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ra 及 Illumio 完成新一輪融資 、AI 創業公司收購盤點 | AI Daily

2021-02-15 機器之能

6 月 8 日,你需要知道的人工智慧產業信息有:通用在線教育創業公司 Coursera 融資 6400 萬美元估值達 8 億美元、雲計算安全技術創業公司 Illumio 融資 1.25 億美元、機器學習正從六大方面接管在線廣告業務、2017年第一季度AI創業公司收購盤點。

整理 | 微胖 高靜宜

通用在線教育創業公司 Coursera 融資 6400 萬美元,估值達 8 億美元

了解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人對 Coursera 一定不會陌生,這家由吳恩達和達芙妮·科勒 於 2012 年一起創建的營利性在線教育平臺為人工智慧愛好者帶來不少精品課程。到目前為止,Coursera 註冊用戶達 2000 多萬人,已與世界上 140 多個大學展開合作。最近,Coursera 宣布完成 D 輪融資,融資數額 6400 萬美元,加上前幾輪融資數額,公司融資共達 2.1 億美元。

公司表示,這筆融資計劃用於三個方面:提供更多完整在線課程(之前多為短期和一次性課程)、利用諸如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以及支持發展比較迅速的新近業務項目之一,主要是資助非營利組織和企業以及公司自身發展和培訓需要。

隨著課堂教育成本不斷上升,在線教育課程成本不斷下降,在線教育市場非常火熱。除了 Coursera,在線學習市場還湧現出許多「獨角獸」企業,比如中國的猿輔導(估值 11 億美元)、VIPKid(去年籌資 1 億美元)以及美國的 Age of Learning(估值 10 億美元)。

雲計算安全技術創業公司 Illumio 融資 1.25 億美元,力圖擴展「自適應劃分」平臺

企業業務快速雲計算化,企業安全也處在變革前夜。眾多安全廠商推出了多種多樣的產品解決方案,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初創明星公司 Illumio。illumio 創立於 2013 年,專注於面向動態數據中心和雲計算平臺安全的創業公司。投入兩年時間構建獨特的自適應安全架構,可自內而外的安全監控和防護每個工作單元或應用,而不是基於傳統的邊界防護如防火牆。它可以自適應任何平臺(私有雲、混合雲或公有雲),此外,它還可以為客戶呈現 X 光式的數據中心/雲服務內部運作視圖,使 DevOps、安全、運維人員都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安全情態並高效操作。

最近,公司宣布獲得了 1.25 億美元的 D 輪融資。新一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業務擴展、研發中心以及消費者支持。該輪融資由摩根大通領投(摩根大通同時也是該公司的客戶)。到目前為止,該公司獲得融資金額已經累計達到 2.67 億美元。公司背後超豪華投資團成員還包括 John W.Thompson、 Marc Benioff、 楊致遠、Andreesen Horowitz 等。公司目前客戶有 100 多名,包括 Morgan Stanley, Salesforce 等。

IDC 預測發現,2016 年在公有雲、私有雲基礎設施上的花費增長超過 15%,總量將達到 371 億美元。IDC 同時還預測,截止到 2020 年,在雲設備上的開銷將與傳統的 IT 行業相持平。據市場研究機構「聯合市場研究」公司的一份報告稱,未來 5 年全球託管安全服務市場規模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 15.8%,到 2020 年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近 300 億美元。此外,提供威脅情報分析和智慧型手機安全的企業也成為投資熱點。2016 年網絡安全領域大宗投資交易包括Cylance(1 億美元 D 輪投資),Mobi Magic(1 億美元 B 輪投資),LogicMonitor(1.3 億美元發展型投資) 等。

英特爾聯手 DARPA,利用人工智慧推進圖分析技術

人類社會產生的數據中,90% 來自過去兩年。隨著物聯網、雲技術以及數位化轉型的到來,社會每天生產的數據會越來越多。《經濟學人》也曾刊文表示數據是當今的石油。圖分析技術關注數據石油中的多對多(many-to-many)關係,旨在挖掘出多層、非直接的關聯,進而獲取大型複雜數據中的洞見。為了進一步推進圖分析技術,DARPA 推出了一個名叫 HIVE(Hierarchical Identify Verify & Exploit)項目,旨在開發讓圖分析技術性能提升 1000 倍以上(每瓦特)的新技術。

最近,作為這個項目的延伸,DARPA 正式宣布與英特爾合作打造一款計算平臺,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幫助企業用戶更容易地使用圖分析技術。這個耗資 1 億美元的項目大約需要花費四年半時間。英特爾方面,英特爾實驗室、DCG、PEG 等部門都會參與到與 DARPA 的合作中。

 人工智慧蓬勃發展帶來服務型機器人商機爆發

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雲、物聯網等技術正在變革全世界的產業現狀。最近,在波士頓舉辦的 Liveworx 2017 活動上,人們親身見證了這一趨勢。在機器人技術領域,這次活動透露出幾個重要技術趨勢。

首先,材料科學研究突破正助力機器人製造。一個令人興奮的自動化趨勢是利用新材料打造機器人手和身體。比如用柔軟、可延展的材料打造機器人抓手,這是一種全新的用彈性材料打造的機器人驅動器。

其次,不斷進步的人工智慧技術有助於社交機器人儘早進入市場。隨著人機界面和相應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機器人公司終於能夠結合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機器人。其中,亞馬遜 Echo 在服務型機器人應用市場中表現最為搶眼。2016 年,語音助理與掃地機器人佔整個服務型機器人銷售量中的前兩位。未來,除了語音識別與交互能力進一步升級之外,情緒識別技術的發展會讓機器人朝著更加個性化的方向演進。

第二,機器人醫學應用潛力無窮,比如用於老年人疾病護理和術後康復中,人工智慧能讓這一過程更加人性化。不過由於人體複雜性,實現完全自主化的手術仍然遙遠。

第三,為了實現自然的人機交流,人工智慧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雖然類似 Jibo 這樣的私人機器人已經可以投入消費者市場,保安、導航型機器人也在機場接受檢測,但是,軟體程序方面仍然面臨一些挑戰。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集成多模塊輸入,讓機器人可以一併使用語音、手勢和面部識別進行交流,這意味著要研究如何集成攝像頭、麥克風以及其他輸方式。

最後,無人機送貨即將到來,不過首先關注的仍然是小型、優先的訂單。

總之,雖然機器人產業繼續高速增長,但是尚未完全成熟,四分五裂的行業現狀仍然限制了機器人供應商的潛力。

智能音箱遍布玩家,中國創業公司 Rokid 再推新品

智能音箱被視為語音交互的家庭場景入口,推出相應產品幾乎成為 AI 相關科技公司的不二選擇,也導致產業鏈還未成熟就已經遍布大小玩家,戰事不斷升級。6 月 8 日,中國初創公司 Rokid 也推出第二代智能語音機器人「若琪•月石」,該產品在天貓、京東等線上商城、全國重點省份城市的 500 多家門店以及國內潮品、機場高鐵等線下店面全渠道上線,定價為 1399 元人民幣。對於上一代產品的相關銷售數據,Rokid 並未透露。

據該公司創始人 Misa 介紹,Rokid 針對個性化聲紋識別進行研發,使得其二代產品能夠識別 20 個人以內的聲紋,它會知道當前在下達指令的是你而不是別人,保證使用的安全性和私密性,記住每個人之後,「若琪」還會記住用戶使用習慣進行個性化推薦。藉助遠場識音算法,它能在嘈雜環境下準確分辨出聲音來源,識別距離最遠達 10 米。「遠場」語音識別是該類產品的門檻之一,Echo 和 Google Home 能在 15 米外識別用戶的語音指令,Homepod 的識別範圍尚未公布。此外,Rokid 稱其採用的 AI 語音交互技術來自公司自主研發成果。

在功能方面,「若琪」可以音樂播放、控制智能家電、講故事、播報新聞、日程提醒、天氣預報、實時翻譯、計算等。Rokid 也正在打通與「餓了麼」、「滴滴出行」等服務平臺的連接,未來「若琪」將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如處理叫外賣、叫車等日常瑣事。

Rokid 公司成立於 2014 年 7 月,總部位於中國杭州, 在北京和舊金山分別設有研發中心。2016 年年底,Rokid 宣布公司獲 B 輪融資,尚珹資本領投、IDG、Mfund、元璟資本、華登國際等機構跟投。該輪融資後,Rokid 公司估值達到 4.5 億美金。

機器學習正從六大方面接管在線廣告業務

機器學習正在改變著許多行業,廣告業也不例外。那麼,機器學習技術如何改變著在線廣告業務呢?紐約大學兼職教授 Claudia Perlich(Dstillery 首席科學家)在 Quora 問答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她指出,機器學習正被應用到不同廣告業務:比如,測量和歸因(從觀察數據、趨勢匹配,搭建市場組合模型、因果模型)、交叉設備關聯(預測兩個設備是否同屬一個用戶等)、購買意圖預測、基於廣告印象水平進行響應預測(點擊廣告或者看完一個視頻的概率)、欺詐檢測和用戶洞察等方面。

比競爭對手貴出兩倍多的蘋果智能音箱表明自己「仍然是硬體製造商」

蘋果在 WWDC 上發布了智能音箱,將更加聰明的 Siri 帶到用戶家中。雖然蘋果市場總監表示這臺音箱兼具智能與審美功能,但是,Siri 真將預測性分析技術帶到了這臺音箱中?分析人士認為,顯然不是,我們在 HomePod 上沒有看出硬體的範式轉換。雖 HomePod 的效果或許比對手產品舒服一些,外觀設計更好看一點,但是,仍「不那麼新。」HomePod 是一臺設計考究的音箱,「碰巧」內置了 Siri,讓音樂播放更智能,沒有扮演其他智能家居設備中樞的角色。另外,Echo 和 Google Home 都採用了多模輸入,而如何集成多模塊,讓機器人可以一併使用語音、手勢和面部識別進行交流、如何集成攝像頭、麥克風以及其他輸方式也是服務型機器人面臨的難題之一。不過,我們發現 HomePod 沒有屏幕。

這或許再次表明蘋果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態度:並不會激進尋求智能助手的突破,只要不太落後就好。再次入榜財富 500 強前十榜單的蘋果取勝法則仍然是傑出設計、生產能力、集成產品生態系統的粘度以及強大零售網絡。蘋果仍然是一家硬體製造商,不讓新產品傷害市場利益,這一點還是明確的。

安卓之父:下一款產品或許是汽車,真正智能的行車記錄儀潛力無邊

安卓之父 Andy Rubin 成立專注於消費類硬體公司 Essential Products 之後,最近向公眾展示了公司研發的 Essential Phone 和正在開發的智能音箱 Essential Home。Rubin 表示 Essential 開始探索多模界面之間的關係,除了語音識別系統還有其他傳感器,比如門鈴和攝像頭。讓音箱和手機真正成為連接家裡所有設備的中樞,比如燈泡、門鈴、烤麵包機等。不過,如今的智能家居行業已經不是簡單的硬體戰爭。蘋果、谷歌、三星,以及國內的各大白電和網際網路廠商各自圈地作戰,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但很難有一家能夠真正毫無隔閡地連接一切。自亞馬遜的 Echo 之後,沒有哪家公司的音箱產品能夠達到 Echo 的高度。不過 Rubin 已經走在開放、連接一切的路上。他表示,或許 Essential 的下一個產品就是汽車。他特別提到一款真正智能的行車記錄儀的潛力巨大。

2017 年第一季度頂級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收購盤點,谷歌領先,蘋果緊跟其後

谷歌、IBM、雅虎、英特爾、蘋果、Salesforce 等領域內巨頭公司競相收購人工智慧公司的同時,福特、三星、通用電氣和 Uber 也進入這個領域。2012 年起,有超過 200 家使用人工智慧算法、專注於不同垂直行業的公司被收購,僅 2017 年第一季度(截止到 3 月 24 日)就有超過 30 家公司人工智慧公司被收購,其中,最大一筆交易來自福特 10 億美元收購 Argo AI。

2013 年,Google 收購了隸屬於多倫多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初創公司 DNNresearch。Google 圖像搜索方面的重大升級正是源於此次收購帶來的技術。2014 年,Google 斥資 6 億美元收購英國科技公司 DeepMind。去年,Google 還收購了視覺搜索初創公司 Moodstock 和機器人平臺 Api.ai 進軍聊天機器人。今年第一季度,Google 再次收購了數據科學平臺 Kaggle。

蘋果也在加快併購腳步,一共完成了七筆收購,位列第二。近期,蘋果以 2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位於特拉維夫的 RealFace。

英特爾、微軟和 Facebook 並列第三位。英特爾在 2016 年完成了三筆收購,分別為 Itseez、Nervana Systems 和 Movidius。Facebook 則在最近收購了位於白俄羅斯的 Masquerade Technologies 以及位於瑞士的 Zurich Eye。微軟近期收購了 Genee 和 Maluuba。

Twitter 也在積極地動作,主要有四筆收購,最近的一筆是關於圖像處理初創公司 Magic Pony。

Salesforce 加入收購大潮是從 2015 年收購 Tempo AI 開始的。去年兩筆主要收購分別將 MetaMind 以及開源機器學習服務商 PredictionIO 納入麾下。通用電氣在 2016 年 11 月進行了兩筆收購,分別為工業物聯網領域的創業公司 Bit Stew Systems 和 Wise.io。

自 2012 年起,收購兩個及兩個以上創業公司的公司情況。(註:蘋果收購 Novauris 以及亞馬遜收購 Orbeus 的具體日期無法確定,在圖表中以星號標示)

統計顯示,2012 年以來,46% 的已被收購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都獲得了 VC 支持。

相關焦點

  • AI創業公司Xnor完成260萬美元種子融資
    本文相關引用及參考:映維網Xnor.ai開發了一種可以直接在設備上運行深度學習模型的方法。
  • AI創業公司大列表
    思派網絡: 腫瘤數據銀行 中國的「Flatiron」 ,2016年1月份完成A輪逾千萬美元融資, 2016年6月份完成B輪融資。landing.ai : https://www.landing.ai/ , Andrew Ng的公司。Predicta : https://www.predicta.com/ 自動化市場情報公司 Predicta, Inc. (Mcminnville, OR, 97128) 完成融資 $1,100,997 美元,創建了一項人工智慧服務,自動對品牌及其產品進行市場調查。
  • 蘋果收購Drive.ai,自動駕駛創業遭遇小敗局
    但比起自動駕駛創業公司Roadstar.ai以內訌最終分崩離析,Drive. ai說再見的方式還算體面:被蘋果收購。目前收購價格並未披露,但有報導稱,蘋果預計支付不到7700萬美元風投提供的資金——2017 年的6 月~9 月完成兩輪約7700 萬美元融資。
  • 前PPTV CEO陶闖創辦位置智能公司Wayz.ai 獲8000萬美元融資
    雷帝網 樂天 7月24日報導位置智能公司Wayz.ai日前宣布完成8000
  • 【行業盤點】盤點2017年值得關注15家創業公司
    近日消息,國外媒體VentureBeat近日撰文盤點了2017年最值得關注的15家創業公司,Magic
  • 蘋果迎娶「小媳婦」,收購Drive.ai
    據Axios媒體確認,2019年6月26日蘋果與Drive.ai公司達成收購協議,具體價格暫未確定,但蘋果稱不會超過Drive.ai總融資額(7700萬美金)。 幾個月前,有報導稱Drive.ai正在尋求「賣身」,曾委託香港投行福瑞(Jefferies) 作為顧問,向最大的幾家自動駕駛公司表示出售意向。
  • 技術新趨勢 盤點2017年值得關注15家創業公司
    以下是VentureBeat盤點的未來12個月最值得關注的15家創業公司。(排名不分先後。)1.Eaze該公司已經進入了加州的近100個城市,已為超過20萬病患遞送過藥用大麻。該被稱為「大麻界的Uber」的公司最近獲得了1300萬美元的融資,投資者包括DCM Ventures、Tusk Ventures和Fresh VC。它當前的目標是擴張到新市場。
  • 吳恩達全新Coursera課程「全民AI」重磅上線!
    更多乾貨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AI 前線」(ID:ai-front) 通過對人工智慧的解讀,吳恩達希望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每個普通人都能了解 AI,這就是他開辦新課程——AI for Everyone 的初衷。這門在線課程不會包含任何複雜繁重的技術內容,專門針對沒有 AI 經驗的學習者,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技術,或技術可能影響其業務的方式。
  • 傳價金達2億美元,蘋果收購AI初創公司Xnor.ai
    >)GeekWire引述消息人士稱,蘋果已經收購了位於美國西雅圖的Xnor.ai,後者是一家專門研究基於邊緣的低功耗人工智慧工具的AI初創公司。這與蘋果在2016年以高價收購另一家西雅圖AI初創公司Turi遙相呼應。匿名消息人士指出,蘋果支付的價格與Turi收購案相似,約為2億美元。Xnor.ai並未立即予以評論,而蘋果則向GeekWire發送了一封關於併購消息詢問的標準電子郵件回覆:「蘋果不時會收購小型技術公司,而我們通常不討論我們的目的或計劃。」
  • 重磅 | 吳恩達Coursera新課已經上線,開啟全民 AI 時代!
    這裡附上deeplearning.ai的官網:還沒結束!大牛是停不下腳步的。後來,吳恩達講 deeplearning.ai 課程搬到了斯坦福,開設了新課 CS230。紅色石頭之前對這門課作了介紹,連結如下:重磅!吳恩達深度學習又開新課啦!
  • 2019年十大AI創業死亡名單:無人車機器人為主,B輪陣亡最多
    Aria Insights:融資3900萬美元,死於B輪,資金流斷鏈這家無人機公司原名叫做CyPhy,2008年由Helen Greiner成立。先後7輪融資,共籌集到3900萬美元。目的是開發一種連接在接地電源上的無人機,支持無人機完成飛行數天的任務,用於觀察和通信。
  • Coursera
    2012年Coursera正式建立上線。成立至今Coursera一共獲得了4.36億美元融資。Coursera的營收,主要來自有專業機構認證學歷的課程售賣。2013年,Coursera通過售賣自家課程結業合格證書收入100萬美元,這也是Coursera第一次從主營業務上獲得收入。2016年1月,Coursera推出了收費課程。
  • 開工大吉獲2000萬A輪融資;中智達信獲數千萬元融資;Cognata完成1850萬美元B輪融資;大自然欲收購東吳保險64%股權
    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獲超2億美金融資,估值超10億美金Momenta對外公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主要來自行業領先的戰略投資者和國資背景的投資者。本輪戰略投資者包括騰訊等多家機構,國資背景投資者則包括招商局創投、上海國資經營公司旗下國鑫資本、蘇州元禾資本以及建銀國際,既有股東蔚來資本、高達資本等持續加持。
  • MLOps: 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創業機會
    Weights&Biases是實驗管理領域的跑的最快的公司,在200多家企業中有超過70000個用戶。最新一輪完成了4500萬美元的融資,Insight Partners領投。值得一提的是,創始團隊曾經也創立過數據標註公司,並被Appen收購。
  • 蘋果為何收購這家AI初創公司?
    此一收購案與蘋果在 2016 年高調收購西雅圖 AI 新創公司 Turi 如出一轍。據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指,這次的收購金額與收購 Turi 的金額相近,約在 2 億美元左右。蘋果收購 Xnor.ai 的目的在於,其 AI 影像辨識工具將成為未來 iPhone 與網絡攝影機的標準功能。
  • 助推AI民主化,這家新銳初創想幫所有公司實現AI蛻變
    (來源:H2O.ai 的 YouTube)H2O.ai 找準了這一切口,提出了「讓你的公司變成一家人工智慧公司」的口號,通過向用戶提供人工智慧平臺,幫助用戶成為一家人工智慧公司。2013 年以來,H2O.ai 的融資總額近 1.5 億美元。
  • 燦星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杭州阿里巴巴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西藏齊鳴音樂有限公司……
    今日宣布獲得 10 億元 D 輪融資,由中投中財領投,紅杉資本、中電健康產業基金、華興新經濟基金等跟投。華興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3.小鳥看看完成1.675億元A輪融資小鳥看看是一家專注於虛擬實境的科技公司。
  • Drive.ai融資5000萬美元 吳恩達加入董事會與太太重逢
    大數據文摘作品,轉載要求見文末作者 | 錢天培就在昨天,致力於自動駕駛研發的創業公司Drive.ai宣布已完成了
  • 蘋果買下自動駕駛公司 Drive.ai,靠併購能否「超車」?|最前線
    6月26日,彭博社援引AXIOS的報導稱,蘋果確認收購位於加州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但收購金額未披露。本月初,The Information曾報導稱蘋果尋求收購Drive.ai以獲得後者的工程人才,從而推動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系統向前發展。
  • 谷歌AI基金第一投:Algorithmia,機器學習算法「集市」
    ; venturebeat.com作者: Frederic Lardinois 等編譯:熊笑【新智元導讀】谷歌一個月前啟動的專門用於投資 AI 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基金,昨天確定了首個投資項目:西雅圖創業公司 Algorithmia,1050 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