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號稱「會員電商第一股」的雲集,似乎有點名不符實。
來源:公開參考(ID:gongkaicankao)
上市一個月之後,社交電商新貴雲集拿出了上市後的第一份成績單。
財報顯示,雲集今年1-3月營收33.9億元人民幣,淨利潤1690萬,這是其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買家數從去年同期的790萬降至730萬,累計會員數從2018年底的740萬增長22.4%至900萬人。
財報發布後,雲集股價漲2%,收於11.22美元,較上市時14美元的發行價跌去20%。
雲集5月上市以來的股價走勢
❶
會員電商第一股?
2019年5月,成立4年的雲集在納斯達克上市。
創始人兼CEO肖尚略自稱做過15年生意。事實上,他就是前淘寶化妝品店鋪「小也香水」創始人。
雲集上市時雖然號稱是「會員電商第一股」,但似乎有點名不符實。今年一季度,雲集的商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0.8%至32.2億元,會費收入因免費入會活動同比下降21.7%至1.6億元。
也就是說,雲集的主要收入來自賣貨,更像是一個主要賣貨給付費會員的大型自營網店。
招股書也顯示,雲集的收入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商品銷售收入和會費收入。
2018年,單算會費收入就有15.5億,商品銷售收入則達到110多億,是會費收入的7倍以上。
嚴格來講,會員電商應該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來自會員繳納的會費,並且有較高的續費率而不是一錘子買賣。
以美國連鎖會員制賣場好市多(Costco)為例,這家零售巨頭在全球吸引了大約9400萬會員,2018財年會費收入就達到了31.4億美元(約217億人民幣),全球會員續費率高達88%。
好市多2018年整體收入達到1400億美金,會員費雖然佔較小的比例,但是還在持續增長。
會員續費給好市多帶來源源不斷的會費收入。反觀雲集,目前還不存在續費一說,所有的會費收入都來自新會員。想從老會員身上賺錢,途徑也非常單一——只能靠賣貨了。
❷
曾陷「傳銷」危機,被罰千萬
雲集不是一個普通的電商平臺。
目前雲集App並不接受新用戶直接註冊,也沒有免費入會活動,只依靠熟人社交圈發展。
如果消費者直接下載雲集App後下單買東西,是不行的。要想買東西,需要找到身邊的雲集店主,獲取邀請碼,點擊邀請連結,繳納會費成為「店主」。
被邀請的用戶繳納398元會費購買會員禮包後,可以享受購物優惠價和培訓等。這個價格,比各大電商的會員價都高不少,也決定了大部分繳費的人是有動力想賺回會費的,而不是僅僅「購物享受批發價」。
要想賺回會費,需要在朋友圈等社交網絡上推薦雲集的產品,有親友下單,就能獲得提成。而且,會員如果通過「拉人頭」拉來新的會員,也能得到平臺給的積分、優惠券等報酬。
用戶成為店主,需要付出的只有會費和時間,發貨、售後、存貨風險等由雲集承擔,門檻較低。店主自己購物也享受優惠價,在這樣的模式下,雲集的會員忠誠度較高,用戶的復購率達到了驚人的93.6%。
用戶以為自己是來當店主的,其實雲集把會員當顧客,賺了會費,再賺賣貨的錢。
雲集的模式借著社交平臺實現了裂變式快速發展。2018年雲集總營收為130億元,和拼多多打平,是同在美國上市的蘑菇街的13倍。但云集的商業模式始終沒有擺脫傳銷嫌疑。
2015年,雲集剛成立沒多久,監管部門就曾接觸雲集,談到可能的違法風險。
事實證明,雲集「入門費」「拉人頭」等行為確實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2017年5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督管理局最終發布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對雲集做出了罰款958萬元的處罰。
處罰決定書
雲集微店的公眾號和服務號隨即被封,隨後雲集換了一個公眾號繼續運營,但「傳銷」的名聲一直都在。
2018年10月,雲集CEO肖尚略曾向全體用戶發布內部信,強調「雲集正面臨從社交電商向會員電商轉型的時期。」之所以提出要轉型會員電商,應該也是出於規避政策風險的考量。
2018年12月,在正式上市之前,雲集和律師團隊和監管部門進行溝通,得到了雲集商業模式不違法的口頭確認,這一點還專門在招股書中進行了披露。但是,口頭確認能起到什麼作用?
❸
獲客成本188元,貴了還是便宜了?
這兩年,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能夠迅速崛起,和低廉的獲客成本密不可分——它們憑藉社交拼團等模式,靠微信社交關係連的病毒式傳播能力,獲得了大量低成本流量。
現在,這個優勢已經不再明顯了。財新根據拼多多第一季度財報的數據測算,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已經達到286元,而2018年同期,獲客成本還只有50元,一年時間獲客成本變成了之前的4倍。
和拼多多一樣,雲集的營銷費用也在飛速上漲。依靠熟人社交口口相傳的雲集,本來應該是省了營銷錢的,但一季度報顯示,雲集的營銷費用高達2.6億元,測算可知,獲客成本已經達到了188元。
社交電商的低成本拉新時代已經接近尾聲了。未來,無論雲集還是拼多多,都必須面對越來越高昂的投入。他們開啟了社交電商的新賽道,然而笑到最後的人,並不一定是他們。
根據獨立調研機構CIC的數據顯示,中國社交電商仍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2.4萬億元,2017-2022年複合增速高達62%。其中,會員模式的社交電商增速更快,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867億元,2017-2022年複合增速高達84.8%。
據悉,繼淘寶客之後,阿里於今年5月上線社交電商類平臺「淘小鋪」,顧客自購可以享受20%優惠,分享商品讓別人下單也可分傭。
京東也在躍躍欲試,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曾明確提出將利用微信的獨特資源,打造區別於京東現有場景和模式的社交電商平臺。
巨頭們的入局,將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誰勝誰負,也許不久的將來,就能見分曉。
*本文轉載自 公開參考(ID:gongkaicankao),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推薦閱讀
想看什麼主題,請留言。
點讚最高,即刻安排。
點「在看」,讓大家都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