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亞CEO遊名揚談臺灣遊戲業:應認清現狀,忘記小確幸

2021-02-10 GameLook

(點擊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不論是對大陸玩家、還是臺灣玩家來說,有多久沒玩過真正臺灣產的遊戲了?

這個答案可能很殘酷。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蓬勃發展,立足於中文遊戲市場的遊戲產業率先在臺灣誕生發展,當年的臺灣遊戲公司開發了數款膾炙人口的遊戲,甚至臺灣當地的遊戲產業一度僅次於美國、日本位列全球第三。然而在網路遊戲、線上遊戲大潮之下,韓國網路遊戲和日本單機遊戲不僅攻佔臺灣市場,臺灣遊戲產業自此只剩代理,自製遊戲寥寥無幾。

2008年後智慧型手機掘起以及電子競技崛起,雖然臺灣有少數廠商做出幾款行銷全球的遊戲,而臺灣電競選手也在國際屢創佳績,但臺灣本土的遊戲市場仍是代理為主,臺灣遊戲產業枝葉綻放卻無根。

20年無法轉化為本地遊戲產業輸出能力,只能望著韓國、日本、大陸興嘆。是什麼原因造成今日這個局面?

近日,臺灣《政問》節目邀請到雷亞遊戲創始人遊名揚先生,就臺灣臺灣遊戲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專訪。

背景介紹:遊名揚(1985年生,臺北人),在2009年就讀臺大網媒所研究所時,與同學開始一起開發商用遊藝機。2011 年 9 月,與夥伴們共同成立雷亞遊戲,從不到20人的團隊,至2016已達130人,旗下遊戲玩家數量超過6000萬。期間並以製作人身份參與製作產品:《聚爆》《Deemo》《VOEZ》《Cytus》

以下是遊名揚專訪中的主要觀點摘要:

遊戲產業,盛極一時,現在衰落

從電腦遊戲到主機遊戲再到網路遊戲有存在技術設備的限制,電腦有硬體限制、進入網路遊戲時有網絡速度的限制,進到手機時又回到硬體的限制,重現同樣的過程,因為摩爾定律的關係,但發展速度更加快。

因此在初期硬體限制時,大家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就算公司資金多,無法突破限制就沒有附加價值 ; 硬體提升以後,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拉高了。所以我認為臺灣從1990年代到2000年代以後,在主機開發這個階段,臺灣就已經沒有接上了。

後來2D進入3D,遊戲引擎開發成為巨大的門檻,這部分需要巨大的研發投入。臺灣未能投入也是跟其他市場類似狀況。2011年之後手機遊戲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出現是一個新的年代,新的機會,小型團隊可以切入來進入全球市場。

文化港口的開放決定一個臺灣文化的狀態

遊名揚自己承認忽略的一點是,遊戲終究是藝術與互動的合體,藝術又反映著文化──「文化的港口」有沒有開,決定了文化上或遊戲上的狀態。就像臺灣以前也是連續劇的輸出國,現在許多觀眾追的是韓劇、美劇、陸劇、日劇等。

臺灣不同文化產業,都面臨相似的問題,也就是臺灣過去享受黃金年代,現在卻逐漸衰落。

只有中、日、韓、美是自研遊戲輸出強國

從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與美國這四個手機遊戲輸出的強國來看,只有這四個國家營收榜上的前十名大部分是自研遊戲,外來遊戲佔少數。

再看其他國家,事實上即使是德、英、法、新加坡、香港等都是外國遊戲佔據排行榜,即使是芬蘭擁有《憤怒小鳥》的開發商,排行榜也都是外國遊戲。臺灣的狀況並非特例。也就是說只有少數國家擁有主導自己市場的研發能力。

而臺灣的文化受美國、日本、大陸影響很深,因此臺灣玩家對於上述地區來源的遊戲接收度也很高。而臺灣接受的就是全球遊戲三大最強地區的產品,如果臺灣要自研遊戲在臺灣成功,對手就是國際頂尖遊戲。

我們要先認識環境,再適應環境

儘管臺灣市場也希望擺脫被外來遊戲殖民,但我們可能得先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

臺灣的優勢在於玩家對於美系、日系、韓系的遊戲的適應,遊戲開發者也能夠應用在輸出的作品,反過來利用我們受到的影響。臺灣遊戲開發者的本質是接受各種不同文化,有辦法創造不同的內容。

臺灣目前最大的困境是,臺灣的本土開發者必須面對全球最優秀的廠商背後支持的資金和人才。而在大陸、美日韓,文化港口沒有完全開放,他們的環境可以容許開發者有較多失敗。這是一個難解的題目。

因此對於臺灣廠商來說,臺灣市場並非單一市場,而是亞洲市場的縮影。因此在開發遊戲上直接面對全球市場的成功機會比較大,但相對來說面對的對手更多更強。

手機遊戲趨近於穩定的商業狀態,但遊戲仍是一個很大的範疇

99%賺錢的手機遊戲都是免費,也就是遊戲本身免費,透過遊戲內販賣道具賺錢。然而遊戲種類很多,有強調互動的運動棋牌類遊戲,也有以故事為主軸的手機遊戲。

面對大陸市場,臺灣遊戲產業的資金或數量都非常辛苦

如果前進大陸市場,武俠題材往往較受歡迎,而也往往只在華語區受歡迎,但也必須面對成千上萬非常優秀的大陸開發者。因為大陸地區遊戲產業的不斷壯大,臺灣在資金和遊戲數量上,都很難對抗。

小而創新的手機遊戲開發年代已是過去式

曾經手機遊戲對於小型、創新的開發是個利好。但在當下創新很容易被模仿。

「2048」是一款知名遊戲,之前卻有一款類似但不為人知的「Threes」。遊戲玩法很類似、操作上也一樣,「Threes」的作者在「2048」大紅之後發表了一篇文章訴說他的血淚創作經歷,說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研究互動、玩法和精緻化的表現,沒想到推出之後被快速模仿,也因此再也不會投入大量精力做原創性開發。

這件事透露的是現在遊戲開發門檻低,任何人都可以用手機遊戲引擎製作遊戲然後上架,難分辨是原創還是抄襲,我覺得現在小而創新的年代也已經過了。

臺灣應該認清楚現狀,忘記小確幸

臺灣應該認清楚現狀,拋棄小確幸,不要以為可以用創意贏過對手,因為創意太容易被抄襲。免費加上內購的手機遊戲已經被營銷導向的策略主宰,手機遊戲廣告都是這些遊戲,因為利潤來的快,開發商必然投入這個領域,然而競爭對手眾多,風險也很高。

反而製作一款完整遊戲體驗,一次性付費可以體驗所有遊戲內容是更穩健的做法,臺灣中小型開發商應多考慮這個方向,是一個好切入點。這種作法往往傳達一個故事,而故事可以累積。

臺灣應多培養「主動技」跟「被動技」

從單機、手機,可能到未來腦波的技術,其實只是硬體平臺在改變,但創作的本質雷同,核心問題都是文化。

如果把遊戲的主動技比喻為自主開發,被動技可能是平臺開發,道具或許是營銷手法,臺灣在過去二十年而來,可能花比較多時間在投放道具去砸敵人,相對在主動技與被動技的投入相對較少。。

在這三者中,代理產生也是必然性,因為臺灣是一個文化港口大開的地方。這不應該是一個問題,因為廠商總是需要有穩定收入的方式。重點還是如何調配,對整體體質才有幫助。

對遊戲廠商來說,現在賺錢的遊戲與好玩的遊戲是分道揚鑣,前者維持運營,後者專注在品牌價值,建議找擅長的投入,心有餘力再做能夠長遠留在大家心中的遊戲。

擁有厲害的人才卻沒有聚集在一起運轉過

臺灣在遊戲相關的優秀人才其實很多,但因為長期沒有自研遊戲,信心不斷衰減。這些厲害的人沒有聚集在一起運轉過。可能要花數年時間,而且要有耗費大量資金的覺悟。

政府應支持基礎學術研究,提供公共資源

政府政策需要固定KPI來對全民交代,但是有個做法可以對業者有許多正向幫助。在遊戲產業中有操作簡單-困難、風格卡通-寫實四個象限。手機遊戲上賺錢的都是操作簡單,風格卡通的遊戲。但個別研發團隊不一定擅長,政府應該推動教育單位與業者配合研究市場、消費者心理與遊戲等之間的關係。政府應該扮演提供這種公共資源的基礎研究。

一個統一的文化機構有助於產業發展

臺灣政府機構呈現多頭馬車狀態,但目前正參考韓國做法,臺灣作為文化被輸入地區,韓國在1999年開始「文化振興」政策,針對遊戲有專門的部門培植。或者臺灣遊戲輸出面臨當地市場本地化問題,政府可統一提供外文翻譯給獨立小型開發商。

對遊戲研發成功的定義要再修正

我們經常把遊戲的成功定義在有深度、廣為人知又賺錢的三位一體,因此看臺灣產業覺得很不成功。事實上三者都逐漸越差越遠,賺錢是賺錢,好玩是好玩。

今天手機遊戲,出現了很多從來沒玩過主機遊戲的玩家,是全新概念的一群人,佔手機遊戲很大的用戶群,對那些新玩家來說,他們是尋個開心,並不會真的在意遊戲開發史,也不太會在乎到底是原創還是抄襲。我們沒有必要去改變這種現況,而是要去認識它,接受這個現實。

樂見臺灣電競產業的蓬勃發展,政府適度幫忙即可

以前覺得家長會反對小孩玩遊戲,也是對家長的刻板印象,現在家長也能逐漸接受遊戲與電競。

電競目前蓬勃發展,儘管國際大廠佔據大半江山,但整個產業還有贊助商、活動規劃商、代理商等。就像體育一樣,如果政府覺得有發展前景,適度幫助即可,不必刻意。

相關焦點

  • 雷亞遊戲五周年獨家專訪 談從《VOEZ 蘭空》汲取到的經驗與公司核心價值
    身為被許多臺灣玩家賦予高度期望的遊戲製作團隊,雷亞在這五年間是否有什麼樣的感悟與反思?本次巴哈姆特 GNN 編輯特別專訪到雷亞遊戲執行長遊名揚與執行副總張世群,為玩家帶來第一手的報導。 張世群舉例,像是在《蘭空VOEZ 》中,使用許多臺灣當地元素,接下來發行的《Sdorica》也計劃出版與臺灣作家合作的輕小說,不能說這些舉動是否真的會為臺灣遊戲產業帶來什麼轉變,但這些都是雷亞努力去探索及嘗試的。 首度導入音樂商城制度,《蘭空VOEZ》替雷亞帶來什麼樣的一課?
  • 臺灣幸福感第33,聯合國給「小確幸」背書?
    所以現在薪資凍漲物價漲,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的年輕世代,只能退守到「小確幸」。微小而確定的幸福,小確幸從日本吹到臺灣,掀起了「大志向」 v.s. 「小確幸」的反思與論戰。50後、60後的中老年人如郭臺銘,批評年輕人風靡小確幸的現象,說白了就是不知長進,缺乏企圖心,整個社會若都追求小確幸,將造成經濟的大倒退。
  • 遊戲產業是文化產業加上科技產業:專訪雷亞創辦人遊名揚丨觸樂
    身為臺北人,我得以藉此機會早十幾天回家住,也自然要想辦法寫些不一樣的東西,於是擬了個提綱,約定了與雷亞創辦人兼CEO遊名揚的專訪。聽起來雖然很口號,然而參觀辦公室的時候,同行的記者也紛紛證言:同樣大小的辦公室,在大陸可以裝4家公司;在大陸縱使是大廠,給遊戲開發組的辦公空間也通常很小。綜合大家的感言,我想我至少可以說,作為一場公關活動,雷亞傳達出了一種很多大公司都做不到的「實感」,就是讓人感覺你不只是擺擺樣子、講講大話,而是真的在常時經營這些東西。
  • 雷亞遊戲遊名揚:《聚爆》打造華人遊戲品牌
    ,《聚爆Implosion》遊戲媲美3A級主機遊戲的畫面和操作體驗也是玩家所追捧討論的熱點,遊戲上線後魔方網專訪遊戲開發商雷亞遊戲聯合創始人、公司CEO,同時也是《聚爆Implosion》遊戲製作人的遊名揚。
  • 《我的小確幸》插曲《I'm With U》上線 薩吉的小確幸是遇見你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我的小確幸》是一部由邢菲、唐曉天領銜主演的都市職場劇,根據東奔西顧的小說《你是我的小確幸》改編。該劇講述了實習律師叢容與外科醫生溫少卿青梅竹馬再度重逢,在「工作夥伴」、「體貼鄰居」的多重身份助攻之下,勢均力敵的兩人從互懟冤家到互相陪伴的故事。
  • 探營臺灣雷亞:文創匠心的獨立手遊誕生爆款盤點
    這段時間,國內手遊圈被一款來自寶島臺灣雷亞遊戲研發的獨立手遊《Sdorica(萬象物語)》集體打了CALL刷了屏。
  • 這家臺灣遊戲公司 為何屢受索尼、任天堂青睞?
    在見到雷亞遊戲(Rayark)的CEO遊名揚之前,我是帶著緬懷和遺憾踏上寶島臺灣的。大宇、智冠科技、漢唐國際、風雷時代,曾幾何時這些來自臺灣的遊戲公司佔據了我的整個童年。但隨著整個華語地區單機市場的衰落和移動平臺的崛起,它們逐漸從主流市場中淡出,更是有些公司和作品永遠的消失在了我們記憶裡。
  • 雷亞嘉年華新作《VOEZ》玩法曝光【附現場試玩視頻】
    11月28日,臺灣遊戲廠商雷亞攜手其大陸獨家代理龍淵網絡在北京糖果星光現場舉辦了大陸首屆音樂嘉年華。現場邀請了《Cytus》《Deemo》的音樂創作者們和人氣嘉賓做客現場,包括大家喜愛的作曲家、鋼琴演奏家V.K克,韓國知名音樂人M2U&NICODE,臺灣人氣樂團Night Keepers,遊戲音樂人Zeta等人。
  • 雷亞全新遊戲《Sdorica sunset》臺北電玩展登場
    雷亞遊戲開發中的最新手遊《Sdorica sunset》於2017年臺北電玩展登場。此次也是《Sdorica sunset》自去年公布美術概念影片後,再次為玩家帶來更多遊戲相關訊息。此次遊戲不僅在Google Play攤位設置遊戲專屬體驗區,還邀請了製作人謝昌晏及雷亞執行長遊名揚,親臨現場與臺下玩家分享遊戲的內容。 史詩般的故事揭開序章 《Sdorica sunset》是雷亞遊戲,首款自研的角色扮演遊戲。故事敘述了很久很久以前,大地由創世巨龍斯多利卡所掌控,它創造了永夜國度以及永生者。
  • 臺灣遊戲人反思臺灣遊戲業現狀
    真正的陳述應該是:『臺灣遊戲市場不小,只是絕大多數都非落入我們的口袋遊戲產業可粗分為上遊的開發、中遊的發行/代理/營運,以及下遊的渠道等三大範疇,以附加價值的分配而言,大致上也吻合所謂的『微笑曲線』,亦即上、下遊所分配到的附加價值最多,中遊則最低,然實際上臺灣遊戲產業規模的分布,卻是上遊最小、中遊最大、下遊次之的狀態。
  • 臺灣遊戲產業分析師:Implosion帶來的產業思維聚爆
    脫離大中華文化圈 面向國際市場雷亞遊戲自《Cytus》以來最為人稱讚之處,即是其主要受益來源都不是臺灣地區。在中國大陸海量遊戲以及精細操作下,臺灣廠商不論是在臺灣本地運營,或是前進中國大陸,都會面臨高度挑戰,也因此近年來最有效益的合作方式變為「IP授權」與「聯合開發」(實質上多為中國大陸團隊主導)。我們或許可以思考雷亞遊戲的策略與其成功是否為另一種出走、出口的方式。
  • 茶館臺灣周報 臺灣上市遊戲公司業績統計 臺北電玩展1月登場
    以下是本周詳細臺灣遊戲產業新聞。>蘋果App Store 昨日晚間公布了針對臺灣市場所評選出的2015 年度精選iPhone 遊戲,其中最大獎「年度最佳遊戲」由雷亞遊戲開發的ARPG《Implosion 聚爆》獲得,位於高雄的HeatPot Games 及OXON參與製作的《Hero Emblems》與《世界2》也雙雙入選。
  • 臺灣「小確幸式」創業背後:薪資、產業結構和創業生態
    實際上,這也不能怨臺灣地區的創業者或投資人。以臺灣僅有的2300萬人口基礎來看,如臺灣創業者想要效仿大陸或美國輒數千萬的估值遊戲,用戶流量將成為最大的限制。好好考量如何為你的幾百萬用戶服務,如何進行私募基金或許更適合臺灣的創業。
  • 「小確幸」該怎麼翻譯? | 譯 • 世界
    「小確幸」即微小而確實的幸福。這個表達雖然簡單,但翻譯時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小」字。
  • 搖曳殘燭:臺灣遊戲人深刻反思臺灣遊戲業現狀
    真正的陳述應該是:「臺灣遊戲市場不小,只是絕大多數都非落入我們的口袋。」遊戲產業可粗分為上遊的開發、中遊的發行/代理/營運,以及下遊的渠道等三大範疇,以附加價值的分配而言,大致上也吻合所謂的「微笑曲線」,亦即上、下遊所分配到的附加價值最多,中遊則最低,然實際上臺灣遊戲產業規模的分布,卻是上遊最小、中遊最大、下遊次之的狀態。
  • 速途網探營:連出七個爆款的雷亞遊戲是什麼樣的?
    速途網探營(圖/文 王佩)此次探營,速途網有幸受龍淵網絡之邀,帶著大家走訪臺北,來了解這家因一款音樂節奏遊戲《Cytus》,而被眾多玩家所熟知的臺灣獨立遊戲開發廠商:Rayark(中文名:雷亞遊戲)。一起來探訪爆款遊戲的臺前幕後,及雷亞公司的企業文化。
  • 探訪雷亞:慢節奏遊戲廠商的生存之道
    在成立雷亞之前,包括遊名揚在內的六人團隊,主要做的事情是音樂遊戲街機,在兩次不算成功的嘗試以後,他們決定轉型,恰逢智慧型手機浪潮的來臨,團隊看到了手機遊戲市場的機會,於是在 2011 年,雷亞遊戲成立了。
  • 聽遊戲開發者講故事-遊名揚講述成功的另一種辦法
    一向被海外廠商詬病「粗製濫造」的華人遊戲終於在《聚爆Implosion》全球通吃的成功下扳回一城,而這份殊榮屬於它的製作團隊--被譽為「臺灣之光」的雷亞遊戲。雷亞遊戲CEO遊名揚2015ChinaJoy同期舉辦的中國遊戲開發者大會(簡稱CGDC),將迎來雷亞遊戲的聯合創始人、公司CEO,同時也是《聚爆Implosion》製作人--遊名揚。
  • 雷亞又做出了一款滿分的音遊,但這次我們要誇一下它的劇情
    經過多款音遊的積累,雷亞在音遊領域有著更加深厚的功底。「雷亞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也逐漸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認同,但同時「跳票」對於雷亞的粉絲玩家而言似乎也是很常見的情況。在TapTap平臺上,雷亞旗下手遊評分都在9分以上,公司評分更是達到了10分的滿分,足見其在遊戲品質上的嚴格把控。
  • 兩岸遊戲業禁忌話題:大陸遊戲公司在臺灣
    從整個事件的來看,Forgame已預見將遭到臺灣監管部門的陸資限制,或許是為避免給自身引來麻煩、和避免引發更大的「火藥桶」:臺灣政商界對陸資在臺現狀爭議,因此尚未向臺灣主管部門提交申請Forgame已自覺打退堂鼓放棄該筆收購。  禁忌話題:大陸遊戲公司在臺灣  大陸遊戲公司真的沒在臺灣運營遊戲麼?