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幸福與苦惱: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2021-02-13 託普科實業

儘管富士康曾一度希望扯下其代工廠的標籤,但一系列動作都未能為這家製造業巨頭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在短暫的隔閡期後,憑藉新一代iphone 6的訂單,富士康與蘋果**得更為緊密,儘管郭臺銘依然在各種會議上高呼轉型,但比起轉型,富士康已經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了更好地服務好蘋果上。

郭臺銘曾砸下巨資打造賽博數碼廣場,而後又開「萬馬奔騰」電器超市,並推出了「飛虎樂購」網站涉足電商,甚至攜手全球第五大渠道商麥德龍開設3C賣場「萬得城」,還在渠道上密集布局;同時,富士康不惜通過投入巨資打通產業鏈,推出整機品牌「睿俠」電視和消費電子品牌富可視;也通過收購「TaTop品至智慧型手機」,切入手機產品;甚至連手機外設,富士康也曾做過。

然而,留給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卻是一地雞毛:多個門店因嚴重虧損而陸續關閉,最後萬得城撤出中國市場,其他渠道亦無建樹;自主品牌終端空有力而無處可用,更是一把懸在頭頂得達摩克利斯之劍,與代工業務客戶競爭壓力影響了其發展的腳步。

與之相反的是,在代工業務上,富士康仍有較強競爭力。日前,蘋果發布兩款iPhone新品,富士康毫無疑問地拿走了大部分訂單。有分析師表示,在蘋果新機蜜月期帶動下,鴻海營收將逐月揚升至年底,單月營收高峰將落在11至12月左右,全年營收高峰也將落在第四季度。除了利好股市,對郭臺銘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

有消息稱,此次蘋果新發布的兩款機型在今年的訂單量將達到7000萬至8000萬部,遠超此前的iPhone 5S和iPhone 5C。不僅如此,由於屏幕尺寸更大、機身更薄,因此組裝難度也隨之提升。

訂單增加和難度加強,這使得郭臺銘不得不多次親赴工廠一線,實地監督生產,以確保產線最佳。與此同時,為了趕工發貨,富士康在鄭州、太原等主力組裝廠區啟動了大規模招聘。

關係曾生變

儘管富士康和蘋果的利益如此緊密,但時不和的傳聞早已有之,其中最誇張的是富士康將停止代工某個系列的蘋果產品。

目前來看,這對蘋果來說,並不可能。因為它很難找到另一家可以短時間內產能和代工質量的匹及富士康的替代者。與其他蘋果代工廠相比,富士康的優勢在於其模具開發能力。但總體來說,分析師表示,富士康能夠給予蘋果合理的代工費,以及較為成熟的生產線和相應產能。

然而,庫克的確進行了嘗試。他的藉口是希望讓供應鏈更加平衡,以此降低公司的風險,這是因為富士康代工畢竟曾出現質量問題,而今後亦無法避免。將部分富士康訂單轉移至另一個蘋果代工廠和碩手中,這是目前已經公開的策略之一。

至於,這是否給郭臺銘留下陰影,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雙方的關係已有所鬆動。有分析人士曾指出,富士康與蘋果的合作源自於過去市場的高速增長,以及蘋果源源不斷的產品創新,但顯然這兩個理由難以持續下去。

實際上,代工生產利潤極為微薄,也並非一個長久生意。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多項生產成本的提升,代工廠的選址一定會向更為廉價的地區轉移。

郭臺銘在一系列場合總在積極地表達出了與蘋果劃清界限的信號。

在一次與其他廠商宣布合作的發布會上,由於機械故障,郭臺銘準備的演講幻燈片未能播放。但在演講的過程中,他反覆講解其對未來科技生活8個方面的思考。這些思考被總結為「八屏一網一雲」,目前已成為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戰略調整的新概念。他告訴騰訊科技:「集團層面來看,從單一客戶獲得的利潤原則上將不超過三分之一。」

實際上,數年前郭臺銘還曾對外宣稱「我們幫蘋果賺了很多錢」,但在今年,郭臺銘卻一再否認其收入主要依賴蘋果這個大客戶的訂單。

蘋果影響深

蘋果對富士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蘋果退單對富士康利潤影響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估算。

2013年3月,蘋果就曾退回500萬部富士康代工的手機(另有消息稱,實際比宣布的更多)。若以報廢處理,按iPhone 5市價計算,損失超過250億。最終雖然沒有選擇報廢,但是由此引發的成本分攤,以每個產品平均200元計算,這曾迫使富士康付出了10億元左右的額外成本,約佔2012年利潤的10%。

實際上,由於富士康和蘋果的綁定十分緊密,所以蘋果產品的走嚮往往更為直接地影響富士康自身的興衰。

2012年,蘋果剛剛推出iPhone 5時,富士康為了能夠確保產能跟上,曾大規模招工,僅河南鄭州一地就需招聘20萬工人。然而,在2013年春節後那段時間,原本應該成為又一個巨大的招工潮,卻並沒有出現。富士康給出的理由是員工返工率高,但實際上iPhone 5銷量下滑迫使富士康必須調整過剩的產能。

在那段日子,富士康多地的工廠員工都經歷了一周三休的日子。由於多條產線停工,原本吵鬧的車間一時安靜了許多。僅鄭州富士康廠區,與高峰時期的90多條產線同時開動相比,彼時正常生產的已不足三分之一。

今年,在iPhone 6的發布的兩個月前,富士康大規模招工的跡象亦有所顯現。7月18日,河南省商務廳廳長焦錦淼宣布,富士康新增的iPhone 6生產設備已經在鄭州開工,為應對巨大的產能需求,富士康將在河南省招募10萬工人。

巴克萊資本證券分析師楊應超此前曾預計,富士康已獲得iPhone 6 Plus的全部訂單和iPhone 6的70%訂單。因此,在郭臺銘的機器人計劃進行並不順利的情況下,大量招聘普通工人成為富士康緩解訂單壓力的僅有的有效途徑。

有媒體報導目測鄭州招聘現場稱,平均每半個小時,就有三、四十人面試。另有富士康員工表示,周一、周二面試的人約有七、八百人,其他時間約為三、四百人左右。

對此,富士康內部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目前不只是鄭州,包括成都和深圳的工廠都有在招聘。不過,並未透露具體的招聘規模。

轉型遇挫暫時無解

為了解決代工利潤不高和防止被蘋果套牢後的風險轉嫁,郭臺銘曾一度提出加快機器人應用推廣工廠自動化,並推出自主品牌電器以及布局終端渠道以求轉型。

郭臺銘日前在公司年度會議上對股東表示,「業務轉型是富士康在未來10年內可持續增長的關鍵。」 但如果細看其策略,轉型已難有出路。

儘管自動化的確能夠解決富士康現在面臨的成本壓力,但對現有工廠的升級改造仍需要時間和成本,這對富士康來說只是一個宏大的遠景。至於自主品牌和終端渠道,近幾年來富士康一直在努力嘗試,但最終收效甚微。

2010年成立之初,萬得城項目推出之際,曾對未來有著過於美好的憧憬。其曾希望2013年布局全國,卻最終沒能衝出上海灘。與之同期的「萬馬奔騰」項目也因渠道經營管理遠比在生產車間從事生產管理複雜,而老員工明顯缺乏市場經驗,導致多數陷入虧損狀態。

2013年,郭臺銘想要再戰電商,在天貓平臺上推出了富連網,雖然有挖角引入人才,但至今業界已無更多聲音。

至此,雖然郭臺銘仍在極力宣講其轉型策略,但從實際業務上,對其營收無法產生正向推動,甚至可以斷定其基本失敗。

作為上市公司的富士康,難以擺脫對股東負責的承諾,所以通過代工製造帶來的短暫收益,就成了誘惑郭臺銘的那顆「紅蘋果」。

富士康為擺脫對蘋果的依賴,幾度轉向零售連鎖、電商,均沒有成效。然而在業績壓力下,為蘋果代工保證收益,成為現實的唯一出路。

微信公帳號添加:sosmt-skysmt

相關焦點

  • 你所不知道的富士康:不僅是蘋果代工廠
    提起富士康,許多人第一印象便是iPhone的生產商。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富士康卻不只是蘋果一家的代工廠商,且其旗下業務也不僅僅是代工,今日就為大家抽絲剝繭,看看富士康蘋果代工廠以外的身份。【從電視組件起家到為蘋果代工】
  • iPhone X 背後的中國大陸供應商: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118.05 萬臺 iPhone 8 Plus 從鄭州富士康出貨,開始運往全球各地,其中有 27.8 萬臺將會來到中國市場。如果你是首批預訂 iPhone 8 Plus 的用戶,那麼最快在 9 月 22 日上午,你就能用上新 iPhone 了。蘋果在全球共有 13 座組裝工廠,擁有數百家零部件供應商。
  • 蘋果鼓勵供應商「內鬥」:建議立訊精密投資可成科技,叫板富士康
    消息稱,立訊精密已跟可成科技洽談超過一年之久,最近進入更為深入的談判階段。眾所周知的是,美國蘋果公司的成功,一個重要原因是對上遊供應鏈的掌控,蘋果一直奉行多元供應商政策,從而通過供應商的競爭來壓低價格、鼓勵技術進步。據外媒5月13日最新消息,蘋果公司正在鼓勵其一家供應商做大規模,向主力蘋果代工企業富士康集團發起挑戰。
  • 蘋果手機降價!富士康每天減產10萬臺iPhone,創始人身價一年縮水上百億
    iPhone手機或許「涼涼」了,不僅可以從降低身家看出來,同樣可以從代工廠富士康的業績側面印證。蘋果手機的代工廠中,富士康大約佔了70%的代工份額。富士康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在巔峰時期,富士康在大陸僱傭了100萬員工,僅富士康在鄭州的工廠就有90條生產線,35萬名員工,每天滿負荷生產可以生產50萬臺IPhone。
  • 郭臺銘清楚的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郭臺銘心裡很清楚,蘋果可以離開富士康,但富士康未必能離開蘋果。
  • 「果鏈」股扎堆上市:智信精密毛利連年下滑,「成也蘋果,敗也蘋果」
    12月13日,又一蘋果產業鏈公司深圳市智信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智信精密」)申請創業板上市的招股材料被受理。其招股書顯示:智信精密向蘋果公司及其EMS廠商的合計銷售收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均超過90%,這一高比例,與科創板已過會企業思林傑有得一拼。不過,智信精密毛利率的逐漸下降,也透露出位於蘋果產業鏈中遊設備製造商的尷尬。
  • 搶單蘋果屏幕:富士康收購不成「自己玩」
    目前臺灣觸控廠,只剩下TPK與業成兩大咖。  若業成與TPK未來順利結親,外界認為,從好的方面來看,雙方整合或許可挽救觸控產能過剩,結束流血殺價競爭,導致所有觸控廠虧損的宿命,對整頓產業秩序,支撐觸控面板價格,會有幫助。
  • 為什麼在中國富士康做的蘋果手機算進口
    現狀一半蘋果手機來自鄭州富士康身價高貴的蘋果手機產自中國的富士康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數據顯示,這個有史以來利潤最高也最暢銷的手機品牌,大約一半都產自富士康位於河南鄭州的工廠。資料顯示,目前富士康在鄭州有多家工廠,包括位於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的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這是鄭州富士康的總部。
  • 勝華、富士康與三星 說說蘋果代工廠的那些事兒
    人類歷史上,有四個著名的蘋果:一個誘惑了夏娃,一個砸醒了牛頓,一個統治了廣場,一個握在賈伯斯手中。  無獨有偶,蘋果藍寶石供應商GATA曾經也是行業內的翹楚,本想借著蘋果的快車道風靡世界,但因沒能通過蘋果嚴苛的品質要求,導致夢碎了一地,就在iPhone6剛剛發布一周之後,GATA宣布破產並抱怨蘋果的霸王條款,這真是一種諷刺,筆者只能說「GATA是沒有金剛鑽,也敢攬瓷器活兒」的主兒。好吧,蘋果或許該給他們注入一筆資金,幫他們堅持到iPhone7,但這是生意。
  • 富士康蘋果三星跑印度建廠,中國手機產業鏈的危機與反思
    在過去一兩年,蘋果與富士康以及一眾國產手機都有在印度投資建廠的計劃與行動。早在去年,蘋果就重點欽點緯創在印度代工新一代iPhone。早在2016年,富士康集團就已經和印度地方政府籤署了協議,將投資50億美元建廠,去年12月,消息指出富士康計劃在印度孟買附近的加瓦拉爾-尼赫魯港經濟特區(Jawaharlal Nehru Port Trust)投資60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61.54億元),建設一家200英畝(約合1214.06畝)的工廠。富士康表示,此工廠能夠向當地提供約4萬個就業崗位。
  • 8年試驗失敗,蘋果、富士康終於承認:機器人,比不上中國工人
    而富士康的終極目標是,電腦、顯示器、iPhone等產品生產全面自動化,機器人全面替代人類工人。庫克對這個計劃應該是很興奮、很感興趣。因為回美國後,蘋果立即成立了自己的機器人秘密實驗室。蘋果想開發自己的自動化生產技術(如果成功,那麼蘋果公司就可以踢開富士康了,可見美國人也真是夠狠)。
  • 鴻海富士康資訊:機器人,蘋果,網通事業群
    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的機器人製造大軍加速集結。中國大陸媒體報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將打造全球頂尖精密製造人才的「黃埔軍校」,同時崑山廠已導入2,000多臺自主研發的機械手臂。  富士康集團江蘇崑山廠區日前舉辦20周年慶典活動,郭臺銘在活動中表示,富士康將繼續紮根、深耕崑山,再創一個輝煌20年發展歷程。
  • 蘋果手機避戰中美貿易戰,富士康訂單減半停產檢修
    由於iPhone需求表現不佳,上周四家蘋果供應商下調營收預期,引發近期美股、臺股走跌行情。而今富士康傳出大砍成本支出舉措,可能會加劇蘋果及其供應商對未來營收前景的陰霾,引發各界關注。中美貿易戰與蘋果需求驟減兩大利空夾擊下,鴻海集團(2317)富士康斷尾求生大降成本,據披露,富士康2019年預計將削減高達2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成本,富士康iPhone業務將縮減60億元成本,裁撤10%的非技術人員。新浪財經引述外電報導,富士康內部備忘錄指出,該公司計劃在明年大砍200億元的成本,以應對這個異常困難的一年。
  • 深圳、鄭州富士康產的蘋果手機有什麼不同?
    首先哎妹要說一下,蘋果手機70%的訂單都是鄭州富士康在做。從蘋果4s開始郭臺銘把手機業務基本上從深圳龍華都轉移到鄭州富士康廠區了。鄭州富士康大概有員工28萬人,還不算鄭州周邊其他縣城的提供包裝盒,手機泡棉等這些小分廠。
  • 蘋果離不開的女人:初中學歷,曾是富士康打工妹,如今身價千億
    立訊從小小的連接器起家,從最開始分擔富士康的小廠做到一個機器組裝、聲學、光學全覆蓋的超級大廠。這些年依靠自身的口碑和成績,加上蘋果的有意扶持,立訊精密穩步增長。富士康本是蘋果的唯一合作夥伴,但是蘋果一直嫌棄富士康的高成本,憂患富士康的定價權,於是有意發展多元代工廠。
  • 蘋果直營店開業再延遲,部分富士康工廠如期開工!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蘋果已經在2月1日的時候宣布關閉了大陸上所有零售店,以及在中國大陸所有辦公室和呼叫中心至2月9日24時,僅蘋果在線商店和官網還在營業
  • 蘋果代工陰影下的富士康:郭臺銘如何讓這家公司煥發新生?
    但除了知道它是蘋果重要的合作夥伴,是代工界最閃耀的明星,還知道更多嗎?《日經新聞》一次意外的採訪,讓人們更多的了解到了富士康和它的掌門人郭臺銘。現在富士康正是危、機並存的時候。它最大的機遇是可以通過收購,進入到價值鏈的上遊,開拓利潤率更高的業務;但它面臨但挑戰是,生產自主品牌手機的話會和現有客戶產生衝突,可能危及自己的代工業務。而且,富士康的代工業務也過於依賴蘋果。
  • 立訊代工iPhone 13,而富士康去造車了?聊聊蘋果代工龍頭的那些事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所 今天就來聊聊蘋果代工的那些事。鴻海精密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代工廠,目前年收入12萬億新臺幣,同時也是是蘋果iPhone手機的代工廠商,我們熟知的富士康就是隸屬於鴻海精密,是中國內地最大的蘋果加工廠,佔蘋果七成的訂單量。自1991年至今,集團年均營業收入保持50%+的複合增長率。
  • 拜託,那不過是富士康與蘋果的一場博弈!(下)
    上回書說到,富士康用諾基亞從低端機市場開始試水,一方面為了自救,另一方面恐怕也是要探探蘋果的底線。那麼這次試水會讓諾基亞「借屍還魂」呢還是徹底埋葬?先從富士康的「案底」說起。PS:沒看過(上)的,建議先點擊籃字看完再看此篇。諾基亞歸來?拜託,那不過是富士康與蘋果的一場博弈!
  • 蘋果「反噬」富士康郭臺銘卻「回咬」華為
    ,以及為手機巨頭蘋果的代工賺得缽滿盆滿,一舉成為中國臺灣的富豪之一。由於蘋果在國內人們對它的需求量非常大,知名度隨之增大,蘋果銷量好,富士康的訂單就多了,兩者相輔相成,如果某一方出現問題,另一方也會面臨危機,此前蘋果和高通的專利案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在國內市場還被小米和華為等搶佔,銷量一度下滑,導致富士康的訂單嚴重下滑,形式甚至還一度發展到滯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