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動標籤網】訊:無論是承印幅面、印刷速度,還是印品質量,數字印刷設備的能級在這幾年中提升得很快。伴隨著設備的進步,數字印刷所涉及的領域也在快速擴張,標籤、防偽、短版圖書、包裝印刷、牆紙列印、瓷磚等都已成為數字印刷新晉的領域。儘管數字印刷的前景被普遍看好,但數字印刷市場的佔比至今依然微乎其微。
數字印刷在國內印刷總量中的佔比至今依舊很低
據英國派諾(Pira)公司的市場調查顯示,全球及西歐的數字印刷在印刷總量中的佔比已經達到14%。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提供的2013年的數據顯示,我國10398.5億元的印刷產值中,數字印刷的產值只有103億元,佔比僅為1%。這僅是指2488家主營或兼營數字印刷企業的統計上報數,不能代表數字印刷的總貌。就算按照民間統計,數字印刷產值的佔比大致在2至3個百分點之間,依舊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國進入數字印刷領域的時間並不遲,例如上海同昆數碼早在1995年末即已正式營業,今年也即將迎來自己的20歲生日,那為什麼數字印刷至今佔比依然不高呢?竊以為,根本原因在於缺乏性價比。時至今日,數字印刷具有的按需、快速、即時、就地印刷等特點都已為消費者所了解,但是因為市場上使用的數字印刷設備和耗材基本上依賴進口或是由海外廠商在國內組織生產,缺乏有力的本土對手,客觀上也就推高了數字印刷產品的單價。儘管這幾年,產品單價也有所下浮,但與消費者的心理價位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如若能像CTP設備一樣,出現一批本土廠製造商,那局面就有可能完全改觀。我們迫切期待著那一天的早日到來。
數字印刷涉足的領域在不斷增加
正是因為消費者看到了數字印刷的長處,也有賴於數字印刷設備技術上的不斷改進,近年來數字印刷進入新領域的速度正在加快。
出於扭轉庫存積壓及存在報廢可能的原因,出版社對於採用數字印刷方式實現圖書短版印刷的做法趨於接受。他們已經開始認同計算圖書製作成本不僅應該考慮印刷成本,還應該考慮資金佔用成本和潛在報廢損失。而採用數字印刷列印牆紙的動力同樣在於削減庫存,避免因銷售不暢帶來的庫存損失。數字印刷進入包裝印刷領域更多的還是用於樣品製作,把原本呈現於圖紙上的設計物化為實物樣,這樣就更容易為客戶欣賞與接納。所有的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市場需求是產品開發的動力,新設備、新工藝為產品開發提供了條件與可能。
這二十年來,數字印刷在我國發展速度緩慢,除了依賴進口原輔材料導致生產成本偏高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至今為止尚未能找到適合國情的讓個性化訂單達到規模化生產的商業模式。數字印刷的門店數量很多,但讓設備產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的又少之又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企業嘗試使用二手設備以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湖南婁底人在各地開設的門店大多採用這種方式。也有企業設想組織連鎖加盟,但由於僅是提供運營理念而不能幫助提供印刷業務,加盟店的積極性還是不高。因此,無論是以相冊為主營業務的肯盟傑還是以社會商業印刷業務為主的東方網印,至今都還顯得步履蹣跚。估計數字印刷進入標籤印刷領域也會遭遇同樣的問題,需要發揮數字印刷滿足個性需求的特點,價格親民才可能為客戶接受,同時印刷企業也得盈利,唯有尋求到兼及彼此利益又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法才可能確保數字印刷在這一領域的擴張,否則還得在尋找適合的商業模式與培育市場上下功夫。
標籤行業對數字印刷的應用尚屬試水
與包裝印刷企業現時引進數字印刷設備大多只是為了完善生產手段一樣,標籤印刷企業開始引進數字印刷設備同樣如此,因此充其量只能說處於試水階段,遠沒有到投入批量生產、能為企業帶來利潤的階段,更別說可以帶來可觀的利潤。
標籤印刷企業現時引進數字印刷設備大致有兩方面的工作:
其一,發揮數字印刷的優勢,用於配套生產。標籤應用的範圍廣泛,有些標籤適合於一次印刷完成,比如大印數的瓶貼;也有些產品需要在採用膠印或其他印刷工藝完成基本印刷後再作局部完善,比如服裝吊牌。一個樣式的服裝吊牌由於規格不一在基本內容完成後再需要根據數量作局部完善,以往這樣的工作都由絲網印刷完成,但有了數字印刷設備之後,這項工作就可以交給數字印刷機來完成,不僅速度更快,而且電腦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動完成各類印數間的配比,避免了以往人工計算的繁瑣與可能出現的差錯。
其二,用於列印,為客戶提供實物樣以幫助客戶通過實物樣品儘快確定印刷方案。這類任務以往或是使用膠印打樣完成,或是直接用設計稿向客戶進行說明。前者的問題是成本相對較高,儘管只需數份但一樣得製版、上機印刷,在上機印刷過程中還得要有一定數量的調試紙,有些紙張的價格還不菲。用數字印刷方式製作實物樣的方法既解決了上述問題,而且速度更快捷,性價比顯然也佔有優勢。數字印刷與膠版印刷的相似度極高,後者則因為缺乏實物樣,對客戶來說難有設計師頭腦中的豐富想像。
可口可樂公司從2013年起為了產品促銷相繼推出了一定數量的暱稱瓶、歌曲瓶、臺詞瓶,這對於標籤印刷走向個性化的道路無疑有著示範作用,但要形成一定數量品牌的跟進還需要一個過程。
正是因為標籤領域應用數字印刷還不成規模,所以我們只能稱之為小荷才露尖尖角,遠未成浩蕩之勢,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不能高估數字印刷在標籤領域已經取得的成績,而看不到對推進數字印刷在標籤印刷業中的進一步擴展的不利影響。相反,我們應該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有針對性地一一解決現存的實際問題。
標籤行業也應該走傳統與數字印刷並行的道路
一段時間來,數字印刷設備能夠以較快的速度進入到傳統印刷各個領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企業經營者看到了數字印刷在滿足個性化需求上的優勢,加之購置入門級的數字印刷設備的價格也不算昂貴。而更多的印刷企業還處於配置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兩種設備以滿足市場不同需求的考慮,壓根兒就沒想在起步階段就依靠數字印刷機來掙錢。這樣的思考無疑有著它的合理性,但這畢竟只能是短期存在的情況,長此以往企業難以承受,何況變幻無常的市場也會導致原本盈利的產業發生問題,最終難免禍及魚池。數年前,北京金冠方舟紙業物流公司創辦塗書網依仗紙張銷售創造的利潤來支撐網站的發展,但當紙張銷售產生困難時,維持網站運營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以致在運行兩年後不得不宣布關閉。經營者在步入新領域前就應該想清楚:嘗新存在著代價。
從現狀出發,涉足數字印刷的企業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應該走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相結合的混合印刷之路,以某一方面已經形成的市場盈利來彌補剛起步尚屬市場拓展階段的數字印刷可能出現的虧損。儘管如此,儘早進入數字印刷領域,對企業所起到的作用至少有兩點:1.進一步完善了企業的生產方式,加大了企業滿足市場需要的能力;2.在實際生產中培養了一批熟悉數字印刷工藝的員工,為成熟後的市場擴張準備了人力資源。何況相當一部分標籤本身就需要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的結合。
短版、按需、個性化定製市場的爆發 才是數字印刷的天下
必須明白的是,即便是數字印刷,根據其印量來區分,也存在著短版印刷、按需印刷與個性化定製三個層次的差別,不宜混為一談。就圖書印刷而言,鳳凰印務已經實現盈虧平衡的還僅僅是黑白圖書的短版印刷,即印數在500本到2000本之間的圖書印刷,如要進一步跨入按需印刷或個性化定製領域,因為數量的減少,每本圖書的製作成本比短版印刷更高,市場的接受程度也就更難,量和價之間的矛盾誰都迴避不了。唯有這三種印製方式都形成了規模化市場,數字印刷滿足個性需求的特點才算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對於標籤印刷而言,數量大、持續時間長的長線產品依然佔據著決大多數,適合數字印刷設備生產的短版印刷、按需印刷、個性化定製產品只能說是試水嘗新。唯有這幾塊市場都能形成相當的規模,數字印刷企業才能找尋到適合自己生存的商業模式,才稱得上真正進入了數字印刷時代。當然,數字印刷企業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標籤印刷的市場現狀來看,因為可口可樂公司的帶動,短版標籤印刷市場已經呈現出躍躍欲試的場面,或許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樣式的產品還會進一步增多。滿足婚慶要求的個性化定製也已經出現在葡萄酒瓶貼和喜糖的包裝上,雖然價格還略顯昂貴,但畢竟一生一次,而且數量有限,新人們大多對此並不在乎。這樣的市場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與培養,否則要靠這塊業務養活數字印刷顯然絕無可能。
在標籤印刷領域,數字印刷業務的進一步推廣無論還存在多少客觀困難,出現在標籤印刷領域的數字印刷已經為世人樹立了榜樣。可以相信的是,伴隨著社會對於個性張揚的進一步認可,市場對於個性化的需求也將會有著進一步的增長,這會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數字印刷在標籤領域 量的增長還有待市場培育
消費者是市場的關鍵,是他們的需求在推動著設計的進步。但有時消費者又需要引導,誠如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所言:「很多時候,在你展示給他們之前,人們並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直到你展示給他們,告訴他們想要的東西。」因此,數字印刷在標籤行業的發展還需要生產企業拿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加以引導。
與內容印刷受到網際網路衝擊,以報紙為代表的紙媒這幾年的印量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不同,標籤印刷與市場消費緊密相連,即便是面臨著加強環保、走簡約包裝之路的大氣候,標籤行業的印量也仍應呈現上升趨勢。而且,標籤本身又集多種印刷工藝於一身,完全可以在使用方能夠承受的價格範圍內幫助客戶把產品做得更為鮮豔奪目。
為了引起消費者的關注,這幾年設計對於標籤製作的工藝要求正在進一步提高,好在像以色列思高迪(Scodix)、海科(Highcn)等新型數字印後加工設備的問世為製作更精良的標籤和產品外包裝提供了可能。當然,在肯定標籤發展前景的同時也必須要指出的是,對於產品而言,標籤畢竟屬於配角,消費者可能會受到標籤設計的吸引去購買產品,但他們顯然更關心產品本身的質量與創新。因此,產品製造商可以花上一定的資金對標籤製作提出精益求精的要求,但更多的精力還是要放在產品的開發改進上。所以,標籤印刷企業對自己的定位要清晰,並在生產商許可的範圍內把標籤做到極致。
總之,數字印刷為改進標籤製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與空間。數字印刷應用於標籤行業還屬剛剛起步,在拓展市場上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我們不懈努力。
紅動傳媒微信公眾平臺,掃一掃與我們互動吧!
詳情請參閱紅動傳媒網站:www.bqw123.com,
聯繫電話:0571-85262579,
傳真:0571-87071629,
電郵:sokafoo@vip.163.com、labels@sina.com。
聯繫人:塗先生(13923859645)、母女士(1880651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