廈門天馬、崑山國顯光電、上海華虹、京東方等。4.最高檢:加強對涉及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犯罪打擊力度;集微網消息,2月8日,最高檢舉行了「依法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 服務保障創新型國家建設」新聞發布會。會上,最高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孫謙介紹,2016年至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審查起訴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3萬餘件6.5萬餘人,提起公訴2.3萬餘件4.5萬餘人。2016年至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單獨或與相關部門聯合掛牌督辦各類智慧財產權案件177起。此次會議上發布了5個指導性案例,從罪名上看,涵蓋了假冒註冊商標罪、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權罪、侵犯商業秘密罪這幾個常見的侵犯智慧財產權罪罪名。據悉,檢察機關將加強對重點技術領域的智慧財產權犯罪打擊力度,重點打擊涉及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以及網絡侵權、鏈條式產業化有組織侵權等嚴重侵權假冒犯罪,對以侵犯智慧財產權為業或者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鏈條中的生產製造者,以及具有多次、惡意侵權等情形的行為人,依法從嚴追訴並提出限制緩刑適用或者適用禁止令、職業禁止的量刑建議。(校對/圖圖)集微網2月9日消息,LG電子新捲軸屏手機設計新專利曝光,該專利於2020年初在CNIPA(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上申請,並於2021年2月9日發布,包含26個專利草圖,其中從各個角度展示了捲軸屏手機設計。該專利描述的不僅是捲軸屏手機,還是雙屏設計。該機正面集成了大型柔性顯示屏,可橫向拉伸,屏幕邊框很窄,機身沒有實體按鍵,上方的小圓點應該是鉸鏈的一部分。機身背面集成了另一塊屏幕,右上角為三攝模組,這個設計沒有前置相機,後面的屏幕應該是用作取景器,同時使用主相機進行自拍照。該捲軸屏專利設計可以使屏幕放大約40%,裝置背面安裝了導軌系統,以方便滑動過程,頂部和底部的框架也可以跟屏幕一起伸縮,使得屏幕展開後也有堅固的使用體驗。與摺疊屏手機相比,捲軸屏手機的優勢是沒有屏幕摺痕。除了LG, TCL在一年前已經展示了捲軸屏的原型機,OPPO也在去年年底展示了捲軸屏概念機。三星也開發了可伸縮的Galaxy手機。該機的設計展開後可以看到導軌,灰塵和汙垢很容易進入兩者之間,不知道這個問題將如何解決。此外,捲軸屏手機也沒有解決機身厚重的問題,何時能夠量產上市,還不得而知。(校對/Musk)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 閱讀

1.光谷「華科系」傳感器企業,四方光電科創板上市;

2.工信部就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與相關企業座談交流;

3.無錫高新區:2020年集成電路產值989億元,增速15%;

4.商務部:美國對集成電路及其產品發起337調查;

5.環旭電子1月合併營收38.26億元,同比增長64.41%;

6.深科技:2020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39%至8.42億元;

7.Rust基金會正式成立,華為、谷歌等將投入百萬美元支持項目開發;

8.納思達:擬作價66億元收購奔圖電子100%股權;

9.化合物半導體迎窗口期 潤華全芯乘勢而上;

10.小米AIoT路由器AX3600固件更新:升級Mesh功能;

相關焦點

  • 《華爾街日報》: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奪重要技術標準的控制權
    【摘要】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網站2月7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題為《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奪重要技術標準的控制權》,文章認為,中國正在試圖為電信、電力傳輸和人工智慧等各種前沿技術定義規範
  • 2020年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發明授權專利代理量」排行榜(TOP100)
    2020年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發明授權專利代理量」排行榜(TOP100)數據提取:incoPat全球科技分析運營平臺數據提取的參考數據: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以授權公告日統計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國發明授權專利代理量前十名的專利代理機構,分別分析2020年中國發明授權專利本土案源代理量、2020年PCT發明申請專利代理量和2020年中國發明授權專利外到內案源代理量。
  • 2020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數據公布:華為第一、OPPO第二
    1月23日消息,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數據,2020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53.0萬件,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221.3萬件。
  • 2020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
    年全球智慧家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IPRdaily導讀:近日,基於對全球智慧家庭的定義和技術範圍的理解,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IPRdaily針對利用了人工智慧、雲計算、無線通信等底層技術,並具有智能識別、分析、控制和信息收集功能的家居設備和家用電器的全球專利申請進行統計,截取2020年公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同申請號合併
  • 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名)
    IPRdaily,全球影響力的智慧財產權產業媒體
  • 2020年全球專利排名
    作為最能體現一家科技公司科研實力的標準,公司申請的專利數量被作為一個需要被考慮的項目。就在前段時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外公布了一組數據,根據數據顯示,在2020年我國授權的發明專利共達到了53萬件,其中大陸(不含港澳)發明專利的有效數量就高達221.3萬件。
  • 2021年全國專利代理機構「發明授權專利代理量」排行榜(TOP100)
    >以授權公告日統計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不含港澳臺),對全國專利代理機構按2021年代理的發明專利授權數量進行排名。數據來源:incoPat  數據整理:IPRdaily以授權公告日統計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國發明授權專利代理量前十名的專利代理機構,分別分析2021年中國發明授權專利本土案源代理量、2021
  • 美媒: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奪關鍵技術標準制定
    ✪ iWuDaoKou|《五道口學人》「幾十年來,美國及其盟友制訂的技術標準支撐著全球市場.現在,中國想在未來實現領跑。」美國《華爾街日報》7日刊文,關注中國在國際技術標準領域日益提升的話語權。 文章認為,包括5G網絡在內的新一代技術的崛起,讓新標準制定變得更加緊迫。然而,中國與西方國家在技術標準開發上的投入正呈現此消彼長的狀態。
  • 【訴訟】三星前智慧財產權中心主管向「老東家」提起專利侵權訴訟;2021年我國授權發明專利69.6萬件;鴻海全球專利超過5.42萬件
    【專利解密】光弘科技5G基站線路板的副板全板面焊接工藝方案4.Moto Razr概念智能機新專利曝光:四面環繞屏 支持手寫筆5.鴻海全球專利超過5.42萬件 半導體技術佔14%1、國家知識產權局:2021年我國授權發明專利69.6萬件
  • 【公布】全球半導體技術發明專利TOP100公布;朗科靠U盤專利躺賺的日子不復返;解密蘋果環繞屏技術;外交部:美國應摒棄過時觀念
    也是從2002年開始,朗科科技就逐步、有計劃地在全球範圍內實施專利維權戰略,通過專利訴訟、協商談判等方式維護公司專利。加之鄧國順、成曉華在2008年6月將U盤核心專利轉讓給朗科科技,便正式開啟了讓朗科科技每年躺賺的專利運營之路。然而,這樣的躺賺日子卻在今年11月14日戛然而止。
  • 解析「掃一掃及二維碼」發明專利
    諾曼·伍德蘭於1952年申請了這一概念的專利,但當時距低成本雷射和計算機技術出現還有數年時間,他未能在該概念基礎上做進一步開發。到了1973年,諾曼·伍德蘭和在IBM的同事喬治·勞雷爾(George J.Laurer),共同發明了通過掃描可以快速識別產品及其價格等的通用產品代碼(UPC)即條形碼。該技術的誕生改變了全球的商業活動形式,使得收銀員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顧客可以節省更多的排隊時間。
  • 解析「掃一掃及統一發碼」發明專利
    諾曼·伍德蘭於1952年申請了這一概念的專利,但當時距低成本雷射和計算機技術出現還有數年時間,他未能在該概念基礎上做進一步開發。到了1973年,諾曼·伍德蘭和在IBM的同事喬治·勞雷爾(George J.Laurer),共同發明了通過掃描可以快速識別產品及其價格等的通用產品代碼(UPC)即條形碼。該技術的誕生改變了全球的商業活動形式,使得收銀員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顧客可以節省更多的排隊時間。
  • 2017上半年「臺灣地區在華新授權發明專利」最具商業價值榜單TOP100
    >延伸分析和2017年上半年度臺灣地區在華專利權人新授權發明專利數量排名TOP10。2017年上半年度臺灣地區在華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3134項,本榜單的檢索、數據搜集、分析的起始時間為2017年10月11日,終止時間為2017年10月28日,製作周期18天。在2017年10月11日至2017年10月28日之間的專利數據檢索誤差小於等於1%。
  • 2010-2020中國十年來發明專利轉讓和許可排行榜
    ,獲得2010-2020中國十年來發明專利轉讓和許可排行榜(數據信息由於各種因素可能有誤差,統計數據僅供參考之用)。(一)2010-2020年共計檢索到發明授權專利共計3555002件,按照轉讓情況統計排名前100的轉讓人排行榜如下。
  • 2014發明專利「榜單」公布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居前
    國家知識產權局2月11日公布了2014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授權量排名,發明專利申請量佔比首次超過實用新型專利。
  • 【轉化】去年發明專利授權同比增長17.1% 創新主體快速獲權創新成果及時轉化;解密小米防誤觸專利,大屏操作好福音;
    深圳市嘉德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由曾在華為等世界500強企業工作多年的智慧財產權專家、律師、專利代理人組成,熟悉中歐美智慧財產權法律理論和實務,在全球智慧財產權申請、布局、訴訟、許可談判、交易、運營、標準專利協同創造、專利池建設、展會智慧財產權、跨境電商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
  • 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什麼?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7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題為《從燈泡到5G,
  • 國知局發布2019年專利、商標等統計數據
    歡迎大家走進國家知識產權局,來參加我們2020年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是1月14號,對於智慧財產權人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40年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前身——中國專利局成立了。今天上午,我們還舉辦了紀念中國專利40年的座談會。40年的蓬勃發展,40年的拼搏奮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今日的成就源於昨日的奮鬥」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智慧財產權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媒體朋友的關心和支持。
  • 2020年中國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無效排行榜
    )) ),並將檢索到的專利根據專利類型進行篩選,形成2020年中國申請人(包括國內外申請人)三種專利的無效排行榜(數據信息由於各種因素可能有誤差,統計數據僅供參考之用)。(一)2020年共計檢索到有無效決定的中國發明專利(851)件,實用新型(1625)件,外觀設計(1576)件,其中發明專利的無效請求人前100名排行榜如下。
  • 龔達寧:全球5G標準專利聲明 中國企業佔比超過30%
    5G標準是全球產業界共同參與制定的統一國際標準。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業的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中,我國企業佔比超過30%,位居首位。  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龔達寧: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國率先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加快了5G設備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目前,我國5G中頻段系統設備、終端晶片、智慧型手機處於全球產業的第一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