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特徵模型 | 精準把脈和解決企業績效問題

2021-02-25 6秒鐘情商

- 黃沁(Chamie Huang)  6秒鐘情商中國區市場經理- 王溢(Yvonne Wang)  6秒鐘情商中國區資深組織活力顧問/翔知羽白OD中心合作夥伴

    - 那塔莉·羅伊特曼(Natalie Roitman)  6秒鐘情商中國區總監

F是歐洲一家世界領先的化工企業,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和競爭壓力,從去年開始了一系列的戰略轉型。其中,專業產品渠道併入各地的零售渠道,成立專業渠道發展部,是最大的變革。在此過程中,原來的專業產品銷售要從一線銷售迅速轉型為專業渠道發展部的督導。

然而,部門總監Max發現,督導們普遍缺乏溝通技巧和非職權的影響力,變革效果不如預期。於是,他開始尋求集團總部學習發展部門的支持,希望安排一次影響力和溝通技巧的培訓。

在部門總監與內部學習發展顧問Florence的會談中,Florence運用「活力特徵模型(Vital Signs)」診斷團隊所面臨的真正問題,徹底改變了大家最初的想法。

在個人、團隊、組織層面上,到底是什麼因素在驅動高績效?

6秒鐘情商研究了來自不同國家、行業的一百多個組織中一萬多名員工的數據,分析結果表明:信任、動力、變革、協作、執行是衡量績效的五個共同要素,並將其稱之為「活力特徵」。

圖表  活力特徵模型驅動要素

將這五個活力特徵放入績效矩陣中,就形成了「活力特徵模型(Vital Signs)」。在複雜的實際場景中,運用活力特徵模型,可以更加精準診斷影響企業績效的問題點,有助於改變績效現狀。

戰略(Strategy) :明確的方向和路徑,知道我們要到哪裡去;運營(Operations):將方向和目標付諸日常行為,正在做向前邁進的工作;組織(Organization):具備專注於客戶和交付的制度或系統;

「活力特徵模型」綜合考慮組織、人、戰略和運營四方面,並將信任放在中心。所有高績效團隊或工作環境都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

正是有了信任感以及由此帶來的安全感,人們才願意為了團隊與組織去突破自己的舒適區,此時,動力、變革、協作與執行也會自然發生。

運用「活力特徵模型」診斷企業績效問題點,可以通過以下步驟:

與客戶初洽會談  

了解初步需求及現狀背景,從活力特徵模型的五個驅動要素出發進行提問和信息收集,初步澄清問題點,設計數據收集計劃。提問如——

收集分析數據,診斷問題點  

確定數據收集方案後,通過活力特徵測評、訪談等方式獲取量化/定性的數據,分析數據並診斷團隊/組織問題所在。

設計實施介入方案  

根據診斷結果,從活力特徵模型要素的脈衝點切入,設計介入方案,包括工作坊、一對一教練、團體教練等方式。

項目評估與跟進  

實施後進行後續跟蹤。運用活力特徵測評、訪談等方式進行後測,評估項目效果。

圖表  活力特徵模型Vital Signs

三層透視,深挖績效問題根源

為了幫助企業更全面地通過可視化的方式了解組織活力氛圍,6秒鐘情商開發了與活力特徵模型配套的活力特徵測評工具。

「活力特徵模型」可以應用在領導者、團隊與組織的三個不同層面。測評工具從這三個層面出發,在可操作的實用框架下,將人們的認知、態度與具體的業務成果聯繫起來。

圖表  活力特徵模型三個層面及產出結果

活力特徵測評工具是一套三個層面的問卷,各包括34道選擇題以及部分定製化的開放問題。根據項目背景,選擇測評問卷。

先創建項目,再開展測評

確認項目範圍後,由6秒鐘活力特徵測評顧問創建系統項目,生成專屬測評連結。

領導者收到連結後完成自評;並將連結發給自己的下屬、同事、上級,完成360度他評。所有人提交問卷後,系統匯總結果,生成領導力活力特徵測評報告。

將測評連結發給團隊成員,每位成員提交問卷後,系統匯總結果,生成團隊活力特徵測評報告。

和團隊活力特徵測評不同的是,該層級的問卷會按照部門進行區分。將測評連結發給不同部門的人,每位成員提交問卷後,系統匯總結果,生成組織活力特徵測評報告。

如何診斷績效問題點?

完成活力特徵測評後,由活力特徵測評顧問生成報告並對報告進行解讀——

與領導者解讀領導力活力特徵測評報告,呈現領導者的優勢和機會,激發其自我認知;

與團隊共同解讀團隊活力特徵測評報告,讓團隊的模糊現狀變得清晰,激發團體的對話和共識;

與相關人員解讀組織活力特徵測評報告,激發組織的對話和共識。解讀報告的過程中,改進行動也由參與者共創產生。

針對這次變革,Max製作了一批文件——PPT、數據分析、職責清單,幫助員工認識新的角色,通過郵件與員工溝通變化的發生。但他忽視了大家對這個改變的實際理解和響應程度,以及這一點如何影響大家的表現。

初洽會談後的活力特徵測評報告進一步顯示:

Max在執行力上有明顯優勢;

然而,創建一個協作的環境,重視下屬的理解和參與,這對Max有些挑戰。

在信任和變革兩個方面,他人給予的評價更是遠低於Max自己的評價。

圖表  Max的領導力活力特徵測評報告(部分數據結果)

而從團隊層面看,團隊有一定信任基礎,在執行方面有一些優勢,但團隊動力、對變革的準備還有協作存在明顯不足。

圖表  Max團隊的團隊活力特徵測評報告(部分數據結果)

經過測評和訪談,Max意識到,實際上團隊成員認為這次變革的溝通並不充分,感到迷茫、無力——不理解為什麼要變革,不知道變革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不適應自己的新角色。

原以為是督導們缺乏溝通技巧,最終定位到的核心問題卻是團隊信任。

因此,Max制定了相應行動計劃:

放慢節奏,學會更多地傾聽和提問,即使不同意他人的觀點,也不要馬上做出回應;

嘗試去了解自己的團隊成員;

邀請Florence設計一個工作坊,幫助他的團隊更加適應變革。

打通脈衝點,突破績效困局

基於驅動績效的五個活力特徵,6秒鐘情商在《有活力的組織 The Vital Organization》手冊中,介紹了活力組織的「新的管理規則」。

根據研究結果與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出每個驅動要素的3個關鍵「脈衝點」,並針對每一個脈衝點提供了一個實用策略來加強驅動。

圖表  活力特徵模型驅動要素脈衝點

如何運用活力特徵模型的脈衝點,突破績效困局?可以從三個步驟切入——

活力特徵模型的脈衝點是改善驅動要素的有效策略,幫助管理者從情商視角進入,結合管理的實踐,制定有效的改進方案。每個驅動要素包含三個脈衝點,可以設計成有針對性的工作坊。

工作坊安排參與者在行動中學習,激發團體共同看見,深度對話和達成共識,為下一步行動做出承諾。

精準有效的診斷和介入,能夠帶來高承諾度的執行;後期的跟進和復盤,則可以幫助團隊推進改變的進程。通過再次測評和復盤,可呈現改變之後的效果,並總結經驗,促進下一步的改變發生。

根據核心目標與需求,Florence為團隊設計了一天的工作坊,主題是「凝聚團隊,適應變革」。結合「活力特徵模型」,從變革、動力、信任的脈動點出發,專注於從管理到激勵變革,從「要求」信任到「贏得」信任。

在工作坊中,圍繞這次渠道變革,Max和大家分享了變革的原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對大家的期待。大家也寫下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並得到了Max的回應。溝通讓大家打開了心扉。(信任脈動點:透明

接下來,如何發揮每個人的內在動力,擁抱改變?大家開始討論目前擁有的優勢,在新角色上有哪些不足需要提升。(動力脈衝點:專精

討論中大家才意識到,變革中要學會「放手」。這恰恰是這次變革帶來的深層次改變,人們需要改變過去的模式,用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適應變革,與其他部門協作。(動力脈衝點:意義

當這個改變清晰地浮現出來,大家探討的深度和動力也不一樣了,圍繞新角色的職責展開,充分參與,不同的想法積極碰撞。(動力脈衝點:自主權;變革脈衝點:探索、想像力

Florence又設計了一個時間線活動,讓團隊回顧這些年的高峰低谷。大家仿佛回到了過去,敞開心扉,彼此信任加深,對未來的改變更有信心和動力。(信任脈衝點:關懷;變革脈衝點:慶祝

在之後半年的跟蹤中可以看到,這個團隊越來越積極地適應變化,和銷售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展示了變革的成效。半年後的團隊活力測評顯示,伴隨著工作坊的開展與Max領導方式的改變,團隊的驅動要素和績效產出都有明顯提升。

圖表  Max團隊活力特徵測評報告(項目後部分數據結果)

團隊成員對團隊更加滿意,同時能更加敏捷地改變,可持續性也大大提高。

Max的案例是「活力特徵模型」和「活力特徵測評」的其中一種應用方式,不同的組織和顧問會根據實際績效問題與企業背景,採用不同的方式來使用這些工具以增加活力。

「活力特徵模型」能夠幫助企業發現組織績效的盲區,精準且深入診斷績效問題點,清晰領導力與團隊、組織績效之間的關係,並提供更可持續的有效解決方案,讓診斷和介入都有的放矢、深入有效。

本文已發表於  | 《培訓》雜誌8月刊,感謝《培訓》雜誌的支持。

重要提醒

大家好,最近微信公眾號修改了推送規則,已不再按時間先後推送文章。請將「6秒鐘情商」設「星標」或點亮「在看」,就能及時看到我們精心準備的情商內容啦~

更多可以幫助你練習「診斷企業績效問題」的工具和內容:

>>《有活力的組織》指南

6秒鐘情商,創立於1997年,

全球性權威情商發展組織,

目前已經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支持將近600萬人修煉情商。

關注我們,獲取關於情商的實用方法、行業報告、

認證課程、情商工具、情商社群!

左邊「閱讀原文」查看2020年課程安排

右邊「在看」給我們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6天特訓微課】活力特徵模型:打造高績效工作場所
    通過《如何打造一個高績效工作場所》6天特訓,你將能夠:- 在你的組織中,發展一個系統的思維框架——活力特徵模型,洞悉什麼在驅動績效。- 獲得提升每一個驅動因素的有效方法,打造高績效高活力的工作場所,認識情商如何為組織注入活力。- 與其他同事分享「組織活力特徵模型」,並就組織績效的問題根源點加強內部溝通。
  • 冒暑走近商戶 精準把脈市場
    2018年8月7日,華東輕紡中心黨總支書記潘經同志帶領相關管理人員走入市場,走入商鋪,傾聽商戶所思所想,對市場的現狀進行分析把脈,為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決策
  • 企業為什麼要開展勝任素質模型工作?
    但是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組織的不斷變革,傳統的工作分析方法已經不再適用於當今動態的人力資源管理了。以勝任素質為基礎的職位分析將更加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是以勝任素質為基本框架,通過對績效高的員工的關鍵特徵和組織的環境變量兩方面分析來確定崗位的勝任要求和組織的核心能力,具有更強的工作績效預測性,讓人員與崗位、崗位與組織戰略目標的匹配度更高。
  • 網際網路時代企業管理的八大特徵
    網際網路預言帝凱文·凱利談到:「在未來的20-30年,去中心化是未來的不二法門,傳統企業是線性增長,創新企業是指數增長,傳統企業是自己完善產品,創新企業的產品是由客戶來完善。」米粉們的行為正好印證了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再明顯的特徵,用戶、組織、網絡和實體渠道緊密連接在一起,小米不僅僅是其全體股東的,同時也屬於全體米粉。
  • 高績效團隊的七個特徵
    團隊也是一個大家庭,那些失敗的團隊往往各有各的問題,而那些高效的企業團隊,則擁有相同的優點特質。到底他們有哪些共同的特質呢?根據多年來的觀察研究,總結出高效的團隊多數都擁有以下七個特徵。特徵一:目標明確,價值觀統一。
  • 績效管理難落實?一文讀懂績效管理應如何破局!
    在其關於職場績效問題的相關研究中,他識別出六大類影響職場績效的因素,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先技控、再人控的模型。美國工程院士,迪恩博士為全球幾百人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論:BEM模型 · 環境因素:BEM模型 · 個體因素:因此,70%-80%的參與對象認為環境因素是最大的績效障礙。(3)你需要的不是一個績效工具,而是一套相對完整的目標和績效管理邏輯與機制。
  • 特訓營 | 陳曉東:直指績效的項目教練技術,全真案例
    陳曉東,IAPC國際註冊企業教練(美國) 、香港企業教練研究院管理教練導師、無錫市科技創新創業導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WTO研究院研究員,大學教授;作為企業教練,其潛心研究企業教練技術,是國內績效教練的先行者,也是生涯教練技術、創業教練技術、門店教練技術首創者;作為管理諮詢師,其主持小天鵝股份《組織變革中的人力資源管理》等十餘個人力資源管理諮詢項目
  • 新創企業資產對小微企業營銷績效的影響
    通過對653家中國新創小微企業的問卷調查數據,本研究從企業最關鍵的利益相關者──顧客的視角出發,採用結構方程模型和多重線性回歸的方法實證檢驗了一個提升小微企業營銷績效的理論模型。研究發現:利用新創企業資產和實施顧客導向是小微企業增加營銷績效的兩種有效途徑,且新創企業資產比顧客導向對小微企業營銷績效影響更大。
  • Python實現多元線性回歸及畫圖——建立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的模型並進行分析預測和畫圖
    背景這兩天接到我同學的一碩士文需求,要研究技術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要求建模並進行分析預測和畫圖
  • 國外FM的設施績效評估(FPE)
    FPE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系統地評估建築物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性能和/或有效性,涉及可訪問性,美學,成本效益,功能,生產力,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等問題。許多聯邦和州政府機構積極參與FPE,包括美國總務管理局,海軍設施工程司令部,美國法院,美國郵政局,加州總務部和許多其他機構。加利福尼亞州總務部為FPE計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型。
  • 趙蕾 、翟心宇:工作自主性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 ——工作投入和主動性人格的作用
    作為工作特徵的核心維度之一,工作自主性這一概念最早由Hackman和Oldham在其構建的工作特徵模型中出現,他們將其定義為:個體在工作中可以安排其工作進程、決定工作程序的自由、獨立、自決的程度。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Breaugh給出了更為精確的定義:工作自主性是指員工在工作方法、工作安排、工作標準上能夠自行控制與自行決定的程度。
  • 【HR年底收藏系列】這家企業用7檔評估標準有效避免了績效評估形式化
    公司於2016年引進人才管理軟體雲服務供應商北森雲計算公司的雲績效系統,開始在線上系統內完成績效管理,從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激發員工潛力,建立「績效導向」的新團隊文化,為公司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科順中國一直採用現代績效管理理論和流程,評估頻率為一年兩次,即每半年回顧員工績效數據,並在雲績效系統內做好備註,為年底評估提供佐證,考核對象主要為一線業務組以及支持部門的員工。
  • 論文導讀 | 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媒體監督與財務績效研究
    親愛的讀者朋友:     本期「中國會計學會」公眾號為您推送的是發表於《會計研究》2018年第7期的文章:《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媒體監督與財務績效研究》作者:李百興 王博 卿小權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醜聞越來越難以掩蓋,民眾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
  • 百度、華為、Intel、NVIDIA…各路專家把脈AI技術應用新方向
    主論壇大咖將基於對產業智能化升級、複合型AI人才培養、開源開放助力技術創新等問題的深入洞察與思考,共同探討AI產業應用、AI人才賦能與最新技術趨勢等熱點話題。精彩紛呈的主論壇生態盛典後,來自產學研界的專家學者和資深AI工程師將在七大平行論壇帶來精彩的技術分享。
  • 勝任力模型要和戰略保持一致性
    美國政府發現外交官的工作成績差異很大,就請哈佛大學的大衛·麥克利蘭教授對低績效的外交官和高績效的外交官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他們之間的差異因子所在。他在優秀外交官身上萃取了能力和動機,編製成勝任力模型,美國政府就以此模型選拔外交官。很快,GE、寶潔等公司開始構建領導力模型,以統一的人才標準去選拔人才。
  • 企業績效管理與薪酬設計(二)丨績效考核的目標設定及案例分享
    分享一個用魚骨圖尋找KPI的實例: 完成市場領先跟市場份額、品牌、銷售網絡有效性等都有關,然後市場份額再跟產品佔有率、產品市場增長率、銷售增長率有關,分解到這個層次的時候,(市場部的)KPI就已經找出來了,因此這種方法也叫層次分析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用於尋找KPI上,分析一般問題時也可以用到。  在做績效考核的時候,我們的指標從哪裡來?怎麼才能做到與時俱進呢?
  • 績效改進計劃的法律問題
    績效改進計劃是很多外資企業使用的管理措施,該措施比較具體,很有針對性,而且也比較人性化。
  • 【陳春花】家族企業代理人治理機制研究——基於代理理論和嵌入理論
    家族企業代理人治理機制研究 ——基於代理理論和嵌入理論目前大多學者是從職業經理人和家族內部經理人的管理弊端出發單向地研究其解決方案,忽略了兩者之間存在的制約互補關係。
  • 企業競爭力分析邏輯、模型和實例
    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人才、信息、資源等加速流轉,企業與外界組織、機構等進行基於物質、能量和信息等方面的共享、交換或合作成為常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被廣泛接受。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的競爭力也不再僅僅取決於企業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和條件,而是更加依賴於企業的開放式平臺和產業生態圈的建設和運營能力。
  • 企業HR必讀:從TAM模型看Elearning在企業內部為什麼推不動?
    經過大量的文獻和試驗研究,抽象出的理論模型如下:    在這個模型中,把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做了拆解,拆解為了技術特性、組織因素和個體特徵三部分,在接下來實驗組隊這些因素對於elearning被員工接受的行為情況作了大量實驗,我直接把結果和各位企業的培訓負責人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