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談談我所理解的汽車人機互動設計

2021-02-23 交互踐行者

總有朋友問起我的專業:什麼是人機互動?什麼是汽車人機互動?每次遇到這樣的問題都很頭疼,腦子裡有一堆的話要從嘴裡蹦出來,都不知道怎麼講好了,索性寫篇小文,拋磚引玉,也是普及,也供大家一塊拍磚討論。

先說「人機互動」,這是個偏正短語,中心詞是「交互」,那我們就先嘮嘮它。百度詞條給的解釋是:

交互,指替換著;互相;彼此。語出《京氏易傳·震》:「震分陰陽,交互用事。」

交互,即交流互動,是很多網際網路平臺追求打造的一個功能狀態。通過某個具有交互功能的網際網路平臺,讓用戶在上面不僅可以獲得相關資訊、信息或服務,還能使用戶與用戶之間或用戶與平臺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從而碰撞出更多的創意、思想和需求等。

從網際網路誕生的詞彙,因此百度如此解釋,但實際上「交互」的範圍要大的多。在我看來,「載體與載體間的信息流動」都可以稱之為交互。載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機器),人與人可交互,人與機器可交互(即人機互動),機器與機器也可以交互(V2V)。

人與人的交互是最高級也最複雜的交互,因此也是人機互動的發展方向,即把機器做的更像人(人工智慧),讓人機互動更接近人與人的自然交互。

再說「信息流動」,這種信息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是圖文(圖片、消息、界面),可以是聲音(語音識別),也可以是味道(香氛反饋)、動作(手勢識別,眼動識別)甚至是知覺(觸控,腦電,情緒識別)。信息的傳播媒介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人點擊手機屏幕操作就是有形的,而寶馬的手勢識別就是無形的。

說到汽車人機互動,廣義上來講人對車的所有控制和車的反饋都是人機互動,像司機踩油門車輛就會有加速的反饋,車出故障了就會點亮報警燈告知司機,因此實際上汽車各個零部件設計師都直接或間接的承擔著人機互動設計的職責,都需要考慮如何設計能讓人或者說用戶體驗更好。

由於「人機互動」的詞來源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人機互動只限定與人與電腦屏幕或手機屏幕的交互上,因此行業內,大家對於汽車人機互動設計師職責的理解更多偏向於屏幕內即儀表屏、中控屏的設計,但實際上汽車人機互動設計要考慮的範疇是超越屏幕之外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與網際網路人機互動不同是應用環境的,電腦和手機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幾乎可以不用考慮它們與周邊的關係(當然桌上型電腦還是需要考慮有個桌子的),設計師而汽車人機互動,儀表和中控屏是在汽車空間內的,它所在的位置,與周邊件的關係都需要設計師考慮進去。

其次,隨著車載信息顯示與交互方式的變化,像屏幕增多,HUD的增加,語音識別,手勢識別等多重交互方式的應用,都需要人機互動設計師通盤考慮。

另外,隨著網絡通信能力的提升,汽車與汽車,汽車與環境的交互成為可能,更需要人機互動設計師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

對於汽車人機互動設計師的定位和職責範圍,各主機廠均有所不同,隨著人們對於整體「體驗」的追求越來越高,汽車人機互動設計也越來越趨向於頂層設計,人機互動設計師需要了解知識面要更寬,隨網際網路的不斷滲透,預測生態設計也將納入汽車人機互動設計範疇中,像阿里已經提出全棧設計師的概念,這對人機互動設計師的要求將會更高。

汽車人機互動的小夥伴兒們,任重道遠,跨學科的知識儲備,才會讓我們的設計體驗更好,加油!

相關焦點

  • 【設計分享】人機互動的未來:語音交互和觸控交互
    經過五年的發展,原本通過手動的人機互動模式已衍生出許多口令式應用場景,與此同時,在炙手可熱的智能家居市場中,以語音交互為基礎的人機互動模式也逐步成為標準性功能配置。雖然,語音交互領域儼然被吹捧為又一智能藍海、智能領域的入口之一,國內外科技大佬也因此沒少在其投錢。
  • 區別人機互動 (HCI) 和互動設計 (IXD)
    諮詢IxDKaoyan的考生,經常會問起自己想從事設計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互動設計師,應該報考人機互動(HCI)還是互動設計(IXD
  • 當滑鼠消失,人機互動方式能否走進時代舞臺?
    人機互動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輸入、輸出設備,以有效的方式實現人與計算機對話的技術。其中包括機器通過輸出或顯示設備給人提供大量有關信息及提示請示等,人通過輸入設備給機器輸入有關信息,回答問題及提示請示等。人機互動技術是計算機用戶界面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 Synaptics引領人機互動的四大浪潮
    2015年4月29日,北京,全球人機互動解決方案的領先開發商Synaptics公司 (NASDAQ:SYNA) 今天宣布,面向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率先發起一場用戶體驗完美化的革命,加速變革人與智能設備之間的交互體驗,全面引領人機互動領域的四次浪潮。
  • 互動設計?交互藝術?
    很多人對互動設計的概念一直很「虛」,導致被誤認為交互本就是一個「很虛」的專業。而在當大家還沒有真正搞清楚「交互本質」的時候,更多的「宏觀交互」不斷湧現。如今交互形式又滲透到了一些新的層面與高度,除了解決問題與承載更多功能之外,不知不覺讓更多人群沉浸於某件交互行為當中,比如AR/VR技術的出現,人機互動從平面向空間的跨越等。所以真的忍不住想問:互動設計是什麼?
  • TicWatch Pro 3背後,雙驅動下重塑「人機互動」
    在科技與需求的驅動下,人機互動實現了多次革命,發展迅猛,人機互動設計已成為打通車家生活的核心要素。
  • 《設計》專訪|王建民:人工智慧時代下的互動設計有著新的設計內涵和挑戰
    作為互動設計師,在這一設計背景的變化下,不僅需要研究傳統的用戶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而且同時需要考慮、理解和基於計算機的思維方式和主動發出的行為方式,只有同時考慮了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才能更好地設計居於其中的兩個智能體之間的交互過程、行為和交互界面。
  • Cognata確認參展 - 2021中國汽車人機互動HMI創新大會
    Cognata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大規模自動駕駛汽車仿真軟體供應商,專注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汽車市場。通過與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合作,Cognata為ADAS和自動駕駛仿真世界帶來了人工智慧和計算機視覺的顛覆性力量。
  • 從語音到人工智慧 Bixby如何改寫人機互動方式
    抑或是Google Assistant,其交互能力還是停留在語音助手的層面,實現了一定能力的語音交互,但是缺乏對用戶旨意的深度理解,有對話的基礎能力,卻未能觸及人機互動的真諦——理解、思考與學習。Bixby雖然姍姍來遲,其定位乃是人工智慧平臺,而非語音助手,這種全新定位的背後正是三星在自然語言處理和人機互動上的全面布局。換言之,Bixby具有人工智慧的理解、學習和會話能力,是有「大腦」並且會「動腦筋」。而語音助手則是無腦的命令派,只能根據有限的命令條去對話而非會話,相對於Bixby的「動腦筋」,語音助手們則可以稱之為「死腦筋」。
  • 無「觸」不在——人機互動大拿Synaptics的奧秘
    是的,我們和多種終端設備之間的交互,已經太多太多轉變成為「觸」這個行為。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第一代iPhone發布時,賈伯斯所定義的手指觸控交互,早因為技術的發展,內涵變得越來越豐富。觸控技術進步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在改變我們的使用與交互習慣,它已經在視覺體驗、終端設計、應用等各個層面,深入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 大會 | CHI 2018:體驗未來的人機互動
    每年CHI上展示的各種新奇的交互設備和技術都會讓我們恍若置身未來。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微軟亞洲研究院軟體分析組實習生王韻與大家分享她此次參會的體驗,以及會上展示的人機互動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CHI會議涉及的主題非常廣泛,比如新型交互設備的、交互行為、可視化、以及人類感知的研究等等。本次大會上,我的關注點集中在新型交互設備、交互界面和可視化三個領域,其中有很多非常新穎有趣的研究值得關注。由於高清電子觸控螢幕幕給交互帶來的便利,現在的行動裝置交互往往通過按壓、滑動等手勢在平面上操縱數字內容。
  • 【報告】2019年AI人機互動趨勢研究報告(附全文下載)
    >O後臺回復「人機互動」 就可以獲取《2019人機互動趨勢研究報告》(完整版) 的全文下載連結。其中,普羅大眾對人工智慧感知最為深切的當屬人機互動。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化為應用產品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近日,百度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發布了一份聚焦於未來3年內的AI人機互動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是百度人工智慧互動設計院基於過去一年多對AI領域前沿技術、產品和設計的深入研究和洞察,結合產業界和學術界的經驗探析而來。
  • 摺疊屏時代的人機互動:華為MateXs的破題之作
    但是要理解這件事情,我們得先從人機互動的最開始講起。施樂實驗室的探索,蘋果 Macintosh的發布和微軟 windows 作業系統的普及,讓GUI和PC的交互邏輯得以進一步成熟,而這段發生在80年代的充滿戲劇性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是科技界裡為人津津樂道的一段歷史。至此,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摸索後,人們才將人機互動發展帶到了快車道上。
  • 互動設計初學者的完全指南
    二、常見的互動設計方法儘管互動設計跨越了無數類型的web和行動應用程式和網站,有一些固定的方法是所有設計師都可以依賴的。我們將探討一些比較常見的方法:目標驅動設計,可用性,五個維度理論,認知心理學和人機界面指南。
  • Bixby的AI語音,能否推進人機互動進程?
    文丨朱翊在輸入法正式應用於人機互動方式之後,語音輸入技術也逐漸成為整個業界關注的焦點。
  • 微軟Torque人機互動:揮揮手臂,說說話
    但若仔細細想,從功能機時代的拇指族到觸屏時代的低頭族,人們把玩手機時都需要雙眼和雙手的全情投入,而在搜索信息前,還需經過解鎖、離開當前界面、尋找並開啟搜索應用等複雜環節——你很難想像,在傳說中即將來臨的可穿戴時代,這樣的人機互動體驗有什麼優勢可言,畢竟誰都希望,移動搜索可以像舉手提問一樣簡捷自然。嗯,微軟也這麼認為。
  • 【眼動觀察】緯目科技創始人慄明大話眼動的顛覆: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
    大家上午好,我是VISM創始人慄明,我今天給大家作的(發言)我個人認為不是演講,而是簡單的分享,有關於人機互動的探索及思考。,它學習成本變低,同時效果最大,在於產品整體設計上,所有軟體的優化途徑就是將人機互動路徑進一步縮短,包括昨天晚上Pony和朱嘯虎的論戰。
  • 竹間智能創始人簡仁賢:挖掘人機互動背後的商業價值
    我們公司做人機互動,不是問答系統,也不是聊天機器人,更不是搜索式問答。那麼,我們的人機互動技術如何突破,產生高價值的商業,從而落地?我想探討的第一點:語義理解。從概率模型、NLP ,再到今天的深度學習,我們是如何突破的呢?首先,大家看到很多人工智慧在作詩,作詩的過程是一個 one way communication 的過程。
  • 迪文多功能蒸烤箱人機互動解決方案
    迪文為用戶提供全方位、靈活的人機互動解決方案,通過語音交互等智能操控方式,在實現多功能蒸烤箱烹飪的同時,提升產品的人機互動性能,讓操作變得更簡單、更智能。方案整體示意圖屏幕接口示例· 單晶片完成液晶驅動與外設控制的功能,集成度高,可提供硬體設計參考。
  • 人機互動創新 三星Bixby中文(普通話)版正式發布
    (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裁 權桂賢)不同以往的人機互動體驗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智能設備層出不窮,每個設備都有自己獨特的界面和操作邏輯,而且設備功能的日漸多樣,造成用戶界面也愈發複雜,讓用戶們在學習使用新設備時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