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專題.企業視角】銳成芯微:2021商機無限 須優先布局核心IP
2.臺積電內部啟動美新廠徵才 人才需求超過300人
3.聯電今年資本支出達15億美元 28納米產能將擴增20%
4.蘋果加快生產多元化:iPhone 12、iPad今年將實現印度、越南造
1.【2020-2021專題.企業視角】銳成芯微:2021商機無限 須優先布局核心IP
【編者按】魔幻的2020年終於走完,期待已久的2021年如期而至。回顧2020,疫情深刻地影響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更加劇了國際形勢的複雜變遷,自主可控、貿易保護主義、去全球化成為關注焦點;與此同時,政策和資本持續加持,線上辦公/教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應用落地開花。在2021年到來之際,《集微網》特推出【2020-2021年度專題】,圍繞熱點話題、熱門技術和應用、重大事件等多維度梳理,為上下遊企業提供參考鏡鑑。本期企業視角來自國內IP供應商成都銳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成芯微)。
集微網報導 伴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的不確定變化,我們走過了2020。讓人振奮的是,在複雜國際形勢驅動下,去年國內半導體行業投融資掀起一股小高潮,總融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預示著半導體集成電路未來發展的火熱前景。但要解決卡脖子、晶片主要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還需從長計議。新年伊始,國內IP供應商銳成芯微在接受集微網採訪時,回顧了過去一年產業狀況,對未來的技術、市場發展趨勢給出研判,銳成芯微認為,新的一年,IP市場商機無限,同時也提出,國家應優先布局核心IP,儘快制定行業標準。
IP市場 商機無限
在國際局勢和後疫情時代的影響下,半導體領域的國產化替代已成為行業共識。這無疑將加速中國本土IP企業成為產業鏈穩定的重要一環,也給銳成芯微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會。在新市場需求下,SoC產品形態靈活,工藝選擇多樣,加之Fab的多元化IP合作策略,接下來將有更多種類的IP在各工藝平臺布建。
從市場角度來看,2020年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在5G、汽車電子、物聯網、健康醫療等幾個領域仍然出現了很多發展機會。以5G為例,2019年5G商用市場啟動,2020年便取得快速成長,到2020年11月份,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已達1.44億部。更重要的是,伴隨5G而來的智能化、物聯化浪潮,將有越來越多的設備被連網,需要大量低功耗IP,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但不容置疑,相比國外廠商,國內的IP行業還相對落後。作為集成電路產業五大板塊(設計軟體EDA、IP核技術、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測試與封裝)之一的IP核技術,目前高端市場基本被美國、英國壟斷。在五大板塊中,IP核產業的本土化率也是最低的。因此,加速發展國內IP核產業,滿足國內集成電路設計業需求迫在眉睫。
如何抓住機會,是對企業應對能力的一大考驗。銳成芯微認為,面對國際巨頭把持的現狀,差異化是中國IP企業的主要策略之一。根據市場的變化與需求,發揮貼近用戶的優勢,銳成芯微一直致力於低功耗IP的開發,搭建物聯網平臺,產品線涉及模擬、射頻、存儲以及接口類IP等不同領域。提前布局IP,加快完善國產集成電路IP產業平臺化生態,才能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抓住機遇。
物聯網需求增長10倍,汽車、醫療空間巨大
5G商用後的大規模部署,大大提高了傳輸能力,也觸發了物聯網的高速發展,將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IHS預計,到2035年,5G在全球創造的潛在銷售額將達到12.3萬億美元,並將跨越多個產業部門。作為物聯網模擬IP的主力供應商,銳成芯微從所服務的企業狀況來看,今年物聯網需求量大概是去年的10倍,實現了飛速增長。
汽車是銳成芯微看好的另一個市場。目前汽車電子在整車成本佔比中已經達到30%左右,未來汽車電子中的晶片成本佔比可能會達到60%以上,這為半導體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汽車電子IP門檻較高,投入也比較大,對IP供應商的綜合實力是一個考驗。銳成芯微憑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配合汽車廠商的發展,已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建立起汽車電子IP平臺。
醫療市場同樣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預計到2023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在便攜醫療電子設備中,預計家庭診斷市場將佔50%左右,在剩下的50%中,影像產品佔25%,其他診斷或治療電子產品佔25%。
看好這三大領域的市場前景,銳成芯微在產品上也做好充足準備,例如,銳成芯微的全套超低功耗模擬IP設計方案,配合合作夥伴開發出低功耗7nA MCU晶片;銳成芯微與中國Top3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聯合開發了超低功耗、量產的NB-IoT晶片;2018年推出的基於國內Foundry153nm 、CMOS工藝,成功驗證了滿足汽車電子Grade0要求的LogicFlash,測試超過20萬次擦寫,耐高溫175℃,使用年限高達11年,該技術已連續多年被國際汽車電子商採用。憑藉著超低功耗物聯網模擬IP及高可靠性eNVM IP兩大產品線,銳成芯微的產品方案可覆蓋從22nm到350nm的CMOS、BiCMOS、BCD、SiGe、HV工藝製程。
優先布局核心IP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過去一年,國家推出了多個重磅政策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層面之下,銳成芯微認為還應細化一些具體措施。針對IP領域,銳成芯微認為要優先布局核心IP,同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核心IP的重要性體現在其位於集成電路價值鏈最高端,支撐著整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更為重要的是,IP已經滲透到了集成電路整個產業鏈,無論是製造端還是封裝測試端,先進工藝的變化已經把IP的介入時間大大提前、介入程度大大加深。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具備了核心IP自主創新的基礎,核心架構IP領域逐步深入,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市場創新IP產品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優先布局核心IP勢在必行。
為此,銳成芯微建議,一方面要儘快制定出IP行業標準。只有建立了我國自身的行業標準,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IP智慧財產權自主能力,最大程度打破技術壁壘。可以說,一個國家所擁有的IP核體現了其搶佔集成電路戰略制高點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形成與工業設計EDA結合的機制,搭建學研部門的人才梯隊和外包模式,進一步通過開發部分市場,把創新企業的高端技術應用到國家關鍵核心領域,充分發揮它們作為生力軍的作用。
同時,銳成芯微呼籲,國家應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簡化目前IP侵權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的認定辦法,從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補償轉向相對嚴厲的IP侵權的懲罰性條款,並在司法解釋和實踐方面逐步趨於完善。
要實現集成電路產業對整個信息產業的支撐作用,扭轉目前晶片依賴進口被卡脖子的被動局面,既要有長遠布局,例如對高端工藝做長遠的安排,也要重視當前進口集成電路中80%是可以在國內現有工藝條件和設計能力下本土化實現的這個要素。因此,著力發展EDA和IP產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波浪潮中,作為中國最大、產品類別最完整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IP供應商,銳成芯微已整裝待發,迎接新的飛躍。(校對/Sky)
2.臺積電內部啟動美新廠徵才 人才需求超過300人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傳針對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展開內部徵才說明會,據悉,若到美國廠工作,本薪將翻倍成長,但需籤約 4 年。對此,臺積電回應,內部確實有針對員工召開赴美工作說明會,人數需求超過 300 人。
臺積電今年啟動亞利桑那州建廠,董事長劉德音先前透露,初期將調派一支逾 300 人、擁有研發和製造 5納米晶片經驗的員工與主管團隊,赴美協助新廠順利展開營運。
而臺積電傳出近期對內部員工展開赴美工作說明會,祭出本薪加倍,及提供居住、交通補助與全額健康保險等福利,但需籤約 4 年。
臺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將採用 5納米製程技術,預計斥資約 120 億美元,規劃月產能 2 萬片,預計今年動工、2024 年量產,成為臺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鉅亨網
3.聯電今年資本支出達15億美元 28納米產能將擴增20%
晶圓代工廠聯電今(27)日召開線上法說,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達15 億美元,較去年大增5 成,主要用於28 納米產能擴充,今年相關產能將成長20%。
聯電今年資本支出為 15 億美元,較去年的 10 億美元大增 5 成。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將用於滿足先進位程強勁需求,其中 15% 用於 8 英寸產能、85% 用於 12 英寸,主要用於 28 納米產能擴充。
王石指出,今年整體產能將成長3%,其中,8 英寸產能因無塵室空間不足,僅能透過去瓶頸、產能優化等方式,提高整體產能,因此產能僅將增加1%;12 英寸產能則將成長5%。
王石表示,今年 28 納米產能將成長 20%,去年底產能約 4.53 萬片,目標今年底將達到 5.93 萬片,其中部分來自 40 納米製程轉換,部分為新增產能。
在 28 納米產能大幅提升下,聯電預估今年營收佔比將由去年的 14%,進一步攀升至 25%,可望成為聯電營收貢獻最高的製程。
對於 8 英寸產能購併,王石則說,隨著市場需求持續強勁,追求非有機成長 (inorganic growth) 是必然的,只要能提升客戶與股東權益,對於任何機會均抱持開放態度。鉅亨網
4.蘋果加快生產多元化:iPhone 12、iPad今年將實現印度、越南造
《日經亞洲》報導,蘋果公司正加大在中國以外地區的iPhone、iPad、Mac以及其他產品的生產,繼續加快其生產多元化的步伐。消息人士稱,蘋果最快將從今年年中開始在越南生產iPad,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大批量生產其平板電腦。
蘋果還正在加強在印度的iPhone生產,該國是蘋果手機的第二大生產基地。蘋果計劃最快從本季度開始生產其最新iPhone 12系列手機。
作為多元化的一部分,蘋果還在東南亞提升智能音箱、耳機以及電腦的產能。在越南,蘋果正動員供應商擴大最新HomePod mini的產能。自去年推出以來,HomePod mini一直在越南生產。蘋果已經增加了音頻相關產品的本地產能,包括多款AirPods產品。
知情人士稱,蘋果已經把部分Mac mini的生產遷移到了馬來西亞,並準備在今年把部分MacBook生產轉移到越南。蘋果的大部分電腦依舊在中國生產。
蘋果供應商們一直在努力滿足客戶提出的建立多元化生產基地的要求。去年年底,富士康投資2.7億美元在越南建立子公司,以擴大越南產能。立訊精密已經成為了蘋果iPhone的新組裝商,也是AirPods的重要代工商,該公司正在越南北部擴大HomePod mini產能,以解決供應限制。
蘋果尚未置評。鳳凰網科技
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 閱讀
1.螞蟻集團計劃出售生物識別安全公司 EyeVerify
2.波音公司下一次「星際飛船」測試將不會早於3月25日進行
3.特斯拉迎來新裡程碑 有望首次實現全年盈利
4.高通發布第4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變革數字座艙
5.營業廳能看到詳細上網數據?專家:功能必需 可提升安全認證等級
6.微軟高管解讀2021財年Q2財報:雲業務為公司市場領先地位創造條件
7.樂視電子商務(北京)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再收限制消費令
8.深圳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註銷
9.影馳GeForce RTX 3090名人堂顯卡PCB曝光:採用3組8-pin外接供電
10.外媒分析英特爾雙Tile設計的Xe HPC GPU性能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