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敏的PCR反應,決定於所使用引物的特異性。特別是用於定量分析的基於Sybr green染料的 RT-qPCR,引物更是重中之重。初學者在師兄師姐們帶領下學習理解RT-qPCR技術時,可能更多是關注數據分析結果展示之類,而對引物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認識到引物的重要後,又往往去找各種引物設計軟體或是網上資料庫的使用教程,期以知道如何設計和獲取qPCR引物。
實際上,筆者認為,在2018年的今天,如果我們檢測的基因不是太新穎,我們也不用真的去關心引物的設計原則。
根據經驗,筆者推薦如下的順序進行qPCR引物獲取。
所需材料:
1、 一臺連網電腦
2、 可以上google
初級:直接獲取
優點:退火溫度統一為60,適合二步法,節約時間。
缺點:物種只有人和小鼠。
在直接獲取方面,一般人會是想到的是Primerbank、GETPrime、qPrimerDB、RTPrimerDB之類由學術界提供的網上資料庫。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很多公眾號也在進行介紹,不少實驗室的人也是這麼做的。我個人認為,生物公司要提供的會比由學術界預測收集的要好一些。只是大部分提供RT-qPCR引物的公司,並不會主動提供引物序列消息。但總有例外,比如http://www.origene.com.cn/qPCR/primers.aspx,就會免費提供人和小鼠常見基因的RT-qPCR引物序列。下面以人的IFNG基因為例,在打開的網頁上直接輸入「IFNG」,並點擊GO。
得到引物序列後,可以在Primerblast(https://www.ncbi.nlm.nih.gov/tools/primer-blast/)進行驗證。
更有趣的是,把這個序列在Google上搜索,得到85條結果
簡單看一下,還會發現找到的一些文章中有不少與IFNG研究相近的基因引物。點擊打開第一篇文章
可以在文章中發現同時有IL-10的引物。如果是用人的PBMC作為實驗材料的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引物了。
進階篇:建立個性化RT-qPCR引物資料庫網絡上的引物千千萬,文章中的序列數不清,但我們真正需要的只是能在我們實驗條件下能work的一條。而我們的實驗條件包括實驗材料(細胞系或原代細胞或組織)、實驗條件(退火溫度)。基於此,有必要建立起個性化的RT-qPCR引物資料庫。比如,以上的「HPRT Forward primer 5′-GAACGTCTTGCTCGAGATGTG-3′ and reverse primer 5′-CCAGCAGGTCAGCAAAGAATT-3′。在Google中可以找到很多附件,裡面就是包括了不少引物序列。而我們要做的是,下載其中的附件,對引物進行評價,並按下表建立起個性化的資料庫。另外也可以收集平時看到的文章中的序列,並記錄下基中RNA來源,所用試劑和反應條件等信息建庫。在進行實驗時,在個性化資料庫中找到最符合自己實驗條件的那條序列。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引物也是適合的才是最好。
基金、課題設計、科研輔導群
備註:入群學習
從以下20個熱點入手,每天給大家分享乾貨:
1
miRNA非經典機制
11
腸道菌群
2
lncRNA的10種機制
12
細胞自噬
3
circRNA
13
細胞焦亡、鐵死亡
4
ceRNA
14
間充質幹細胞
5
轉錄因子
15
腫瘤幹細胞
6
可變剪接
16
外泌體
7
SNP
17
氧化應激
8
泛素化修飾
18
調節性T細胞
9
組蛋白修飾
19
RNA甲基化修飾
10
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20
腫瘤微環境
而這些研究方向參與疾病發生發展過程的分子機制,可以歸納總結為一下幾類研究:
①分子(DNA、RNA、蛋白質、小分子)的表觀遺傳修飾;
②分子拷貝數的表達變化差異;
③RNA分子的剪接加工、出核、細胞組織水平的時空變化研究;
④特殊的一群細胞類型研究、細胞通訊微環境研究;
⑤具有臨床應用潛力的新技術(CRIPSR)或者載體(膜結構、細胞等);
⑥關注細胞生理學現象:自噬、凋亡、線粒體失功等;
相關閱讀: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張聊科研」
關注後獲取《科研修煉手冊》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