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控追蹤企業VISM創始人慄明在TechCrunch深圳國際峰會的前端智能分論壇中表示,HMD眼控交互技術與腦電波控制技術將成為未來人機互動的新方式。
精彩發言——VISM創始人慄明: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
大家上午好,我是VISM創始人慄明,我今天給大家作的(發言)我個人認為不是演講,而是簡單的分享,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
首先介紹VISM,我們成立於2014年,是專注於HMD眼控交互技術,同時我們具備完整的解決方案來為客戶提供眼控追蹤的功能,申請專利40餘項。接下來內容主要跟大家分享探討人機互動。
首先,我們看一下人機互動演進的歷程。像這個電腦大家會比較熟悉,有用過的請舉手?還不少,這種電腦在博物館才能看到。這一臺電腦當時給大家帶來非常大的驚豔,因為我們人機互動,可以把我們的想法、指令輸給它,同時它把結果輸出給我們,但這個過程發現整體體驗效果非常糟糕,其實機器不存在任何的便捷性,它只能靜靜地呆在桌子上。
緊接著出現滑鼠,由此帶來第一代的界面交互,這時候大家發現,可以不搞很多程序性語言也可以跟機器交流,把想法轉變成為圖形界面,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更多的去跟網際網路接觸,由此當筆記本電腦出現之後它的便攜性得到整體清楚。像第二代的電腦,基於網際網路的電腦,它依舊做得不夠簡單、友好,為什麼呢?因為它需要我通過學習才能夠熟悉跟它交流的方式,也就是打鍵盤,但是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這就是第三代的人機互動,它採用的是第二代的圖形交互方式,我們使用的是鍵盤和滑鼠,如果你不用打字只能一指禪方式,但這一代所有人都變成一指禪, 這一代產品特徵是什麼,所有交互方式變得更加簡潔和明了,跟上一代相比,大多數軟體需要連網功能,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簡便和實時和網際網路交流溝通。
基於三代的演進,我們來看計算終端發展的總趨勢,其實是信息傳輸實效提升和路徑縮短。如何理解這句話?我們要講到人工智慧的本質,是信息的傳輸,因為人接受信息90%都是通過視覺,所以這個時候所有產品演進的過程是顯示時效的提升,它帶來的是效果的降低。那麼小的屏幕兩個手還在上面,為什麼不用電腦,理論上應該在電腦、電視上玩遊戲效果更好,但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選擇在手機上玩遊戲?終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路離我們更近了,這兩個屏幕像我們肢體的延伸,像我們另外一個器官,像在座的各位沒辦法想像沒有手機的時候,基本生活工作會癱瘓。
第二個問題,OUT PUT如何和機器互動,兩個點,第一個點,我們交互的動作會越來越趨近人的自然反應,這種比較反人類的鍵盤,後來到手握著點擊滑鼠,再到手指觸摸,甚至包括輸入、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只有越接近於最本能的輸出方式,它才有可能被更多人所接受,它學習成本變低,同時效果最大,在於產品整體設計上,所有軟體的優化途徑就是將人機互動路徑進一步縮短,包括昨天晚上Pony和朱嘯虎的論戰。
基於剛才兩個判斷,我們可以看到整體顯示終端的歷程以及交互發展趨勢,在這過程中,從我們顯示效果最好的電視、電腦到手機,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存在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它可以時效比手機更高,比手機更加實時與人進行互動,它更符合人身體本能,更好進行輸出。我們覺得這個其實就是次時代計算終端,其實大家也不會陌生,就是現在的VR、AR。
在座各位有多少體驗過VR或AR的,舉一下手?有三分之一的人。現在的設備整體不夠成熟,不管在顯示端還是在計算端,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幾年應該會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它會加速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消費和娛樂。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再來引出另一條線,從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再到現在的人工智慧時代,出現了哪些變化,讓我們人機交流時我們如何建構發展,在網際網路時代,你出現的信息必須明確輸出,甚至很多時候這個信息還不是你想要的;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你會發現這些網站好像越來越懂你,比如在淘寶買一些鞋子,它會推薦一些鞋子給你,比如在《今日頭條》看一些足球的事情,發現它也在推足球的新聞給你。基於對我們更深入的理解,給予我們更加貼切的解決方案,在那時候我想一下、看一下機器就知道我想要什麼並推送給我。
緊接著在下一代人機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按照之間的邏輯推論是不是會得出下一代的信息傳出它應該是更高效、更自如,同時更懂你,我們如何理解自如,像剛才所說的,它越發貼近人的本能。下一個真正能夠帶領大家進入人機互動時代的技術或方式應該是什麼?我們就在探索、思考。
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兩個小的總結,知道你所看,了解你所想,這個可能是對個體最根本的理解,只有這樣的理解才有只能提供給你更完美的解決方案,一個是眼控交互,一個是腦波交互。
眼控交互它的特點是什麼?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當下一代計算平臺頭戴式顯示設備到來,我們傳統的交互方式失效了,滑鼠自不用說,就像戴上VR之後,這時候你只有很粗略的手勢識別,但是精準式的觸摸是無法實現,這時候眼睛是最直接、最直觀,效益最高,我們通過眼睛去做相對選擇、確認、瀏覽等。大家有時候會講,眼睛既然要做這麼多的功能,會不會剛想鋼鐵俠一樣會很累?其實不會,人是因為消耗生物能量更低的方式來進行對外交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之前從很複雜的去完成一些工作,當它逐步簡化的過程也是人們變懶的過程,這樣的話才能完成一套完全全新的體驗。
第二個部分,它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在於更自如、更懂你。現在我們在手機上看到所有的內容是通過點擊來採集到的特徵,通過特徵分析你到什麼感興趣,但是在未來頭戴式顯示設備當中,我已經採集到你所有觀看瀏覽的數據,是不是可以反向更加精準的去了解你,比如說你到底喜歡吃的還是喜歡玩的,你到底喜歡黃色還是綠色,你喜歡同樣一款產品是大的款式還是小的款式等,而且所有監測都是在後臺完成的,這意味未來每一臺終端都會是你的管家,它會了解你的行為、喜好,甚至了解到更多的想法。
以上是一個很簡短的分享,這些是我們在探索人機互動方向的思考,一家之言,未必正確。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於人工智慧,包括對技術未來的展望,像王總所講的,我們能夠看到20年之後,我們同樣能夠更大膽的看到20年之後,但是技術發展遠遠超出人的想像,設想一下10年前,10年前我們用什麼手機?它不會有這麼多功能,10年後用的手機可以涵蓋到生活方方面面,甚至手機已經改變生活、生存方式,改變我們跟機器交流的方式,甚至改變我們跟朋友、外界的交流方式,再過10年技術會帶領大家走向哪裡,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從我們的角度會認為,最終人機互動的終點應該是人機的充分二合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關注緯目科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您分享!
國內專業的眼動數據服務和技術開發社交資訊平臺,專注於眼動技術普及,視覺科學、人工智慧、人機互動等前沿交叉的資訊原創和分享。把有價值的專業資訊翻譯成普通話大眾化術語,做您有趣兒的知識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