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朋友問起我的專業:什麼是人機互動?什麼是汽車人機互動?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都很頭疼,腦子裡有一堆的話要從嘴裡蹦出來,都不知道怎麼講好了,索性寫篇小文,拋磚引玉,也是普及,也供大家一塊拍磚討論。
先說「人機互動」,這是個偏正短語,中心詞是「交互」,那我們就先嘮嘮它。百度詞條給的解釋是:
交互,指替換著;互相;彼此。語出《京氏易傳·震》:「震分陰陽,交互用事。」
交互,即交流互動,是很多網際網路平臺追求打造的一個功能狀態。通過某個具有交互功能的網際網路平臺,讓用戶在上面不僅可以獲得相關資訊、信息或服務,還能使用戶與用戶之間或用戶與平臺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從而碰撞出更多的創意、思想和需求等。
從網際網路誕生的詞彙,因此百度如此解釋,但實際上「交互」的範圍要大的多。在我看來,「載體與載體間的信息流動」都可以稱之為交互。載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機器),人與人可交互,人與機器可交互(即人機互動),機器與機器也可以交互(V2V)。
人與人的交互是最高級也最複雜的交互,因此也是人機互動的發展方向,即把機器做的更像人(人工智慧),讓人機互動更接近人與人的自然交互。
再說「信息流動」,這種信息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圖文(圖片、消息、界面),可以是聲音(語音識別),也可以是味道(香氛反饋)、動作(手勢識別,眼動識別)甚至是知覺(觸控,腦電,情緒識別)。信息的傳播媒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人點擊手機屏幕操作就是有形的,而寶馬的手勢識別就是無形的。說到汽車人機互動,廣義上來講人對車的所有控制和車的反饋都是人機互動,像司機踩油門車輛就會有加速的反饋,車出故障了就會點亮報警燈告知司機,因此實際上汽車各個零部件設計師都直接或間接的承擔著人機互動設計的職責,都需要考慮如何設計能讓人或者說用戶體驗更好。
由於「人機互動」的詞來源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人機互動只限定與人與電腦屏幕或手機屏幕的交互上,因此行業內,大家對於汽車人機互動設計師職責的理解更多偏向於屏幕內即儀表屏、中控屏的設計,但實際上汽車人機互動設計要考慮的範疇是超越屏幕之外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與網際網路人機互動不同是應用環境的,電腦和手機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幾乎可以不用考慮它們與周邊的關係(當然桌上型電腦還是需要考慮有個桌子的),設計師而汽車人機互動,儀表和中控屏是在汽車空間內的,它所在的位置,與周邊件的關係都需要設計師考慮進去。
其次,隨著車載信息顯示與交互方式的變化,像屏幕增多,HUD的增加,語音識別,手勢識別等多重交互方式的應用,都需要人機互動設計師通盤考慮。
另外,隨著網絡通信能力的提升,汽車與汽車,汽車與環境的交互成為可能,更需要人機互動設計師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
對於汽車人機互動設計師的定位和職責範圍,各主機廠均有所不同,隨著人們對於整體「體驗」的追求越來越高,汽車人機互動設計也越來越趨向於頂層設計,人機互動設計師需要了解知識面要更寬,隨網際網路的不斷滲透,預測生態設計也將納入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範疇中,像阿里已經提出全棧設計師的概念,這對人機互動設計師的要求將會更高。
汽車人機互動的小夥伴兒們,任重道遠,跨學科的知識儲備,才會讓我們的設計體驗更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