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玩過這些「好奇怪」的數碼產品

2021-02-15 數字尾巴

「創意是第一生產力」。

這句口號用在數碼產品上似乎永遠都不會過時,那麼多如今嵌入到我們生活之中的產品,最開始出現時,都是以一種奇奇怪怪的姿態出現在我們眼前。

我們懂,廠商們自然也明白,所以你不得不欽佩各種知不知名都要秀一手的廠商,它們的創意總是有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把我們的錢包都掏空。

這篇文章,我就來分享一下,最近我玩過的那些好奇怪的數碼產品——如果你有什麼小眾的、好玩兒的產品,記得也貼出來,讓我也過過眼癮……

01/

夠爛的生產力工具:

Loupedeck+ 剪輯鍵盤

打不出半個字兒卻要價 1500 RMB 的鍵盤,做工差到慘不忍睹還要被吹的「生產力工具」,你敢想???

我也不敢想,所以大費周折買了一把,但用完之後我也只想吹兩個字:真香香香香香……

它是 Loupedeck+ 剪輯鍵盤,一個活在攝影師、剪輯家、調音師桌面上的鍵盤——當然我不是,我只是只好奇的貓。

Loupedeck+ 之所以受專業人士歡迎,主要是它適配了一溜兒的軟體如 Camera Raw、LR、PR、AE、FCP、Adobe Audition,能把通常你需要用鍵盤組合鍵和滑鼠配合才能完成的操作,直接簡化成了「按」「扭」:

很多 Pro 級用戶會形容說 Loupedeck+「讓人有了和素材互動的剪輯大師的感覺」——額,我倒是沒升華到這種境界,但只是用它在 LR 裡面修修圖,就讓我有一種「修圖如飛」的感覺,那倒是真的。

這其中提高效率的關鍵,當然是有操作邏輯簡化在裡面,把組合鍵替換成旋鈕和按鈕,那效率自然蹭蹭蹭就上來了,不過我覺得之於我而言,Loupedeck+ 能提升效率也是因為,它用這一套按鈕 / 旋鈕把 LR 上繁複的調節選項直接固定化和流程化了,從白平衡到曝光到清晰度再到銳化,從圖片評級到細節調整到文件導出,直接對應的是 Loupedeck+ 上從左至右的一排排按鈕和旋鈕——

修圖?按按扭扭而已嘛!

說 Lopedeck+ 是「生產力工具」沒錯,但是說它是「廉價鍵盤」也不假,同為芬蘭品牌,諾基亞可以砸核桃,Loupedeck+ 滿滿的都是一股子弱不禁風的塑料感,做工松垮不說,旋鈕和按鍵的手感完全對不起這 1500 人民幣的售價(用了顧俊老師 10% 的折扣碼,原價是 249 美刀)。

所以到底出不出閒魚,我還在糾結……

正經的觸控版都長在的 laptop 上,不正經的觸控版,長在桌面上:

如果你是 Mac 用戶,可能會不解:桌面上既然有 Magic Mouse 了,為什麼還要用妙控板?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妙控板的體驗太出色,出色在於,它用超大的觸控面積和優秀的手感,把 macOS 對觸控板手勢的支持完美地複製到了桌面上。所以 Mac Mini 或者 Mac Pro 用戶不用再羨慕 MacBook 的觸控板,MacBook 用戶也不至於在桌面換到顯示器之後沒法使用觸控版。

Mac 的多點觸控手勢,一直是碾壓 Windows 的存在,Taptic Engine 的仿真觸感加上輕掃切換、捏合縮放、按壓查詢這類手勢,都是很多 Mac 用戶無法割捨的體驗,所以妙控板是桌面使用 Mac 時,非常好用的一個配件。

當然「好用」還不止,再深入發掘,妙控板還能變成「效率神器」。

這得配合第三方 APP 來實現,比如 BetterTouchTool,簡稱 BTT。

妙控板對多指、力度的識別相當精準,所以 BTT 所做的就是在 macOS 內置的手勢之外,為妙控板定義出一整套的複雜手勢,所以,你可以用雙指輕點兩下打開 1Password 搜索密碼,或者單指按壓左下角啟動截圖,再或者在 Safari 裡面三指點擊刷新當前頁面……

BTT 其實是從妙控板對多指 × 力度 × 位置 × 順序的識別的排列組合來定義手勢,所以能定義出非常豐富的擴展手勢,而這些手勢又可以映射豐富的 macOS 系統功能(比如截圖)、快捷鍵,這就能完全發揮出妙控板的全部潛能。

最簡單的例子,Lightroom 導出照片,正常需要滑鼠點選菜單,或者Ctrl + Alt + Shift + E,但是換到妙控板上,只用在左下角輕點一下,就可以完成「使用上次設置導出」這個動作。

03/

拉風到爆的帶魚屏:

AGON AG493UCX 顯示器

作為一個不課金(窮)的非中毒遊戲玩家,我也忍不住心動了。

32:9 帶魚屏 = 2 塊 16:9 屏幕,如果你現在是在用電腦看這行字,想像一下把你的屏幕 × 2,這差不多就是 32:9 的屏幕了。

有沒有感覺舒適度瞬間提升了一倍?第一次點亮這塊 AOC(AGON 相當於 AOC 專攻電競的子品牌)的這塊帶魚屏的時候,我就是這種感覺。

這塊屏幕主要還是為遊戲玩家設計的,49 英寸 5120 × 1440解析度 120Hz 刷新率,隔十米遠就能聞到這個數字矩陣透露出來的豪(壕)華氣息——

當然遊戲的實際體驗,也是炫酷到沒有朋友,49 英寸 32:9 的那種包裹感,和普通的電競顯示器相比完全是更高一級的體驗,屏幕擠佔你的視覺面積越大,屏外對你的幹擾就越小,所以沉浸感和代入感就越強。

大屏也能觀察到更多的遊戲畫面細節(吃雞抓伏地魔?),這也是這塊 49 英寸 32:9 曲面屏的優勢。鵝且,別忘了 AG493UCX 還是一塊 120Hz 刷新率的屏幕。

現在完整支持(就是非裁剪)32:9 畫面比例已經是遊戲開發商的共識,頭部遊戲比如《最終幻想15》《地平線3》《孤島驚魂5》《GTA5》《孤島危機3》《古墓麗影》《CSGO》,都完美匹配 32:9 的屏幕。因為是非裁剪畫面,用 32:9 的 1440p(1440p 必須用 DP 或者 USB-C 接口)屏幕玩 CSGO 的感覺很不錯,屏幕視角更廣、尺寸更大,對細節的掌控也更強一些,而且它的沉浸感更足(魔獸正式服去納格蘭看風景應該也不錯?可惜我正式服差不多連帳號密碼都已經不記得了……)。

所以,有屏如此,夫復何求?

既然能被吹成「帶魚屏之王」,AG493UCX 作為遊戲顯示器的體驗當然是頂級的,不過用的時間長了,我發現這塊電競屏用作辦公屏幕,也很秀——因為 32:9 就是兩塊 16:9 屏幕無縫拼合啊!

也就是說,原本在組雙屏時才能獲得的高效辦公體驗,這一塊屏幕就能實現。比如我就經常邊寫稿子邊刷新聞,或者邊刷微博邊追劇,然後再通過65W功率反向給筆記本充上電:

話說回來,這麼貴一臺 120Hz 電競屏,主力用作辦公屏幕的話還是太奢侈了,而且 1440p 的解析度也是不夠看,所以辦公效率工具,權當是買一送一了!

這是塊手錶?還是部手機?都不是,這是 nubia 的新概念——「腕機」。

顧名思義,額,差不多就是能戴在手腕上的手機。

它的核心構造就是一塊 4 英寸的 OLED 柔性屏,畢竟想要把屏幕戴在手腕上,也只有柔性屏可以實現。配合這塊柔性屏,nubia 其實有加入很多創新的設計。

首先是特殊設計的鏈式腕帶,這條鏈式腕帶的作用,一是固定,二是保護。因為柔性屏不可能的無限彎折,鏈式錶帶彎折曲率有限的特性,恰好可以保護柔性屏不至於彎折過度。

然後是交互優化,在 4 英寸的狹長屏幕上觸控當然不夠創新,所以阿爾法用上了一套手勢感應的交互系統,搭配語音控制,未來感還是有的。

阿爾法算得上是一種新型態的個人智能設備,所以整體的交互邏輯都和手機完全不同,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阿爾法的 UI 更精簡、更扁平,功能也相對輕度,我上手的時候,還只是局限於通話、行動支付、運動健康這幾類功能,而且也還沒有開放第三方 APP 的安裝權限。

所以,這整一部設備雖然很有創意,但是實用性非常有限。

不過話說回來,不止是創新源於創意,很多時候作為一個數碼迷,很多即便是體驗不怎麼優秀的產品,依舊會給我們帶來新鮮感和愉悅感,比如像是 Palm,明知道它只會是 iOS 和 Android 的刀下魂,但我知道如今都會懷念很多年前作為一個「胖友」的那種快樂。

你最近玩過什麼小眾、有趣、奇怪的產品?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我用「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版」的這些日子
    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別回顧了一下這幾年玩過的「可穿戴設備」,仔細數了數,不算多也不算少。最開始接觸這類產品是在 2014 年的時候,當時接連玩了好幾款產品,分別是 InWatch Z、Pebble Steel、Sony SmartWatch 等等,其中 InWatch Z 是一款可插 SIM 卡和拍照的智能手錶,想法挺超前可惜體驗太糟糕。
  • 【經驗分享】我欣賞的產品是「克制」與「收斂」的
    國內幾個優秀的 UED 團隊的博客是我一直閱讀的,比如騰訊 CDC;另外有一位 cz7120 的同學一直堅持翻譯國外的優秀產品文章,很值得欽佩,內容也很棒;還有就是最近簡書這個網站上積累了比較多優秀的內容。6.驚喜地發現 Swarm 是你的一枚常用應用。籤到也是您的一種生活方式嗎?您平常都會在什麼場景下玩籤到應用?
  • 2021 年的「文藝復興」,聊聊我最近入手的 4 臺 MP4
    當時我對 MP3 之類的便攜播放器很著迷,即使 CD 機,也要買能播放 MP3 格式的,因為我喜歡將十多個專輯的 MP3 刻錄到 CD-ROM,免去換碟的麻煩。魅族 Miniplayer M6 我記得當時是作為 MP3 播放器推出的,但其屏幕卻非常適合看視頻,於是很多人乾脆用來當 MP4 來用。同學買了之後,放了很多動畫和電影,算是讓我感受到了「下一代」媒體播放器的震撼。
  • 我們買過這些「剛收貨就想丟掉」的蠢東西
    首先,耳塞厚度手測是官方塞的一半,實在是過軟過薄,雖然貼合度「可能」更好,但被動靜音效果值得商榷。其次,接觸體表分泌物後,材質會發黏,吸附灰塵和其他髒東西,有礙觀瞻,不如官方塞稍微磨砂的質感。這玩意一套兩對,總價 ¥105,相比之下,官方塞兩對僅需 ¥59(Apple 在售最便宜產品)。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則我實在想不出第三方塞有什麼非買不可的必要。
  • 618 數碼種草清單大分享,「等等黨」再也忍不住了!
    懶人目錄 在觀看這些好物之前,讓我們先來測試一下你購買消費的行為究竟是傾向於「理性派」還是「速戰派」? 所謂「理性派」,是指這群人在購買時會認為更加考慮產品的實用性,而不是「照單全收」(主要還是因為窮啊😭。
  • 這是我玩過最簡單,但卻最「內涵」的手機遊戲 #iOS 挖 App
    這不是一款標準意義上的遊戲,但這並不妨礙我玩的感慨良多,然後推薦它。作者 | 早優夫斯基我沒有想到,這樣一款連我家貓都能玩的遊戲卻讓我感觸頗多。在遇到「Long Journey」之前,如果說有一款遊戲只需要一個指頭按住屏幕不放這一種操作,且還能從中體味出人生,我不會相信……「Long Journey」(漫長旅程)由國內團隊開發的遊戲,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遊戲性,只有緩慢滾動的橫幅畫面和簡單的配樂,甚至開創了手機遊戲史上一種前無古人的流派:極簡遊戲。
  • 翻出任天堂 15 年前的遊戲機,我踢了一場「懷舊世界盃」
    另外 GBA SP 增加了屏幕背光(晚上也能玩),改用內置鋰電池(不用再咬電池了),這些對於遊戲玩家來說也都是一些實用的功能。小巧的機身,帶背光的鮮豔屏幕,年幼的我第一次感覺到了數碼產品間的「代差」,這種感覺不亞於之後 iPhone 帶來的視覺衝擊。
  • 這些「有溫度」的電子產品,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 | 糖紙眾測
    「糖紙眾測」是愛範兒旗下聚焦數碼新品的「糖紙」小程序為讀者提供新奇數碼產品免費試用的平臺。
  • 這些極客風數碼好物我給滿分丨糖紙清單
    甜甜醬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懂蘋果了,向來是「極客精神」代表的蘋果,這周卻給 AirPods Pro 刻個牛年表情包,然後就當做是牛年限量款來「收割」果粉!想接地氣是好事,可是這波操作未免也太不走心了吧?說起來,儘管今年出現了各種不曾料想的意外,但相比蘋果的「不講究」,還是有不少數碼好物在迭新換代上使出了各種「奇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有哪些炫酷極客風好物被甜甜醬加入了心(剁)願(手)清單吧!
  • 一句「進化吧!數碼寶貝!!」,有沒有讓你想起宮崎步熟悉的旋律?
    自1999年首部「數碼寶貝大冒險」TV動畫播放以來,今年已經是第17年了。2014年夏天,作為紀念第一部「數碼寶貝大冒險」TV動畫播放15周年活動的其中一部分,製作方正式公開了繼承動畫「數碼寶貝大冒險」第一、第二作世界觀和劇情的劇場版新作動畫「數碼寶貝大冒險tri.」,初代主角們的冒險得到再一次進化。
  • 買了一臺復古開源掌機後,玩著復古遊戲,我仿佛回到了「童年」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當時我對於電子產品的熱情還遠沒有像現在這樣博愛,在一個不諳世事的學生眼中,遊戲的魅力是近乎無窮大的。小學時我就對掌機頗有興趣,也曾買過一臺二手的「磚頭 GameBoy」。上了初中以後,每個月等著新的《掌機迷》和《掌機王 SP》雜誌成了學習之餘最期待的事情,看看又出了什麼好玩的遊戲,以及那些和我有著相同興趣愛好的玩家們都碰到過哪些趣事。
  • 你聽說過「網際網路檔案館」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說過「網際網路檔案館」呢?又有多少人知道網際網路檔案館存在的意義呢?其實網際網路檔案館(The Internet Archive),從 1996 年就成立了,功能就是:定期收錄並永久保存全球網站上可以抓取的信息。
  • 這些「寶藏級」藍牙耳機值得交朋友|糖紙清單
    後中老年」阿迪粉兒,對 Adidas 的產品和品牌認知,我還停留在「中規中矩科學嚴謹」的那個層面。在驅動軟體裡,我沒有用基礎的 Astro 模式打射擊類遊戲,而是用能進一步加強腳步聲的 Pro 模式。 今天玩的遊戲是 COD16 的攻堅練習場。
  • 我們最近又買了這 7 件好用的「新玩意」
    」 56個內容
  • 為什麼淘寶有「加入購物車」和「立即購買」而京東只有「加入購物車」?
    最近丁叔在逛京東的時候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為什麼京東只有「加入購物車」?當然,有些特定場景還是會有「立即購買」,比如搶購之類的,這裡丁叔討論的是平時的購物,下面丁叔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有趣的問題。一、為什麼會有「立即購買」和「加入購物車」?我們先來對比下這兩個功能。
  • 谷歌用 AI 玩起了「你畫我猜」,並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看完玩法不難發現這實際是一款AI版的「你畫我猜」,那谷歌的這款小程序到底有啥特別的地方,跟AI玩跟「你畫我猜」和跟朋友的感覺會是一樣的嗎?而你在遊戲中繪製的作品,都會保存到「我的畫作」中,可以看到一些詞彙還未解鎖,每輪遊戲基本都會出現幾個新詞,隨著你玩的越多之後就會解鎖更多的詞語。
  • 工作與娛樂兼得,圍繞在我身邊的 10 款數碼產品
    後來陸續購入了噴射 2、Just Dance、Pro 手柄、馬車 8、超級馬裡奧奧德賽、分手廚房 2、新超級馬裡奧兄弟U、寶可夢伊布、寶可夢盾等遊戲和外設。也從最早的首發預購變成了蹲守閒魚二手,通關的遊戲也大部分通過閒魚出掉回血。
  • 2018,這些數碼產品離我們而去
    但在此之外,一些面向廣大用戶的老產品也開始悄然退場,它們當中有些是因為產品技術失敗而被判處「死刑」,有些則是因為時代變化而不得不離開舞臺,在即將踏入塵封的歷史之前,極客之選(公眾號 GeekChoice)希望能和大家聊一聊,也許從中你會有特別的收穫。
  • 庫克十年:蘋果產品的這些改變,最能代表「下一個十年」
    後續,蘋果也推出了 AirPods Pro、AirPods Max 等定位更加高端的降噪產品。並且通過在 iOS/macOS 作業系統中加入「空間音頻」等功能,進一步提升 AirPods 系列產品的實際使用體驗。
  • 「數碼港深港青年創業計劃2016」,成就數碼創業夢
    邀請你6月17日或之前提交申請「數碼港深港青年創業計劃」。「數碼港深港青年創業計劃2016」旨在為深港兩地18至30歲、在校或畢業3年內的信息科技青年專才提供全面的資源,助你踏上成功企業家之路,包括:免費創業及商業培訓,專業指導服務協助尋找創業夥伴港幣100,000元的種子基金資助(6個月)累積創業經驗及開拓兩地合作營商的機會打進國際市場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