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動觀察】緯目科技創始人慄明大話眼動的顛覆: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

2021-02-15 眼動科技

眼控追蹤企業VISM創始人慄明在TechCrunch深圳國際峰會的前端智能分論壇中表示,HMD眼控交互技術與腦電波控制技術將成為未來人機互動的新方式。

精彩發言——VISM創始人慄明: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

大家上午好,我是VISM創始人慄明,我今天給大家作的(發言)我個人認為不是演講,而是簡單的分享,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

首先介紹VISM,我們成立於2014年,是專注於HMD眼控交互技術,同時我們具備完整的解決方案來為客戶提供眼控追蹤的功能,申請專利40餘項。接下來內容主要跟大家分享探討人機互動。

首先,我們看一下人機互動演進的歷程。像這個電腦大家會比較熟悉,有用過的請舉手?還不少,這種電腦在博物館才能看到。這一臺電腦當時給大家帶來非常大的驚豔,因為我們人機互動,可以把我們的想法、指令輸給它,同時它把結果輸出給我們,但這個過程發現整體體驗效果非常糟糕,其實機器不存在任何的便捷性,它只能靜靜地呆在桌子上。

緊接著出現滑鼠,由此帶來第一代的界面交互,這時候大家發現,可以不搞很多程序性語言也可以跟機器交流,把想法轉變成為圖形界面,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更多的去跟網際網路接觸,由此當筆記本電腦出現之後它的便攜性得到整體清楚。像第二代的電腦,基於網際網路的電腦,它依舊做得不夠簡單、友好,為什麼呢?因為它需要我通過學習才能夠熟悉跟它交流的方式,也就是打鍵盤,但是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解決了,這就是第三代的人機互動,它採用的是第二代的圖形交互方式,我們使用的是鍵盤和滑鼠,如果你不用打字只能一指禪方式,但這一代所有人都變成一指禪, 這一代產品特徵是什麼,所有交互方式變得更加簡潔和明了,跟上一代相比,大多數軟體需要連網功能,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簡便和實時和網際網路交流溝通。

基於三代的演進,我們來看計算終端發展的總趨勢,其實是信息傳輸實效提升和路徑縮短。如何理解這句話?我們要講到人工智慧的本質,是信息的傳輸,因為人接受信息90%都是通過視覺,所以這個時候所有產品演進的過程是顯示時效的提升,它帶來的是效果的降低。那麼小的屏幕兩個手還在上面,為什麼不用電腦,理論上應該在電腦、電視上玩遊戲效果更好,但是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選擇在手機上玩遊戲?終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路離我們更近了,這兩個屏幕像我們肢體的延伸,像我們另外一個器官,像在座的各位沒辦法想像沒有手機的時候,基本生活工作會癱瘓。

第二個問題,OUT PUT如何和機器互動,兩個點,第一個點,我們交互的動作會越來越趨近人的自然反應,這種比較反人類的鍵盤,後來到手握著點擊滑鼠,再到手指觸摸,甚至包括輸入、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只有越接近於最本能的輸出方式,它才有可能被更多人所接受,它學習成本變低,同時效果最大,在於產品整體設計上,所有軟體的優化途徑就是將人機互動路徑進一步縮短,包括昨天晚上Pony和朱嘯虎的論戰。

基於剛才兩個判斷,我們可以看到整體顯示終端的歷程以及交互發展趨勢,在這過程中,從我們顯示效果最好的電視、電腦到手機,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存在一個新的產品形態,它可以時效比手機更高,比手機更加實時與人進行互動,它更符合人身體本能,更好進行輸出。我們覺得這個其實就是次時代計算終端,其實大家也不會陌生,就是現在的VR、AR。

在座各位有多少體驗過VR或AR的,舉一下手?有三分之一的人。現在的設備整體不夠成熟,不管在顯示端還是在計算端,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幾年應該會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它會加速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消費和娛樂。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再來引出另一條線,從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再到現在的人工智慧時代,出現了哪些變化,讓我們人機交流時我們如何建構發展,在網際網路時代,你出現的信息必須明確輸出,甚至很多時候這個信息還不是你想要的;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你會發現這些網站好像越來越懂你,比如在淘寶買一些鞋子,它會推薦一些鞋子給你,比如在《今日頭條》看一些足球的事情,發現它也在推足球的新聞給你。基於對我們更深入的理解,給予我們更加貼切的解決方案,在那時候我想一下、看一下機器就知道我想要什麼並推送給我。

緊接著在下一代人機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按照之間的邏輯推論是不是會得出下一代的信息傳出它應該是更高效、更自如,同時更懂你,我們如何理解自如,像剛才所說的,它越發貼近人的本能。下一個真正能夠帶領大家進入人機互動時代的技術或方式應該是什麼?我們就在探索、思考。

這個過程中,我們有兩個小的總結,知道你所看,了解你所想,這個可能是對個體最根本的理解,只有這樣的理解才有只能提供給你更完美的解決方案,一個是眼控交互,一個是腦波交互。

眼控交互它的特點是什麼?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當下一代計算平臺頭戴式顯示設備到來,我們傳統的交互方式失效了,滑鼠自不用說,就像戴上VR之後,這時候你只有很粗略的手勢識別,但是精準式的觸摸是無法實現,這時候眼睛是最直接、最直觀,效益最高,我們通過眼睛去做相對選擇、確認、瀏覽等。大家有時候會講,眼睛既然要做這麼多的功能,會不會剛想鋼鐵俠一樣會很累?其實不會,人是因為消耗生物能量更低的方式來進行對外交互,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之前從很複雜的去完成一些工作,當它逐步簡化的過程也是人們變懶的過程,這樣的話才能完成一套完全全新的體驗。

第二個部分,它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徵在於更自如、更懂你。現在我們在手機上看到所有的內容是通過點擊來採集到的特徵,通過特徵分析你到什麼感興趣,但是在未來頭戴式顯示設備當中,我已經採集到你所有觀看瀏覽的數據,是不是可以反向更加精準的去了解你,比如說你到底喜歡吃的還是喜歡玩的,你到底喜歡黃色還是綠色,你喜歡同樣一款產品是大的款式還是小的款式等,而且所有監測都是在後臺完成的,這意味未來每一臺終端都會是你的管家,它會了解你的行為、喜好,甚至了解到更多的想法。

以上是一個很簡短的分享,這些是我們在探索人機互動方向的思考,一家之言,未必正確。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於人工智慧,包括對技術未來的展望,像王總所講的,我們能夠看到20年之後,我們同樣能夠更大膽的看到20年之後,但是技術發展遠遠超出人的想像,設想一下10年前,10年前我們用什麼手機?它不會有這麼多功能,10年後用的手機可以涵蓋到生活方方面面,甚至手機已經改變生活、生存方式,改變我們跟機器交流的方式,甚至改變我們跟朋友、外界的交流方式,再過10年技術會帶領大家走向哪裡,這是很有意思的問題。從我們的角度會認為,最終人機互動的終點應該是人機的充分二合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請點擊閱讀原文,關注緯目科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您分享!

國內專業的眼動數據服務和技術開發社交資訊平臺,專注於眼動技術普及,視覺科學、人工智慧、人機互動等前沿交叉的資訊原創和分享。把有價值的專業資訊翻譯成普通話大眾化術語,做您有趣兒的知識談友。

相關焦點

  • 眼動監測分析儀
    該設備可廣泛用於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眼睛運動和腦成像研究、閱讀研究等),工業工程與人機工程,市場營銷與廣告(廣告效果測試、消費心理研究等),計算機科學(人機互動與協作系統、可用性研究等),虛擬實境研究等領域。簡單地說,眼動追蹤是測量眼睛運行的過程。眼動追蹤研究的最關注的事件是確定人類或者動物看的地方(比如:「注視點」或「凝視點」)。
  • 眼動追蹤技術儀器:眼動儀的相關介紹
    可由電腦屏幕呈現的實驗範式,PC 的人機互動界面研究。例如:注意力測試,自閉症兒童觀看人臉圖片的特殊眼動模式研究,UI 界面評估,電子商務網頁的用戶使用習慣研究等。(1)適用於呈現內容是虛擬實境的場景 ;(2)適用研究場景:沉浸式的實驗設計,實驗因素多的同時還需控制實驗成本,實驗在現實中難以實現或有風險,希望受試者進行肢體動作。
  • 眼動追蹤提供全新人機互動體驗
    結合現有的輸入法,眼動追蹤開啟了豐富的直覺人機互動新體驗。幾十年來,鍵盤和滑鼠一直是我們操控計算機的傳統工具。隨著智能型手機、平板計算機等行動設備的誕生,人們需要藉助新技術來與這類沒有配備鍵盤和滑鼠的微型計算機進行有效交流。因此,觸控屏幕成為一項關鍵技術,使得這些電子產品更加友善;而語音識別技術的加入,則使其更為直覺。
  • 眼動追蹤技術
    眼動追蹤技術是歷經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才慢慢成熟起來的。這個過程也見證了眼動技術的成長,目前熱門的眼動追蹤技術主要是基於眼睛視頻分析(VOG,Video oculographic)的「非侵入式」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一束光線(近紅外光)和一臺攝像機對準被試者的眼睛,通過光線和後端分析來推斷被試者注視的方向,攝像機則記錄交互的過程。
  • EST2020臺灣人因工程學年會暨Tobii Pro眼動追蹤工作坊邀請函
    依循此會議的主題:人因工程挑戰,從ABCDE到ABCDE,Tobii Pro眼動知識核心與應用技術一直隨著時代與科技進步,從傳統心理學研究、消費者商業行為研究發展到使用者導向設計、界面優化、訓練成效提升及雲端數據分析應用等方向,豐富精採的課程內容期待與各位學者在線上進行分享與討論。
  • 眼動簡報 | 音樂與眼動追蹤
    但是,這種雙感覺交互僅影響視覺序列支配意識的時間量,而視聽交互無法加速視覺序列從不可見變為意識。摘要:本研究採用視覺符號表示法,研究了聽覺信息對視覺競賽解決方案的預測性影響。不同實驗範式下的兩個實驗結果顯示,在雙眼競爭中,所見和所聽之間的旋律一致性會影響雙眼競爭中的知覺動態。
  • 如何在網頁測試中疊加多個被試的眼動追蹤數據?
    軟體還會保存與頁面導航時間相關的TOI信息和事件(確定TOI的開始和結束點)在分析過程中,你可以通過這些視頻記錄來觀察被試者的行為並發現可用性問題並找到詮釋問題的方法,或可以通過屏幕截圖與相應的TOI將眼動追蹤數據疊加到每個網頁上。
  • 注視眼動的控制和功能
    (文末點擊瀏覽)      人類和其他物種通過每秒兩到三次的快速眼球運動(掃視)來探索視覺場景。雖然在掃視的短暫間隔中,眼睛可能看起來不動,但在快速照相機下可以觀察到眼球運動始終存在,甚至當觀察者注視一個單一點時也是如此。這些運動發生在獲取和處理視覺信息的特定時期,它們的功能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
  • 技術應用 | 眼動追蹤技術的應用
    眼動研究到了中世紀才開始真正使用儀器進行眼動測量,而眼動跟蹤概念則在20世紀30年代產生,到20 世紀中期,隨著光學傳感器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眼動跟蹤技術才得到快速發展。1970年我國開始對眼動技術進研究,天津師範大學、中科院等單位開展了大量研究並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 【研究前沿】揭秘「快速眼動睡眠」的玄機
    - 來源 / 生物360 -- 編輯 / 三倉小編 -20世紀50年代曾有科學家發現,在「快速眼動睡眠」中人們總是能夠「親臨」夢境。一方面,快速眼動睡眠被認為與人類做夢有關;另一方面,人們則展開有趣的假想,認為每次眼球運動都對應著特定的夢境圖像。然而經過數十年來國際尖端科學家們持續不斷的探索,這種單憑直覺的假設仍然未經證實。
  • 這個幾秒免費出圖的眼動分析工具好神奇
    在沒有眼動儀的情況下,我們在做用戶測試就必須通過人力觀察和記錄,來判斷產品的可用性。用戶測試的方法,我之前有寫過一篇很詳細的文章:等等,眼動分析是有了,但這篇文章的標題裡幾秒出圖的免費工具在哪兒呢?我這接下來就要介紹一項,可以替代眼動儀的神奇技術:最近的研究發現,眼動其實是可以用AI來模擬的。
  • 【交互】談談我所理解的汽車人機互動設計
    載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機器),人與人可交互,人與機器可交互(即人機互動),機器與機器也可以交互(V2V)。人與人的交互是最高級也最複雜的交互,因此也是人機互動的發展方向,即把機器做的更像人(人工智慧),讓人機互動更接近人與人的自然交互。
  • 眼動研究中常見儀器
    本篇內容及圖片來源於SR Research主頁: 高速、精準和可依賴的眼動追蹤解決方案。
  • 眼動數據分析工具包合集:Python篇
    但無論如何,如果你的研究中使用了相關的工具包進行眼動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請記得規範地引用相關文獻或研究。Ps:雖然我們進行了儘可能的收集與整理,但難免有缺漏。如果您有新的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進行補充,如果您的補充被入選,我們將給予一定的報酬或贈送一本相關書籍,以期能整理出相對完善的工具包列表。
  • 行動裝置的眼動信息追蹤:揭秘用戶所見,所思及所感
    此外,我們還採用了包括皮電,心率和其他生理測量等新興方法來理解用戶交互時什麼對用戶產生了影響或讓其興奮。行動裝置的眼追蹤可以如何幫助你最成功的網站和應用程式結合內容和設計喚起訪客的反應,使他們停留在該網站的時間更長,讓他們經常返回或關閉一個交易。
  • 眼動追蹤這麼好用,你怎麼還不會用?
    所以眼動在學術和商業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想要把眼動追蹤加入您研究的老師和同學們,現在有一個絕好的機會與Tobii Pro中國合作舉辦眼動追蹤工作坊合作舉辦眼動追蹤工作坊眼動追蹤工作坊    強化實踐技能:指定型號眼動追蹤設備結合精選研究範式的上手實操與體驗,獲得眼動追蹤工具嵌入當前研究的可行性的指導與建議 5.
  • 高通聯合歌爾發布XR1參考設計,支持6DoF控制器追蹤、眼動追蹤
    通過分配工作量並藉助用戶智慧型手機或PC等主機設備的計算能力,參考設計諸如眼動追蹤和六自由度控制器等額外的功能將可以解鎖更深層次的XR沉浸感。」Snapdragon Smart Viewer Reference Design主要功能包括:運動追蹤:這款參考設計支持六自由度運動,適用於室內XR體驗。
  • 技術應用 | 眼動追蹤技術介紹(上)
    視線追蹤技術中廣泛運用的方法叫做"瞳孔-角膜反射方法"(the pupil center cornea reflection technique),其所利用的眼動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特徵,是眼球角膜外表面上的普爾欽斑(Purkinje image)--眼球角膜上的一個亮光點,由進入瞳孔的光線在角膜外表面上反射(corneal reflection)而產生。
  • 眼動追蹤,戶外廣告效果評測新方案|技術設備
    今天,亞洲戶外通過採訪來自瑞典的Tobii公司,一家專注於眼動追蹤的全球領先技術公司,以期向讀者介紹效果調研新方案——眼動追蹤。訪Tobii中國市場營銷部 Alex Liang先生本刊記者: 雷雨 AOM: 請您向讀者介紹一下什麼是眼動追蹤,以及眼動追蹤的用途。
  • 更新通知:第九屆眼動數據處理班(上海,4.6-11)
    如在嬰幼兒研究上,由於嬰幼兒無法或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及完成一些認知任務,眼動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這類群體中,揭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結果,並有多篇相關文章發表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一流期刊上。另外眼動在閱讀、消費行為及人因工程上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雖然相當多的單位購置了眼動儀,但對於眼動知識並不充分了解,缺乏專業的眼動數據處理技術,一些常用統計也難以實施、不能輸出漂亮的結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