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併購夏普挑戰及格局變化分析

2022-01-07 群智諮詢

鴻海入股夏普金額出爐 總額3,888.12億日元

鴻海收購夏普總金額確定出爐。根據鴻海發出的重大訊息公告表示,鴻海與其子公司Foxconn(Far East)Limited將總共對夏普出資約為3888.12億日元,較2月底時傳出的4,980億日元價格大砍近1,000億日元,每股認購價格則由118日元下修至88日元。

根據鴻海發出的資料,夏普增資發行的普通股將由鴻海、鴻海開曼子公司Foxconn(Far East)Limited、鴻準新加坡子公司Foxconn TehnologyPte. Ltd與SIO三方購得,其中鴻海取得13.00億股,持股比率為26.14%,總價1,144億日元;Foxconn(Far East)Limited取得約9.16億股,持股比率為18.41%,總金額805.68億日元;Foxconn Technology Pte.取得6.46億股,持股比率13.00%,總價568.83億日元;郭臺銘個人投資的SIO則取得4.20億股,持股比率8.45%,總金額369.60億日元。每股取得成本為88日元。

夏普公司增資發行普通股


注1:FFE為鴻海開曼子公司Foxconn(FarEast)Limited。

注2:FTP為鴻準的新加坡子公司Foxconn TechnologyPte.Ltd.

注3:SIO為Sakai InternationalHoldings Limited。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個人投資。

夏普增資發行的特別股則由鴻海取得,共發行1,136.36萬股,總價近1,000億日元。這些特別股可於2017年7月1日以1:100比例轉換為普通股,每股轉換價格為88日元。

夏普公司增資發行特別股


鴻海在聲明中表示,鴻海科技集團與夏普株式會社自2012年開始攜手合作,過去3年合作愉快,對雙方戰略結盟的未來充滿信心。

郭臺銘在聲明中表示,對雙方的戰略聯盟感到非常激動,很期待與夏普所有人合作。雙方有很多共同努力奮鬥的目標亟待實現。他深信,雙方將共同開發出夏普深藏的潛力,一起面對挑戰與突破。

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則在聲明中表示,對於雙方今天做成的決定感到高興,透過組成新的戰略聯盟,結合夏普與鴻海雙方優勢,以2家公司的創造力及創業精神加速創新。

DIGITIMES中文網

「鴻夏戀」修成正果

一財網 王珍 李娜

糾纏多年的「鴻夏戀」,終於結成正果。

3月30日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團(下稱「富士康」)與夏普株式會社(下稱「夏普」)共同宣布,開展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結盟。富士康及其關聯公司將向夏普增資388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4億元),獲得夏普66%的普通股股權和1136.36萬股特別股。


群智諮詢副總經理李亞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鴻海收購夏普後,將加快「眼球計劃」的落地,從而改寫全球面板業的競爭版圖。「隨著夏普技術支持,鴻海投資計劃落地,到2018年鴻海加上夏普將位居全球面板業產能的第一位。」

從恢復盈利起步

根據夏普具體的投資方案,富士康及其關聯公司將以約2888億日元認購夏普增發的普通股,以每股88日元的價格認購32.82億股,完成後將持有夏普66%的股權。

與此同時,富士康將以約1000億日元認購夏普增發的特別股1136.36萬股,這些股票可於2017年7月1日以1∶100的比例轉換為夏普的普通股。這意味著,夏普可以從富士康獲得約3888億日元的增資。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按32.82億股普通股對應夏普66%股權推算,明年下半年當這些特別股轉換為普通股後,富士康在夏普中的持股比例或將進一步提升至80%。

富士康和夏普認為,雙方的企業文化核心,都以勤奮、創意、創新出發;在共同的理念下,新團隊將攜手努力,從恢復盈利與強化營運開始,讓夏普再次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領導者,恢復世界級企業的榮光。

富士康與夏普自2012年開始合作。對雙方的戰略聯盟,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與總裁郭臺銘表示:「我們將共同開發出夏普深藏的潛力,一起面對挑戰與突破。」

夏普公司社長高橋興三表示:「我對今天雙方的決定感到很高興,通過組成一個新的戰略聯盟,結合夏普與鴻海(註:富士康的母公司)雙方優勢,以兩家公司的創造力及創業精神加速創新。」

苦追三年

一個月前,夏普在2月25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決定接受鴻海的出資方案。鴻海及關聯公司將以4890億日元認購夏普定向增發的股票,認購完成後將持有夏普66%的股權。鴻海將先向夏普支付1000億日元保證金。鴻海還計劃購買主要往來銀行持有的夏普優先股。該方案的總支持金額達7000億日元。沒想到,鴻海當天宣布,因2月24日收到一份夏普或有負債的清單,總金額約3500億日元,需要釐清夏普的債務內容,所以「暫緩籤約」。

據日本媒體報導,鴻海很重視夏普的或有負債清單,預計夏普2015財年的業績有可能會惡化,要求減少1000億日元的出資額。

3月30日,鴻海和夏普都分別召開董事會會議,討論新的收購方案。從目前的最終結果看,夏普接受了鴻海減少1000億日元認購夏普股權的新方案。

「鴻夏戀」一波三折。2012年,鴻海以660億日元收購夏普十代線37.6%的股權,獲得夏普十代線50%產能。當時鴻海就想成為夏普的大股東,並籤下認購夏普股權的意向。隨後夏普股價大跌,鴻海想壓低認購夏普股權的價格,未被夏普接受。後來夏普業績改善,還引入三星參股,欲避免被鴻海收購。

2015財年再臨巨額虧損壓力的夏普,再次尋找外部支持。夏普原本接受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的重建方案。今年1月底,郭臺銘提高向夏普援助方案的報價,鴻海7000億日元的計劃援助金額,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3000億日元出資金額的兩倍多,令形勢逆轉,夏普開始傾向鴻海方案。

李亞琴認為,夏普最終選擇了鴻海,是因為鴻海滿足了夏普的基本訴求。如果INCJ收購了夏普,可能會把夏普的中小液晶面板業務與旗下JDI(日本顯示公司)進行整合,那麼百年夏普將面臨被分拆。「夏普不想整體振動太大,分拆對架構、人員影響很大,而郭臺銘承諾保證夏普的人員基本穩定。」

改寫面板業版圖

夏普是「液晶之父」,在液晶面板上有深厚的技術優勢。而鴻海現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企業,蘋果手機代工佔鴻海銷售額的一大半。但全球手機市場增長放緩,擺脫對蘋果的依賴、實現多元化發展,是鴻海當務之急。鴻海收購夏普後,將對雙方和業界產生什麼影響呢?

李亞琴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稱,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鴻海將加快「眼球計劃」的落地。鴻海雖然有群創,但手中主要是傳統的A-si(非晶矽)液晶面板技術,缺乏LTPS(低溫多晶矽)等新興技術和人才。所以,雖然鴻海宣布了要在貴州省和鄭州市建設6代LTPS液晶面板生產線,但進展緩慢。有了夏普的技術團隊支持,鴻海的擴產計劃將可順利實施。

LTPS是目前高端智慧型手機面板的主流技術,Oxide(氧化物)則是大尺寸面板的未來技術方向。夏普的氧化物技術也實力雄厚,並在日本有八代線。鴻海在大尺寸面板上也有擴張計劃,所以夏普的專利、團隊也能帶來幫助。

夏普是全球液晶專利最多的面板廠,將夏普收入囊中,鴻海今後推出新產品,將可以解除許多專利壁壘。所以,以群創為基礎,加上夏普,會產生疊加效應,促進鴻海在全球面板業的版圖擴張。

其次,夏普的經營將得到改善。夏普雖然有好的技術、好的品牌,但缺乏靈活性、步伐慢、成本高,這些經營上積累的問題,過去幾年始終沒有找到根本解決的辦法。今後,引入鴻海靈活的經營機制,利用鴻海龐大代工訂單來釋放面板產能,夏普的業績將會改善。

中、日、韓「三國四地」主導著全球顯示產業。十年前,中國臺灣與韓國的面板產能相當。不過,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臺灣面板業很少新增投資,而韓國的三星、LGD則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上不斷發力。加上中國大陸面板業迅速崛起,日本、中國臺灣的面板業日漸處於弱勢,如今鴻海收購夏普,中國臺灣與日本的面板龍頭企業結合,全球面板業的競爭版圖將被改寫。

隨著夏普技術支持、鴻海投資計劃落地,到2017、2018年,「鴻海+夏普」的面板產能將在全球排第一位。群智諮詢的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鴻海+夏普」在全球面板業的市場份額佔比達到18.6%,高於三星的17.8%、LGD的18.2%及京東方的16.2%。

郭臺銘曾表示,鴻海收購夏普之後,會投資OLED面板生產線。因為OLED面板目前已在高端手機上應用,許多手機廠都感興趣,三星佔了95%的市場份額。

此前,夏普參股了南京中電熊貓的8.5代線項目。那麼,鴻海今後將間接參股南京8.5代線項目。目前,群創與南京中電熊貓也有合作,由後者代工40英寸液晶面板。有了新的資本關係,今後鴻海與中國電子的合作可能會加深。

不過,李亞琴提醒說,這樁「婚姻」也有挑戰,難點在於文化上的磨合。日本技術實力強,員工會相對高傲,是否接受鴻海的管理方式,還有待觀察。


評析:鴻海終償夙願 嚴峻挑戰接踵而來

紛擾多年的鴻海投資夏普一案,歷經峰迴路轉,總算是在30日經過雙方董事會的同意之後,將於2日正式籤約定案。雖然對於鴻海集團總裁郭臺銘而言,成功投資夏普算是了卻一樁長年的心願,也算是為臺灣企業朝國際化發展邁開了一大步。不過,有鑑於先前臺灣業者的大型國際購併案經驗,在成功的一償夙願之後,怎樣將其效益發揮至極致,才是鴻海與郭臺銘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首先必須要解決的,是夏普目前嚴重虧損的問題。根據報導,夏普在2015會計年度(截至2016年3月底)合併的最終損益預計將虧損1,700億日元,再加上主力的液晶面板業務部分的收益出現惡化,以及生產設備的資產減損處理成本膨脹,甚至原本已經散入通路端的產品庫存提列等,均可能讓夏普最新一季的財報出現令人驚訝的數字。

身為投資者的鴻海,除了中長期要如何協助夏普進行重整,恢復企業榮光之外,短期即將面對的是今後要怎樣認列夏普的營收、獲利及減損,以及合併夏普後,將對鴻海的財務報表造成怎樣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鴻海勢必要對所有投資人進行解釋。此外,雖然鴻海表示,投資夏普不需要進行合併營收編列,但是怎麼列?為什麼?還是需要對外界解釋清楚。

再者,重整夏普相信絕非1、2年內就可完成的工作。針對目前夏普的各個事業部門,有些怎樣的策略規劃,像是人事、人員如何重新調整安排,是否進行人力精簡;各事業部門的發展重心是否做出調整,以及與鴻海之間協做的可能項目,甚至是對於今後雙邊合作將可能產生的願景,也都必須說明。就算不公布細項,至少也要公開說明大方向的決策結果,方能安定人心。

而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問題在於,雖然鴻海長期堅守絕不經營品牌的底線,但是從太多的實例中發現,鴻海發展的最終目標裡,品牌絕對扮演著重要的關鍵地位。取得夏普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品牌之後,鴻海要怎樣面對不進行品牌經營的承諾與堅持,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自圓其說,讓其他品牌客戶相信,今後在市場上,夏普絕對不會成為與自己在相似產品市場中的競爭者。

例如在液晶電視市場上,面對既有的Sony,以及將入門的夏普,鴻海要怎樣一方面拓展夏普的業務,而又不至於引發Sony的反彈?堅持不走自有品牌這樣的說法,或已不足以令客戶與市場接受。

姑且不論鴻海投資夏普之後,可能將面臨企業文化與風俗民情間的差異所帶來的摩擦,單就立即可見的影響與問題,鴻海及夏普也應該在2號的記者會中對外說明。缺乏實際可落實執行的規劃與藍圖,單純口號式的要恢復榮光,或許不會是所有鴻海投資人想要見到的內容。
 

日本憂心夏普技術外流 鴻海戴正吳:韓國的面板技術是誰教的?


鴻海副總裁戴正吳。符世旻攝

鴻海精密30日下午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宣布,將以總金額3,888億日元投資日本夏普(Sharp),並且將於與4月2日與夏普在日本大阪舉行聯合記者會。等同宣告喧騰多時的夏普投資案終於將進入最後階段。然此樁投資案中,除了投資金額、投資方式、日後認列方式,及如何協助夏普重返榮光的方式等,深受各界矚目外,對於鴻海正式成為夏普最大股東之後,有關夏普技術的使用權,也同樣被外界所關注。

對於先前外界質疑鴻海投資之後,可能導致夏普關鍵技術外流一事,30日鴻海副總裁戴正吳霸氣反問,鴻海與夏普在堺工廠合作4年時間內,有傳出所謂的技術外流嗎?同時也問日本,今天韓國擁有先進面板技術,從設備到基礎技術的導入,究竟是誰提供的?

鴻海鍾情於夏普,苦等5年也要獲得投資機會,外界一般都認為是看上了夏普在面板方面的領先技術,除了可以透過面板的供應,讓鴻海與主要客戶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之外,對鴻海本身在未來拓展屏網雲市場上,也將會帶來相當的幫助。所以,掌握夏普成了鴻海近年投資上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市場一般認為,夏普的IGZO(Indium Gallium ZincOxide;氧化銦鎵鋅)產品,不僅在技術上領先,而且是可以量產的商品化產品。由於具有高精度、高觸控及耗電量低的優勢,雖然目前蘋果僅有iPad Pro採用IGZO產品,不過,外傳在鴻海完成對夏普的投資之後,蘋果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對IGZO產品的採用比重與產品項目。另外,也傳出蘋果有意將智能型手機產品的面板,轉移至AMOLED,而要能生產AMOLED面板,就需要開發高超的LTPS技術,夏普除了在IGZO產品上有優勢外,同時也具備了LTPS的技術,對於發展AMOLED具有基礎優勢,而這也是鴻海積極想要投資夏普的另一項原因。

不過,由於鴻海本身旗下擁有群創等面板相關的投資事業,再加上在鴻海在大陸也有多項與面板相關的投資,因此,一度傳出有業界人士擔心,在雙方合作後,將導致夏普面板關鍵技術外流風險提升。也因此,在2月25號夏普所公布的文件中特別也提到了技術不外流、不裁員、延用夏普品牌,及維持夏普獨立等多項承諾。

然而,面對技術外流的質疑,30日戴正吳則強調,自從2011年與夏普共同營運堺工廠迄今,並沒有傳出所謂技術外流的事情。另外,戴正吳還指出,韓國從原本不具備面板生產技術能力,發展到今天身居面板產業界重要地位,過程中,是誰提供了相關的技術?像是tokki、Ulvac這些主要設備又是哪些業者所提供的?對於外界質疑鴻海投資後,將導致夏普技術外流的說法,表示相當不以為然。
 DIGITIMES中文網

鴻海注資夏普金額減少 除OLED面板外其他事業研發投資金額下修

鴻夏戀在3月30日終於修成正果。根據鴻海發表的新聞稿顯示,鴻海與其子公司Foxconn(Far East)Limited合計對夏普(Sharp)出資約3888.12億日元,較2月底4,980億日元的價格減少1,000億日元,每股認購價格由118日元減至88日元。而夏普也在鴻海宣布後,隨即於官方網站發表3則聲明。

一、夏普發表2015會計年度(2015/4~2016/3)財測營業虧損約1,700億日元,較2014年度480億日元虧損幅度擴大。

因2015年度第四季度起,夏普在大陸液晶電視、白色家電、數字事務複合機、住宅用、產業用太陽能電池市場銷售狀況明顯不佳,其中液晶面板事業獲利惡化,產線稼動率低迷,加上庫存積累,生產設備等資產減損處理等為虧損主因。整體營業額預估較2014年度減少12個百分點,約2.45兆日元。

二、原本夏普向瑞穗銀行、東京三菱日聯銀行借貸5,100億日元的貸款將於2016年3月31日到期,在銀行團與夏普協議後,還款日期展延至4月30日。

三、由於鴻海收購金額較2月底減少約1,000億日元,雖基本投資計劃不變,但在金額上,除了OLED研發投資金額為2,000億日元維持原案外,如液晶面板研發、消費性電子、能源解決方案、電子零組件、B2B解決方案、基礎研究與品牌價值提升等相關投資金額皆下修,相關金額的支付預定時間也較原本的時程縮短6個月。此外,原本在資金調度用途文件中提到的「公司債償資金」300億日元項目也取消。

鴻海與夏普將於4月2日於大阪堺市召開記者會說明該收購案細節。

DIGITIMES中文網

數據圖解:

2014~2015年SDP+夏普+群創合計營收與韓國兩大廠商面板事業比較



2016~2025年全球OLED TV市場規模變化及預測

夏普及群創大尺寸LCD面板廠4Q』15至4Q』18產能變化預測

2021~2025年鴻夏中大尺寸OLED暨手機用OLED面板營收合計預測

2021~2025年鴻夏中大尺寸OLED面板出貨量暨ASP預測

鴻夏合併後於中大尺寸及TV用OLED面板營收貢獻預測

2016~2025年全球智能型手機用AMOLED面板出貨量預測

三星電子於MWC 2016提出的智能型手機AMOLED面板規格

夏普及鴻海既有投資的面板廠至2019年中小尺寸面板產能預測

2016~2025年全球及鴻夏OLED TV面板產值暨ASP變化預測

2016~2025年鴻夏vs.全球OLED TV面板出貨量變化及預測

京東方積極發展超大尺寸高解析度LCD 鴻夏戀成局增加10代以上面板線競爭

夏普的IGZO TFT技術具備反應速度快及高畫質特色

2016~2025年夏普及鴻海智能型手機用AMOLED面板出貨量暨比重預測

鴻夏戀若成,對顯示產業格局有哪些影響?


2016中國半導體顯示高峰論壇即將登場,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詳情

相關焦點

  • 觀點 淺談鴻海併購夏普的幾點影響
    鴻海對夏普鍾情已久,但此次併購過程一波三折。早在2012年,鴻海曾計劃併購夏普9.9%股權,後因獲悉其存在巨額虧損而擱淺,但隨後郭臺銘成功投資夏普10代線堺工廠SDP,獲得其50%產能。2015年夏普受持續虧損影響,決定尋求外界資助以度過經營危機。在此背景下,鴻海與具有官方背景的INCJ(日本產業革新集團)同時向夏普提出併購面板業務計劃。
  • 鴻海併購夏普:郭臺銘的現實能否如理想豐滿?
    夏普董事會日前批准了鴻海集團提出的62.4億美元收購提議,至此,一直期待併購夏普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終於如願以償。那麼問題來了,併購夏普之後,郭臺銘領導下的鴻海集團真的可以像當初併購之前那樣實現併購後的理想或者說併購之後的現實真的可以如理想般豐滿嗎?由於郭臺銘對於夏普一直情有獨鍾,所以外界對於鴻海集團併購夏普的分析已經很多,總結起來無外乎以下幾點。
  • 鴻海與夏普併購聯姻,整合到位才能美滿
    2016年8月12日,夏普宣布,鴻海以3888億日元(253億人民幣)收購其66%的股權,正式成為臺灣鴻海的子公司。日本家電巨頭首次納入外資旗下。鏖戰近四年,幾經曲折,鴻海收購夏普塵埃落定。一定意義上,收購夏普是鴻海擺脫單純代工模式、構建新的增長模式的試金石,郭臺銘甚至將重振夏普視作二次創業。
  • 大中華第一單:鴻海併購夏普創紀錄
    中文導報綜合報導(記者 孫輝)2月25日,夏普召開的臨時董事會,同意了鴻海集團的收購提案。持續虧損的夏普將接受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408億元人民幣)援助,重組完成後併入鴻海集團旗下。雖然當天下午鴻海方面又稱,由於收到夏普公司一份新的關鍵文件,必須釐清內容,因此暫緩籤訂收購夏普的最終協議,但分析人士認為,這對最終籤約的協議並非是很大的阻礙。
  • 鴻海富士康未來規劃解析,將相之才放馬過來/夏普半導體重整難度高 傳由劉揚偉領軍/鴻海併購腳步跨入生技界
    面對產業動態瞬息萬變,鴻海要找的是胸懷創意、創新、創業等三創精神的將相之才。鴻海重視具備自我學習、自我挑戰、勤奮負責、主動積極人格特質的事業夥伴,以及擁有國際化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跨國菁英。因應集團轉型升級,鴻海非常期待人才有良好的溝通力、適應力、領導力、判斷力和創新力,可以加入鴻海集團「國際化、科技化、年輕化」經營管理團隊。
  • 鴻海執意收購夏普的五大理由
    就在2月25日《日經新聞》報導:夏普將接受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62.3億美元)援助,進入鴻海旗下。此番鴻海與夏普最終達成協議,作為外國企業對日企的出資案例,鴻海的注資額將超過1999年法國雷諾集團對日產汽車的出資規模。這也是中國公司首次對日本大型科技企業併購。
  • 鴻海+夏普強攻手機市場 挑戰全球五強
    鴻海集團力挺夏普擴大全球布局。
  • WitsView:夏普購入東芝品牌,鴻海下一城布局該如何解讀?
    夏普收購東芝品牌,為筆電市場帶來沈寂已久的併購話題,集邦諮詢光電研究中心(WitsView)指出
  • 多年苦追 鴻海終吃進顯示巨頭夏普
    而每臺智能終端都要有屏幕,四塊屏的概念提出了很多年,發展到今天,大屏不再吃香,反而屏越小越值錢。在這種背景下,鴻海一直以來尋求收購顯示面板巨頭夏普的消息在也流傳了有快十年,終於也有了結果。據日經新聞報導,夏普在今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做出了接受鴻海的重建方案的決定。夏普將接受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62.3億美元)援助,進入鴻海旗下。
  • 夏普,將從鴻海出資中拿出2000億日元開拓OLED業務;鴻海先查夏普帳務,或3月7日籤約
    鴻海與夏普表示,雙方都努力在實際可行的原則下,儘快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日本經濟新聞先前引述消息人士報導,指夏普與鴻海雙方敲定籤約延到3月7日。另,據了解,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已結束深圳道歉之旅返日。鴻海先遣部隊則啟程赴日,釐清夏普的「或有負債」。消息人士透露,高橋此次向郭臺銘等人解釋,為什麼會在24日夏普董事會同意接受鴻海併購的前一日,出現或有負債。
  • 夏普同意賣給鴻海了,鴻海說推遲籤訂協議,再等等
    鴻海沒有在聲明中詳細說明這些新細節的內容,但知情人士稱,鴻海是在評估夏普未來的財務風險之後做出此決定的。這些知情人士稱,鴻海昨日從夏普收到了一份價值大約3500億日元的「或有負債」列表。消息人稱稱,鴻海正在評估這份含有100個項目的列表,但未放棄此交易。鴻海在聲明中稱:「我們已經在今天通知夏普(在夏普召開董事會會議之前),我們一方需要釐清列表中的內容。
  • 日媒│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成功收購夏普
    鴻海籌劃已久一直給夏普公司做代加工的臺灣鴻海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旗下公司富士康是蘋果iPhone和iPad的主要代工廠商,加上蘋果的部分液晶面板也是從夏普採購的,因此其非常重視夏普的液晶技術和相關的產業。早在2012年,鴻海就開始謀劃入股夏普。
  • 為什麼日本懼怕鴻海收購夏普?
    目前全球的液晶面板市場主要是在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日本之間競爭,在產量方面日本落後前三個經濟體,在技術上日本則和韓國居於領先地位,因此如果鴻海收購夏普的話就可能導致日本剩下的技術優勢部分喪失
  • 中企打響抗日第一槍——鴻海收購夏普案深度分析
    目前,整個日系家電都處於衰落中,鴻海介入能夠夏普帶來成本優勢;鴻海作為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目前最缺的就是高端市場品牌形象及先進顯示技術,鴻海看中夏普的液晶面板資源以及家電品牌資源,且兩家企業從2012年開始已經進行了3年的愉快合作,為企業併購和經營重組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夏普賣身富士康(鴻海),對國產電視是好是壞?
    經過上半年線上各促銷節之後,星圖數據監測發現,7月份線上電視市場回歸平淡,銷售額環比下降13.5%,線上電視品牌格局發生較大變化。
  • 鴻海欲收購夏普,日本為什麼「不高興」?
    在先進技術研發方面,AMOLED液晶面板市場超過九成由三星佔有,LG則主要研發大尺寸OLED液晶面板目前已經擁有兩條OLED液晶面板生產線,韓國這兩家企業都有計劃大力擴張AMOLED產能。大陸的京東方和上海的和輝光電已經研發成功LTPS(低溫多晶矽)和AMOLED技術,並正投入量產中。
  • 鴻海併購夏普後,啥也不說先裁員7000人
    鴻海收購夏普記者會,由董事長郭臺銘(中)與夏普社長高橋興三(右)宣布完成籤約。左為夏普新社長戴正吳。
  • 「熱點」被鴻海收購後的夏普將會怎樣?
    根據夏普25日發布的對外公告,夏普將以「第三方定向增發」方式接受鴻海4890億日元的資金注入。夏普在公告中明確指出了這筆資金的計劃用途以及前提條件。這其實是被很多人都忽視了地方。簡單的說,夏普對鴻海提出了5個要求:1、夏普品牌不會消失。2、夏普的獨立性不會受到影響,包括經營的獨立性、整體的獨立性。3、維持僱用員工;4、保持品牌價值和對客戶的重視;5、保持夏普的核心技術不外流。夏普在獲得4890億日元後,最大的一項支出將是2000億日元對OLED(聚合閱讀)事業的投資。
  • 獨家 揭秘鴻海收購夏普幕後故事 「鴻夏戀」會幸福嗎?
    據日本《讀賣新聞》3月21日報導,由於擔心夏普在財務上具有將來負債的潛在風險,而且對公司的業績發展感到不安,鴻海決定減少收購額。夏普遭遇經營危機後,從股市上圈錢顯然早已沒有了機會,能借錢的地方只有銀行,過去數年已經從銀行那裡拿到2000億日元,但這筆錢眼看到2016年3月償還期到來後,絕對還不上了,再度的經營危機讓所有人出資人、股東看著心裡愈發著急。能說出讓銀行不會虧本的,目前只有鴻海。在來機場前,郭站在大阪夏普總部大樓前,也停下腳步說了幾句話。
  • 攜手鴻海首秀內地白電市場 做最貼心服務中國人的夏普
    據家電網了解,去年富士康母公司鴻海及其裙帶機構以約38億美元的代價合計持有夏普公司至少57.61%的股份,處於絕對控股地位的「富士康」在官方說辭中執意迴避使用「併購」字樣,因此在商標形象的正式表達中並沒有使用「SHARP, a Foxconn company」,而是以更平等的表達方式來維護夏普的獨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