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際網路出現越來越多的傳銷理財龐氏騙局,都是換湯不換藥,使得很多受害者自身和朋友傾家蕩產,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呼籲更多的反傳銷人士加入反傳隊列,幫助更多受害者,儘自己一份力量。打擊傳銷人人有責。(您身邊的防傳管家:添加【反傳聯盟】微信公眾號fcx114-com)
反傳銷網6月12日發布:星辰在線6月11日訊 據長沙晚報(記者 鄧豔紅)「社交分享經濟模式」「邊分享邊賺錢」「努力3個月,日賺3000元+,月入5萬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個自稱為用戶搜羅全球好物的個性美食生活平臺「環球捕手」進入長沙人的視野。
繳納399元便可成為「環球捕手」的會員,可在該平臺上購物;邀請他人成為會員獲得100元獎勵,直屬會員購物時,邀請人還能獲得一定的返利。這種營銷模式讓「環球捕手」迅速走紅,也引來人們對其涉嫌傳銷的質疑。「環球捕手」是創業新模式還是傳銷的變種?成為「環球捕手」會員,是不是每天發朋友圈便可輕鬆賺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圖來自物聯中國
事例
有會員嘗到甜頭
稱一個多月賺了上千元
「不需要囤貨,不需要往裡面砸錢,還能享受會員的利益。」說起「環球捕手」,市民鍾女士讚不絕口。實際上,鍾女士成為「環球捕手」會員才一個多月。
鍾女士說,首先是價格優勢,成為「環球捕手」會員後,買東西享8.5折。「環球捕手」雖然自稱是一個美食生活平臺,但實際上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電商平臺。在這裡,會員不僅可以購買美食,也可以購買其他商品。
其次,成為「環球捕手」會員後,等於擁有了自己的店面,將店面分享到朋友圈,如果其他會員在鍾女士店面購物,鍾女士便可獲得一定的佣金。最快的賺錢方式是邀請他人成為會員,每邀請一位會員便可獲得100元獎勵,直屬會員購物時,邀請人也能獲得返利。鍾女士擁有多少直屬會員呢?她告訴記者,自己快成為「經理」了。按照有關規定,成為「經理」要邀請25名會員或者直屬會員消費滿一萬元。「我做的時間雖然只有一個多月,但輕輕鬆鬆賺了上千元。」鍾女士說。
有會員被坑
說自己在該平臺買到假貨
並非所有會員都認同「環球捕手」,市民小蕾(化名)懷疑自己在該平臺買了假貨。
小蕾是某麻辣店的員工,今年4月在店老闆的邀請下,她成為「環球捕手」的會員。她用掉一張會員優惠券,買了兩盒胺基酸保溼滋潤面膜。「我很多朋友都在用這款面膜,效果很好,朋友在日本買的每盒要120元。」小蕾說,「我買了兩盒才150元,他們說是搞活動才這麼便宜。」
然而,小蕾用了兩片這樣的面膜後竟然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於是懷疑她買的兩盒面膜是高仿的假貨。
最讓小蕾生氣的是該平臺的售後服務。因面膜使用效果不佳,小蕾想給店家「差評」,但她發現根本不能進行評價,便提出了退貨的要求。開始,平臺客服人員沒有答應,要小蕾去做鑑定證明面膜是假貨才能退貨。「100多元的東西,誰願意花精力去做鑑定呢?」小蕾堅持退貨,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位客服人員給小蕾打電話,弄得她心煩意亂。雙方相持了20多天,店家才答應退貨。
調查
花掉400元優惠券需要消費3588元
記者輸入鍾女士的邀請碼,繳納399元註冊成為「環球捕手」的會員。
成為會員時繳納的399元,可以在該平臺任意選擇一個價值399元的商品。當記者仔細挑選商品時,鍾女士說:「你不用糾結這些商品,因為平臺會送400元的優惠券,商品相當於白送。」
事實上,這400元的優惠券是由10元、20元、30元、40元、100元面值的優惠券湊起來的,每張優惠券的使用都有一定的條件,如購物滿88元方可使用一張10元優惠券,購物滿899元才能使用一張100元優惠券,如此算來,花掉這400元優惠券需要消費3588元。
會員登錄「環球捕手」APP後,裡面有「商學院」,分「新人手冊」「高手進階」「捕手風採」三個板塊,分階段教會員如何營銷。不少新晉會員往往會被老會員拉入微信群中,群裡面會講課,課後還會布置作業。記者從一名會員的課件中看到,第一課的課後作業要求會員將自己為什麼加入「環球捕手」、加入以後的變化寫下來,發到微信朋友圈;第二課的課後作業是在朋友圈中配圖展示「環球捕手」平臺的優勢和實力,或者將明星參觀公司的照片、「環球捕手」參與的公益活動等發到朋友圈,還要截圖發到群裡,給老師檢查。
小蕾告訴記者,她成為會員後,很快就被人拉進一個300多人的微信群。後來,這個300多人的微信群被人舉報被迫解散。不久,小蕾又被拉進一個100多人的微信群。
質疑
多級分銷模式存在傳銷嫌疑
比起購物省錢,「環球捕手」真正吸引用戶的是發展會員的返利以及獲得晉升後從下線獲得的收益。這種多級分銷模式曾讓「環球捕手」會員迅速增加,也招來了人們對其涉嫌傳銷的質疑。
記者從一名相關人員處獲得一些文件:繳納399元成為「環球捕手」會員,便可以招募會員,每招募一名會員可得到100元獎勵,招募25名會員或者招募的會員消費達到一萬元,便可晉升為經理;經理直接拉一人可獲得200元獎勵,間接拉一人可獲得100元獎勵,招募750名會員或團隊會員消費滿30萬元,加上培育兩名以上的經理,便可晉升為總監;總監直接拉一人可獲得250元獎勵,間接拉一人可獲得150元獎勵。
普通會員、經理、總監的三個級別,被稱為「三級分銷」模式。在這種模式和利益機制下,直接的收益來自發展會員的收益、管理收益,級別越高,收益越多。因此,要想獲得高收益,最快的方法就是拉人頭。
但是,這些文件均未標註來自「環球捕手」官方,一些版本中還標註「純屬個人手寫,非捕手公司官方圖」的字樣。記者在「環球捕手」官網上確實看不到招募會員和營銷模式的相關內容。但記者接觸的一些「環球捕手」會員說,他們都是按照「三級分銷」模式進行運作的。
這樣的營銷模式是不是傳銷?長沙市工商局打擊傳銷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沒有接到市民的投訴,不了解「環球捕手」的詳細內容,如果市民投訴,他們會進行調查。律師稱,傳銷存在一種典型模式:分銷的級別、拉人頭,並以此產生盈利。
去年7月底,「環球捕手」微信公眾號被騰訊永久封號,原因是涉嫌傳銷。騰訊稱「經用戶舉報,平臺核實後發現,公眾號『環球捕手』涉及多級分銷」。針對傳銷質疑和封號,「環球捕手」的母公司將責任推給當時的合作方——湖南千禧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稱「千禧網絡的部分會員在未經『環球捕手』官方許可的情況下,多次使用投資方的平臺名稱及標識,過度鼓吹資本,並冒充其公司官方行為,進行誇大宣傳等惡性推廣」。
警惕
類似電商平臺曾被查處
近年來,雲集微店、雲聯惠等電商平臺都曾風光一時,因「涉嫌傳銷」被查處。
浙江省工商局在2017年「紅盾網劍」專項執法行動實務公示會上,公布對雲集微店APP的處罰結果,認定雲集微店系網絡傳銷,罰沒958.41萬元。經浙江省工商部門調查,雲集微店APP於2015年2月12日開始上線試運營,從2015年3月26日開始,當事人設定網絡微店運作模式:每人繳納一年365元的平臺服務費,可以成為雲集微店的店主(實際上並不開店),邀請其他人加入成為新店主。一名店主直接發展30名新店主或間接發展130名新店主方可成為導師;導師團隊招募店主1000名,可向公司申請成為合伙人。
今年5月9日,廣州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5月8日,廣東省公安廳部署廣州警方開展收網行動,成功摧毀雲聯惠特大網絡傳銷犯罪團夥。經查,雲聯惠以「消費全返」等為幌子,採取拉人頭、繳納會費、積分返利等方式引人加入,騙取財物,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雲聯惠宣傳冊稱,其運營模式是實現三角消費的「100%全額返還」,即成為雲聯惠註冊會員的消費者,去雲聯惠聯盟商家消費,由加盟商家提交消費總額的16%給雲聯惠。然後,雲聯惠以每天萬分之五左右的返還比例,以積分轉換形式持續返還給消費者和商家(累計返還116%)。
相關新聞
「環球捕手」CEO否認涉嫌傳銷
對於外界的質疑,「環球捕手」CEO李瀟稱,「環球捕手」的會員體系確實存在會員、服務商和優秀服務商三種概念,但並非所謂的「上下線」關係,分銷體系只有一級而非多級,即會員邀請一名新會員會獲得獎勵以及新會員消費的佣金,這是僅有的一級。他進一步解釋,當會員邀請新會員達到一定數量或新會員消費超過一定額度時,平臺會從中選擇一些優秀的會員,邀請其成為服務商;優秀服務商是服務商中的佼佼者。服務商和優秀服務商將承擔管理統籌和服務會員的職責,基於其團隊人數和銷售額獲得相應獎勵。服務商和會員的獎勵和佣金來自品牌商,而非「環球捕手」。當品牌商入駐「環球捕手」平臺後,商品的銷售佣金將直接打到各個服務商的公司帳戶,實現公對公的關係。
「目前平臺微虧,會員費收入佔當月總營收的20%,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比例,一些直銷公司的會員費大於70%。」李瀟稱,目前盈利不是重點,公司擁有三千萬名高質量用戶,是不愁變現的。(據《新京報》報導)
星城夜談
監管應主動向前
文峰
「邊分享邊賺錢」「努力3個月,日賺3000元+,月入5萬元+」……這種宣傳語確實會讓人產生某種不好的聯想。翻閱相關案例,我們就可以知道,之前很多傳銷組織都用過類似的宣傳語,特別是「環球捕手」微信公眾號因涉及多級分銷被騰訊永久封號,更讓大家質疑。
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僅僅質疑是不夠的,這個事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官方定性。也就是說,如果「環球捕手」是傳銷,那就應該依法取締,並且監管部門應該注意所有類似經營模式的動向以及它們造成的不良後果。如果它不是傳銷,並且符合當前市場的發展潮流和發展規律,那就應該以正視聽,做好服務工作,鼓勵其發展。
就目前的信息而言,「環球捕手」自稱是「社交分享經濟模式」,這種模式一般存在於朋友圈中。由於是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裡推銷和買賣,它們很容易繞開工商、食藥監等部門的既有監管。如此,它們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前不久,江蘇淮安市民朱女士通過這種模式購買了一款「網紅減肥藥」,兩天後出現全身無力、頭暈、心慌、嘔吐等症狀,可體重一點沒減掉。後經權威部門檢測,這種減肥藥中含有西布曲明等違禁成分。有關調查發現,其銷售套路主要是先起一個時尚、令人費解的藥名,如「左旋肉鹼咖啡王」「巴西果蔬塑身壓片糖果」等,然後通過網絡社交軟體一對一私下分銷、零售和支付。此外,假貨和高仿等問題都與這種模式相關。
這就警示我們的監管部門必須主動向前,主動升級監管體系。如果監管不到位,消費者的權益就有可能被侵犯。只有「掃雷」「排雷」,市場才能良性運轉。
文章來源:長沙晚報,特此鳴謝!反傳銷網投稿撤稿說明
編輯校對:弘毅、任重、藍夢
轉載聲明:請遵守CC協議,轉載不註明來源上黑名單!
總編輯: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