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柔性技術讓萬物互聯更早到來

2021-02-08 水木私行

全柔性屏這項新銳科技必將改變未來的生活方式,從來沒有懷疑過,並一如既往堅守著夢想。

◇ 手機,為什麼掰彎了更好用

一年前看摺疊屏手機,很多人還覺得是一個概念,甚至可能有人覺得只是噱頭。很顯然,一年過去,柔性屏在主流消費電子行業中的應用得以證明,今年已成為趨勢。過去一年裡,全世界最主要的電子巨頭紛紛加入摺疊屏手機行業,柔性屏所能帶來的價值日益彰顯,也越來越為消費者所理解。

摺疊屏、柔性屏手機所帶來的對人類需求矛盾的解決價值——人的本能需要便攜性,同時又想要擁有大屏的視頻愉悅感。但這兩點通常是矛盾的:想要便攜,屏幕就不可能很大。但摺疊屏可以輕鬆放進口袋,想觀看電影、讀書時,可以把它展開成大屏。這就是技術創造的需求,以前只是沒有這種技術,並不代表這種需求不存在。

◇ 全柔性顯示技術將廣泛應用市場

今年會是柔性屏爆發的一年,現在已經看到摺疊手機、摺疊電腦、曲面電視、無人駕駛汽車、環繞屏音箱、VR遊戲機等都開始採用柔性顯示面板,未來還會有更多智能電子設備以更「柔和」的形態和「柔性」的方式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柔性人機互動技術,14年前是電子顯示領域一個遙不可及的技術難題,沒有可參照的對象,一路摸索自主研發至今。科技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把技術做到極致。

結合目前人類感官接收信息的方式來看,不久的未來,柔性屏幕將像水一樣既無形又無所不在,不可或缺,柔性科技無疑將改變世界。

◇ 抓住2020年的機遇與挑戰

人機互動界面像一扇窗戶,打開之後,看到的不只有那一扇窗戶,透過窗戶看到的是一片森林,人機互動界面的變化會帶來一系列硬體軟體生態系統的變化。

未來的萬物互聯主要會分為三方面:感知、計算與互聯。首先要有感知,有了感知之後,機器才會有數據;其次是計算,AI幫助我們做決策和分析;第三是互聯,下一代5G會促進萬物連接。全柔性顯示技術和柔性傳感技術就是為了改變人機互動的方式,基於柔性顯示的人機互動平臺將會與人工智慧、萬物互聯深度融合發展,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

在智能電子消費市場,「柔性+」系列產品覆蓋移動終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運動時尚、辦公教育的六大領域,為全球用戶帶來全新智能生活體驗。今年,也將通過全球領先的人機互動解決方案和一系列全柔性顯示產品,賦能全球戰略合作夥伴轉型升級,為全球消費用戶帶來更前沿、卓越的產品體驗。

怎樣使屏幕在承載更多信息量的同時,變得更薄、更輕、更柔、更便於攜帶,是接下來不斷精進的技術課題。為廣大用戶提供智能革新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感知領域是平臺型技術,柔性顯示和人機互動技術有很大的市場機會,因為柔性打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它可以讓生活中的衣服、鞋子、桌布、皮革都可以被顯示、被傳感、被連接起來。

聲明:水木平臺所發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部分轉載文章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通過微信後臺與我們取得聯繫。

相關焦點

  • 環保印刷型RFID電子標籤促進萬物互聯的綠色新趨勢
    隨著以5G技術為標杆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到來,萬物互聯、萬物感知正逐漸成為現實。作為物聯網環節重要的信息載體,RFID電子標籤廣泛用於服裝零售行業、智能製造醫療保健、食品安全等領域。據中國RFID產業聯盟數據圖4顯示,2010-2019年,中國RFID行業的市場規模呈不斷上漲趨勢,且增速保持較快。2019年,中國RFID行業市場規模為950億元。
  • 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萬物互聯重塑數字世界
    如今,數以萬億的傳感器被嵌入社會的各個角落,形成了「萬物互聯」的新景象。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後者「連接一切」的屬性引發了新時代的數據核爆,「數據即資產」開始成為指導商業社會的基本理念。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發布的《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已達到120億,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246 億。未來,正以我們意想不到的速度加速到來。
  • 柔性屏,再次打響面板行業的圈地運動
    努比亞的腕錶手機、柔宇牽手LV推出的手袋、維信諾AMOLED柔性屏概念車、奧迪OLED概念尾燈以及LG的捲軸式柔性屏電視均針對柔性OLED的技術應用不斷嘗試,以期形成以包括智能行動裝置、智能交通、文娛傳媒、運動時尚、智能家居、辦公教育等行業領域為中心的顯示互聯生態矩陣,用柔性技術推動萬物互聯時代演進。
  • 技術分享 | Plant Simulation虛實互聯應用
    相應地,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和自動化技術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先進位造技術、工廠物流自動化是目前極受製造業重視的新技術應用領域;柔性加工系統(FMS)、柔性裝配系統(FAS)、柔性倉儲物流自動化系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製造業正受到柔性生產理念的引領逐步實現智能製造和數位化工廠。
  • 定製化行業解決方案,索泰ZBOX打通萬物互聯「最後一公裡」
    雲計算的確具有運算能力強、高可靠性、通用性、廉價等特性,但是隨著萬物互聯的時代的到來,數以萬計IoT設備產生的海量數據將給通信技術帶來無限壓力。一架波音787每秒能產生5GB的數據,而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每秒也能產生1GB的數據。最為關鍵的是,這些數據均需要進行實時處理,對數據計算能力的需求十分迫切,而最為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邊緣計算」。
  • 萬物互聯趨勢下eMMC的應用
    萬物互聯是大趨勢,與之相關的應用場景之內的產品將成為存儲器最重要的應用市場,對於這些產品,由於需要大容量和開發的便捷性,存儲的首選便是eMMC。車用電子蓬勃發展,其應用也從影音娛樂系統、智能儀錶板及主動式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轉向為智能汽車、車聯網,及自動駕駛車等新進技術,隨著新科技的運用與發展趨勢,未來的汽車宛如擁有人工智慧的電腦伺服器,對存儲器需求將大幅躍增。如今萬物互聯的趨勢愈加鮮明,在萬物互聯的框架下,以汽車驅動的車聯網,會持續帶來巨大的數據增量。
  • 柔性OLED時代正式到來
    群智諮詢全球中小尺寸顯示面板資深分析師陳麗娟表示,2016年柔性AMOLED在整體AMOLED產能中佔比是14%,三星在2016年有5000萬片以上的柔性OLED面板出貨。到2017年蘋果手機也將加入AMOLED陣營,三星在柔性AMOLED上有了更多投入,2017年柔性AMOLED手機面板產能滲透率可達30%。這標誌著柔性OLED時代正式到來。
  • 從LBS到萬物互聯 新華三提出「相對位置」理念
    此次會議是由全球室內LBS峰會組委會主辦,以「共生態享合作」為主題,旨在探討室內LBS發展趨勢以及面向物聯網的連接價值,聚焦在行業應用場景,展示LBS的發展成果,促進行業上下產業鏈交流合作,讓整個產業鏈深度合作共贏。
  • 維信諾發布國內首款動態捲曲及超薄無摺痕兩款On-Cell AMOLED顯示屏
    2019年11月22日,首屆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開,大會以「顯示美好生活」為主題,集中展示了顯示行業的創新技術和應用成果。技術是高端製造業的立身之本,作為全球最早開始柔性研發的企業之一,維信諾在柔性顯示技術方面始終處於行業前沿,曾創造中國大陸第一款柔性AMOLED顯示屏、全球首款180°對摺柔性AMOLED模組等裡程碑,同時維信諾也時刻緊貼市場需求,早在2007年就研製成功透明屏,這也促成了維信諾屏下攝像頭解決方案的誕生。
  • 萬物互聯時代的興起及其邊緣算法效應
    「萬物生長」是萬物互聯時代的「人工物」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物理世界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世界的一種技術社會整體徵候或格局。新技術時代的興起:萬物互聯與人—機算法世界眾所周知,人類文明演進過程越來越跟技術社會與現代性的重構相關聯。
  • 【上海站】上海移動&網銀互聯LinkWAN交流會,共探萬物互聯
    9 月 8日,上海移動&LinkWAN萬物互聯交流會登陸魔都上海。
  • 萬物互聯還是概念?阿里巴巴早已出手!聽YunOS張春暉講「芯魂一體」
    一把遺失的車鑰匙——萬物互聯面臨困境 車鑰匙與汽車之間是基於功能的物理連接,是本地連接,沒有基於雲端的互聯互通,彼此是信息孤島,所以車鑰匙丟失,配鑰匙以及換鎖都需要高額的成本,而且存在很大安全隱患。這種用高額成本維護、低效運轉的模式,在很多行業都存在。
  • 萬物互聯時代,超萬億市場空間的物聯網或將打開?
    物聯網即「萬物相連的網際網路」,是一個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網際網路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來自IDC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物聯網連接規模達300億,到2024年全球物聯網的連接量將接近650億,年複合增長超20%。
  • 【華西通信】行業深度:Wi-Fi6同步5G啟航,共享萬物互聯時代盛宴
    我們認為,Wi-Fi6的到來恰逢其時,可實現對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以及AR/VR、高清視頻等對帶寬、接入容量要求更高的應用生態的率先支持,從而驅動整個產業的升級換代機遇,帶來產業鏈從晶片到模組到應用的快速發展機遇。
  • 硬體之巔,軟體綻放,華為Mate40系列站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風口
    李小龍透露了Mate40系列的巨額研發成本、領先奧秘,王成錄點出EMUI11背後的新賽道,放言:鴻蒙是面向未來的萬物互聯作業系統,和安卓、iOS不在一個賽道,現在是行業關鍵風口。在萬物互聯的大時代,華為Mate40系列是當之無愧的良芯之作,也是真正的全球最強5G手機,將引領智慧型手機的未來創新方向,帶動全行業的創新加速。
  • 寬帶資本田溯寧:發展萬物互聯,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沒那麼大想像力 |捕手志
    如今我們正在經歷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回顧中國科技網際網路發展歷史,很大程度上與基礎技術驅動力有關。網際網路向著萬物互聯發展,我們該如何把握住技術變革的機會?目前有哪些投資機會?田溯寧結合自己在通訊行業的經驗分享了對未來「萬物+」時代的思考,希望能對你有啟發。
  • 【招商通信】萬物互聯,連接的生態——物聯網行業報告卷一
    運營商的轉型需求成為重要驅動因素,生態價值鏈將逐漸從硬體向軟體、平臺、服務轉移。行業投資從早期向中後期過渡,巨頭加速整合,A股併購增加。核心觀點1、物聯網生態發展元年,行業進入爆發前夜物聯網正經歷從硬體、傳感等基礎設備向軟體平臺和垂直行業應用升級,邁入發展第二階段,萬物互聯的產業生態才剛起步。
  • 【招商通信】萬物互聯,連接的生態——物聯網行業報告·卷一
    運營商的轉型需求成為重要驅動因素,生態價值鏈將逐漸從硬體向軟體、平臺、服務轉移。行業投資從早期向中後期過渡,巨頭加速整合,A股併購增加。核心觀點1、物聯網生態發展元年,行業進入爆發前夜物聯網正經歷從硬體、傳感等基礎設備向軟體平臺和垂直行業應用升級,邁入發展第二階段,萬物互聯的產業生態才剛起步。
  • 劉志雄:後疫情時代的產業機遇,萬物互聯從製造到智造
    萬物互聯的趨勢不可阻擋,人機互動方式的變化讓你看到的不僅僅是屏幕。在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創新驅動 未來已來」論壇中,三諾集團董事長兼CEO劉志雄發表演講,他認為,後疫情時代,從產業、行業到產品業態,未來將從工業化走向智能化,從交互方式、視覺、觸覺走向聲覺,從10億臺產品走向萬物互聯,帶來前所未有的製造機遇,出現中國第二級增長。
  • 柔性OLED技術:短期謹慎悲觀,長期理性樂觀
    尤其是三星,在整個半導體行業,過去數十年的技術積澱,讓三星成功打通了消費電子全產業鏈,在面板,內存,處理器,電池,晶片和傳感器等離聚光燈較遠的領域都有所布局,構築了一道很堅固的上遊產業鏈壁壘。而這道壁壘,很難在短期內被輕易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