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富士康曾一度希望扯下其代工廠的標籤,但一系列動作都未能為這家製造業巨頭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在短暫的隔閡期後,憑藉新一代iphone 6的訂單,富士康與蘋果**得更為緊密,儘管郭臺銘依然在各種會議上高呼轉型,但比起轉型,富士康已經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了更好地服務好蘋果上。
郭臺銘曾砸下巨資打造賽博數碼廣場,而後又開「萬馬奔騰」電器超市,並推出了「飛虎樂購」網站涉足電商,甚至攜手全球第五大渠道商麥德龍開設3C賣場「萬得城」,還在渠道上密集布局;同時,富士康不惜通過投入巨資打通產業鏈,推出整機品牌「睿俠」電視和消費電子品牌富可視;也通過收購「TaTop品至智慧型手機」,切入手機產品;甚至連手機外設,富士康也曾做過。
然而,留給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卻是一地雞毛:多個門店因嚴重虧損而陸續關閉,最後萬得城撤出中國市場,其他渠道亦無建樹;自主品牌終端空有力而無處可用,更是一把懸在頭頂得達摩克利斯之劍,與代工業務客戶競爭壓力影響了其發展的腳步。
與之相反的是,在代工業務上,富士康仍有較強競爭力。日前,蘋果發布兩款iPhone新品,富士康毫無疑問地拿走了大部分訂單。有分析師表示,在蘋果新機蜜月期帶動下,鴻海營收將逐月揚升至年底,單月營收高峰將落在11至12月左右,全年營收高峰也將落在第四季度。除了利好股市,對郭臺銘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
有消息稱,此次蘋果新發布的兩款機型在今年的訂單量將達到7000萬至8000萬部,遠超此前的iPhone 5S和iPhone 5C。不僅如此,由於屏幕尺寸更大、機身更薄,因此組裝難度也隨之提升。
訂單增加和難度加強,這使得郭臺銘不得不多次親赴工廠一線,實地監督生產,以確保產線最佳。與此同時,為了趕工發貨,富士康在鄭州、太原等主力組裝廠區啟動了大規模招聘。
關係曾生變
儘管富士康和蘋果的利益如此緊密,但時不和的傳聞早已有之,其中最誇張的是富士康將停止代工某個系列的蘋果產品。
目前來看,這對蘋果來說,並不可能。因為它很難找到另一家可以短時間內產能和代工質量的匹及富士康的替代者。與其他蘋果代工廠相比,富士康的優勢在於其模具開發能力。但總體來說,分析師表示,富士康能夠給予蘋果合理的代工費,以及較為成熟的生產線和相應產能。
然而,庫克的確進行了嘗試。他的藉口是希望讓供應鏈更加平衡,以此降低公司的風險,這是因為富士康代工畢竟曾出現質量問題,而今後亦無法避免。將部分富士康訂單轉移至另一個蘋果代工廠和碩手中,這是目前已經公開的策略之一。
至於,這是否給郭臺銘留下陰影,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的關係已有所鬆動。有分析人士曾指出,富士康與蘋果的合作源自於過去市場的高速增長,以及蘋果源源不斷的產品創新,但顯然這兩個理由難以持續下去。
實際上,代工生產利潤極為微薄,也並非一個長久生意。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多項生產成本的提升,代工廠的選址一定會向更為廉價的地區轉移。
郭臺銘在一系列場合總在積極地表達出了與蘋果劃清界限的信號。
在一次與其他廠商宣布合作的發布會上,由於機械故障,郭臺銘準備的演講幻燈片未能播放。但在演講的過程中,他反覆講解其對未來科技生活8個方面的思考。這些思考被總結為「八屏一網一雲」,目前已成為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戰略調整的新概念。他告訴騰訊科技:「集團層面來看,從單一客戶獲得的利潤原則上將不超過三分之一。」
實際上,數年前郭臺銘還曾對外宣稱「我們幫蘋果賺了很多錢」,但在今年,郭臺銘卻一再否認其收入主要依賴蘋果這個大客戶的訂單。
蘋果影響深
蘋果對富士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蘋果退單對富士康利潤影響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估算。
2013年3月,蘋果就曾退回500萬部富士康代工的手機(另有消息稱,實際比宣布的更多)。若以報廢處理,按iPhone 5市價計算,損失超過250億。最終雖然沒有選擇報廢,但是由此引發的成本分攤,以每個產品平均200元計算,這曾迫使富士康付出了10億元左右的額外成本,約佔2012年利潤的10%。
實際上,由於富士康和蘋果的綁定十分緊密,所以蘋果產品的走嚮往往更為直接地影響富士康自身的興衰。
2012年,蘋果剛剛推出iPhone 5時,富士康為了能夠確保產能跟上,曾大規模招工,僅河南鄭州一地就需招聘20萬工人。然而,在2013年春節後那段時間,原本應該成為又一個巨大的招工潮,卻並沒有出現。富士康給出的理由是員工返工率高,但實際上iPhone 5銷量下滑迫使富士康必須調整過剩的產能。
在那段日子,富士康多地的工廠員工都經歷了一周三休的日子。由於多條產線停工,原本吵鬧的車間一時安靜了許多。僅鄭州富士康廠區,與高峰時期的90多條產線同時開動相比,彼時正常生產的已不足三分之一。
今年,在iPhone 6的發布的兩個月前,富士康大規模招工的跡象亦有所顯現。7月18日,河南省商務廳廳長焦錦淼宣布,富士康新增的iPhone 6生產設備已經在鄭州開工,為應對巨大的產能需求,富士康將在河南省招募10萬工人。
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楊應超此前曾預計,富士康已獲得iPhone 6 Plus的全部訂單和iPhone 6的70%訂單。因此,在郭臺銘的機器人計劃進行並不順利的情況下,大量招聘普通工人成為富士康緩解訂單壓力的僅有的有效途徑。
有媒體報導目測鄭州招聘現場稱,平均每半個小時,就有三、四十人面試。另有富士康員工表示,周一、周二面試的人約有七、八百人,其他時間約為三、四百人左右。
對此,富士康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目前不只是鄭州,包括成都和深圳的工廠都有在招聘。不過,並未透露具體的招聘規模。
轉型遇挫暫時無解
為了解決代工利潤不高和防止被蘋果套牢後的風險轉嫁,郭臺銘曾一度提出加快機器人應用推廣工廠自動化,並推出自主品牌電器以及布局終端渠道以求轉型。
郭臺銘日前在公司年度會議上對股東表示,「業務轉型是富士康在未來10年內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但如果細看其策略,轉型已難有出路。
儘管自動化的確能夠解決富士康現在面臨的成本壓力,但對現有工廠的升級改造仍需要時間和成本,這對富士康來說只是一個宏大的遠景。至於自主品牌和終端渠道,近幾年來富士康一直在努力嘗試,但最終收效甚微。
2010年成立之初,萬得城項目推出之際,曾對未來有著過於美好的憧憬。其曾希望2013年布局全國,卻最終沒能衝出上海灘。與之同期的「萬馬奔騰」項目也因渠道經營管理遠比在生產車間從事生產管理複雜,而老員工明顯缺乏市場經驗,導致多數陷入虧損狀態。
2013年,郭臺銘想要再戰電商,在天貓平臺上推出了富連網,雖然有挖角引入人才,但至今業界已無更多聲音。
至此,雖然郭臺銘仍在極力宣講其轉型策略,但從實際業務上,對其營收無法產生正向推動,甚至可以斷定其基本失敗。
作為上市公司的富士康,難以擺脫對股東負責的承諾,所以通過代工製造帶來的短暫收益,就成了誘惑郭臺銘的那顆「紅蘋果」。
富士康為擺脫對蘋果的依賴,幾度轉向零售連鎖、電商,均沒有成效。然而在業績壓力下,為蘋果代工保證收益,成為現實的唯一出路。
微信公帳號添加:sosmt-skys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