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多樣化,騫雲科技布局三位一體雲管理平臺||基礎雲服務專題

2021-02-08 數字觀察

文:竇悅怡

IT管理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 1976 年成立的 CA Technologies 公司 (以下簡稱CA),作為典型的 IT 管理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成為了世界第一家收入超過 10 億美金的軟體公司。

CA 從大型機時代到小型機時代,再到 X86 伺服器時代,始終幫助政府機構、金融、電信、製造等行業客戶提供 IT 管理軟體,可以說 CA 跟隨著每次 IT 信息浪潮的更新升級,實現了自我升華,多次迭代再出發,持續壯大。

 

不過,在虛擬化和雲時代,CA 雖然早在 2011 年就提出了戰略轉型的主張,決定向雲管理服務提供商方向發展,但卻一直少見實際行動的落地,並逐漸淡出大眾視野。

直到 2018 年, CA 被一家晶片公司收購的新聞曝出,這才重新得到了關注,曾經的一代IT巨頭最終收穫這種結局,可以說令人不勝唏噓。

 

隨著企業上雲如火如荼,私有雲、公有雲、容器等多種 IT 資源的管理難度也逐漸增大,催生了企業對雲管理平臺(以下簡稱 CMP )的需求,市場快速增長。

 

尤其是 2015 年,正值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和公有雲日漸流行,面對新型 IT 架構的管理需求逐漸湧現,方禮觀察到國內企業對雲管理平臺的需求不斷加強,於是方禮和他的團隊於 2016 年 3 月正式成立騫雲科技。

 

i黑馬&數字觀察曾經報導過這家公司,騫雲科技 CloudChef (以下簡稱騫雲)是一家雲管理軟體及服務提供商,通過 CMP 平臺,幫助企業統一納管雲數據中心各項基礎設施,提高雲資源使用效率,打造 IT 資源管理閉環,進而推動其實現數位化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騫雲宣布完成 B+ 輪融資,由 BAI 獨家投資。這是繼宣布獲得恒生電子、清流資本 B 輪 5000 萬人民幣投資之後,騫雲科技在三個月內完成的第二筆融資。

 

藉此機會,i黑馬&數字觀察採訪到方禮,與他圍繞這一年 CMP 的市場變化、雲計算的產業理解變化、騫雲的業務變化等進行交流。

多重浪潮疊加

企業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

 

就像傳統的 IT 管理一樣,雲時代的 IT 管理也涵蓋了很多方面的內容。隨著雲管理的需求發展,市場日益擴大, Gartner 也順應時代潮流,提出了明確定義——CMP,即 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 雲管理平臺。

 

在 Gartner 對 CMP 的功能模塊定義中,CMP 幾乎涵蓋了 X86 時代管理軟體的大部分內容。也就是說,CMP不是簡單的整合多個雲的訪問 portal,它是在 IT 資源雲化的發展下,一種新形態的 IT 管理軟體。

 

那麼,傳統的 IT 管理存在哪些痛點呢?企業為什麼需要 CMP 呢?

 

眾所周知,隨著企業上雲進程的加速,企業數據中心底層架構也越來越複雜,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多雲等資源共存成為司空見慣的趨勢。

 

在這樣的趨勢下,傳統的 IT 管理架構面臨諸多挑戰,存在資源難以管理、跨部門協作響應慢等問題。

 

第一,隨著數位化的發展,企業面對的外部環境正在迅速發生變化,意味著企業要擁抱新技術,改變過去商業模式,推動其業務升級改造。不過,這種變化不僅僅是業務系統的變化,企業的 IT 部門同樣也要擁抱變化。

 

也就是說,IT 部門的職責正在向如何與業務部門形成高效協同發生轉變,IT 部門需要跟得上業務部門和外部需求的變化,而不是變成負擔及累贅。這就要求,IT 部門要快速做出調整,要更好、更完善、更強大的管理,提高 IT 的整體運營效率。

 

第二,在以往傳統的 IT 管理形態下、IT 資源的應用部署、監控與運維仍然依靠人工操作、紙質工單流轉,造成 IT 資源監管困難、利用率低、交付周期長等困擾,很難滿足業務發展的速度,甚至存在嚴重資源浪費問題。不僅達不到正向的輔助效果,甚至成了拖後腿的存在。

 

第三、隨著雲計算領域不斷增長,公有雲滲透率在不斷提升,中國大中型企業出於對核心數據安全性、兼容性、業務拓展等綜合因素考慮,越來越多採用混合雲及多雲方案來提升核心競爭力,對雲管理平臺的需求也高速增長。

 

總體來說,在企業數位化轉型熱潮下,企業紛紛上雲,可是並沒有對雲資源進行有效管理,導致 IT 資源浪費、維護管理難度大,交付周期長等各種問題出現,以至於企業上雲後卻並沒有帶來更多的業務效益提升。

 

同時,在企業去 IOE,全面雲化大趨勢的推動下,契合雲戰略的運維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的核心訴求,雲資源管理軟體也已成為各大企業 CIO 的重點關注領域。

 

所以,這些問題催生了 CMP 的快速發展。據 i 黑馬&數字觀察了解到,CMP 主要承擔著將多雲和異構資源轉化為雲服務的任務,面向管理員提供管控、運營和運維的能力,面向用戶提供自助服務能力。

 

通過 CMP 平臺,企業可以整合和管理多種異構基礎設施和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同時,CMP 可以跨平臺調度編排,讓用戶高效、靈活地在不同雲平臺使用雲資源;另外,藉助CMP 的自助服務界面,企業能夠實現資源訪問的統一管理和流程配置。

 

談及這一年 CMP 領域的變化,方禮告訴i黑馬&數字觀察,通過這些年我和外企的接觸了解到,很多企業 IT 產品的生命周期是 10-30 年左右,甚至會更長,這些產品即使都商業化落地,或者大規模銷售,還是需要持續投入技術研發、產品多次迭代。

 

「對於雲管理市場和產品打磨來說,一年時間並不是很長,但我們發現這一年客戶的需求逐漸加大。

 

第一,過去一年裡,不僅是網際網路企業,傳統大型企業也開始加速上雲,希望通過上雲幫助他們進行數位化轉型,這種比例逐漸加大。

 

第二,隨著 IT 設施規模越來越大,系統變得更加複雜的同時, IT 管理的複雜度也隨之增加,這時候新型的 IT 架構已經成為絕大部分行業的支柱。

 

我們看到,企業的 IT 架構從傳統的三層架構,逐漸向多種 IT 架構轉型,尤其是雲原生驅動下,誕生出新型的企業 IT 架構,例如,微服務架構是很多企業嘗試使用的,這些都推動企業對於 CMP 需求的逐漸加大。

 

第三,這一年裡企業對於 CMP 應用場景變得更加多樣化,過去很多客戶場景集中在底層的 IT 基礎軟體端,現在隨著企業對於 SaaS 應用端的需求加大,也推動企業從傳統的 IT 管理向 CMP 轉型。

 

再從疫情對於企業 IT 的影響方面來看,企業採購和 IT 投入短期都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從中長期來看,企業的採購和 IT 投入會根據具體的場景,會縮小或者放大。

例如汽車、旅遊或多或少會受影響,但醫療相關的行業未來的 IT 投入肯定會加大,信息化相關的行業投入也會加大。

 

再比如,疫情推動遠程辦公的發展,但遠程辦公對 IT 系統依賴很強,無論是電話開會、視頻開會以及自動化的流程等,核心都是 IT 系統來做支撐。IT 投入加大,規模複雜度要求變高了,必然會帶來更多的 IT 管理的投入。

 

再說到新基建,中國人均 GDP 已發展到 1 萬多美元,如何邁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核心是附加值越來越高,這時就需要通過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提高效率,也需要全社會的參與。「新基建」的提出,可以幫助中國邁過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帶動產業進行持續的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各行各業都會陸續通過雲計算進行數位化轉型,這樣一來,企業客戶對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越來越大,企業的傳統 IT 資源也正在向雲化資源轉變,上雲以加速業務創新,分散的數據中心也逐漸變成大規模集中化的數據中心,基於新型 IT 架構下的管理複雜度也在呈指數級上升。」

 

三位一體的雲管理平臺

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產品服務

 

方禮還認為,新型 IT 管理是資源雲化的管理智能化驅動的,行業空間巨大,騫雲希望能夠專注於雲管理領域,為國內企業客戶打造最合適和最領先的雲管理產品。

 

針對上述思考,騫雲以資源雲化和管理智能化趨勢為切入點,幫助企業構建雲時代智能化自動化的 IT 管理平臺。

騫雲的策略就是將整體方案平臺化,幫助企業構建統一的,高度自動化的「雲服務+雲運維+雲運營」三位一體的 IT服務中臺,實現雲資源管理閉環。

 

在產品布局上,騫雲打造了新一代的智能雲管理平臺 SmartCMP。據悉,SmartCMP以應用為核心,能夠統一管理異構雲資源,並以國際領先的可視化應用藍圖建模技術為基礎,實現 IaaS/IaaS+/PaaS/容器等的自動化交付和控制,並且能夠對雲的使用和成本進行追蹤和優化。

簡單來說,SmartCMP可以實現計算、網絡和存儲等各種資源的統一管理,支持 vSphere、OpenStack、PowerVC、容器、物理機、以及阿里雲、AWS、Azure、騰訊雲、青雲等 40+ 主流雲平臺。平臺支持雲中立的服務,企業可按需將任意資源部署到指定雲平臺,實現各種雲的自由選擇,避免雲鎖定。

 

其次,平臺支持嚮導式快速申請和基於預定義藍圖申請這兩種方式,數據中心可以通過服務目錄方式按需交付雲資源,最終用戶也可以通過自服務方式申請各種應用及資源。通過部署規範在自動化交付中的落地,消除人為出錯。

第三,平臺通過可視化的操作方式,基於標準的 TOSCA 建模語言,支持對任意多節點複雜應用進行計算、網絡、存儲組件的統一建模。模型可以支持多雲的不同資源,進行混合編排,基於策略實現自動化部署,相比人工手動部署,可節約 95% 以上的操作時間(從周到分鐘)。

 

第四,平臺提供用戶管理、角色管理、配額管理、流程審批。通過精細化的業務組管理用戶、服務和資源,將資源池化,按配額分給不同業務組,實現既靈活又可控的管理模式。

 

第五,平臺通過應用和虛擬機的租期管理,實現一站式資源申請、審批、部署、運維與回收的生命周期管理,大大降低資源的閒置率,節約企業 IT 成本。

 

第六,平臺提供多維度的監控告警、趨勢分析、資源統計,幫助管理員及時了解各項資源的使用情況,為雲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擴容採購提供更加科學的管控依據。

 

為了讓企業管理層對各部門雲資源使用成本一目了然,平臺還提供完整的費用分析功能,並和資源使用分析合併,最終以可視化圖表形式展現,幫助管理者制定雲資源整體預算與決策。

 

近日,騫雲推出的  SmartCMP 5.5 版本,改造和優化了組件功能,將數據中心和雲上的任意資源都當可以作為組件對象進行定義、擴展,進一步增強構建 XaaS 的能力。

 

SmartCMP 5.5 還新增集成堡壘機和備份系統,旨在幫助企業構建安全的運維審計與數據保護。同時,SmartCMP 5.5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雲平臺管理、資源配置、組織架構管控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騫雲在基礎產品上,還針對客戶的具體場景需求,打造高質量易實踐的解決方案,包括:私有雲管理場景,容器即服務場景,公有雲管理場景,DevOps 自動化場景,資料庫即服務、開發測試雲等。

 

以資料庫 DBaaS 解決方案為例。據悉,在雲的理念下,資料庫作為應用的基礎承載環境,也應當能夠以服務(DBaaS)的形式按需提供給用戶。

 

但是,經過多年的版本迭代,不同資料庫之間的架構和細節差異非常巨大,通過一套自動化規範和服務流程去約束所有資料庫很明顯是不適合的。

 

針對這種問題,騫雲的SmartCMP智能雲管理平臺內置了眾多開箱即用的資料庫軟體組件,這樣從傳統的關係型Oracle、MySQL 資料庫到新型的 Redis 內存資料庫、大數據組件等均有涉及,可以幫助 DBA 快速學習和上手整個過程。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SmartCMP 允許管理員按照金、銀、銅等多種級別定義不同的資源池,資源池預先封裝好對應的基礎環境,用戶只需選擇資料庫所屬的項目和級別,自動化系統就會根據藍圖和資源池自動放置資料庫實例,達到同一個模型合規化部署在不同雲資源上的效果。

 

這個效果是突破性的,企業客戶通過 SmartCMP 自動化的方式,在雲上申請從承載資源、作業系統到資料庫的整體服務,而不需要任何人工介入。並且,所有資料庫都具有相同合規的交付標準。

 

迄今為止,騫雲科技通過 SmartCMP 產品打造的一站式雲管理解決方案,已服務超過 100 家金融、政府、能源、醫療、高端製造、網際網路等各行業的客戶,包括交通銀行、招商證券、中英人壽、國家電網、東方醫院、用友集團、泛微軟體、威馬汽車、深圳地鐵、浙報傳媒、福建日報等各行業客戶。

 

整體而言,騫雲立足國內,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構建國內、國際業務一體化的綜合雲管理平臺。

同時,騫雲一直致力於完善產業鏈生態,與合作夥伴共建雲計算生態圈,共同推動中國企業全面數位化。

 

「目前來看,中國的雲管理市場發展程度遠遠沒有到成熟階段,相比國外的發展還是稍落後的。

所以我認為這個市場的窗口期還沒有關閉,還有很多機會的可能,歡迎更多的玩家進入這個領域,讓我們共同推動市場的發展。」方禮最後說道。

數字觀察熱文HOT

東方富海陳利偉:從計算能力平民化到應用能力平民化,中國TOB平臺化入口將逐步形成

肯耐珂薩沈健:數位化正重構人力資源管理,HR SaaS進入深水區

網絡安全邊界不斷突破,派拉軟體變與不變的內在邏輯是什麼?

從傳統籤章到智能合同戰略,e籤寶十七年的自我變革

從「迷失的五年」到數位化初見成效,步步高的三年數位化戰略為何物?

百年車企的第三次創業,長安汽車如何通過數位化迎來「突圍時刻」 

*本號系創業家&i黑馬數字觀察領域垂直號。歡迎添加數字觀察官微小妹(ID:dyy510210339),加入企業服務行業社群(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無備註者不予通過)。

相關焦點

  • 智能雲管理平臺「騫雲科技」完成B+輪融資,3個月內獲2筆數千萬融資 | 雲啟新聞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表示:「隨著「新基建」的不斷推動,雲基礎設施迎來了高速發展期,企業對混合雲管理平臺的需求也快速增長,雲啟從成立初就聚焦數字基建中的基礎軟體領域,投資並一路支持騫雲科技,其已助推數百家企業全面提升IT管理水平,從最基礎層面幫助企業賦能提效,也在積極布局國際市場,我們看好騫雲幫助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
  • 雲管理平臺(CMP)功能設計和實踐解析
    隨著公有/私有雲、雲原生及底層基礎架構的日趨複雜,企業級應用流程管理和雲管理平臺的誕生和發展顯得迫在眉睫。Gartner 將雲管理平臺( 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 定義為一種管理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環境的整合性產品,其主要功能範圍包括多種基礎架構和資源的整合,跨平臺的編排,以服務目錄方式展現的自服務界面,資源訪問管理和流程配置,資源統計和費用管理,以及與外部已有的企業管理系統集成和對接等。
  • 加入我們 共創雲管未來——騫雲科技2019社招全面啟動
    極具競爭力的雲管產品SmartCMP雲管理平臺是以應用為核心的下一代雲服務管理平臺,具備創新、智能和開放的平臺特性。基於TOSCA藍圖建模技術,實現計算、存儲、網絡和容器資源的端到端自動化交付和生命周期管理,併集成監控和告警功能,為企業提供一切即服務(IaaS/IaaS+/PaaS/XaaS)、運營管理(ITOM&ITSM)、自動化與DevOps一體化解決方案。SmartCMP已助力80多家正在實施數位化轉型戰略的企業。
  • 可信雲首推物理雲主機評估,支持多樣化雲服務訴求丨科技雲·視角
    據IDC預測,預計到2021年,裸機雲市場規模將達4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在40.1%左右,物理雲主機服務極有可能成為雲計算的下一個風口。從伺服器託管到雲主機租用,市面上已存在多樣化的雲服務類型可以選擇,為何還會出現物理雲主機這樣一個「新物種」?
  • 【損則有孚】:天璣科技(300245)---雲服務+區塊鏈,布局智慧數據中心和通訊雲,搶佔企業雲服務
    天璣科技(300245):雲服務+區塊鏈,布局智慧數據中心和通訊雲,搶佔企業雲服務天璣科技成立於2001年,並於2011年成功上市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預防性巡檢、技術支持、故障解決、部件更換等標準支持服務,以及根據用戶需求靈活定製的各類支持服務。MA服務對象為:市場主流品牌的UNIX主機、PC伺服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產品。MA服務的服務級別定義為:5×9(NBD支持)、7×24(全天候支持)、ECSS(關鍵業務支持)、HW Only(硬體集中更換支持)。
  • 華米科技與亞馬遜雲科技宣布戰略合作,加速覆蓋全球「芯端雲」戰略布局
    華米科技不斷進入新的市場,在北美、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進行全球業務擴展。保護用戶個人數據的安全和隱私是我們的第一要務。亞馬遜雲科技擁有強大的全球基礎設施和行業領先的雲技術和服務,以及安全合規能力。
  • 天翼雲3.0:雲服務國家隊的創新「三板斧」
    「作為國家主體通信運營商,中國電信深刻領悟總書記網絡強國、網信立國的要義,在基礎網絡普遍服務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堅定地發揮著脊梁的作用,積極成為「網際網路+」重要的實踐者與使能者,為國家和社會信息化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高同慶如是表示。
  • 科技雲報導:數字政務市場群雄角鹿,UCloud為何狂飆猛進?
    總體而言,如今政府在政務雲的建設上,更加注重對上層應用的賦能和整體落地效果。而在需求變化之下,看似平靜的政務服務市場,早已是暗流湧動。二、數字政務服務,不止於雲從「政務雲」到「數字政務」的轉變,打響了國內政務服務市場競爭的第一槍。如今各大廠商都在加快政務領域的布局,以期獲得未來市場的主動權。
  • 谷歌雲遊戲平臺前瞻,雲遊戲進展幾何 | 5G應用系列專題
    中信建投傳媒網際網路首席楊艾莉團隊邀請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行政負責人武超則,知名雲遊戲創業公司CEO,雲遊戲行業天使投資人共同就「此次谷歌雲遊戲平臺的發布」召開專題會議,解析雲遊戲最新投資機會。      歡迎參加中信建投「谷歌雲遊戲平臺前瞻」電話會議。
  • 從基礎服務到深度服務,富通雲騰打造雲管理服務新態勢
    日前,IDC發布的《中國雲管理服務市場份額,2018》研究報告顯示在技術層面,中國雲管理服務市場已從「基礎服務」走向「深度服務」。雲管理服務商競爭的焦點更加關注客戶業務和應用優化方面的深層次需求,並開始深耕自動化、智能化運維以及垂直行業解決方案。作為國內雲管理服務商的優質代表,富通雲騰正是從「基礎服務」走向「深度服務」的見證者和實踐者。
  • 億聯科技17歲,搶灘AIoT市場 | 億聯雲AIoT平臺2.0上線
    億聯雲AIoT平臺2.0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建築物聯網作業系統,是智慧化場景應用基礎支撐平臺。它可實現數據接入、 數據加工與存儲管理、數據訪問、消息管理以及流程與報表引擎,是具備採集、傳輸、存儲、判斷和分析等綜合智慧能力的物聯網數據服務平臺。技術領先、應用豐富、易於開發等特性讓億聯雲AIoT平臺2.0能夠適用於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城市治理、全域旅遊等多領域、多場景。此次發布的三款基於億聯雲AIoT平臺2.0的產品,展現出了億聯科技持續完善產業布局、搶灘AIoT市場的決心。
  • 雲MSP領軍企業 | 雲程發軔 徵途萬裡,智能雲管理服務商安暢崛起之路
    前不久,全球知名權威的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了2020年中國第三方雲管理服務市場份額報告,安暢排名進一步靠前,位列中國市場份額第5位,是報告中唯一一家完全專注於Cloud MSP的新型科技公司,也是唯一一家尚未公開上市的公司。
  • 雲上數據分析加速丨柏睿數據大數據實時分析平臺V4.0與中國通訊服務雲平臺完成兼容性認證
    日前,柏睿數據與中國通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兼容性測試工作,此次互認證的產品是柏睿數據大數據實時分析平臺V4.0和通服雲平臺。測試結果顯示,雙方產品完美兼容,運行穩定,性能優異,能夠滿足用戶的雲上大數據實時分析需求。
  • 解讀華為雲應用平臺ROMA,黑科技實現一站式政企上雲
    IDC指出1,政企數位化轉型將進入與社會開放和融合的時代,政企內部管理數據的私有雲不一定滿足需求,還需要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接入公有雲服務的能力,匯聚社會資源與數據「活水」。特別是2020年新基建投資規模超過2萬億人民幣,大規模的智慧城市與智慧園區建設將重新定義政企上雲和數位化轉型的方向與路徑。
  • 戴爾科技家族的雲版圖
    1998年2月公司成立伊始,VMware就使雲計算的核心原則虛擬化成為主流,從而徹底改變了數據中心,也奠定了VMware在企業數據中心、私有雲領域的領導地位。VMware在《Forrester Wave:2018年第二季度混合雲管理報告》中的雲監測、產品願景、市場途徑與合作夥伴生態系統標準等方面獲得了最高分。
  • 高升科技攜手CNZZ,業界首推一站式大數據和雲服務
    7月9日,中國領先的基礎雲服務商高升科技與CNZZ聯合宣布,將展開戰略合作,整合高升科技旗下雲產品性能魔方(mmTrix)和CNZZ(www.cnzz.com
  • 國內知名雲APM服務提供商崛起
    據估算,APM在北美和西歐大概有40億美金的市場,中國乃至亞太的市場規模不會比北美小。目前國外APM領域的主要提供者是NewRelic、AppDynamics以及Compuware,且都已上市或被收購。而在國內,除了OneAPM、聽雲和雲智慧,另外一家APM服務提供商--"性能魔方"開始進入用戶的視野,並因為其獨特的競爭優勢,日益獲得用戶的青睞。
  • 華米科技與亞馬遜雲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北京,2021年3月25日,華米科技(NYSE: ZEPP)與亞馬遜雲科技(Amazon Web Services)宣布雙方開展戰略合作,華米科技在全球全面使用亞馬遜雲科技,利用其全球基礎設施、行業領先的安全合規能力和全面而豐富的雲技術和服務,支持華米科技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芯端雲」戰略布局,並提升全球競爭力,促進公司在全球市場的長足發展。
  • 新背景新形態:中國雲管理市場競爭初起
    作為新基建的核心技術之一,雲計算產業也在迅猛發力,當前中國雲計算市場不斷發展,呈現激烈的競爭中。其中,公有雲市場群雄激逐,私有雲市場龍爭虎鬥,混合雲市場各家新星冉冉升起。雲管理服務作為雲計算生態系統中的平臺級產品,正不斷成為廠商競爭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