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奪重要技術標準的控制權

2021-02-15 笑看國際風雲

 花開花落 與你一起 笑看風雲 

【摘要】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網站2月7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題為《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奪重要技術標準的控制權》,文章認為,中國正在試圖為電信、電力傳輸和人工智慧等各種前沿技術定義規範,從而在這些領域發揮主導作用。

從燈泡到沙發,從窗戶到Wi-Fi路由器,美國家庭中的幾乎每件產品都符合一個全球標準和計量體系,這個體系可確保產品質量,也能保證產品順暢運行。

美國及其盟友幾十年來制定的工業標準,形成了一個無形的規範體系,支撐著全球市場。雖然聽起來很普通,但這種統一性對國際貿易至關重要,它可保證螺栓、USB插頭和運輸貨櫃都能在全球範圍內互換使用。該標準反映了長期以來由西方技術專家主導的國際委員會的共識。

如今,中國希望未來在這些領域發揮主導作用。令許多西方國家驚愕的是,北京正在利用國家資金和政治影響力,試圖為電信、電力傳輸和人工智慧等各種前沿技術定義規範。

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在去年12月份的年度報告中表示:「主導支撐信息和通信技術以及其他新興領域的技術標準,這是北京宏大抱負之中的一部分。」

文章截圖

中國的努力一方面出於超越西方的渴望,另一方面則是希望獲取利潤。基於專利技術的標準往往需要用戶支付許可費。例如,諾基亞公司(Nokia Co., NOK)和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每年賺取數十億美元的專利許可費用,它們的競爭對手製造的手機系統也有賴於這些專利。中國更希望通過設計與本國公司開發的技術相匹配的標準,也能賺取這樣的收入。

由於依賴5G網絡的諸多新一代技術的規則正在敲定,標準問題變得越來越緊迫。此類新技術包括無人駕駛汽車、智能城市和物聯網,這些進步將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把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連接起來。

上述國會委員會稱,包括人臉識別在內的新領域涉及隱私和公共安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比以往更大。

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Akira Amari)表示,中國正在推動相關標準,這將促進與北京方面有關聯的公司的出口,還能為中國的國家安全體系提供支持。甘利明目前負責日本執政黨一個旨在加大社會數位化程度的團體。他表示,如果中國的產品被設置為可收集數據,則必須做好這些數據最終都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的打算。

中國官員和企業高管表示,北京方面只是在學習如何在一個由西方創建並長期主導的體系中行事,他們還稱,作為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將在全球商業社會中佔據應有的地位。

北京方面計劃很快公布「中國標準2035」,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藍圖,尋求在標準領域發揮領導作用。中國的標準管理部門和相關政府機構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2018年,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委員戴紅在該項目公布時說:「全球性的技術標準尚在形成中,是實現我國產業和標準換道超越的良機。」

關注中國工業發展的研究人員和標準專家們表示,近年來,中國比西方國家更注重將新技術的研究和標準與國家利益相統一。

中國官員正領導著至少四個全球標準組織,包括管理電話和網際網路連接的聯合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簡稱ITU),以及管理電氣和電子技術的行業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2015年到2017年間,行業領導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簡稱ISO)由一位中國官員領導。該組織提供從鞋類、管理系統、到精油和情趣玩具等各種標準。

中國在標準化方面的崛起正值該領域的世界長期領導者停滯不前之際。在ISO和類似組織中,目前由中國代表擔任的秘書處職位大約是10年的兩倍。這些職位對提案、辯論和優先事項具有影響力。美國、德國和英國等老牌國家佔據的職位數相對穩定。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布瑞東(Thierry Breton)在去年6月表示,歐洲的競爭對手「非常積極地在關鍵市場制定國際標準,以保護和提高其競爭優勢」。他說,如果不作出回應,就有可能損害 「我們的經濟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

德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在20世紀90年代促使中國採用全球標準。中國的企業高管和政府官員現在有一種通俗的說法:三流企業生產產品,二流企業生產技術 ,一流企業制定標準。

根據官方文件,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為在ISO和其他機構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的公司提供每年最高人民幣100萬元(約合15.5萬美元)的津貼。

西方對標準制定的資助已經逐漸減少;標準制定可能需要多年成本高昂的研究和談判。德國標準化學會(German Institute for Standardization, 即DIN)執行長Christoph Winterhalter說,如果不做出改變,「若最終結果是按照中國的規則行事,我們不應該感到驚訝」。

與中國官方機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不同,DIN是一個民間組織,主要通過銷售標準和企業會員費獲得資金。其資金中只有不到10%來自政府。

打破傳統

2016年在內華達州裡諾Peppermill度假村舉行的一次國際會議上,中國的雄心顯露無疑。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要求在5G數據傳輸中採用其首選的糾錯標準,即克服可能使信息混亂的通信故障的方法。高通公司的一項競爭提案已經得到了廣泛支持。

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那次會議上,華為打破了服從共識的傳統。該組織是制定5G標準的全球機構。關於最終決定的緊張辯論一直持續到午夜。

參與這項努力的華為研究員Tong Wen表示,華為管理人士向與會的其他中國公司高管表示,希望他們支持華為的提議。Tong Wen稱,當然,他們都明白。

這場僵局以一個前所未有的妥協告終:同時採用兩種標準,嵌入5G技術的不同元素。

一年後,華為派出一名候選人尋求領導該組織最重要的工作組之一,挑戰來自高通的一位候選人。在投票前,主持人告誡中國代表不要帶手機進入投票間。帶手機進入是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一些會議上的做法。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他懷疑所有人都必須證明自己投票支持了華為候選人。其他公司的中國代表證實了這種懷疑。華為一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的行為 "完全透明和協作,符合標準程序的精神和規則"。

根據德國數據分析公司IPlytics的數據,華為是所有公司中擁有5G專利最多的一家,在針對第三代合作夥伴項目的標準提案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有超過35,000項。其中四分之一已經獲得批准。

中國處於領先地位

全球去年4月份首次嘗到新冠疫情滋味的時候,中國駐ISO的代表提出了能夠在疫情中發揮作用的高科技城市計劃。這些計劃涉及收集交通流量和衛生緊急情況等市政數據的標準。

日本前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當時聲稱,獲得批准將意味著中國「定義相關標準、出口系統,然後從這些系統中挖掘數據並將其收集」。

中國智庫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Smart City Joint Labs)首席科學家、上述提案的作者萬碧玉否認了甘利明的指控。他說,國家數據保護法可以阻止個人信息的收集。

在諸多下一代技術方面,中國在標準提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因其在相關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當歐盟官員最近啟動一個建造先進鋰電池的項目時,他們驚訝地得知中國已經在籌建ISO鋰電委員會,秘書處成員由中國人組成,並且任命了委員會的管理人員。

在從印度尼西亞到奈及利亞的多個項目中,中國政府也在鐵路和電力傳輸等成熟行業利用其「一帶一路」倡議推廣中國標準。業內官員表示,中國向各國提供補貼以獲取項目,然後利用中國標準來鎖定夥伴國。

相關焦點

  • 美媒: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奪關鍵技術標準制定
    而包括面部識別在內的一些涉及隱私的技術,甚至還會牽動公共安全乃至國家安全。✪ iWuDaoKou|《五道口學人》「幾十年來,美國及其盟友制訂的技術標準支撐著全球市場.現在,中國想在未來實現領跑。」美國《華爾街日報》7日刊文,關注中國在國際技術標準領域日益提升的話語權。 文章認為,包括5G網絡在內的新一代技術的崛起,讓新標準制定變得更加緊迫。
  • 從燈泡到5G,中國與西方爭什麼?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2月7日刊發一篇觀察報導,題為《從燈泡到5G,
  • 【曝光】華爾街日報:中國制定全球工業與專利標準的努力讓西方恐懼;2020年發明授權專利TOP100公布;
    【專利解密】億智電子助力深度學習模型在ASIC上的部署;2.華爾街日報:中國制定全球工業與專利標準的努力讓西方恐懼;3.2020年發明授權專利TOP100 華為、OPPO、中芯國際、京東方等上榜;4.最高檢:加強對涉及高新技術、關鍵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犯罪打擊力度;5.LG新專利曝光,捲軸+雙屏設計;1
  • 華爾街日報又胡扯
    筆者認為,華爾街日報這種論調並不客觀,是在以晶片為藉口炒作大陸武力收復臺灣話題,並鼓吹美國軍事介入臺灣,堪稱唯恐天下不亂的典型。可以說,軍用晶片對製造工藝要求並不高,華爾街日報聲稱的「中國軍方將因無法獲得10納米以下級晶片感到焦慮,中國很可能會權衡利弊,考慮是否要控制臺灣的晶片產能」完全就是瞎扯。所謂「失去10nm以下級工藝會使中國軍方像1941年美國對日石油禁運迫使日本出手一樣」完全就是華爾街日報的一廂情願。
  • 如果西方對中國搞禁運,中國連燈泡都造不出?
    文章說:哪天如果美國拉著日本和歐洲對中國晶片禁運,那中國的電子行業就徹底廢掉,中國所有的帶電子控制系統的,包括家用電器,汽車,飛機,電網控制,甚至小小的燈泡都不能生產了。說到這,怎麼感覺和說1949年一樣啊,真正的一窮二白。有這麼嚴重嗎?
  • Intern實習 | 華爾街日報
    簡介:《華爾街日報》中文網於2002年1月推出,是道瓊公司旗下的中文在線商業出版物,依託備受尊崇的《華爾街日報》的豐富資源,秉承其客觀、公正和準確的報導原則,向全球華語讀者提供高質量的商業新聞和深度分析。現官方正式名稱為《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 「抖音」也成「中國間諜」?西方的心思暴露了!
    「抖音」也成了「中國間諜」?在污衊完中國手機和中國地鐵列車後,西方情報界這次又將槍口對準中國開發的社交軟體。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11日刊登一篇妖魔化中國短視頻社交軟體「抖音」的文章,稱「抖音在中國以外地區越來越受歡迎,這已給西方帶來新的安全隱患」。該文章的作者克勞蒂婭·比安科蒂擁有西方情報工作背景,曾在義大利從事「網絡安全」方面的工作。
  • 借著疫情妖魔化中國,西方媒體用了這三招!
    招數一:大搞種族歧視2月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了《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一文(見下圖)。
  • 40年前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國會計師發現美國有點匪夷所思
    他在1980年代初主導和推動了一個人才培養項目,我們稱之為「楊紀琬計劃」,具體內容是選送了一批會計學研究生到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從而為我國開拓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楊紀琬計劃」中的學員後來在中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些學員成為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骨幹,有些擔任了中國會計教育界的教授,有些成為中國政府的相關負責人。
  • 華爾街日報點名思科
    中國半導體論壇 振興國產半導體產業!
  • 西方媒體炒作中國疫苗「無效」
    西方媒體正加緊炒作中國疫苗有效性差的新聞。
  • 為什麼說華為出售5G技術給西方國家,被打臉的是美國?
    任正非表示:華為願意將5G的技術和工藝向國外企業進行許可,而且是一次性買斷,並非每年繳納年度許可費。那麼問題來了,任正非為什麼願意這麼做,這麼做對於華為來說有什麼好處呢?我們來分析一下!讓美國打臉  但如果說是華為把5G技術賣給西方其他國家呢?美國最後還不是變相付錢給華為?話又回來了,其實川普也很慌,因為川普也拿不出什麼實質的證據,相反之前美國思科公司還被爆出了諸多安全漏洞。川普也表示,美國要儘快發展5G乃至6G技術!華為出售5G技術的意義
  • 【展望】華爾街日報:RISC-V有可能讓中國晶片自主「彎道超車」;美國汽車製造商正在要求政府幫助解決晶片短缺問題
    1.華爾街日報:RISC-V有可能讓中國晶片自主「彎道超車」;集微網消息,《華爾街日報》1月11日發表評論員Asa Fitch文章,指出一種在美國誕生的、定義計算機處理器工作方式的架構——RISC-V可能成為中國科技公司發展晶片的重要跳板
  • 華爾街日報:Tiktok是如何推送性和毒品視頻給未成年人的
    華爾街日報的作者Rob Barry, Georgia Wells, John West, Joanna Stern and Jason French,在技術人員的協助下,發現歐美流行的的短視頻應用Tiktok,會給青少年推送大量涉及性和毒品的內容。
  • 求是網:認清西方所謂「獨立媒體」的本質
    「獨立媒體」理念是西方新聞觀的重要理念之一。所謂「獨立媒體」,是指在財政、經費、所有權上獨立於政府和政黨的私人媒體。西方新聞觀認為,媒體只有獨立於政府和黨派的控制,才能保持「政治中立」,做出客觀、公正、準確的報導。據此,他們指責中國的媒體是黨和政府主管主辦的,沒有獨立性,因而就沒有客觀性、公正性。
  • 【外媒報中國】華爾街日報(實時中國):谷歌地圖標註南海九段線引發爭議
    ·華爾街日報(實時中國)一些用戶近期發現,谷歌地圖在一些地圖上標註了表示中國南海權益的九段線,這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不小的騷動。
  • 《華爾街日報》:微信、Line剛剛進入廣告掘金時代
    微信、Line引入多種營銷吸引數億用戶鳳凰科技訊北京時間6月23日消息,《華爾街日報》周三撰文稱,亞洲短消息應用微信、Line
  • 【英文雜誌】01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創刊於1889
  • 華爾街日報:失去谷歌應用,華為舉步維艱
    在被美國禁止購買美國技術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找到很多變通辦法,但卻難以找到其十年來一直依賴的谷歌應用的替代品,令該公司曾經高歌猛進的手機業務舉步維艱。在被美國禁止購買美國技術後,中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已經找到很多變通辦法,但卻難以找到其十年來一直依賴的谷歌(Google)應用的替代品。在沒有搜索及軟體巨頭谷歌的應用程式的情況下,華為曾經高歌猛進的手機業務正舉步維艱。谷歌的應用是全球眾多智慧型手機的標配。
  • 蘋果手機的新功能:姍姍來遲的「遺產聯繫人」 |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消息:周一,蘋果公司(Apple)發布了更新的作業系統iOS 15.2,此次軟體升級引入了很多新功能,包括姍姍來遲的「遺產聯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