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 ​3nm加速,臺積電明年資本支出直逼190億美元

2021-02-15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戰略聯盟

據臺媒工商時報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引爆遠距商機,美中貿易戰帶動轉單效應,8吋及12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情況將延燒到明年全年。其中,龍頭大廠臺積電7/6納米及5納米等先進位程明年產能已被客戶預訂一空,並加速3納米建廠及極紫外光(EUV)生產線建置,設備業者推算臺積電明年資本支出將上看180~190億美元之間,再度創下臺灣科技業最高資本支出新紀錄。


新冠肺炎疫情造就的新常態(new normal)已不可逆轉,包括筆電、5G等遠距商機持續推升晶圓代工廠接單維持高檔。再者,美中貿易戰雖造成晶圓代工廠9月14日後無法出貨華為,但隨後而來的中芯禁令,讓擁有完整半導體生產鏈的臺灣更顯現地緣政治戰略地位重要性,晶圓代工訂單轉單來臺已是勢不可擋。


受惠於遠距商機及轉單效應帶動,第三季來晶圓代工廠接單暢旺,包括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第三季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第四季營運持續看旺,且8吋及12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情況會延續到明年全年。法人看好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業者今年的營收創下歷史新高,明年營收還會再續創新高。


為了因應明年晶圓代工強勁訂單浪潮來襲,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均在今年拉高資本支出擴產,明年資本支出將再創高。其中,龍頭大廠臺積電今年資本支出提高至160~170億美元,先進位程產能供不應求,客戶排隊時間已拉長至3~6個月,設備業者預估今年資本支出可能再小幅增加4~5億美元,明年資本支出將再上調至180~190億美元並再創歷史新高。


據供應鏈業者消息,臺積電明年產能幾乎已是全線滿單。其中,16/12納米受惠於5G射頻元件及真無線藍牙耳機(TWS)晶片訂單而滿載;7/6納米產能已被超微、輝達、聯發科、高通、英特爾等預訂一空;5納米近八成產能被蘋果包下,其餘產能則被超微、聯發科、博通、高通等大客戶搶光。至於8吋及12吋成熟製程產能也因5G及筆電等訂單強勁而供不應求。


臺積電在日前全球技術論壇說明最新建廠計畫。南科Fab 18超大型晶圓廠(GigaFab)續建第四期至第六期,2022年開始量產最先進的3納米製程。南科Fab 14會再興建P8廠做為特殊製程晶圓廠。竹科R1研發晶圓廠預計2021年完工,作為2納米及更先進位程的研發基地,竹科寶山用地將用於興建2納米超大型晶圓廠。設備業者指出,3納米EUV光罩層數倍增且超過20層,臺積電將會採購更多EUV曝光機及擴增先進位程產能,是推升明年資本支出上看190億美元續創新高的關鍵原因。

臺積Q4營收估季增1成

臺積電法說會將於15日登場,外資一波接一波調升其財務預估,摩根史坦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直指,臺積電第四季營收可望季增一成,大幅超越市場的持平預期;臺積電ADR 9日以88.78美元作收,再創歷史新高,與上周臺股收盤價453元相比,溢價拉大到13.54%,有望帶動股價再戰歷史新高466.5元。


詹家鴻對臺積電第四季的營運展望躍居外資圈最高,最主要看好蘋果新iPhone、MacBook備貨,充實5納米製程產能,CPU代工客戶超微(AMD)、世芯-KY積極下單臺積電7納米產能,更有8吋晶圓產能緊俏因素,填補海思半導體(佔第三季營收15%)下滑空缺。


大摩預期臺積電第四季營收將季增10%,相比目前市場的單季持平展望,有不小的上檔空間,換算年增率為24%,以美元計價則年增三成,因此,也將推測合理股價升至498元,雖離外資圈極端預估值的600元有一段差距,仍透露出極高信心。


在今明兩年資本支出方面,根據詹家鴻最新對設備供應鏈調查,臺積電2020年的設備採購已經告一段落,除非為了2021年預先支付(prepays),否則不太可能會調升2020年資本支出;另一方面,臺積電2021年若打算建立30,000片3納米製程光刻產能、12萬片5納米製程產能,使營收能較2020年增加一成,資本支出應至少在160~170億美元,與今年水準相當。


不過,廣發證券執行董事暨海外電子產業首席分析師蒲得宇預期,臺積電2021年開始,5納米製程將陸續接獲聯發科、AMD、Nvidia與英特爾等客戶投片,並看好在5G智慧機與高效能(HPC)趨勢帶領下,將有更多產品往5納米演進,HPC將進一步推升先進封裝需求。


其次,Mac產品線將於二年內全數轉換成Apple Silicon,3納米製程將於2022年下半年量產,因此,廣發對來年資本支出持更樂觀看法,預估較今年增加5%。廣發證券則將推測合理股價升至598元、居外資圈次高。


此外,在半導體庫存疑慮方面,詹家鴻坦言,受制於智慧型手機終端市場衰退,半導體客戶第二季底時庫存確實不低,然臺積電受惠大陸半導體在地化趨勢,加上在5G、在家工作商機的營收比例較高,在雲端資本支出與車用半導體營收比重又相對較低,經營管理階層接下來對潛在庫存調整風險的觀點,將是15日法說會中相當值得留意的重點之一。

文章來自「工商時報」,謝謝!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