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用帶錘子和鑿子嗎?技術難度大嗎?

2021-02-07 虎妞洋洋說

文\唏兮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許,承載著中國航天夢想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開啟了前往月球的行程,此次探測月球的最終任務就是帶回2公斤的月壤,以便於中國科研人員對其進行研究分析。說的簡單通俗一點,就是去月球挖土,說到挖土,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錐子和鑿子,那麼嫦娥五號到底需要帶這兩樣東西嗎?如果不需要,那五姑娘又帶了哪些神器呢?

據相關介紹表示,嫦娥五號上面裝載的最關鍵的神器就是「有效載荷」,其中包括了月壤結構探測儀、月球光譜分析儀、全景相機,降落相機以及載荷數據處理器。降落相機的主要用途是獲得解析度更高的圖像,月球光譜分析儀則是分析出可能存在的水的賦存形式。月壤結構探測器顧名思義就是對月球表面的樣本進行探測,與之前嫦娥四號裝載的「測月雷達」功能比較相似。

月壤結構探測器除可以對月壤的厚度以及具體結構進行探測之外,還可以提前分析判斷出鑽取區下面石塊的屬性,為之後鑽取月壤的工作提供技術支持。載荷數據處理器的作用就像是人類的心臟,將血液運輸到人身體的各個部分,而載荷數據處理器就是為整個系統提供電力支持以及數據傳輸,並且發送指令。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採取月壤的工作全部要由嫦娥五號完成,地麵團隊對於整個過程的幫助並不大,所以載荷數據處理器對於整個過程來說非常關鍵。

縱觀歷史,人類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登月「挖土」還是在1976年的時候。當時執行此任務的還是蘇聯的月球24號,最終帶回了100克的樣品。時隔44年之後,中國「嫦娥五號」再次對該任務發起挑戰,完成中國航天發展三小步中的最後一步,實現中國第一次月面自動採樣帶回。這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最複雜也是最困難的任務之一。

在五姑娘出發之前,前面的姐妹們已經走完了「繞、落」,為今天的「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為中國航天的發展帶回了非常重要的資料,這次嫦娥五號登月「挖土」,將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但是這個任務卻並不是說起來的那麼簡單,在離地球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挖土可不同於在地球隨隨便便就能用錐子敲一塊。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去月球挖土
    就在今天,11月24日凌晨4點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且將其順利地送入軌道。「嫦娥五號」將要在月球上「挖土」了——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獨立執行的最複雜航天任務。「嫦娥五號」的任務是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著陸,收集土壤和塵埃,並將其送回地球——這片區域還沒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被稱為我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任務」之一。此次嫦娥五號發射的全過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航天小劇場的科普可以說非常簡明易懂。視頻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嫦娥五號去月球做什麼?將獲得哪些科學成果?為何要用長徵五號發射?我們梳理了幾個問題,幫你Get這次任務的重點。
  • 「嫦娥五號」回家啦!但她為什麼要去月球挖土?
    11月24日,「嫦娥五號」登月,這次的目的是執行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深受國內外的關注和讚嘆。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約2千克的月球巖石、土壤樣本成功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選著陸區。而上一次人類進行月壤採樣返回任務,還是1976年的蘇聯月球24號。「嫦娥五號」的任務內容是在月球地面挖一個2米的洞,然後採集2公斤的月壤,並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挖土」中的地質科技含量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克服了哪些困難實現「挖土」等任務?此次採回的月球樣品有何用途?中國未來還有哪些探月計劃?本報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據了解,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為期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五號即將升空,中國要去月球「挖土」啦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回望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取得過哪些成就?本次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從取樣地點到採樣重量上會有哪些特別之處呢?「月壤即月球的土壤,雖然在月球上唾手可得,但是對地球人來說卻蘊藏著巨大的科學價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教授肖龍說,月壤是研究月球的樣本,由月球巖石在遭受隕石撞擊、太陽風轟擊和宇宙射線輻射等空間風化作用後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巖石碎塊、礦物及隕石等物質。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發射升空 來源:央視新聞正直播這次「嫦娥」可不止是去往月球繞一圈,探探路拍些照片回來,這次她要做的是到月球上「挖土」,並將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帶回國,可以稱得上是無人版的「阿波羅登月」。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回顧歷史,人類在去月球「挖土」這件事上都做過哪些努力?
  • 出發,去月球「挖土」!
    、技術和物質基礎。月面自動採樣和封裝是此次任務的核心關鍵之一。在這個階段,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為此,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為嫦娥五號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
  • 榮譽丨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這些大學功不可沒!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成功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成果的背後都凝聚著成百上千科研單位和上萬科研人員的智慧和辛苦付出。日前,網友們討論的「嫦娥五號挖土」,說得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無人太空飛行器「星際快遞員」嫦娥五號成功抵達月球,通過一系列高級複雜的操作,「挖」取了2公斤的月球土壤。
  • 中國首次用「機器手」外星「挖土」,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挖掘技術了!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 點擊視頻👇看嫦娥五號「挖土」過程嫦娥五號著陸器安全降落之後便開始進行樣品採集,採集的方式對於中國航天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 去月球「挖土」咯!今天發射的嫦娥五號實現四個「首次」,下個月將樣品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今日凌晨4時30分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研製的首個月球無人取樣,並且將樣品帶回地球的太空飛行器。若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第三個完成月球取樣的國家,並且完成了中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這也是人類繼1976年後首次發射太空飛行器去月球採集回收樣本。
  • 嫦娥五號:您的「快遞」到了!來自月球,驚心動魄23天回顧
    主席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
  • 嫦娥五號奔月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上的77臺發動機
    還將為我們的星球探測器做好範例,這一次研發單位為了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登陸月球,成功帶月巖返回一共準備了107臺發動機,30臺用在胖五身上,77臺用在了探測器上。而大小不同,作用不同的發動力成為助力成功實施"挖土"的關鍵。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附視頻)
    在選定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作為著陸點後,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歷經主動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緩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嫦娥五號這穩穩的一落看似輕盈輕鬆,卻蘊藏著科研人員的眾多智慧和積澱。此次嫦娥五號落月有四大看點。
  • 嫦娥五號走過的103小時 嫦娥五號返回地球著陸哪裡
    2020年12月1日23時探測器即將進行月面著陸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飛控大廳,那麼今天對於嫦娥五號任務來說,它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完成,它要下降到月球的表面,開始它的自動採樣的工作,也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挖土」,那麼我也會在現場和大家一起來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
  • 最強快遞員「嫦娥五號」: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即將送達地球!
    最強快遞員「嫦娥五號」:來自月球的「土特產」即將送達地球!
  • 嫦娥五號奔月「挖土」,月球上什麼資源最重要?答案出乎意料!
    這次發射相比從前的嫦娥探測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採樣返回,取回屬於我國的第一份月壤。那麼,未來對月球的開發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美國已經開始計劃在月球採礦了,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據媒體報導,這次嫦娥五號的最大亮點,就是能否將1-2公斤的月壤取回地球。從歷史上看,人類第一個實現「機器人」在地球上自動取樣並返回的探測器是前蘇聯的月球16號。
  • 「嫦娥」帶回的月球「土特產」有何妙用?
    這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迎來月球樣品。12月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這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階段,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拉開序幕。經初步測量,嫦娥五號任務採集月球樣品約1731克。這包珍貴的月球樣品,吸引著世人目光。
  • 人類首次月球無人交會對接,嫦娥五號技術反超阿波羅飛船
    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人類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深空探索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嫦娥五號挑戰人類首次,也意味著嫦娥五號在技術上已經遠超阿波羅飛船,這恰恰也證明了科學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進步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難度有多高要在月球完成無人交會對接,可以說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落月成功,開始「挖土」!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從月球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於月球哪個區域?探測器如何穩穩地降落?降落後又將如何開展「挖土」作業呢?但對月球表面的觀測發現,某些區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億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巖,這與嫦娥五號著陸地區的年齡相仿。如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樣本能夠證實這段時間月球仍在活動,將改寫月球的歷史。」龐之浩說。圖二:嫦娥五號探測器軟著陸後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來源:國家航天局在選定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作為著陸點後,嫦娥五號著陸上升組合體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難度係數很大的動作,穩穩地降落在月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