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籤績效改進計劃了嗎?

2021-12-28 HR視點

籤署績效改進計劃,也就是PIP,指讓員工在一定期限內達到改進目標,這個期限通常為60-90天,如果員工沒有達到,公司可以視情況優化人員。華為很多員工最近陸續收到了PIP績效改進計劃,而關於新年一大波合理「裁員」的消息也在蔓延。

  目前,你是否也準備了績效改進計劃?

  又該怎樣用合規手段提升員工績效?

  今天,我們就順著社群的聲音,從管理者角度來尋找答案……

  年前,有多位華為員工在網站社區發了帖子——「收到PIP實施計劃,這是什麼鬼,有什麼影響嗎?」「很多朋友告訴我,他們也收到了PIP,主管威逼利誘,要求必須儘快籤署,他們大部分是績效一般的員工(近幾次考評得過C的或者得B比較多的)……」「績效改進計劃中年齡大的基層員工也在名單裡(40歲不到,在華為工作很多年,但是級別不算高);績效好身體差也會被『特別關注』(華為每年都會為員工進行體檢,醫院將身體差的員工信息上報,平時加班出現過昏厥情況被主管發現並上報的員工也在名單內).」

  有報導指出,華為的績效改進計劃有兩個目的:

  第一,為了保持公司年輕化,其退休政策也將微調,從45歲可以退休變為45歲須退休,想繼續工作,需要人力資源部重新審批。

第二,績效激勵方式調整,由於股價越來越高,以股票來匹配崗位不能促進內部分配,因此微調為定崗定級定數,減少參與人數。

  事實上,沃爾瑪、微軟等不少國外企業都有PIP績效改進計劃,選擇績效中等偏下的員工進行面談,分析亟待提升的項目,在限定期限內完成。員工對此態度如何?勞爾·斯坦福博士曾對此進行分析,她認為PIP存在一些負面影響:

  ●恐懼文化

  ●在支持型績效對話中打擊員工的藉口

  ●用正式審計跟蹤解僱某人的途徑

  ●經理層「看似強硬堅韌」的表面功夫

  ●打擊員工嘗試新事物、探索求知、提供優質服務的積極性

  ●有時令人感到不公平

  ●通過一種強制分配加薪體系對員工進行排名,每一名經理都必須分到一名排名位於倒數10%的員工,上司和下屬之間缺乏信任

  針對問題,她的建議是,我們應該用「驅動」的方式進行績效引導:自主性——管理者嘗試引導員工對成功生活的渴望;掌握力——給員工支持,讓他們精通某事;使命感——讓員工在有所貢獻、有所作為時享受成就感。不管風吹向哪邊,績效改進卻是管理者值得關注的問題。如何設定改進目標,誰去追蹤,怎樣糾偏?我們一一「作答」。

  與其在員工短板上不斷費勁,不如充分發揮組織內其他人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比如,在銷售團隊,某人績效低落,但策略思維不錯,我們可以考慮把他的績效改進目標放在前期的方案輸出上,能夠節約其他銷售的時間成本,促成整體績效達成。

  當然,目標的設定不能與企業戰略偏離太遠,我們需要制定被評估者達到目標的時間框架,即當他們為這一目標努力時,需要進行怎樣的時間分拆,了解自己在做什麼,已經做了什麼和下一步還將要做什麼。建議有一個標準,即員工績效中位數,讓員工能對比提高。告知績效水平的同時,也需要提供一些幫助,比如讓優秀員工帶一把,或者提供有效工具。

  

  誰來決定糾正措施,誰實施行動?不能用來指導並改進績效的指標不僅毫無用處,而且不相關的數據還會掩蓋現有的績效情況,混淆視聽。

  為確定誰在監測績效,並採取糾正措施,正確的方法是遵循績效改進管理模型。該模型將績效管理的主要活動分成「績效計劃」和「績效管理」。在「績效計劃」中,組織的領導者制定目標,建立預算和行動計劃,收集、分配資源,並將計劃付諸行動。在「績效管理」中,領導者監測即時業績,找出實際業績與既定目標的偏差,決定應採取哪些糾正措施,並採取這些措施使業績回到正軌。當然,在績效監測、差異識別和分析中,指標是關鍵組成部分。

  

  有了對應關注者,我們還需要採用一種稱為管理域矩陣的工具來使用管理模型。矩陣包括計劃和管理績效的管理職責(它可被稱為「角色/職責表」),我們用它來確定對於特定過程的每一級管理層的角色,通常來講可以分為5個維度:

  績效改進過程中,這一層級的管理價值是什麼?什麼是只有這一層級的管理能做而其他層級不能的?例如,管理層可能是唯一能夠觀察整個過程績效的管理層級,區域經理只能看到區域過程績效,而個別工廠經理只能看到他所在工廠的過程績效。

  這一過程中,他們應對什麼計劃負責?應設定什麼目標?他們做什麼樣的資源指定或批准?

  這一層級的管理應監控什麼?為完成任務,他們需要什麼樣的績效指標?增加監控頻率(每周、每季度等)一般非常有效。預測績效的領先指標是什麼?

  他們在關注什麼差異?他們是否在尋找趨勢?他們在追蹤什麼變量?

  基於他們的目標應採取什麼糾正措施?是否應該對資源配置進行調整、過程改進?

  明確各個管理層級的計劃、監控、採取糾正行動的責任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幫助組織避免我們看到的一些非常混亂的管理,即各級管理人員都湧來救火,在此之前卻沒有進行預防。

我們分享:HR專業知識——專業文章、書籍下載

                HR先進經驗——優秀企業的管理實踐

                HR應用方法——線上微課、線下沙龍

                HR實用工具——文本、工具、素材

歡迎投稿!

郵箱:28323282@qq.com

優秀稿件將推薦到雜誌發表

相關焦點

  • 員工績效改進計劃.xlsx
    員工績效改進計劃是指根據員工有待發展提高方面所制訂的一定有關工作能力和工作績效提高的系統計劃。
  • 績效改進計劃的法律問題
    但是,績效改進計劃實施運用過程中涉及不少法律問題,不少用人單位對其有所誤解,以致產生糾紛時仍陷於困境。首先是適用範圍和定性的問題。績效改進計劃主要是針對不能勝任工作員工的管理措施,並不針對違紀員工,其性質並非懲罰辦法,而是改進方案。
  • 【職場英文】來談一談PIP(績效改進計劃)
    一份為該工廠經理制定的PIP(績效改進計劃)應運而生,該PIP(績效改進計劃)舉出了11個目標,以及衡量這些指標成功的方法。基於這些目標富有挑戰性,且並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因此,該PIP(績效改進計劃)時長為期3個月。
  • 震驚:華為很多部門逼迫績效中下等的員工籤署PIP績效改進計劃,為合法大裁員做準備!
    1)PIP績效改進計劃(網上的權威解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5c6b1801015j2g.html
  • 美團某程式設計師爆料:績效背c的都要籤pip!網友:pip就是變相勸退!
    你聽說過pip嗎?近日,有美團員工發帖爆料:美團年底績效背c的全部要籤pip,美團進來了大量阿里的hr,如今已逐漸對齊超過阿里,成為青出於藍勝於藍的pua公司。網友紛紛吐槽阿里簡直是業界毒瘤,這就是大家希望阿里儘快倒閉的原因,能給全社會警醒。
  • 從績效改進看《奪冠》
    「我是張偉,績效改進中級認證班學員,來自鎮江移動,也是績效改進的愛好者、學習者和實踐者。市場一線摸爬滾打6年,綜合人力逐步成長8年,文能認證微軟MOS大師、經驗萃取、績效改進;武能借力打力,在不額外增加資源的情況下,通過培訓項目一年增收300萬業務收入,信奉工具實用主義,擅長借用各類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 市場營銷案例ppt績效提升計劃範文.docx
    性能改進計劃績效計劃1確保規範, 公司績效評估工作的科學性,提高性能評估工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性能評估的順利高效運行,特產「XXX集團公司那 有限公司 性能評估指標系統「。績效改進計劃教師名稱:李寶英, 評估結果, 問題分析1, 科學研究項目在本學期的績效評估中較少,我們發現李寶英的科研項目,在要求的邊緣,這遠非評估要求。無法達到績效評估的目的。2。根據幾種表演,教學內容還不夠,我發現你的教學內容不夠。做教學效果,你不能讓學生經歷教室的經典。第三, 改善意見1。
  • 範例--如何正確做績效面談
    馮總擬訂了面談計劃,準備了王小兜的崗位說明書、業績考核表、溝通記錄等資料,並安排王小兜準備自己上個月的工作總結及績效溝通準備,接下來預約王小兜進行績效面談的時間。馮總:「王小兜,根據公司的考核安排和我上次給你的計劃,我們該準備進行績效面談了,你的工作總結我看過了,我們明天上午進行績效面談,明天上午9點半到大會議室詳細溝通,預計20-30分鐘左右。」
  • 【智慧分享】如何改善員工的績效?
    如何改善員工的績效,是每一個管理人員都面臨的挑戰。1、用人所長。員工績效不好,管理者常常從員工身上找原因,其實,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在人員的使用上是不是存在問題,有沒有用其所長,發揮員工的特長。2、加強培訓。培訓是改善員工績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 老闆的大榔頭敲得出員工的高績效嗎?
    很多老闆面對低績效的員工時,往往選擇拿把大榔頭敲兩下的辦法。這種方法有時管用,有時卻不管用。什麼場合管用呢?
  • 我在大廠,績效被打了「C」
    代表績效考核的KPI、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360度環評(評價維度多元化的績效考核方法之一)如此牽動人心,不僅因為績效結果是對每個人工作認可度的呈現,還因為它與每個人的年終獎、晉升調薪、內部活水計劃等利益直接相關。但如此關鍵的績效考核,評價方式在公司、團隊內部也並非完全公開透明。一方面,大廠優、中、差的績效分配,往往有固定比例,最典型的是按照2:7:1分配。
  • 績效自評Tips 01
    目前,財政部尚未發布開展2019年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績效自評管理辦法也尚未正式印發,但為了確保3月20日前績效自評結果能隨部門決算上報,不少部門都提前啟動了績效自評工作。儘管如此,相信大家從預算系統裡也已經看到了今年的績效自評表,那我們就先來看看有什麼變化吧~左圖:2019年      右圖:2018年(點擊圖片可拉大)今年的績效自評表,相較於去年,主要有2處不同:1.項目資金處:去年的「其他資金」,拆分為「上年結轉資金」 和
  • 人力資源管理師2級理論知識考試題庫:績效監控與溝通
    A.績效計劃溝通  B.績效輔導溝通  C.績效反饋溝通  D.績效成果溝通  [答案]D  [解析]績效溝通的內容:(一)績效計劃溝通(二)績效輔導的溝通(三)績效反饋溝通(四)績效改進溝通  2[.單選題]管理者進行績效監控承擔任務不包括()。
  • 聖戈班丨績效管理之「工作態度」考評
    這不僅在企業人才招聘上有所體現,而且也體現在績效管理上,包括績效目標的實現與達成、績效考核與績效改進。總體而言,企業不希望績效管理是「軍事化」的,而應是一個「鬆散型」管理,給予員工更多主動性,以激發員工更多開放的、改革的創新想法。★ 績效目標的實現聖戈班工作態度雖然並未直接與員工績效目標直接關聯,但其卻與績效結果的最終達成緊密相關。
  • 【免費領取】《華為的績效管理》中國頂尖商學院必修HR績效管理課
    》中國頂尖商學院必修HR績效管理課  任正非在華為人力資源管理中堅持「人力資本的增值一定要大於財務資本的增值,對人的能力進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華為的高績效作戰力徵服了世界。我們不一定能全盤接受華為的績效管理系統,打造出同樣的績效管理文化,但我們一定要知道華為和華為團隊的戰鬥力為什麼會如此強大。
  • 關鍵績效指標:坐進你的管理駕駛艙
    享受同等待遇的,還有我們在講「員工流失率」時提到的,30年前傑克·韋爾奇發明的20-70-10「強制分布」的績效考核制度。但是,KPI,強制分布等等,真應該扔進故紙堆嗎?看情況。看什麼情況?從來沒有什麼管理模式是「先進」的,也沒有什麼管理模式是「落後」的。只要人性沒有變,管理的基本邏輯就不會變。
  • 【乾貨】公司月度績效獎金發放細則
    4.每月5日之前,集團總裁或集團各子公司總經理全部覆核完畢,由人力資源部門製作出每位職員上月績效獎金,將核實後職員上月度績效獎金數額填入薪酬發放表,交由計劃財務部門發至職員個人帳戶。六、職員月度績效總評得分與月度績效獎金比例的關係:1.職員月度績效考核得分:職員績效由直接上級通過月度績效考核評價而定,見如下範例:以某職員為例第一部分  工作要項(佔總權重50%) 績效計劃階段考核階段
  • 【墨客富士康】又到一年績效時2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員工不知道自己的考評很差,他怎麼去改進?所以,要有反饋呀,這反饋有嗎,而且這麼一反饋,不就是告訴員工你的績效很差麼,這又與第一條原則相矛盾了。這事還真難辦。那第三個問題又來了,這員工知道自己的考績差,氣勢洶洶的來要說法,管理者能拿出什麼來說明問題呢?規定和制度在哪裡,標準在哪裡,分析數據在哪裡?
  • 研髮型組織如何提升績效管理,突破僵局
    影響力:即以「影響力」為核心設定績效目標。領導力:即強調直線經理作為「績效經理」的責任。美世認為,直線經理首先應該是「績效經理」,是績效管理責任體系的核心,對績效計劃制定、監督指導、評估反饋等進行直接管理。同時增加二級評估人,起到監督、審閱的作用。  人才力:將獎勵與認可的資源向優秀人才傾斜。
  • 華為研發部門績效考核制度及方案
    通過對研發部門的績效考核,旨在了解、評估員工工作態度與能力,有效促進員工不斷提高和改進工作績效,提高部門人員的技術創新能力,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公司對員工的績效管理和績效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